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江南
筷子又稱箸,是中國人獨創(chuàng)的餐具,它輕巧靈活,在世界各國餐具中獨樹一幟,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的文明”。
我國使用筷子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妒酚洝に挝⒆邮兰摇分杏小凹q始有象箸”的記載,紂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國至少有三千多年使用筷子的歷史了。
促成筷子誕生最主要的契機應是“熟食燙手”。上古時期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和陶器的產(chǎn)生,使人們在烹飪方法和進食方式有了改進。用手指進食已不能適應生活需要,勢必要求另一種餐具輔助,筷子便在這種背景下產(chǎn)生了。
關于筷子的產(chǎn)生,民間有許多傳說,雖不可盡信,仍能從中窺見筷子與人們生活之間的相互影響。
傳說姜子牙常用直鉤釣魚,其他事一件也不會干,所以十分窮困。他的妻子實在無法忍受這種苦日子,就想將他害死后另嫁他人。
一天,姜子牙又兩手空空回到家中,只見妻子一改往日的責罵,殷勤地對他說:“餓了吧?我給你燒好了肉,快吃吧!”姜子牙想也沒想就伸手抓肉。
突然窗外飛來一只鳥,啄了姜子牙一口。他疼得“啊呀”一聲,趕忙放下肉。當他第二次拿肉時,鳥又來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為什么鳥兩次啄我,難道這肉我不能吃?為了弄清真相,他第三次抓肉,這時鳥又來啄他。姜子牙心想這必定是一只神鳥,于是假裝趕鳥追出門去,來到一個無人的山坡。
只見神鳥棲在竹枝上呢喃鳴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夾肉就在我腳下……”姜子牙聽了神鳥的指點,忙摘了兩根細竹回到家中。這時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便用兩根細竹夾肉,突然看見竹枝咝咝地冒著青煙。姜子牙假裝不知放毒之事,對妻子說:“怎么會冒煙,難道有毒?”說著,姜子牙夾起肉往妻子嘴里送。妻子一見情況不妙,忙逃出門去。
姜子牙這才明白細竹是神鳥送的神竹,從此每餐都用它進餐。此事傳出后,四鄰也紛紛學他用竹枝吃飯。后來效仿的人越來越多,用筷子吃飯的習俗也就一代代傳了下來。
不過,這個傳說顯然是后人崇拜姜子牙的產(chǎn)物,與史料記載不符。紂王時代已出現(xiàn)了象牙筷,姜子牙和紂王是同時代的人,既然紂王已經(jīng)用上象牙筷,那姜子牙的竹筷也就談不上什么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
商紂王喜怒無常,吃飯時不是嫌魚肉不鮮,就是說雞湯太燙,有時又說菜肴冰涼不能入口,很多廚師因此成了他的刀下鬼。
寵妃妲己知道紂王難以侍奉,所以每次擺酒設宴她都要先嘗一嘗,免得紂王又因飯菜不可口而發(fā)怒。一次,妲己覺得有幾碗菜太燙,可調(diào)換已來不及了,為討紂王歡心,她急中生智,忙取下頭上的玉簪將菜夾起來吹了吹,等菜涼了再送入紂王口中。紂王是荒淫無恥之徒,他認為妲己夾菜喂飯是件享樂之事,于是要求天天如此。妲己只好讓工匠為她特制了兩根長玉簪夾菜,這便是玉箸的雛形。
這則傳說依然富于傳奇性,與史實不符??脊艑W家在安陽侯家莊1005號殷商墓中發(fā)掘出的鋼箸,經(jīng)考證其年代早于商末期的紂王時代,顯然,筷子既不是紂王發(fā)明,也非妲己創(chuàng)造,應該是更早時代的產(chǎn)物。
堯舜時代,洪水泛濫成災,舜命禹治理水患。大禹受命后,發(fā)誓要為民消除洪水之患,所以“三過家門而不入”。他日日夜夜和兇水惡浪搏斗,別說休息,就連吃飯睡覺也舍不得耽誤一分一秒。
有一次,大禹乘船來到一個島上,由于饑餓難忍,就架起陶鍋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后,因為燙手無法用手抓食。大禹不愿因等肉冷而白白浪費時間,他要趕在洪峰來之前治水,所以就砍下兩根樹枝把肉從熱湯中夾出,大口吃了起來。
從此,為節(jié)約時間,大禹總是用樹枝、細竹從沸滾的熱鍋中撈食。久而久之,大禹練就了熟練使用細棍夾取食物的本領。下屬們見他這樣吃飯既不燙手,又不會使手上沾油,紛紛效仿,筷子的雛形便漸漸形成了。
任何傳說都是歷代人民經(jīng)過剪裁、夸張、渲染甚至幻想加工而成,大禹創(chuàng)造筷子的故事也不例外,它將百姓數(shù)千年逐漸摸索到的制筷過程集中到大禹這一典型人物身上。其實筷子的誕生應是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而非某一人的功勞。只能說筷子可能起源于禹王時代,到商代成了普遍使用的餐具。
鏈接:有關筷子的禁忌
1.三長兩短:用餐前或用餐過程中將筷子長短不齊地放在桌上。
2.仙人指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
3.品箸留聲: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并不時發(fā)出咝咝聲響。
4.擊盞敲盅: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
5.執(zhí)箸巡城:用筷子來回在菜盤里尋找,不知從哪里下筷。
6.淚箸遺珠:往自己盤里夾菜時,將菜湯流落到其他菜里或桌子上。
7.顛倒乾坤:將筷子顛倒使用。
8.定海神針:用一只筷子插盤里的菜。
9.當眾上香:幫別人盛飯時,為了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
10.落地驚神:將筷子掉在地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