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山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趙鳳山中醫(yī)外科診所,吉林 長春 130200)
脈管炎的中醫(yī)辯證論治探討
趙鳳山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趙鳳山中醫(yī)外科診所,吉林 長春 130200)
目的探究脈管炎患者采用中醫(yī)辯證論治的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脈管炎患者進行治療,隨機分組,實驗組55例患者采用中醫(yī)辯證論治,對照組31例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西醫(yī)治療,對比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4.55%,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7.42%,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脈管炎患者采用中醫(yī)辯證論治,可針對患者的具體病癥和病情進行對癥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薦。
脈管炎;中醫(yī)辯證;效果顯著
脈管炎也就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因為小動脈的痙攣以及血栓導致閉塞,出現(xiàn)局部缺血,男性患者較多[1]?;贾珵槌掷m(xù)性或者一時性的發(fā)紺、蒼白、刺痛和灼熱,且病肢下垂過程中皮色變紅,小腿部位還會出現(xiàn)水腫和淺表性的靜脈炎[2]。在檢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足背有動脈搏動的消失或者減弱,使患者的身體出現(xiàn)嚴重的不適,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對患者采用中醫(yī)治療,能夠使身體癥狀得到改善,并減輕痛苦,提高治療效果。選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脈管炎患者進行治療,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比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脈管炎患者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齡范圍20~58歲,平均年齡(38.7±6.9)歲。病程范圍0.2~14年,平均病程為(3.9 ±1.2)年,49例患者為下肢脹痛,47例患者為組織潰破,44例患者為間歇跛行。對照組患者31例,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齡范圍24~60歲,平均年齡為(39.7±7.8)歲,病程范圍0.4~15年,平均病程為(4.1±1.0)年,28例患者為下肢脹痛,27例患者為組織潰破,24例患者為間歇跛行。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有較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實驗組:該組患者采用中醫(yī)的辯證治療,根據(jù)患者癥狀將其分為:氣血瘀滯型、陰虛毒熱型、虛寒性、濕熱下注型、氣血雙虧型。若患者為游走性血栓性的淺靜脈炎,患肢為紫紅或者青紫,有肌肉萎縮,且患肢會存在持久性的疼痛,則診斷為氣血瘀滯型的患者,其病期長且絡脈閉塞所導致,要給予通絡止痛和活血化瘀的治療,所采取的藥物為:紅花、當歸、元參、川芎、地鱉蟲、銀花、丹參、桃仁、三棱、水質、莪術、生甘草、牛膝、赤芍等。陰虛毒熱型的患者為干性壞疽,皮膚出現(xiàn)紅腫現(xiàn)象,患趾為黑素,肉枯筋萎,疼痛劇烈,因為氣滯血瘀且久欲熱傷導致的,應對患者采用滋陰通絡、清熱解毒的治療,采用的藥物為:當歸、銀花、白術、野菊花、生甘草、元參、花粉、牛膝、連翹、石斛、紫花地丁、生芪、紫背天葵等。濕熱下注型的患者患趾皮膚上有黃皰、破潰腐爛的癥狀,主要因為氣滯濕阻導致的,要給予清熱利濕和理氣解毒的治療,采用的藥材有:當歸、元參、赤芍、銀花、連翹、牛膝、木通、蒼術、黃柏、蒼術、山梔等。氣血雙虧型的患者為小腿肌肉出現(xiàn)萎縮,皮膚脫屑干燥且壞死組織的脫離,病程時間較長又造成身體衰弱,要給予補養(yǎng)氣血的治療,所采用的藥物有:當歸、川芎、生甘草、丹參、雞血藤、生芪、黨參、牛膝、川芎、茯苓、熟地、白術等。虛寒性的患者有患肢酸痛、肌肉抽搐、局部皮膚蒼白的癥狀,則給予驅寒和紋樣通脈的治療,所選擇的藥物有:生甘草、桑寄生、紅花、桂枝、蜈蚣、炙黃芪、川牛膝。桃仁、細辛、雞血藤等。一個療程為4~6周,治療1~2個療程后對患者進行動脈造影或者彩色多普勒超聲的復查,與治療前進行身體癥狀的對比。
1.2.2 該組患者采用西藥的常規(guī)治療,治療后觀察患者的身體狀況。
