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旺,宋正江,張海玲,趙新華,向艷莉,張雙英,王毅敏
(1.宜昌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111;2.宜昌國有大老嶺林場,湖北 宜昌 443000;3.宜昌市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設計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植物引種是良種選擇育種的重要途徑,區(qū)域性是良種的重要特性之一,引進良種(系)的豐產性、早實性、堅果品質、抗逆性指標表現差異較大。鄂西地區(qū)具有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和山地立體氣候的多樣性特點,種質資源以晚實核桃類型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L.為主,鐵核桃J.sigillataDode也有分布,種質資源豐富[1]。為選擇出適宜鄂西山區(qū)栽培的早實核桃品種(系),筆者從云南、山東、遼寧、河北、山西等核桃栽培區(qū)域引進核桃品種(系)進行堅果品質對比試驗。
根據鄂西山區(qū)氣候特點、社會經濟條件、核桃主栽培區(qū)域,品種對比試驗地點為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傅家堰鄉(xiāng)大龍平村(簡稱:大龍坪)和宜昌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金銀崗試驗林場(簡稱:金銀崗)。大龍平試驗點地理坐標為北緯30°21′24,東經 110°27′99,海拔 1 200m,坡度 5°~10°,北坡中下坡位,棕巖大土,土壤厚度>80cm。山地盆地地貌,盆地面積約1 500 hm2,垂直落差450m左右,盆地底部溶洞遍布,晴天上午9:30以前云霧濃罩,日照時間較盆地中上部少2.5h。金銀崗試驗點地理坐標為北緯 30°39′12,東經 111°27′49,海拔145m,丘陵崗地地貌,坡度5°~10°,東坡中下坡位,黃棕壤,土壤厚度>80cm。
2000年2月引進云新7926、云新7914、云新8064、云新8034、云新85227、云新4、自交2號、自交1、云D30等9個南方品種(系),品種嫁接砧木為鐵核桃;2003年引進遼寧1號、魯光、香玲、元豐、清香、中林5號等6個北方品種(系),品種嫁接砧木為普通核桃。2次共引進15個品種(系)。
在大龍坪和金銀崗建立品種比較試驗園,各品種9株小區(qū),3次重復,按等高線區(qū)組排列,小區(qū)周圍設置保護行。通過實地調查和田間試驗,采用標準枝調查法、植物物候觀察方法,并參考參文[1]中的方法,調查物候、生長習性、抗寒性,比較、分析不同品種(系)的引種反應,以鄉(xiāng)土品種鄂西薄殼核桃品質為對照,篩選抗性強的品種(系)參加海拔區(qū)域試驗,分析比較品種的適應性[2-4]。
隨機抽取20個堅果采用精度1mg JA2003上皿電子天平測堅果質量、去殼仁質量;采用精度0.01mm/0.0005″數顯卡尺測量每個干果的縱徑、橫徑、棱徑、殼厚,取平均值;每個品種(系)指標連續(xù)調查3年,每次調查重復3~5次。堅果脂肪、蛋白質含量委托農業(yè)部食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依據GB/5009.6-2003和GB/5009.5-2003,使用FOSS 2300自動定氮儀檢測。
三徑值=(縱徑+橫徑+棱徑)/3;
取仁指數=整仁數×0.5+1/2仁數×0.25+ 1/4仁數×0.12+1/8仁數×0.08+碎仁數×0.05。
調查試驗點及原產地15個品種(系)和鄉(xiāng)土品種鄂西薄殼核桃的堅果質量、三徑值、殼厚、出仁率、取仁指數等主要指標的3年(2005~2007年)平均值,2007年堅果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見表1。
不同品種(系)堅果脂肪含量見表1。在海拔140m試驗點,除云新4號、自交2號、自交1號、云新D30號、遼寧1號缺少原產地數據外,香玲、中林5號堅果脂肪含量高于原產地0.2%~1.0%,其它品種堅果脂肪含量低于原產地5%~15%。與鄉(xiāng)土樹種鄂西薄殼核桃比較,引進品種(系)達到鄉(xiāng)土核桃堅果脂肪含量91%以上,其中中林5號較鄉(xiāng)土品種堅果脂肪含量增加了3.2%,香玲堅果脂肪含量增加了0.46%,云新7926號在海拔1 200m堅果脂肪含量增加了2%,云新8064堅果脂肪含量增加了0.8%,云新4號在海拔140m堅果脂肪含量增加了0.2%。品種(系)高海拔與低海拔試驗點栽培比較結果顯示:高海拔是低海拔栽培堅果脂肪含量的90%~104%;云新7926、自交2號在海拔1 200m的堅果脂肪含量高于海拔140m試驗點的4%;其它品種云新7914、云新8064、云新8034、云新85227、魯光、元豐在海拔1 200m的堅果脂肪含量比海拔140m試驗點的低1%~9%。
不同品種(系)堅果蛋白質含量見表1。元豐蛋白質含量高于原產地,其余品種低于原產地,最少低至原產地的27%。鄉(xiāng)土品種鄂西薄殼核桃蛋白質含量為11%~23%,引進15個參試品種(系)為14%~24%。引進品種(系)高海拔與低海拔栽培比較結果顯示,云新8034號高海拔試驗點比低海拔試驗點高18%,其它品種(系)高海拔試驗點比低海拔試驗點低8%~26%。
表1 引進栽培早實核桃品種(系)及鄉(xiāng)土品種堅果品質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nut qualities of the introduced early-fruiting walnut varieties(clones)and a native variety
