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十年來一九七五年整頓研究進展與熱點

2014-02-03 10:48:36
中共黨史研究 2014年5期
關鍵詞:黨史歷史

張 化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北京 100080)

1975年鄧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頓雖然距今30多年了,但由于這段歷史與改革開放的關聯(lián)度很大,也由于鄧小平本人十分重視這段歷史,因此這段歷史一直是學術界研究和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目前,在學術界達成共識的是,研究這段歷史不僅有助于深入研究鄧小平的生平和思想,而且有助于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和發(fā)展的研究。

一、十年來新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不斷問世,學術積累更加豐厚

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鄧小平多次談到1975年整頓這段歷史,其中比較集中談到的有兩次。第一次是1984年10月鄧小平在會見聯(lián)邦德國總理科爾時說:“其實,撥亂反正在一九七五年就開始了”,“整頓實際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調。觸怒了‘四人幫’。他們又一次把我轟下了臺”。第二次是1987年10月鄧小平在會見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書記卡達爾時說:“改革,其實在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五年我們已經試驗過一段”,“那時的改革,用的名稱是整頓,強調把經濟搞上去,首先是恢復生產秩序。凡是這樣做的地方都見效”,“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五年的改革是很得人心的,反映了人民的愿望”。①《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1、255頁。這些談話表達出一個思想: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撥亂反正的全面展開,實際上是鄧小平在1975年提出而未能得以實施的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鄧小平把撥亂反正和改革的源頭追溯到1975年,反映了這一年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研究1975年鄧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頓的首要前提是發(fā)掘史料,盡可能地還原歷史,把這段歷史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在這方面,一些單位和學者自20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了史料的發(fā)掘和整理工作。經過20多年的搜集和整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鄧小平文選》第2卷和第3卷分別于1983年、199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其中第二卷1994年10月出版第2版)。1998年,中央文獻研究室又編輯出版了《鄧小平思想年譜》。這為人們了解和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珍貴史料。十年來,在文獻工作者和軍史、國史研究者的努力下,在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前后,又有一批關于鄧小平的史料在2004年下半年陸續(xù)公開出版,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 (1975—1997)》(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鄧小平軍事文集》第1卷、第2卷、第3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胡喬木傳》編寫組編《鄧小平的二十四次談話》(人民出版社,2004年)?!多囆∑侥曜V (1975—1997)》除收入《鄧小平文選》第2卷中鄧小平關于整頓的九次重要講話的主要內容外,還首次公開了鄧小平主管外事期間與外賓的一系列談話,以及他在一些會議中的講話、插話,對一些文件的批示,在個別場合的談話,等等。這些著作披露了不少人們不了解或知之甚少的史料,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鄧小平在這一年的思想認識和全面整頓的發(fā)展過程。《鄧小平軍事文集》第3卷收錄了鄧小平在1975年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解放軍總參謀長后關于軍隊建設的14次講話、談話和插話,除三篇已收入《鄧小平文選》外,多數(shù)是首次公開發(fā)表,反映了軍隊整頓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及鄧小平整頓軍隊、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的基本思路。《鄧小平的二十四次談話》收錄了鄧小平在1975年同胡喬木和國務院政治研究室負責人的24次談話。這些談話以及談話后的“說明”,記錄了鄧小平在整頓中親自組建國務院政治研究室,領導它在思想文化領域同“四人幫”進行斗爭,推動各方面整頓的過程。上述由權威部門運用檔案資料整理的關于鄧小平的第一手史料的公開出版,使關于1975年這段歷史的資料更加豐富,為了解和研究鄧小平領導的全面整頓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后人保存這段歷史提供了可靠基礎。

