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挖掘信息資源 感悟文本真諦
——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王慧
教師通過運用網(wǎng)絡和多媒體技術手段,探索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助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促進小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學語文;信息技術;詩詞
當今,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jīng)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對于具備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學生來說,更是喜聞樂見。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入信息技術的元素是大勢所趨。在運用網(wǎng)絡和多媒體技術手段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探索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促進小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少年王勃》時,筆者從“江上迷人的秋景”出發(fā),讓學生思考:哪些詞語讓你體會到了“迷人”?朗讀好關鍵詞“水天相連、落日的余暉、燦爛的云霞”……其中“緩緩地、輕輕地”,出示句子比較朗讀,讓學生從比較朗讀中體會一種悠閑與自在。接著又出示一些江上秋景的畫面供學生欣賞,引導學生在賞景中朗讀,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場景中體會秋景的迷人之處。筆者甚至找來學過的《北大荒的秋天》的課文插圖:一道橘黃、一道絳紫、……講不清楚的就一目了然吧,教師也就做到了“惜語如金”。
形象直觀的畫面有時會比教師詮釋得更精彩,讀文賞圖,帶領學生領略課堂的別樣美麗。學生沉醉在一幅幅秋景中,秋色宜人、秋高氣爽的成語脫口而出。接著從詞語回到片斷的整體朗讀,適當?shù)姆蹲x后,學生通過賞景想象朗讀:“落日的余暉、燦爛的云霞……”至此,學生深深地體會到秋之寧靜、秋之壯美、秋之深遠。筆者告訴他們這一切都包含在課文的一句話中,學生一下子找到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一個個靜止的文字便活了起來,一張張笑臉也隨之露了出來,一個個搖頭晃腦地專注了起來……學生跨越時空與作者一起感受亙古不變的大自然之語。
由于詩人所處的年代、接觸的人或事物與現(xiàn)在畢竟相差太遠,學生往往不能很快理解文本所表達的內(nèi)涵。在這些抽象的課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順應教材的安排,合理地把“圖”和“文”結合起來,從文所對應的圖入手,讀文再賞圖,圖文對照,突破難點來引導學生理解美、再現(xiàn)美。在學生沒有更多的耐心聽教師講解時,也許一張小小的插圖就會把他們的目光緊緊地吸引,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也許一次形象的演示會使他們豁然開朗。課堂的學習氛圍一下子就被多媒體形象的演示而帶動起來,在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同時,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但朗讀本身是枯燥的。課堂上教師往往要求學生對文本朗讀一遍又一遍,學生卻往往有口無心,沒有多大的收獲。如果學生一味地被動地重復朗讀,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而且大大降低了學習語文的能力。而信息技術的網(wǎng)絡教學則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通過視頻、演示、情境等資源整合,快速掌握文本新授的內(nèi)容,而且可以進一步補充和擴展文本學習的內(nèi)容。利用獲取、提煉、整合信息的優(yōu)勢,教給學生學習文本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理解表達的習慣,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毛澤東詩詞《卜算子·詠梅》時,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營造讀書的氛圍。一曲古典的古箏獨奏,一幅古樸的梅花寫意,富有韻味的詩詞誦讀,把學生帶入“詩與畫”的境界,學生屏住呼吸感受那份近似于天籟般的雅致和韻味。接著是讓朗朗的書聲回到課堂。學生一邊聽著,一邊不由自主地跟著那音那調(diào)吟誦起來,品味起詩詞的那韻那味來。其次,調(diào)動學生感官突破難點——悟好一個“俏”、一個“笑”。教師運用多媒體出示的一幅幅梅花寫真集,學生從顏色、形態(tài)上對“俏”便了然于心了,聯(lián)系它開花的季節(jié)環(huán)境,自然不難理解梅花頑強、不居功自傲的品質(zhì),一個“笑”的品味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學習過程中有學生驚喜地告訴筆者:“老師,我知道詞的最后一句為什么用女字旁的她了,那是作者把梅花比作了一個美麗的小姑娘……”
最后是在欣賞同主題整合資源中積累延伸。筆者與學生一起通過網(wǎng)絡教學回憶《墨梅》《梅花》等描寫梅花的詩詞,欣賞毛澤東的創(chuàng)作手跡、梅蘭芳大師演唱的《卜算子·詠梅》,學生專注地看著行云流水般的墨痕,聆聽著字正腔圓的國粹,課后延伸有多豐富是可想而知了,一顆學習國學的種子已經(jīng)在學生的心田悄然萌芽了。
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繁瑣的分析,重在學生的朗讀與品味,卻讓每一個學生含英咀華,口齒留香。關鍵在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需求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具備的強大整合能力這一優(yōu)勢,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多角度地引領學生真正走進古詩的意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生有意識注意時間短,課堂上他們時而高舉小手,時而沉浸在搞自己“小發(fā)明”的專注中。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從他們的年齡特征入手,結合文本的特點,巧妙地結合多媒體技術開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把知識形象化、生動化的同時,更多地讓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參與、體驗成功,調(diào)動其主觀能動性,有效發(fā)揮自主學習的作用。
在教學蘇教版十一冊課文《最大的麥穗》時,筆者改變以往課堂上如喋喋不休的慈母般一遍又一遍地重復文章的中心,甚至要求學生一字不差地朗讀背誦,而是突發(fā)奇想,讓學生自己來總結課文的中心,利用班級博客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
教學已接近尾聲:
師:同學們,蘇格拉底的弟子們聽了老師的話,悟出了怎樣一個道理?
(生自讀。)
師:俗話說“英雄所見略同”,同學們,你們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學生一聽,開始議論起來。)
師:英雄們,請把你們的所見用一句話寫下來,回家后請發(fā)表在班級博客中,別忘了在句子后面簽上你的大名!還可以在你欣賞的名言后面點贊,評選出我們班的“十佳名言”。
第二節(jié)課上,當筆者打開班級博客時,一陣如炸開鍋似的喧鬧后,教室里鴉雀無聲,在學生齊刷刷的目光中,像模像樣的名人名言已躍然出現(xiàn)在投影儀的屏幕上,學生不約而同地念起來:
做事萬萬不可猶豫,否則你將一事無成。——于天琦
只有人等機會,沒有機會等人?!Y思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抓住眼前的機會才是最重要的?!蝸嗻P
……
筆者微笑著聆聽學生大聲朗讀,哪一句不是他們對課文中心的再次詮釋?哪一句不是他們自己的至理名言?筆者忍不住頻頻點頭,他們的回答大大地超出了筆者的預料。他們品味著自己的名言更是其樂融融,一張張笑臉流露著成功的喜悅,儼然一位成功的小名人。借助博客這一新興的交流平臺,學生暢所欲言,而且所思所得在他們的腦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記——多么美的領悟??!每一位如筆者這般愛著學生的教師都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課堂上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往往就能真正把學生變成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這就是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反饋實時性,留給學生思維碰撞的機會、自主發(fā)揮的空間,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抓住學習中屬于自己的“最大麥穗”。
G623.2
B
1671-489X(2014)21-0134-02
10.3969/j.issn.1671-489X.2014.21.134
作者:王慧,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跨塘實驗小學(2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