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要:2012年第九屆上海雙年展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作品都匯集在這個舞臺上。中國當代藝術自1978年至今,經(jīng)歷了四個發(fā)展階段,當與世界各國其他藝術作品同臺展出時,呈現(xiàn)出了獨特的多元的姿態(tài)。本文分別從民族的認同與世界的融合、深度的批判與細膩的關懷、再現(xiàn)的力量與表現(xiàn)的思索、科技的發(fā)展與藝術的呈現(xiàn)五個方面來分析第九屆上海雙年展中的部分作品,力圖在對比的過程中,使更多的中國藝術家在仰視藝術的同時俯身創(chuàng)作,使中國當代藝術重新發(fā)電。
關鍵詞:第九屆上海雙年展;當代藝術;作品比較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1-0152-03
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以“重新發(fā)電”為主題的第九屆上海雙年展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正如主題“重新發(fā)電”的主旨一樣,這次雙年展在重新啟動上海南市發(fā)電廠的同時,希望重新啟動中國當代藝術的能量,——“能量不是等待被發(fā)掘的秘藏,而是來自共同體意識。他人與我們的差異,成為我們能量的源泉,因此保全他者、保衛(wèi)社會,才是真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計。只有與他人共生,各民族共生,文化才能有多樣性。[1]”
在進行探析之前,首先應該闡明的定義是,在中國當代藝術家心里,究竟什么是藝術?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于藝術家在對藝術本體的認知不同的情況下,會使其藝術作品呈現(xiàn)出不同的精神狀態(tài)。行為藝術家舒勇曾經(jīng)在2004年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在晚上12點以后打電話給百位不同領域的文化精英,要求對方在一分鐘之內回答一個問題,即“什么是藝術”,這個簡單的問題卻帶來了千奇百怪的答案?!扒靶l(wèi)藝術家高氏兄弟說:‘我不知道藝術是什么。舞蹈家楊麗萍說:‘藝術無處不在,哪怕一朵云里一滴水里。藝術家邱志杰說:‘藝術是為了避免發(fā)瘋。崔健說: ‘藝術就是讓活人不給尿憋死。先鋒導演朱文說:‘藝術是打發(fā)時間的游戲。音樂人豐江舟想到自己的前衛(wèi)音樂很容易就騙到很多人,所以在短暫的沉默后說:‘藝術就是大騙局。藝術家宋永紅說:‘藝術是集體變態(tài)。藝術家蔡國強說:‘藝術可以亂搞。先鋒戲劇導演孟京輝說:‘藝術是胡思亂想與消費的結合。艾未未在出租車上的即興回答既沒有回到傳統(tǒng)的窠臼,也沒有陷入后現(xiàn)代的泥坑:‘藝術是解決一切障礙的方式?!疀]有人是藝術家,沒有人不是藝術家。朱青生對藝術的回答充滿辯證的智慧。[2]”從這些答案來看,無論是對藝術的戲謔、消解、敬仰、經(jīng)驗還是不可知,至少說明中國當代藝術迎來了多元的開放發(fā)展的時代,它將體現(xiàn)著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多樣化呈現(xiàn),在這種多樣化的呈現(xiàn)過程中,也將看到中外不同藝術作品在創(chuàng)作時存在的差異。
一、民族的認同與世界的融合
當代中國藝術的起點,大致可以定位在1978年,這一年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使得中國當代藝術出現(xiàn)了自由的文化空間。從1978年起,中國當代藝術經(jīng)歷了四個發(fā)展階段,從“繼續(xù)倡導‘民族主義(第一階段)到開始走向西方(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前期),從徹底迷失了身份(從第三階段后期到第四階段前期)到恢復自我意識(從第四階段后期開始),當代中國藝術始終是圍繞著“中國性”的去留問題而展開的。[3]”此外,2001年,從國家大力倡導文化產(chǎn)業(yè)開始,中國當代藝術也毫不例外的進入到了對于民族復興的展示和活化中,但民族因子的融入需要結合時代的語境和當代的審美。將民族元素以粗簡的形式是否有利于民族元素的活化?
