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學第一人
——錢仁康百年壽誕·逝世周年紀念
文 藝
2013年3月15日3時45分,音樂理論家、作曲家、中國第一位音樂學博士生導師,被譽為中國音樂學界的“泰山北斗”的錢仁康,在即將迎來99周歲壽誕之際,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此時距上海市文聯(lián)、上海音協(xié)、上海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出版社等單位按照中國人虛歲計算的傳統(tǒng)習俗,為其籌辦的百歲誕辰紀念活動,僅僅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錢仁康的一生,奉獻給了音樂學術研究。他在作曲、編曲、作詞、譯詞、教育、理論、翻譯等諸多領域成果豐厚,著述等身,為我們留下諸多思想教育遺產。他教學于中央大學、北平師范學院、蘇州國立社教學院、蘇南文教學院、江蘇師范學院、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上海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李煥之用“嚴謹、精深、廣博”六個字概括了錢仁康先生的治學精神與論著成果,“他是我國當代音樂論壇上著述最豐、造詣精深的一位學者。把錢先生的全部論著編成‘全集’,就好比是一部兼容中、外、古、今的‘音樂百科’”。
1914年4月14日錢仁康生于江蘇無錫,之后就讀于無錫縣立第四高等小學、縣立初級中學,16歲時開始在無錫師范學校學習鋼琴,并自學和聲。錢仁康18歲考入私立上海美術??茖W校音樂系,1934年又考入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理論作曲組,師從黃自、李惟寧等教授學習理論作曲,同時隨龍榆生先生學習國文和詩歌概論。
在進入上海國立音專之前,錢仁康就自學了和聲,且程度已達到修畢水平,成為被導師黃自特準不經和聲班而直接進入理論作曲組的第一位學生。錢仁康的音樂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涵蓋聲樂作品(獨唱、齊唱、合唱)、鋼琴曲、歌劇以及戲劇、電影配樂等。1941年畢業(yè)時,他就曾致力于解讀宋代《白石道人歌曲》中的17首旁譜,譯成五線譜后,以調式和聲為各曲配上了鋼琴伴奏。錢仁康為江浙滬等多地的學校創(chuàng)作了校歌,編寫的《中學音樂教材》3冊和《中學歌集》2冊,被當時許多中學采用。
在學習專業(yè)作曲的同時,錢仁康還愛好文學,且功底扎實。15歲左右他就與同學一起創(chuàng)辦小報《嚶嚶》并擔任編輯。1933年起,他撰寫了諸多隨筆、雜談發(fā)表在半月刊《論語》上。在音專本科畢業(yè)之后,錢仁康開始為《音樂雜志》撰稿,并擔任《音樂與教育》、《音樂評論》雜志的主編。1952年,中國高校第一次院系大調整后,錢仁康于1956年正式回到母校上海音樂學院執(zhí)教,所授課程包括和聲、對位、曲式、配器、自由作曲、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等,特別是在音樂作品分析的教學科研方面,進行了大量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并發(fā)表出版了大量的論文、專著及教材。上世紀80年代初,錢仁康擔任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和音樂學系主任的行政職務后,他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為此停歇。但在專業(yè)音樂研究之余,他還注重音樂推廣,出版了諸多如《外國名曲逸話》、《音樂欣賞講話》等通俗的普及性音樂讀物,讓更多非專業(yè)的音樂愛好者有更多機會了解和學習音樂理論知識。
錢仁康的作曲技術理論與文化底蘊根基深厚,加之廣闊的學術視野與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在他漫長的學術生涯中,其理論著述遍及音樂分析學、音樂史學、音樂文獻編譯、音樂源流考等諸多領域,他對音樂學術界的貢獻不言而喻。一直走在音樂理論研究前沿的他,同時也為普及音樂教育和提高音樂審美趣味不懈努力著。他的 《音樂欣賞講話》、《歐洲音樂史話》、《外國音樂欣賞》、《歐洲音樂簡史》等都是非專業(yè)的普及性讀物,特別是中西音樂文化交融與他博覽群書的長期積累融匯成的《學堂樂歌考源》更是將他的治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錢仁康的所有研究中,國歌研究是他獨一無二的領域。代表國家精神象征的國歌,是每個國家獨特的文化標識,由于語言的限制,諸多其他國家的國歌歷來不為人們所熟知和傳唱。
