劉月琴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幼稚單純、活潑好動,自制力很差,對新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興趣,從生理和心理的特點看處于游戲與學習的分水嶺階段,對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認識都是懵懂的。所以,教學中,教師就要講究教學方法,使學生從中明白道理,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逐步內化成素質。
一年級品德課教師1988年1月,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法國巴黎聚會,有人問一位獲獎者:“請問您是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的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平靜地說:“是在小學?!碧釂栒叻浅s@訝,又問:“那您在幼兒園學到些什么呢?”老人耐心的回答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同學;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錢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边@段對話告訴我們,小時候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候,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基礎階段。許多年前已這樣,那么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對孩子品德教育就應是更重要了,按照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根據對低年級學生的要求和兒童的年齡特點,養(yǎng)成教育就自然成為品德課教學的最終內容。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幼稚單純、活潑好動,自制力很差,對新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興趣,從生理和心理的特點看處于游戲與于學習的分水嶺階段,對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認識都是懵懂的。所以,教學中,教師就要講究教學方法,使學生從中明白道理,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逐步內化成素質。我認為要上好一年級的品德課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堂內容與校園生活緊密相聯
雖然我們都以為《品德與生活》課的內容簡單,道理淺顯,但要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每一課的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更能去指導、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教師還得要講究教學方法,把課本內容與校園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接受道理、培養(yǎng)良好品德的環(huán)境。對于不滿七歲的孩子來說,剛剛步入小學的大門這也是一件大事,是生活中的一個轉折,從學前班的以游戲為主的生活方式轉化成一年級以學習為主的方式,這是一個看似容易,實際做起來很難的過程。同學們的頭腦中充滿對一年級生活的好奇和猜測,有的興奮也有的害怕。所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特點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自然而然達到從學前兒童到一年級學生的轉化。
例如,在教學《我上學啦》一課時,先讓學生們回憶上學第一天老師和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對他們的熱烈歡迎,使他們消除對學校、對老師、對大學生的恐懼心理。然后走出教室到校園,去感受學校環(huán)境的美,讓他們看到學校也有供他們活動的場地,還可以像幼兒園一樣去游戲、去玩耍,提升對學校的興趣。我還帶他們參觀了圖書室、微機室、圖書閱覽室、活動室、語音室等地方,使學生們喜歡上學校這個大集體,體會到學校的溫暖,讓那些害怕上一年級的學生放棄恐懼心理,舒心的步入學校、步入教室。
二、創(chuàng)設情境與角色扮演
課本以彩圖為主要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的內容很多,如國旗、國徽、天安門、長城這些象征性很強的東西,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結合學校周一升旗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敬國旗、國徽的意識,音樂課上學唱國歌,培養(yǎng)愛國情感,崇敬人民英雄,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另外,更多的是生活中的情景的再現,如“我喜歡做的事”“我在成長”“做游戲守規(guī)則”等教學內容。小學生對模仿有極高的興趣,喜歡模仿,也喜歡觀看模仿,因此,巧用插圖,讓學生去模仿、學習圖中人物的言行,便成了強化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這時,老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閮和顒拥闹笇д摺⒅С终吆秃献髡?,對學生的言行起到指導作用,讓兒童獲得某些難以身臨其境去學習的體驗、經驗、指示等,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某種情境,組織活動,結合實際培養(yǎng)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fā)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例如,教學《愛爸爸媽媽》內容時,讓學生上臺表演插圖:上學前和家人說再見,媽媽生病了自己怎樣去照顧,爸爸學習時端上一杯熱茶,媽媽下班了送上一杯熱茶,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能讓學生知道在家應怎樣對待父母,教會他們有禮貌、有愛心,懂得怎樣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三、通過實踐,規(guī)范學生的一言一行
道德行為實踐是學生由知到行的橋梁。孩子們所犯的錯誤往往是明知故犯,只要老師一問犯錯誤的原因,他們會立即說出來并會主動承諾以后會改,哪怕是以后再犯當時也會承認錯誤。所以利用品德課的教學會加深學生的道德認識,提高他們的行為能力,達到知識和行為的統(tǒng)一。
老師還要重視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通過日常生活、學習中的言行去鞏固課堂教學效果,養(yǎng)成習慣。如學生都知道只要今天自己是值日生就要去完成打掃教室衛(wèi)生的任務,但有的學生會故意找理由,比如說自己生病了或說手腳疼來逃避勞動,所以教學時讓學生看插圖,了解作為值日生都應該怎樣做,去做什么,使那些做的不好的學生認識錯誤的基礎上改正錯誤,這樣帶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齊心協(xié)力自己創(chuàng)建一個美麗的學習環(huán)境。還有,課上也要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行為規(guī)范:課上發(fā)言要積極,先舉手,聲音清楚、響亮,用普通話發(fā)言;文具擺放整齊,桌凳擺放整齊;讀書姿勢正確,尤其寫字姿勢要規(guī)范,做到手距筆尖一寸,胸距桌邊一拳,眼距書本一尺;在家還要學會自己穿衣、洗臉、洗手、洗腳,洗一些簡單的衣物,整理自己的衣物,老師定期在班上進行疊衣服、系鞋帶等比賽活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
四、教學游戲,培養(yǎng)情感
魯迅先生說過,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兒童有效地學習方式,有人說,一個兒童在游戲中是什么樣子,將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多半就是什么樣子,這話很有道理的,因為游戲在學生性格的形成、心靈的塑造中起著積極的作用,從兒童抽象思維不發(fā)達的特點出發(fā),把道理寓于游戲之中,做到深入淺出,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培養(yǎng)兒童的情感。比如帶學生們去玩拔河游戲,可以使他們明白團結就是力量,并激發(fā)學生積極上進的情感;丟手絹的游戲,可以養(yǎng)成遵守秩序的習慣,這樣學生們不僅從游戲中得到快樂,而且還在娛樂中明白了道理。還可以在一些游戲中設置一些讓孩子們明辨是非的環(huán)節(jié),讓他們的幼小的心靈從小就分得清對錯與好壞。對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理解規(guī)則、學習科學知識等都是很有用的。
生活是多樣化的,每個人的思想是多樣化的,也就決定了老師的教學方式是多樣化的,因此,多留意學生們的每一個動作和每一個眼神并指導他們,我們的品德課才是真正地收到了最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