圖1 吳俊勇(中國)/《千江月》/2012/動畫
吳俊勇的《千江月》雖然意圖來呈現(xiàn)中國的連環(huán)畫、詩詞、神話故事,但其表現(xiàn)手法并不十分讓人贊嘆,只屬于對于民族元素的再利用而已,并沒有將其放在時代語境中給予更多的融合和思考,這種借用將中國符號徹底脫離了原來的生長根基,僅僅是做了變形,反而使得中國符號出現(xiàn)了空洞化和形式化,“這就好似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這根‘蘿卜徹底拔出了土,然后去泥、切割、烹飪而成為一道道地道的‘西餐或者‘中西雜拌餐。[3]”而同樣是對民族性的闡釋,可以看日本康本雅子的作品《背中》和《茶道》,雙年展上只是展出了其錄像形式,但這錄像形式中卻可充分看到日本的民族元素,如雅子的著裝、發(fā)型、面部表情都帶著日本藝術獨有的綿延下來的清遠、疏離和淡淡的傷感與憂慮,作品試圖營造一種純粹的情緒表達,使觀眾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能充分體察到其中日本民族的特性。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它傳遞的情緒與精神中既有日本民族傳統(tǒng)的特質又有現(xiàn)代的思考,既能找到全球化生活的共鳴又能體會到其中日本藝術形式的民族性。如果舞蹈本身是一種藝術,那么將舞蹈剪輯成視頻,則同樣是一種藝術的創(chuàng)造,在《背中》的視頻中,剪輯人員根據(jù)康本雅子的情緒、音樂鼓點和舞蹈動作,非常嫻熟而巧妙的利用蒙太奇的手法,使觀眾同時欣賞兩種藝術的呈現(xiàn),不僅是舞蹈的藝術,更是一種電影的藝術。如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命題成立的話,那么筆者認為,應該如同康本雅子的這兩個作品一樣,用世界性的表達手法來傳遞民族特有的精神,這才不失為一種真正的融合。
圖2 康本雅子(日本)/《背中》/2011/表演、錄像
二、深度的批判與細膩的關懷
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在對現(xiàn)代社會進行批判時應該滿懷深情悲天憫人,是因為焦慮才會指責,是因為愛才會罵。批判的意圖不代表就必須用尖銳的形式,這一點可以從魯西·奧塔和喬治·奧塔的《南極洲世界護照頒發(fā)村》中窺見一斑。
圖3 魯西·奧塔+喬治·奧塔(法國+英國)/《南極洲世界護照頒發(fā)村》/2012/
同樣都是要表現(xiàn)環(huán)境污染的嚴峻和人類對自然地和諧共處,但《南極洲世界護照頒發(fā)村》卻用了一個類似于童話的展現(xiàn)形式,將各國國旗顏色匯集在一面旗子上,——梅蒂斯旗,意味著各個國家彼此共存,同時在極端氣候環(huán)境下,只有攜手團結,才能真正的捍衛(wèi)全世界的自由、公正、和平與綠色。這組作品乍看起來,像孩子的游樂室,充滿了童趣天真和溫暖,但當仔細去品味的時候,卻發(fā)覺作品背后帶來的批判,在批判的同時帶來的包容與期待。
此外,藝術作品除去要關注社會的主流問題外,也可以關注一些為人忽略的弱勢群體,去關懷細膩的人和細碎的角落,那種關懷同樣感人至深、發(fā)人深省,讓觀者反觀自身,多些悲憫多些善良。蘇菲卡爾的《看?!肪褪沁@樣的作品,展示形式是錄像,一共六個人物,陳列在兩面墻上,有老人有婦女有青年有孩子,他們都只有一個動作,就是從面對大海到背對大海,整個展廳里充滿了大海的波浪聲,當他們背對大海面向鏡頭時,攝影師慢慢將鏡頭推進,捕捉每一個人細微的表情,落淚、微笑、無言,每一個細微的表情都震懾人心??栐谶@間展廳的墻上用黑色的簡單的字體寫著“我見過這世上最美的事物是海,它一直伸向遠方,直至你看不到。1986年,我遇見了一些天生目盲的人。我問他們,什么是他們腦海中最美麗的圖像。我獲得的第一個答案是這樣的:他說,是海?!奔毼⒌年P懷,是藝術家的天職,他們細膩的情懷可以比常人更容易捕捉到世界上的善與惡,也更容易捕捉到悄悄隱藏起來的缺憾與期待。