除了關于鄧小平在1975年第一手史料的整理外,其他重要親歷者的歷史文獻、見證者的歷史記憶以及相關專題資料也陸續(xù)公開出版。在十年前《李先念文選》(人民出版社,1989年)、《張愛萍軍事文選》(長征出版社,1994年)、《張勁夫文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4年)、 《萬里文選》(人民出版社,1995年)、《葉劍英選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等出版后,又有一些親歷者的回憶錄不斷被整理出來,如于光遠《憶鄧小平和國務院政研室》(《百年潮》2000年第7期)、張廷發(fā)《70年代中期兩次軍委會議的前前后后》(《黨的文獻》1999年第4期)、方玄初《〈教育工作匯報提綱〉出臺的前前后后》(《中共黨史資料》第70期)、王英和孫中范《一九七五年黨組織整頓的前前后后》(《百年潮》2001年第8期)等。此外,中國科學院編《胡耀邦在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2012年)一書比較全面地記述了胡耀邦整頓中國科學院的120天。執(zhí)行主編和編委中的不少人是這段歷史的當事人,由他們組成編委會,運用第一手檔案記述這段歷史,使此書具有較強權威性。上述史料的發(fā)掘和整理,從不同方面展現(xiàn)了整頓逐步發(fā)展的過程,為人們研究軍隊整頓、黨組織整頓、教育整頓、中國科學院整頓、國務院政研室工作等提供了有利條件。

地方黨史研究室也在相關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繼1999年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的《1975年的河南整頓》出版后,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1975年的山東整頓》(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吉林省檔案館編《1975年的吉林整頓》(內部資料,2002年)、青島市委黨史研究室和青島市檔案館編《青島的一九七五年整頓》(青島星球銀沙有限公司,2005年)、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1975年的湖北整頓》(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編《1975年全面整頓工作在甘肅》(內部資料)、郭曉燕《北京市1975年的整頓》(《北京黨史》2007年第1期)、周星夫《憶1975年淄博市的整頓工作》(《春秋》2003年第4期)等著述陸續(xù)公開出版或發(fā)表,比較詳細地反映了整頓在不同地區(qū)的實施情況及其特點。比如,《北京市1975年的整頓》一文除記述北京市落實干部政策及其他各項政策、從轉化后進單位開始整頓廠礦企業(yè)外,還寫到這一年社隊企業(yè)的發(fā)展受到一定程度重視。北京市對社隊企業(yè)發(fā)展提出十條意見,為社隊企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定條件,并首次組織工業(yè)部門向農村社隊擴散產品,建立加工基地,成立了畜牧局,建設機械化養(yǎng)雞場等。

由于各種條件限制,關于1975年整頓的研究成果數(shù)量不太多,研究者也較有限。十多年來出版的研究專著有程中原和夏杏珍著《歷史轉折的前奏:鄧小平在1975年》(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張化著《鄧小平與1975年的中國》(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這兩本專著的作者都是多年從事1975年整頓研究且有多篇論文發(fā)表的國史、黨史研究者。此外,近幾年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編寫的黨史、國史基本著作相繼出版,并用專章寫到1975年整頓。2011年1月,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2卷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其第3編第26章專門記述1975年全面整頓。2012年9月,當代中國研究所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3卷由人民出版社和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其第9章也用一章篇幅記述1975年整頓。這些黨史、國史專著均有16年甚至20年以上的編撰與修改過程,分別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征求過意見,因此,關于1975年整頓的敘述帶有一定權威性。

十多年來發(fā)表的論文和文章有:曾慶洋等《1975年的軍隊整頓》(《當代中國史研究》2003年第4期),張化《鄧小平政治生涯的第三次低谷》(《百年潮》2004年第1期),方厚樞《鄧小平主持全面整頓時期對出版工作的關注》(《出版史料》2004年第2期),程中原《鄧小平與1975年整頓論略》(《黨的文獻》2004年第4期),張化《1975年整頓與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的思考》(《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8期),趙凌云、張建勤《1975年經濟整頓在黨的經濟工作史上的歷史地位》(《黨史研究與教學》2004年第5期),孫光萱《文藝調整中的一次反撲——1975年上海文藝工作座談會前后》(《新文學史料》2005年第1期),劉志青、孫穎波《1975年全面整頓中的解放軍軍事訓練》(《黨史博覽》2006年第11期),程中原《重返國際舞臺:1975年鄧小平主管外事》(《黨的文獻》2011年第6期),劉志青《葉劍英與中央軍委擴大會議》(《黨史博覽》2011年第11期),葉榮強《1975,萬里在徐州整頓鐵路》(《檔案建設》2012年第10期),等等。