1.3 統(tǒng)計學分析:對本文出現(xiàn)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采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采用χ2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4 治療標準。優(yōu):患肢的傷口得到愈合,明顯緩解疼痛,可正常行走,基本恢復工作能力;良:傷口得到基本愈合,只能行走1000 m以內,疼痛減輕;可:傷口有所縮小,減輕疼痛,能行走600 m以內的距離,生活自理;無效:患者疼痛等身體不適癥狀和運動功能都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甚至有病情加重的現(xiàn)象。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評價,實驗組患者中優(yōu)31例,良12例,可9例,無效3例,治療有效率為94.55%;對照組患者中優(yōu)9例,良11例,可4例,無效7例,治療有效率為77.42%,治療效果上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脈管炎為中小動脈、靜脈以及節(jié)段性的炎癥疾病,下肢較為常見,主要癥狀為患肢的疼痛、缺血、間歇性的跛行以及游走性表淺的靜脈炎,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xiàn)肢端的壞死和潰爛[3]。而且該疾病的致殘率較高,病情較為頑固,在治療方面困難程度較高,因此必須選擇良好的治療方法,使患者的痛苦得到緩解,西醫(yī)治療雖然可使患者的身體不適得到相應緩解,但并不可徹底治療該疾病,治療效果較差,在中醫(yī)方面,可對其采取辯證治療,針對每個患者的具體癥狀給予相關治療,從而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實驗組采用中醫(yī)的辯證治療,根據(jù)患者的癥狀給予分型治療,其中主要有氣血瘀滯型、陰虛毒熱型、虛寒性、濕熱下注型、氣血雙虧型五種類型[4]。對于氣血瘀滯型的患者要給予通絡止痛和活血化瘀的治療;陰虛毒熱型的患者要采取滋陰通絡、清熱解毒的治療;濕熱下注型的患者采取清熱利濕和理氣解毒的治療;氣血雙虧型的患者給予補養(yǎng)氣血的治療;虛寒型患者則采取驅寒和紋樣通脈的治療。在治療患者身體癥狀的同時,并對身體機制進行有效的調整,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5]。使患者身體的具體癥狀,都得到良好的治療,減少毒副作用,并使行走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治療效果顯著,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4.56%,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西藥治療,只能緩解體表癥狀,并不能有效的調整機體,療效較差,治療有效率為77.42%,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當患者的身體癥狀和病情得到明顯好轉后,可使其進行適當?shù)腻憻捄突顒樱龠M肢體運動的靈活性,從而得到身體素質的增強,提高免疫能力,減少病情的反復發(fā)作,并適當給予腿部肌肉的按摩,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并避免出現(xiàn)肌肉萎縮的情況出現(xiàn)。
綜上所述,脈管炎患者可在治療中采取中醫(yī)辨診論治的方法,可針對患者的具體癥狀采取治療,療效顯著,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毒副作用較小,促進自理能力的恢復,值得廣泛推薦。
[1] 程晉榮,程國飛,程國棟.加味金銀敗毒湯和丹參赤芍消栓湯治療脈管炎案例報告[A].第四屆全國疑難病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2012,16(12):159-160.
[2] 李連生.巨刺對88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肢體血流圖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34(18):169-170.
[3] 葛金文,鄧常青,朱惠斌,等.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血管內皮細胞免疫損傷與中醫(yī)辯證分型的關系[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2,27(12):163-164.
[4] 劉振偉,馮秋菊,趙軍.益氣活血化痰通絡湯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30例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34(26):158-159.
[5] 張雙勝,胡紫光,余月華.自血經絡療法聯(lián)合益氣活血納腎方對COPD穩(wěn)定期患者BODE指數(shù)的影響[J].光明中醫(yī),2012,31(13):105-106.
R269
B
1671-8194(2014)34-02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