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聞建蘭
(吉林化工學院 外國語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2)
作為美國文學象征主義及哥特文學的開拓者,埃德加·愛倫·坡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擁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悲慘的童年經(jīng)歷和多難的成年生活使坡更傾向于以一種不同于艾默生式的黑暗、陰郁和消極的視角來看待他周遭的世界,并把這種認知投諸筆尖。雖然他的天分與才華沒有在他有生之年為他贏得鮮花和掌聲,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yún)s在百年后的今天煥發(fā)出勃勃的生機。
詩歌創(chuàng)作在愛倫坡的作品中占據(jù)著特殊的地位,他曾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詩人”。愛倫·坡用詩歌抒發(fā)他的情感,描繪他的生活。在《詩歌原理》中,他寫到,真正的詩必須能夠觸及人的心靈,感動敏感的心靈落淚,達到美的標準,給讀者帶來震撼和難忘的感受?,F(xiàn)實或者所謂的理并不應成為詩歌必要的組成部分,那種超現(xiàn)實和純粹的思維活動才是王道,才應該是詩人們追求的極致目標。詩和詩人都要純粹,關注最終的藝術效果,是否讓人一讀難忘。在坡的眼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應該是一種強烈的對比,例如美女之死在他眼中是最有詩意的。美與丑,善與惡,就這樣以一種靈動的姿態(tài)被他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這一原則在坡的多部作品中都得到了反復的印證和體現(xiàn)。愛倫·坡的美學思想對世界范圍內(nèi)的詩歌創(chuàng)作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坡認為一首詩的長度很重要,一定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nèi),既能夠敘述內(nèi)容,又讓讀者可以一次讀完。辭藻不用華麗,要求創(chuàng)作語言的精煉和簡潔,這也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標。坡把一首詩的行數(shù)上限定位100,而《烏鴉》經(jīng)過他十年的反復修改和打磨,最終以108行的長度與世人見面,基本符合了之前的期望。本詩由十八個詩節(jié)構成,每個詩節(jié)都是統(tǒng)一的六行。整首詩由第一人稱進行敘述,拉近了和讀者的距離,也凸顯了詩歌內(nèi)容的真實感。
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重點除了形式和結構,還包括一系列修辭手法的運用,提升了作品的本質(zhì)。首先是象征手法??紤]到作品需要呈現(xiàn)的感傷和陰郁的氣氛,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烏鴉作為眾人熟知的“不祥之鳥”的傳統(tǒng)象征被作者用作詩中最重要的象征也就在意料之中了。關于烏鴉的象征,說法不一。有些人認為它是一種媒介,傳遞了詩歌敘述者內(nèi)心的悲傷、絕望與失落;還有人認為它就是代指死亡。經(jīng)歷了與愛人分離的痛苦和寂寞,詩中的男子十分渴望與妻子的重逢。但具有死神象征意味的烏鴉給出的答案將他徹底拖向了痛苦的回憶深淵,不能自拔。當然,文中還有很多其他的象征元素,如:帕拉斯神像、風暴、午夜等。
其次就是擬人手法的運用。詩人把不詳?shù)臑貘f以擬人化的手段描述成死亡的使者。詩中指出這只大鳥來自幽暗、陰森的冥府,有著漆黑的羽毛和陰郁的眼神,極好地渲染了氣氛。烏鴉叩響房門的聲音把青年從半睡半醒的狀態(tài)中驚醒,查看看了幾次均無所獲,而后突然飛入房中,落到了象征智慧的神像上,仿佛一位先知一般,向青年傳遞訊息,增添了這首詩的神秘色彩。
這首詩的聽覺效果非常突出,全文大量地使用了 “ing”音的反復出現(xiàn),給人一種回聲的感覺,如:“napping, tapping, hesitating,dreaming,expressing”等。因此“ing”這個音是這首詩的主要語音特征之一 。反復朗讀后會給讀者帶來一種類似回聲或回響的聽覺效果,營造了一種虛幻、縹緲、鬼魅的氛圍和效果。
詩人嫻熟地運用了多種押韻手法,如行內(nèi)韻、頭韻、尾韻等,與揚抑格進行巧妙的結合,體現(xiàn)了韻律的美感。這種揚抑格格律的使用使詩歌聽起來清脆、響亮,波德萊爾因此評價說《烏鴉》的“渾厚的三重韻像憂郁的喪鐘一樣響亮”。該詩的憂郁基調(diào)不僅來自三重韻,還與詩人大量使用頭韻和腹韻有關。運用不同的音節(jié)特點,體現(xiàn)了主人公或消沉、疲憊,或半夢半醒的狀態(tài),極為傳神,讓人印象深刻?!?:”韻的復現(xiàn)增強了整首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環(huán)環(huán)緊扣,節(jié)奏緊張,觸及人的靈魂。這種似哭似哀嘆的聲音淋漓盡致地表達了青年無法言表的悲傷之情,極具藝術感染力。
《烏鴉》可以說是坡的代表詩作 ,為他贏得了文學地位和公眾的認可。該作品呈現(xiàn)了詩人對詩歌的全部理念。無論是形式結構、語音、修辭還是韻律上,都看得出詩人的精細打磨之心,為讀者帶來了心靈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1] 張鵬. 愛倫·坡哥特小說的唯美主義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 2009(01) .
[2] 張亞梅.愛倫·坡的詩歌藝術[J].時代文學,20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