二、認識更加明確但也存在分歧的幾個問題

隨著史料的發(fā)掘和整理,關于1975年整頓的研究范圍和研究深度不斷得到拓展。從《中國共產黨歷史》第2卷 (以下簡稱“黨史二卷”)、《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3卷 (以下簡稱“國史稿三卷”)這兩本具有代表性的專著來看,關于1975年整頓的過程、影響、歷史意義等方面的認識更加明確、更加深入了,但也有一些問題在觀點上尚存在一些分歧。

1.關于整頓的提法

目前,黨史二卷第26章的標題是“1975年的全面整頓”,國史稿三卷相關的章標題是“1975年整頓和‘四五’計劃的完成”。不同的表述反映出執(zhí)筆者在把握這段歷史時的不同角度,如有學者在相關論述中指出,“全面整頓”的提法同實際情況有距離,不很確切。1975年八九月間,鄧小平提出準備在當年冬至翌年春進行“全面整頓”的任務。但是這時,教育整頓正在準備,財貿整頓尚未進行,農業(yè)整頓也還沒開始,作為整頓核心的整黨作了部署,還沒有進行。按整頓的實際進程來看,1975年整頓還不能說是“全面整頓”。就在準備進行“全面整頓”而“全面整頓”還沒有展開的時候,就驟然中斷了。所以,對1975年這段歷史還是稱之為“1975年的整頓”較為適當。①程中原: 《關于1975年整頓的若干事實和一個提法》,《中共黨史研究》1997年第1期。

黨史二卷在反映整頓發(fā)展過程時按順序先后涉及九個方面:工交 (鐵路、煤炭、鋼鐵)、財經、國防科委和國防工業(yè)、黨組織、軍隊、中國科學院、文藝、教育、農業(yè)。與鄧小平當年在農業(yè)學大寨會議和農村工作座談會上提出全面整頓的任務時談到的幾個方面 (軍隊、地方、工業(yè)、農業(yè)、商業(yè)、文化教育、科學技術、文藝)相比,財經整頓是以往涉及1975年整頓時較少提到的,卻“是對鐵路整頓和鋼鐵整頓起配合作用,從總體上扭轉經濟狀況的重要方面”②《中國共產黨歷史》第2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第925—926頁。。在工交領域整頓的同時,為扭轉財政工作的混亂狀況,財政部重申財經紀律,整頓財政工作。當年8月,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根據(jù)國務院要求制定了“財政十條”。此外,當年7月鄧小平提出整頓黨組織的問題后,中央決定在搞“突擊入黨、突擊提干”嚴重的浙江、河南等省進行整黨試點,并著手起草整黨文件,實際上為全國范圍的整黨作了準備。根據(jù)這些材料,筆者認為,雖然整頓在各領域的發(fā)展還不平衡,但從鄧小平在農業(yè)學大寨會議上提出全面整頓的任務來看,整頓針對的已經不僅是某一個局部的、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針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多方面破壞,是對全國工作的總體考慮,是關系全局的戰(zhàn)略部署。從鄧小平對整頓的考慮和部署來看,提“全面整頓”也能站得住。

