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史研究》《黨的文獻》《當代中國史研究》《黨史研究與教學》發(fā)表的文章不含在內)
總 論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海洋戰(zhàn)略的歷史考察(郭玉華) 廣西社會科學2014.9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法治思想回顧與思考(汪火良) 探索2014.5
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社會主體觀的歷史演進(劉京希) 武漢大學學報2014.5
新中國歷次重大科技規(guī)劃與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構建——創(chuàng)新體系理論視角的演化分析(李 平 蔡躍洲) 求是學刊2014.5
中國共產黨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考察 (楊鳳城)教學與研究2014.10
中印邊界問題學術史述評 (1956—2013)(戴超武)史學月刊2014.10
20世紀以來合作社發(fā)展的縱向比較——以冀中定縣為例 (鄭清坡)河北大學學報2014.5
計劃經濟時期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懸殊的實證研究(周志太 翟文華)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4.5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理念與實踐探析——六十年的“變”與“不變”(姚 璐)教學與研究2014.9
政治寫作中的文人命運—— “文代會”主報告及其起草人評析 (鄧小琴)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4.9
《聯(lián)共 (布)黨史簡明教程》對中共黨史研究的影響(湯志華等) 社會科學研究2014.5
民間形式與官方控制:中蘇關系中的蘇中友好協(xié)會(艾 蘇) 史林2014.5
“20世紀中國思想史”整體研究意識問題——基于民族心靈與智慧的思想史命題與命意(邱運華) 廣東社會科學2014.5
革命:作為歷史話題的重要性(〔加〕齊慕實著 翟亞柳譯)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4.10
“革命敘事”——現(xiàn)代“革命”的正義性言說(李 新) 貴州社會科學2014.10
革命、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西方人類學中國研究的向度(趙樹岡) 開放時代2014.5
國際左派中國研究與中國左派史學 (李孝遷)上海大學學報2014.5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蔡陳“雙簧信”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價值取向(陳志華) 齊魯學刊2014.5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現(xiàn)代性啟蒙話語 (仲 兵)南京大學學報2014.5
中國早期共產主義者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過程述論(陳宇翔 薛光遠)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5
群體與階級:20世紀二三十年代武漢紗廠工人——兼論近代中國工人階級的形成(田 彤 賴厚盛) 學術月刊2014.10
1926—1927年湖南農民運動中的平糶阻禁問題(羅辰茜) 近代史研究2014.5
先黨后軍:中共早期與“槍桿子”關系考論(任 偉) 南京大學學報2014.5
從軍隊政治工作看北伐時期國共關系的決裂(李 翔) 江蘇社會科學2014.5
革命動員、群眾路線與巡視制度 (1931—1934年之間)(凌海金 楊會清) 貴州社會科學2014.10
新啟蒙運動與民族精神凝聚 (張治江)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4.5
《紅色中華》與中共早期廉政建設 (田延光)南昌大學學報2014.5
論蘇區(qū)紅色歌謠的口傳史料價值 (張 珊)鄭州大學學報2014.5
中國共產黨以三民主義促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原因探析 (房世剛) 東北師大學報2014.5
“不怕拿,就怕亂”:冀中公糧征收的統(tǒng)一累進稅取徑(周祖文) 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14.3
中國抗日根據地的民兵、自衛(wèi)隊——以太行根據地為例 (姜 濤)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14.3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的兩次修訂及未刊部分考(任曉偉)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4.3
戰(zhàn)后初期中共中央土地政策的變動及原因——著重于文獻檔案的解讀 (楊奎松)開放時代2014.5
哈爾濱解放區(qū)法治建設進程中蘇聯(lián)法的“中國化”實踐 (孫光妍) 求是學刊2014.5
論日據時期中共與臺共之關系 (徐 康)重慶大學學報2014.5
革命歌謠中的階級話語 (向德彩) 浙江學刊2014.5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法權身體:1950年婚姻法的表達與實踐 (陳寒非)婦女研究論叢2014.5
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市對街道管理組織的探索(馮雪利) 北京黨史2014.5
新中國成立初期皖北農村婦女因婚死亡現(xiàn)象探析(王申紅) 歷史教學2014.10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私塾的改造 (1949—1952)(吳修申) 安徽史學2014.5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城鄉(xiāng)關系的變化及影響(何一民 朱艷林) 深圳大學學報2014.5
“文學評論”雙周刊與《文藝報》的是是非非——兼談1950年代初期“當代文學”的形成(張 均) 山西大學學報2014.5
國家何以能:1959年全國整頓勞動組織運動中的精簡工人 (王凜然)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4.3
試論20世紀50年代中國共產黨農業(yè)多種經營思想的形成 (孟憲科 張 思) 貴州社會科學2014.9
赫魯曉夫下臺后中蘇兩黨關系走向探析 (李冠群)史林 2014.5
新中國文物保護的歷史考察 (1949—1965)(姚 遠)江蘇社會科學2014.5
中國紅十字會慈善救助活動述論 (1949—1966)(王 猛) 魯東大學學報2014.5
現(xiàn)代民族國家話語與民間文學的理論自覺(1949—1966)(毛巧暉) 江漢論壇2014.9
“理解變革的中國”:在華傳教士的中國情懷與觀察(1949—1969)(劉家峰) 廣東社會科學2014.5
改革開放新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民生經濟思想的重大發(fā)展——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為分析主線 (方建國)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10
改革開放以來價值觀的變遷與核心價值的解構(廖小平) 天津社會科學2014.5
改革開放以來抗戰(zhàn)勝利紀念的社會功能 (郭 輝)教學與研究2014.10
從改革者口述看1980年代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一個社會史的視角 (楊善華等)晉陽學刊2014.5
中國社會組織研究中的國家—社會分析框架及其缺陷(丁惠平) 學術研究2014.10
組織規(guī)模與收入差異——1996—2000年的中國城鎮(zhèn)社會 (李 駿)社會學研究2014.5
中國社會公平正義狀況的實證分析 (2002—2010)(于君博 陳希聰)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4.5
人物研究
陳獨秀對社會主義的三個判斷及其歷史回應(姜金林) 湖北社會科學2014.9
抗戰(zhàn)期間任弼時出使共產國際再認識 (曾成貴)江漢論壇2014.10
毛澤東與早期紅軍的新聞宣傳工作——兼論毛澤東軍事新聞理論與實踐的歷史起點(尹韻公) 安徽大學學報2014.5
毛澤東研究中“輝格”解釋的反思——從對“大躍進”的考問說起 (胡 瀟)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9
毛澤東晚年錯誤之歷史成因的動態(tài)考察 (胡為雄)毛澤東思想研究2014.5
毛澤東與毛澤東研究的當代境遇及其展望(〔加〕齊慕實 張 明)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4.5
鄧小平實踐主題思路轉換的三維向度 (毛良升)嶺南學刊2014.5
2003年以來關于鄧小平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研究述評 (李正華) 毛澤東思想研究2014.5
胡耀邦對撥亂反正的卓越貢獻 (沈寶祥)探索與爭鳴2014.10
傅高義20世紀60—70年代中國研究評析 (張麗麗)史學集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