不同品種(系)堅果出仁率見表1。引進品種(系)與原產地相比,中林5號出仁率高于原產地1.7%,清香和元豐達到原產地的94.3%和93.4%,其它品種低于原產地23%~11%。與鄉(xiāng)土品種鄂西薄殼核桃相比,鄉(xiāng)土核桃出仁率在30%~65%之間,引進早實核桃品種(系)出仁率在40.9%~59.9%,自交1號最高,清香在低海拔地區(qū)出仁率最低。引進品種(系)高海拔與低海拔栽培比較結果顯示,元豐出仁率達到原產地的93.4%和99.6%;云新85227號、魯光、清香在高海拔試驗點比低海拔試驗點高33.6%、4.8%、22.2%,其余品種以海拔140m出仁率高。品種(系)間云新7926號、云新8034號、云新85227號、香玲差異小于5%。引進品種(系)出仁率:自交1號、遼寧1號、中林5號在海拔140m栽培達到1級標準;云新7926號、云新7914號、云新8064號 、云新8034號、云新85227號、云新4號、魯光、香玲、元豐 、清香、中林5號達到2級標準;自交2號、云新D30號達到3級標準。
不同品種(系)堅果三徑值見表1。與原產地相比,引進品種(系)堅果三徑值達到原產地的85.3%~119.7%,其中云新8064號、云新85227號、元豐、清香達到或超過原產地。引進品種(系)三徑值達到鄂西薄殼核桃的88%以上,其中云新7914號、云新8064號、云新8034號、云新85227號、魯光、香玲、元豐、清香、中林5號達到或超過0%~12%。云新7914號、魯光、香玲、元豐高海拔試驗點堅果三徑值比低海拔試驗點高出2%~17%,而云新7926號三徑值在高海拔試驗點小于低海拔試驗點。與國家堅果三徑值標準比較,遼寧1號達到優(yōu)級標準;云新7926號、云新7914號、云新8064號、云新8034號、云新85227號、云新4號、云新D30號、魯光、香玲、元豐、清香、中林5號達到國家標準;自交2號、自交1號在海拔1 200m栽培低于國家級標準。
不同品種(系)堅果果殼厚度見表1。云新7926號堅果果殼厚度與原產地一致,其它品種在試驗點栽培果殼均較原產地變厚。云新4號殼厚超過鄂西薄殼核桃90%,云新7914號、自交1號低于鄂西核桃10%~20%。引進品種(系)高海拔與低海拔栽培殼厚表現一致。云新7926號、云新7914號、云新8064號、云新8034號、云新85227號、自交2號、自交1號、云新D30號、遼寧1號、清香、中林5號達到國家堅果殼厚指標優(yōu)級標準;魯光、香玲、元豐達到1級或2級標準;云新4號達到3級標準。
不同品種(系)堅果單果質量見表1。元豐核桃堅果單果質量高于原產地,其它品種均低于原產地。引進品種(系)單果質量超過鄉(xiāng)土核桃品種。遼寧1號、魯光、香玲、元豐、清香、云新85227號不同海拔間單果質量差異不明顯。自交1號、自交2號、云D30在本地栽培單果質量低于國家豐產標準;云新7926、云新7914、云新8064、云新4號在高海拔試驗點栽培單果質量低于國家豐產標準;其它品種(系)高于國家豐產標準。元豐高海拔種植單果質量達到國家商品優(yōu)級標準,清香達到國家商品1級標準。
不同海拔栽培條件下,云新7914、云新8034、云新85227、云新4號綜合品質無明顯差異;云新7926、云新8064、自交2號品種間品質有明顯差異,表現為低海拔栽培綜合品質高于高海拔地區(qū)。遼寧1號和中林5號在低海拔140m達到優(yōu)級標準;香玲在低海拔140m栽培,清香、魯光、遼寧1號在高海拔栽培達到1級標準。
核桃品質與自然生態(tài)條件緊密相關,同一生態(tài)區(qū)盡管品種不同,但其重要的品質性狀、光合產物及體內物質的同化機理大同小異[6-7]。因此,同一地區(qū)不同品種均具有較一致的品質特性和特征。核桃的品質主要由脂肪和蛋白質含量決定,其中脂肪含量更為重要。引進品種(系)與鄉(xiāng)土品種相比,脂肪含量達到鄉(xiāng)土核桃的91%以上,蛋白質含量較鄉(xiāng)土核桃高出1%~3%,出仁率在40.9%~59.9%。
綜合分析結果顯示,引進早實核桃品種(系)在宜昌栽培與原產地相比堅果品質有所下降,因此本地區(qū)核桃基地建設中主栽品種的選擇要重點分析最終產品類型,初步選擇遼寧1號、香玲、魯光、中林5號、云新7914、云新7926、清香核桃品種(系)開展海拔區(qū)域試驗,來確定不同區(qū)域的主栽品種(系)。
[1] 郗榮庭,張毅萍.中國果樹志·核桃卷[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6:1-48.
[2] 華中農學院.果樹研究法[J].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79:12-35,130-165.
[3] 湖北省核桃課題協(xié)作組.湖北省核桃品種資源和栽培區(qū)劃[J].經濟林研究,1996,14(1):7-10.
[4] 劉 莉,高本旺.17個核桃品種(系)抗病性接種試驗[J].經濟林研究,2012,30(1):129-132.
[5] GB7907-8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核桃豐產與堅果品質[S].
[6] 劉湘林,付艷華,吳海鷹,等.南方核桃栽培技術體系的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1,31(8):35-39.
[7] 谷戰(zhàn)英,馬金山,龍金先,等.不同整地方式對核桃葉片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1,31(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