2.關于整頓的發(fā)展過程

關于整頓開始的時間,黨史二卷和國史稿三卷略有不同。

黨史二卷在寫到“鄧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頓”時,第一目為“整頓的開端和突破口”,在寫了1月19日鄧小平在各大軍區(qū)負責人座談會上提出軍隊要整頓后,寫到“重申毛澤東關于‘軍隊要整頓’的指示,是鄧小平推動軍隊深入進行整頓的根據(jù),也是他對全國工作進行整頓的開端”。1月25日鄧小平出席總參謀部機關團以上干部大會,作了《軍隊要整頓》的講話。軍隊的整頓拉開了全面整頓的序幕。接著,鄧小平著力抓了對鐵路部門的整頓。這是鄧小平在經濟領域進行整頓,扭轉混亂局面的突破口。①《中國共產黨歷史》第2卷下冊,第918—919頁。國史稿三卷在寫到“鄧小平主持1975年整頓”時,第一目為“整頓從鐵路抓起”,在寫了鐵路運輸是全國突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后,寫到“鄧小平下決心首先整頓鐵路”。當年2月25日全國工業(yè)書記會議在京召開。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3卷,人民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年,第241頁。

關于整頓的發(fā)展過程,黨史二卷、國史稿三卷的寫法大致相同,都是鄧小平主持國務院工作后,首先整頓鐵路,整頓在工交領域展開,其間經歷了“四人幫”煽動“反經驗主義”、中央政治局會議批評“四人幫”的斗爭。在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整頓向黨的干部工作和組織建設及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展開。至10月底11月初,整頓被迫中斷。

關于鄧小平何時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是考察1975年整頓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黨史二卷、國史稿三卷的寫法基本一致,都是以鄧小平當年7月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為標志,整頓工作全面展開,否定了鄧小平自5月開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寫法。

3.關于整頓的指導思想

不論這段歷史的親歷者還是研究者,都注意到1975年整頓是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進行的。毛澤東在1974年下半年先后作出學習理論、反修防修,安定團結為好以及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三項指示,后來演變成鄧小平領導整頓的“三項指示為綱”。怎么看待毛澤東的三項指示與鄧小平“三項指示為綱”的關系?黨史二卷、國史稿三卷對此均有表述,但略有不同。黨史二卷寫道:“針對‘四人幫’只講毛澤東關于理論問題的指示,卻不提毛澤東關于安定團結和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這兩條指示的情況”,鄧小平提出以“三項指示為綱”,“他后來不止一次強調過‘三項指示為綱’的思想。如同鄧小平把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提到全黨都要服從的大局的高度一樣,把上述毛澤東的三項指示聯(lián)在一起,特別是把后兩項指示提到‘綱’的高度,對經濟發(fā)展給予‘文化大革命’以來從未有過的重視,成為鄧小平領導整頓的有力武器”③《中國共產黨歷史》第2卷下冊,第925頁。。國史稿三卷寫道:四屆人大以后,為貫徹毛澤東的三項重要指示,鄧小平“以三項指示為綱”,大刀闊斧地領導整頓。在寫到鄧小平提出“三項指示為綱”時,國史稿寫道:“在這之前,中央文件和領導人講話都提了這三項指示,但還沒有把它們聯(lián)結在一起、也沒有提到‘綱’的高度。從鄧小平這次講話開始,‘三項指示為綱’成為與‘左’傾錯誤和‘四人幫’斗爭的著名口號。”④《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3卷,第236、247頁。

黨史二卷、國史稿三卷都注意到,毛澤東的三項指示是他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針對不同情況提出的,是鄧小平把毛澤東的三項指示聯(lián)在一起,特別是把后兩項指示提到了“綱”的高度。認識分歧在于:毛澤東的三項指示與鄧小平的“三項指示為綱”是不是一回事?這不僅關系到如何認識鄧小平主持整頓的指導思想,而且關系到如何認識毛澤東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指示。“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運動是不是推動了1975年整頓的進行?關于這一問題,在1997年已有論文發(fā)表并展開了初步討論①程中原:《毛澤東的三項指示和鄧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頓》, 《當代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1期;張化:《也談毛澤東的三項指示與1975年整頓》,《中共黨史研究》1997年第5期。。