錢仁康對世界國歌的研究始于1943年發(fā)表的文章《舊國歌史料拾存》。從1978年起錢仁康開始對世界國歌做系統(tǒng)的研究,要將不同語種的歌詞譯成中文,且不失原有的民族性與藝術魅力,需要做大量的系統(tǒng)研究工作。他在翻譯時盡可能根據(jù)原詩翻譯,針對比較偏僻的語種則依據(jù)其他語種的譯詞轉譯,同時參考好幾種不同的譯詞以資補救。早在1981年5月,人民音樂出版社就內部刊發(fā)了錢仁康所編《各國國歌匯編》,包含154個國家的國歌歌譜和歌注,除我國國歌和少數(shù)國家的器樂曲國歌外,歌詞均譯為中文,可以配譜演唱。之后又出版有《中外國歌縱橫談》(1989年)、《外國國歌史話》(1989年)。直至1998年1月,北方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錢仁康所編《世界國歌博覽》,其中包含190個獨立國家的國歌,除了歌譜外,還敘述了國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新舊國歌的沿革,“國歌志”或“國歌簡介”等均譯為中文,方便讀者配譜演唱,共計譯有164首現(xiàn)用國歌和71首舊國歌的歌詞。
2010年1月1日,專門為上海世博會而打造的50萬字《新編世界國歌博覽》是在原有基礎上補充更新,90多歲生病住院期間仍然密切關心時事及相關國歌情況,不斷追求完美。這部專著收錄了世界190多個獨立國家現(xiàn)行國歌,分析考證了國歌的旋律特點與來龍去脈,并結合各國的政治、歷史、文化、宗教、社會生活和民族性格等進行探討。
學識淵博的錢仁康,在一生的治學道路上造詣深厚、成就卓越,這些豐碩的成果除了他孜孜不倦的勤奮和不斷的積淀外,還得益于他面對逆境時的樂觀信念與堅強意志。
1956年,由于撰寫了兩篇關于紀念和研究黃自的學術論文,錢仁康成為運動中要“拔”掉的“白旗”,在學校被撤銷行政職務,不再被約稿,但錢仁康沒有生氣憤怒,也沒有哀怨消沉,而是歸于平淡,在清靜的日子里修改補充之前的教材,堅持撰寫新的論文、書稿。在“文革”蹲“牛棚”的非常年代,他樂觀面對,在不能繼續(xù)專業(yè)后,利用空閑轉向學習中國歷史,并美其名曰“鍛煉意志、磨練身心”,并編輯、評注了諸多歷史論述和唐宋名詞。
晚年的錢仁康面對疾病,更是冷靜堅強的挺了過來,他的人生觀將修養(yǎng)的最高標準定義在“擺脫”二字之上,他用快樂的眼光審視周圍的一切,將生活中失敗、痛苦、悲傷等“負面因素”都看成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調味劑”,所以錢仁康即便遇到坎坷,也以全身心投入科研的實際行動來“笑對人生”。
錢仁康一生淡泊名利與世無爭,身處逆境時始終樂觀堅持潛心治學。他贊同胡適所說的“為學當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并謙稱:“不博大就高不起來。我有自知之明,正因為我的知識還不夠廣博,所以研究音樂還遠遠沒有達到博大精深的地步。”
中國音樂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有數(shù)不盡的寶藏等待我們的挖掘,優(yōu)秀的音樂創(chuàng)作、評論、研究人和作品也在不斷涌現(xiàn)。在商業(yè)運作宣傳和推廣力度逐漸加大的新時代,作為還處于年輕發(fā)展階段的中國音樂學還有很大的發(fā)酵空間。諸多學者、越來越多的學子懷揣著對中國音樂發(fā)展之路的探究理想和研究熱情,奮戰(zhàn)在音樂史學的前線,也許一些珍貴的原石等不到打磨就此埋沒,一些不愿寂寂無名的研究者遠渡重洋另謀發(fā)展。但是錢仁康讓我們看到的是音樂學者百年來在逆境中不妥協(xié)不放棄,一直在努力求發(fā)展的精神,是中國音樂學第一人的風范和偉岸。他的生活態(tài)度、音樂信仰、道德精神追求、是引領整個音樂學發(fā)展的風向標,當今學術界在炒作、功利、浮躁、抄襲、剽竊等成為流弊之時,錢仁康對價值、理想、精神、信念的執(zhí)著和堅守的可貴,越來越成為音樂學學術研究中稀缺的一種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