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瀞文
如燕的母親又打電話來抱怨錢不夠用,暗示大女兒寄些錢給她。這是這個月第三次了,母親抱怨完之后,又開始抱怨妹妹跟她借了多少錢。如燕越聽心里越不是滋味,她是母親的財庫,媽媽卻是弟妹們的財庫,錢借了妹妹,心既不安又不甘,如燕又變成媽媽訴苦的對象。她不懂,媽媽既然不放心,為何還要把錢借出去?
她的心痛得像被無數(shù)的針刺穿一般,母親怎么從沒想過要疼她一些些?從小就不斷要求她這個那個,疼惜的就只有弟弟與妹妹,母親好像不認為如燕也需要母親的疼惜;她也想不透,當過去的困境都不再存在,母親的情緒卻比困苦時更加不安。
孝順的如燕從不違背母親的要求,自從三十年前父親過世,如燕就與媽媽一起扛起家庭責任,同學家里有水有電有車,如燕家卻窮得要在半夜點蠟燭讀書,因為他們租不起房子,只好住在沒水沒電的違章工寮。
現(xiàn)在大家都各自成家,只有如燕與先生離開老家出外拼事業(yè),要供應母親這些索求也不是沒有能力,但是如燕漸漸覺得給不出來了,不想再給了,她感覺與母親之間好像不是錢的問題,她開始害怕接到母親的電話,心底有股怨忿默默泛濫,孝順的心再也壓不住那些情緒,她開始失眠,食欲不振,脾氣煩躁,動不動就對先生、孩子發(fā)脾氣。
母親其實是個心理極度匱乏的女人,過去金錢缺乏的日子,有錢就代表安定,她自然將錢化于情感滿足與安定的象征,一直要錢就等于不斷要關懷,目前不再缺錢的日子,金錢已經(jīng)不能解除母親的心理匱乏感,如果如燕依照母親的要求不斷供應金錢,根本永遠不能滿足母親心頭的無底洞。
也因為失去丈夫,害怕子女遺棄她,對于其他子女的金錢要求一概不敢拒絕,錢既然借了又不能釋懷,怕女兒不能還錢令她賠了老本,又不敢去要,擔心得罪女兒,將來病了沒人要,心頭洶涌的不安只能找一直扮演支柱者的大女兒訴苦哭窮。
這么多年如燕也被掏空了,她必須改變行之有年的孝順模式,舍棄用物質(zhì)供應,改以直接的關懷與心靈溝通來孝順母親,直達母親心靈困乏處。因為母親并不懂自己缺乏的不再是金錢,所以依舊如同過往慣性,用錢來安定自己的心,安心卻只能靠心的交流,金錢并非究竟。
經(jīng)過我的分析,如燕打了電話給母親,談起了這幾十年母親的辛苦與失去配偶的孤單無助,母親哭了,如燕還告訴母親:“我知道你不是缺錢,是怕我們不關心你,所以向我要錢要試試我會不會不要你,對不對?你放心我們永遠會照顧你?!?/p>
妹妹過幾天打電話給如燕,她問:“你跟媽媽說了什么?媽媽最近心情這么好?”如燕得意地說:“沒什么,只是跟媽媽開始心靈溝通罷了?!?/p>
(摘自《情緒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