十年來,關于這一問題的認識分歧仍然存在。有研究者通過分析有關資料提出,整頓開始后鄧小平對毛澤東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態(tài)度有一個變化過程。作為“文化大革命”前的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在中蘇論戰(zhàn)中“扮演了不是無足輕重的角色”。1975年鄧小平上任后,對毛澤東學習理論、反修防修的指示一度是重視的,曾布置人寫“反修”文章,研究理論問題。整頓開始后,隨著“四人幫”對所謂“唯生產力論”的攻擊,鄧小平對毛澤東關于理論問題的指示在態(tài)度上有了變化。②張化: 《鄧小平與1975年的中國》,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第199—202頁。他公開對限制“資產階級法權”表示了不同意見,反對把抓生產批判為“唯生產力論”,反對把按勞分配當成“資產階級法權”來批判。他提出四化建設是大局,并以“三項指示為綱”代替“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就把經濟建設提到了政治高度,實際上否定了那種政治運動高于一切、以“革命”沖擊生產的錯誤做法。③張化:《1975年整頓與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的思考》,《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8期。也有研究者提出,毛澤東關于理論問題的指示是其“反修防變”理論與實踐的繼續(xù)和發(fā)展。毛澤東指出中國還存在變修正主義、復辟資本主義的危險性,這種憂慮是有歷史和現(xiàn)實根據(jù)的,是富有遠見的。他力圖從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社會制度本身尋找產生這種危險性的原因,方法科學、思考深刻。但對馬克思、列寧的論述有誤解,分析和結論存在著片面性和差錯。毛澤東還強調要防止在工人階級中、機關干部中和黨員中發(fā)生資產階級生活作風問題,產生資產階級分子。這些論斷的正確性已經被國內和國際的實踐所證明。理論問題的學習并沒有妨礙1975年整頓,在某種意義上還不同程度地推動了整頓的進行。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拒腐防變”的歷史性課題,是對毛澤東“反修防變”理論的批判繼承和積極發(fā)展。④程中原:《毛澤東理論問題指示平議》,《當代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1期。有論者認為,鄧小平領導的1975年整頓貫徹落實并發(fā)展了毛澤東三項重要指示所體現(xiàn)的正確思想和決策,上承中共八大路線和“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正確發(fā)展趨向,下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改革開放新時期,對當代中國的歷史進程起了開辟航道的作用⑤程中原、夏杏珍: 《前奏——鄧小平與1975年整頓》,河北人民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26—327頁。。

如何看待毛澤東的三項指示,特別是毛澤東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問題的指示?在1975年整頓中,“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運動是不是起了推動作用?這是研究1975年整頓的難點之一。上述觀點分歧不僅關系到如何認識這一階段毛澤東的思想狀況以及整頓的指導思想,還涉及對當時黨內開展的反修防修斗爭的評價。應該肯定,毛澤東對執(zhí)政黨建設的高度關注以及對共產黨發(fā)生變質的擔憂是有遠見的。他強調要防止在工人階級、機關干部和黨員中產生變質分子,也是正確的。但是在當時,在社會主義是什么、應該怎樣搞社會主義的認識還不清楚的情況下,他所說的“變修正主義” “復辟資本主義的危險性”主要針對什么?他為了“反修防變”而發(fā)動“文化大革命”,進而形成“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在社會上產生了怎樣的后果?另外,執(zhí)政黨變質的危險主要來自哪里?怎樣才能使執(zhí)政黨有效地“拒腐防變”?以限制商品經濟、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等作為手段,能否防止在干部和黨員中產生變質分子?對于這些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都是值得思考并加以深入研究的。

