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志清
摘 要: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技能主要包括導入技能、總結技能、說明技能、強化與變化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高教學技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成才。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技能;興趣;成才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技能,主要包括導入技能、總結技能、說明技能、強化與變化技能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高教學技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成才。
一、導入技能
(1)實例對比導入技能。這種方法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本課的正反實例。進行實例演示,既要有正面的實例,也要有反面的實例,既要有成功的實例,也要有失敗的實例。給學生以強烈的反差,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2)創(chuàng)造成果導入技能。通過展示優(yōu)秀或完整的作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在講解Word中的自選圖形時,教師應先展示一組用自選圖形繪制的優(yōu)秀作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看完作品后,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反應,將作品中的各個元素分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大膽創(chuàng)作。
(3)生活興趣導入技能。要圍繞生活所需技能進行目標驅使,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比如網(wǎng)絡瀏覽、電子郵件收發(fā)、圖片處理等。
(4)心理情感導入技能。讓學生在心理上對某些事情、問題產(chǎn)生共識,用不同的形式組織手中的信息資源,表達自我心理和情感。
(5)學習任務導入技能。教師直接給出學習任務,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6)學生本能導入技能。例如,抓住學生愛玩、好奇的特點,從游戲、動畫、智力競賽等娛樂性內(nèi)容入手進行導入。
(7)教學資源導入技能。通過教師精心準備的與主題相關的眾多資料,引導學生歸類、總結,并發(fā)現(xiàn)問題。
二、總結技能
在學生完成一個教學內(nèi)容或活動以后,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引申拓展的方法。
(1)歸納式總結技能。歸納總結知識的結構和主線,強化重點,明確問題的關鍵??捎脠D示、列表等方法,把握它們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或相同點,以更準確、深刻地理解知識。
(2)活動式總結技能。按教學內(nèi)容組織全班或小組活動,如知識競賽、操作比賽、小組討論等。
(3)練習式總結技能。通過提問或小測驗,使學生用口頭或書面表達的形式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練習、鞏固。
(4)拓展延伸式技能??偨Y時要總結歸納所學的知識,并與其他學科、生活現(xiàn)象等聯(lián)系起來將知識向其他方向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或將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化、完整化。
三、說明技能
(1)事實性說明技能。在教學中有一些重要的事實需要學生了解和理解,對這種事實說明一般采用敘述性和描繪性兩類說明方法。①敘述性說明主要是有條理地向學生敘述原理和事實。如計算機的硬件結構、工作原理及網(wǎng)絡設備的功能等,這需要教師進行系統(tǒng)敘述與說明。②描繪性說明,是在以上基礎上增加一些修飾的成分,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喚起學生的情感和想象,使他們更好地感知教材內(nèi)容。
(2)論證性說明技能。在講授信息技術課基本原理時要采用論證性說明,比如在程序設計的過程中,離不開論證性說明。使用此方法要處處設疑,步步深入,不僅教給學生知識,還要認識事物的途徑;論證性說明要求教師的語言邏輯性強,充分說明各種事物、現(xiàn)象和結論之間的關系。①歸納法。如:在學生學習概念、原理等知識時,先要觀察感性材料或回憶過去的經(jīng)驗、事實,為學習奠定認知的基礎,對事實、經(jīng)驗進行分析、比較,抓住主要因素,明確基本屬性。再進行綜合,用簡練恰當?shù)脑~語表達出來。②演繹法。教學一開始教師就提出要說明的概念、原理等,并進行講解,再通過正反例進行驗證,說明它的應用范圍。為了加強學生理解,要讓學生舉出實例。
(3)啟發(fā)性說明技能。教師通過具有啟發(fā)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對已有知識或生活經(jīng)驗的回憶,通過提供啟發(fā)性的材料以理解各種事實和現(xiàn)象。啟發(fā)性說明要求教師的語言既通俗易懂,又不失科學性。
四、強化技能
強化技能是幫助學生將某一行為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的技能,也是使學生的行為發(fā)生變化的技能。
(1)語言強化技能。語言強化有口頭語言強化和書面語言強化。教師要運用一些醒目的符號來強化學習活動的行為。例如,在學生的作業(yè)上打對勾,在板書重點部分加彩色圓點或橫線,在墻報的姓名單上標注優(yōu)秀學生。
(2)動作強化技能。教師用體態(tài)語言強化學生的學習,包括動作和表情。如用點頭、搖頭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或否定等。
(3)活動強化技能。要將可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活動放在難度較大的學習之后。例如,對完成預期任務的學生,再布置學習任務;讓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參加課外小組活動。在運用強化技能時,要明確目的,恰如其分,采取多樣化和靈活性的方式。
五、變化技能
變化技能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對學生不同刺激的變化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傳遞知識和情感的交流,促進學生學習的行為方式。
(1)教態(tài)的變化技能。①身體動作變化。教師身體在教室內(nèi)位置的變化,要有助于師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傳遞。教師要適當?shù)刈邉?,觀察和組織學生學習。②言語表達的變化。教師講話的節(jié)奏、語調(diào)、音量、速度的變化,能使教學生動活潑。③面部表情的變化。學生會從教師的表情中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愛護和理解等。
(2)教學媒體的變化技能。長時間使用同一媒體教學,學生可能出現(xiàn)疲勞感,注意力下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使用多種教學媒體,并適時加以變換。這樣能調(diào)動學生各種不同的感覺器官,有效地、全面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
(3)師生相互作用的變化技能。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地變換相互作用的方式。師生交流方式的變化:如教師與全體學生、個別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教學媒體;還有教學內(nèi)容的變化、組織形式的變化等。在課堂教學中,要按需要變換教學組織形式,合理安排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和集體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