4.1975年整頓的歷史意義

關于1975年整頓的歷史意義,研究者均認為,1975年整頓是中共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階段。雖然整頓被迫中斷,但整頓產生了重要影響。黨史二卷寫道:“鄧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頓取得了明顯成效。整頓有力地沖擊了極左思潮,充實了黨內與‘四人幫’進行斗爭的力量,使‘四人幫’在中央領導層和軍隊的影響受到遏制和削弱。整頓在一定范圍內開始了有限度的撥亂反正,進一步促進了人民群眾的思想覺醒,使他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黨和國家的希望所在,從而積極貫徹整頓的各項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社會秩序,促使生產形勢逐步好轉,科技、教育受到重視,文藝禁錮開始松動。在1975年,一些地區(qū)的武斗逐步減少,大部分地區(qū)社會秩序趨于穩(wěn)定。國民經濟由停滯、下降迅速轉向回升?!雹佟吨袊伯a黨歷史》第2卷下冊,第941頁。國史稿三卷寫道: “由于各方面進行了整頓,1975年的經濟工作,雖然有‘四人幫’搞反經驗主義、評《水滸》等干擾,雖然8月河南、安徽等省部分地區(qū)遭遇特大洪水災害,國民經濟執(zhí)行情況仍然較好”,這一年“總的看來,是十年內亂中經濟發(fā)展狀況最好的一年。事實說明,鄧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頓使國民經濟擺脫了因‘批林批孔’運動而造成的停滯倒退局面,又走向恢復和發(fā)展。鄧小平也因領導整頓給動亂的中國帶來安定、生機和希望而贏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信任、擁護和愛戴”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3卷,第273—274頁。。

關于1975年整頓與后來歷史發(fā)展的關系,近幾年程中原、夏杏珍帶領課題組出版了“歷史轉折三部曲”:《前奏——鄧小平與1975年整頓》 《決戰(zhàn)——從四五運動到粉碎“四人幫”》《新路——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到十二大》(人民出版社,2013年)。過去人們寫歷史轉折,一般是從粉碎“四人幫”開始,寫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套書的作者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把1975年整頓、1976年四五運動到粉碎“四人幫”、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到中共十二大前后這一段歷史作為三個階段來反映歷史轉折的過程,從而把歷史轉折向前推移到了1975年,作為“前奏”;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向后延伸,寫到中共十二大前后。這一劃分是有創(chuàng)意的,但也引發(fā)出一些問題:歷史轉折的基本內涵指什么?邊界在哪里?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和發(fā)展的歷程來看,把黨的工作著重點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現(xiàn)代化建設為中心,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步轉向改革開放,無疑是一個大的歷史轉折過程,其中包含若干階段性的歷史轉折。1975年整頓與上述大的歷史轉折的哪一階段聯(lián)系最為直接?具有怎樣的內在聯(lián)系和不同特點?這些問題是值得思考的。

三、有待深入探討的熱點問題

在研究1975年整頓時,一個有待深入探討的問題是1975年整頓與撥亂反正和改革的關系。由于鄧小平本人對1975年整頓有較高評價,目前涉及1975年整頓的相關著述都談到整頓與撥亂反正和改革的關系。令人遺憾的是,一些文章在談到這一關系時表現(xiàn)出一種簡單化傾向,有的限于轉述鄧小平的評價,對復雜的歷史過程缺乏深入研究;還有的簡單詮釋鄧小平本人的話,甚至跨越好幾個年頭把整頓和改革進行聯(lián)結。比如,說撥亂反正就是糾正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消除林彪、“四人幫”的流毒,使黨和國家的事業(yè)重新回到毛澤東思想的科學軌道上來。撥亂反正和改革這兩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主要的事情”,在1975年的全面整頓中“已經做起來了”,整頓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思想的雛形。又如,說整頓的實質“是清除林彪、江青兩個集團的惡劣影響”,雖然中途夭折,但“它預示著一個偉大的歷史性轉折時刻就要到來”。

盡管1975年整頓與撥亂反正和改革有著緊密聯(lián)系,但1975年整頓在指導思想、解決問題、工作重點等方面與后來的撥亂反正和改革有著完全不同的特點,這是應予注意的。特別是1975年整頓對當時歷史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的一些政治因素是無法回避也無法跨越的,如毛澤東在世時具有的至高無上的領導權威和巨大影響;又如擔任黨、國家、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四人幫”的活動及其影響,其中,張春橋不僅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還擔任中央軍委常委、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對中央、國務院和軍隊工作有直接影響。此外,在長期階級斗爭擴大化錯誤影響下,多數(shù)干部群眾的思想覺悟和認識水平也是不應忽視的。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說整頓已經開始糾正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消除林彪、“四人幫”的流毒或“惡劣影響”,使黨和國家的事業(yè)重新回到毛澤東思想的科學軌道,開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撥亂反正和改革這兩件“主要的事情”,顯然拔高了對整頓的評價,把后來幾年發(fā)生的事情套用到了1975年。還應注意的是,從1975年整頓到1978年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雖然只有三年時間,卻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要解決許多錯綜復雜、難度很大的問題。不妨設想一下,從1975年底“反擊右傾翻案風”、形勢急劇逆轉開始,如果“四人幫”不被粉碎、“文化大革命”沒有結束,中國是否具備實現(xiàn)歷史轉折的條件?如果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得不到推進,如果沒有解放思想、不把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與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yún)^(qū)分開來,歷史轉折是否能夠在1978年底得以實現(xiàn)?總之,在研究1975年整頓對后來歷史發(fā)展的影響時,應注意從紛繁龐雜的史料中對錯綜交織的歷史因素和政治因素進行研究,揭示歷史轉折過程的內在規(guī)律和不同階段的特點,這是研究深入的關鍵。

這里還涉及一個問題,如何理解鄧小平所說的撥亂反正從1975年就開始了?改革在1974年到1975年已經試驗過一段?鄧小平所講的撥亂反正和改革指什么?他認為在1975年已經開始的撥亂反正和改革,與粉碎“四人幫”后進行的撥亂反正和改革有什么不同?對此,黨史二卷寫道:“鄧小平主持黨中央和國務院日常工作以后的一系列講話,在他指導下形成下發(fā)的文件,以及尚未完成、已在廣泛征求意見中發(fā)生影響的文件草稿,雖然沒有、也不可能直接觸及‘文化大革命’的根本問題,但繼承了黨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積累的正確的和比較正確的思想成果,力圖在一些重要問題上把‘文化大革命’中被顛倒了的思想理論是非加以澄清,進行了當時條件下有限度的撥亂反正,孕育著一種新的思路。這種思路為后來突破‘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軌道上來,作了某些思想準備。正如鄧小平后來所說:‘撥亂反正在一九七五年就開始了?!母?,其實在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五年我們已經試驗過一段?!雹佟吨袊伯a黨歷史》第2卷下冊,第940頁。這些分析是值得注意的。

與歷史轉折有關的另一個問題是1975年整頓與鄧小平理論的關系。十多年來,關于這一問題的討論一直在持續(xù)。有研究者認為,鄧小平理論的產生是以他對1975年整頓的領導為起點的。鄧小平提出的“三項指示為綱”和在鄧小平指導與影響下形成的三個著名文件,以及鄧小平的一系列講話和中共中央發(fā)出的指導整頓的一系列文件,是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是鄧小平理論的醞釀和起點②程中原:《毛澤東的三項指示和鄧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頓》,《當代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1期;程中原、夏杏珍:《前奏——鄧小平與1975年整頓》,第326頁。。也有學者提出,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fā)展的起點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不要模糊這個起點。鄧小平理論誕生的醞釀可以追溯到1975年,整頓雖然沒有也不可能明確指出“文化大革命”從根本上錯了,但又的確是針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所造成的后果。所以,全面整頓的指導思想從總體上同當時居主導地位的思想—— “文化大革命”的指導思想分離開來,對立起來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新的指導思想就要誕生了。③龔育之:《從毛澤東到鄧小平》,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第210頁。還有研究者提出,1975年整頓是鄧小平理論的孕育階段,在怎么搞社會主義的問題上,一種與“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所不同的思想正在孕育之中①張化:《共和國歷史性轉折的發(fā)端》, 《黨的文獻》1999年第2期。,“這種孕育著的建設思路,雖然還不完全具備理論形態(tài),但是,貫穿這種思路的中心思想——要集中精力抓經濟建設,促進生產力發(fā)展,已經非常明確;怎樣抓生產,如何推動經濟發(fā)展的措施也提了出來。這種思路開始與‘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思想分離開來,與‘抓革命,促生產’的指導方針分離開來,為后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做了某些思想準備”,聯(lián)系到后來的歷史轉折過程,“在許多方面都能看到,與1975年整頓相聯(lián)系的決策和措施”②張化:《鄧小平與1975年的中國》,第582—583頁。。

在研究1975年整頓對后來歷史發(fā)展的影響時,除了鄧小平本人對整頓的評價應予重視外,作為歷史學科,更為重要的還是要通過史料的發(fā)掘和研究來說明問題。近幾年,有研究者通過查閱史料,對從粉碎“四人幫”至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進行研究,得出與以往不同的結論。有學者認為,在1977年提出“兩個凡是”之前,即粉碎“四人幫”的1976年10月,華國鋒和中央領導層已經考慮要請鄧小平出來工作。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數(shù)成員(包括華國鋒在內)長期分管政府事務,比較務實,1975年參與鄧小平主持的整頓,與鄧小平有過一段較好的共事關系?!皟蓚€凡是”有特定的指向,針對的是當時有關鄧小平復出和天安門事件平反的社會輿論,而不是鄧小平復出本身。然而,由于歷史與政治的復雜因素和部署上的不周,導致了社會輿論的不滿。③韓鋼:《“兩個凡是”的由來及其終結》,《中共黨史研究》2009年第11期。還有研究者研究了粉碎“四人幫”后召開的第一次中央工作會議——1977年3月中央工作會議,否定了以前認為這次會議為全黨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撥亂反正,為鄧小平重新出來工作設置了障礙的看法,認為這次會議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對1975年全面整頓有了全新評價。會議不僅肯定了全面整頓的成績和指導思想,推翻了對所謂“三株大毒草”的批判,肯定其積極意義,而且決定在實際工作中把全面整頓的一系列原則和措施接續(xù)下來,在實際工作中推展開來。新的國民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的某些方面是沿著1975年整頓的思路前進,外貿工作和鐵路整頓工作是按照1975年整頓所確定的措施和方針展開。會議對1975年全面整頓的肯定和接續(xù),一方面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和重建,另一方面也為鄧小平重新走上領導崗位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④黃一兵:《一九七七年中央工作會議研究》,《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2期。上述研究成果反映了1975年全面整頓對后來歷史發(fā)展的影響,以及歷史轉折對1975年整頓的接續(xù)關系。

總之,關于1975年全面整頓對后來歷史發(fā)展的影響,是學術界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領域。深入研究這一問題,既是1975年全面整頓研究的延伸與擴展,又是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不能不搞清楚的問題。

猜你喜歡
黨史歷史
第一次學黨史
黨史百年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4 月黨史上的今天
黨史上的今天
海峽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阳江市| 定南县| 安丘市| 柳林县| 太白县| 惠安县| 卢龙县| 四会市| 屯留县| 洛川县| 北票市| 江北区| 闻喜县| 新化县| 巴林左旗| 东兴市| 东乡| 彰武县| 介休市| 女性| 温泉县| 临海市| 林甸县| 涞水县| 平定县| 聂荣县| 山东省| 柏乡县| 营山县| 孟州市| 清苑县| 白水县| 云梦县| 沽源县| 四平市| 武功县| 虎林市| 利川市| 茶陵县| 凌云县|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