圖4 蘇菲·卡爾(法國)/《看?!? 2011/錄像+攝影
三、再現(xiàn)的力量與表現(xiàn)的思索
藝術的創(chuàng)作形式有很多種,包括再現(xiàn)說和表現(xiàn)說。在雙年展的展廳中,有很多再現(xiàn)的作品,既包括姚瑞中的《失落的社會檔案》,也包括草場地工作站的《村民影像》,還包括莊輝和旦兒的《玉門》。生活中很多讓人觸動的真實事件,有時候,真實就是力量,當把有力量的真實通過藝術手段再現(xiàn)出來的時候,更是一種赤裸裸的力量。
圖5 現(xiàn)實主義社團(法國+匈牙利)/《不同彩色的狀態(tài)——中國國家繪畫》/2012
當然,除了再現(xiàn),還有表現(xiàn)。但表現(xiàn)什么、如何表現(xiàn)則顯得至關重要,現(xiàn)實主義社團的《不同顏色的狀態(tài)——中國國家繪畫——淺棕色》就用了一種特別的表現(xiàn)手法,這種幾乎可以稱得上科學取樣的方法,將不同國家的色彩充分呈現(xiàn),對于中國而言,就是將中國美術館中175幅油畫作品的中間色取出來放在一面墻上,從而獲得它的基礎色調。這種不做解釋不做點評,僅僅是科學客觀呈現(xiàn)的表現(xiàn)手法,使得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不加入任何主觀色彩,任由觀者解讀。當然,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情緒內涵,而不同的讀者也會從解碼的過程中獲取屬于自己的體悟。
四、科技的發(fā)展與藝術的呈現(xiàn)
在此次雙年展上,可以看到很多中國當代藝術家利用科技手段制作的藝術品也相當精湛,比如王郁澤的《光,像羽毛一樣飄落》就是通過計算機的運算,盡可能真實的模擬物理空間中的重力與引力,描述羽毛飄落的物理事實,然后將其替換成燈管,復制羽毛飄落的運動。這件藝術品更多的是嘗試作品,將科技與藝術巧妙地結合起來能呈現(xiàn)怎樣的形態(tài),并沒有更加深邃的思想內涵,但這種結合卻使觀者看到了不同日常的美景。
圖6 王郁洋(中國)/《光,像羽毛一樣飄落》/2012
圖7 巨燕(中國)/《海葵》/2012
此外,中國藝術家巨燕的《??吠瑯右彩购翢o生命力可言的電器元件呈現(xiàn)出了非同尋常的美感,加之指針滴答的聲響,既形象又抽象的表現(xiàn)了??L暴到來前的時空感??萍嫉倪M步是為藝術開啟了另一扇門,為藝術提供了更多樣化的展現(xiàn)形式,在利用新形式的進程中,既可以表現(xiàn)科技與藝術結合的美,也可以完成民族遺產(chǎn)走向世界的夙愿,——比如在中國香港城市大學和敦煌學院聯(lián)手做的《人間凈土——走進敦煌莫高窟》的作品中,觀者就可以看到第220號洞窟用三維呈現(xiàn)的雛形,一旦能夠將220號洞窟用三維的形式再現(xiàn),那么,就意味著這世界遺產(chǎn)將可以在世界范圍內移動展出,而這遺產(chǎn)的魅力與活力也會呈現(xiàn)。
五、結 語
在2012第九屆上海雙年展上,中國當代藝術家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詮釋著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對生活的感悟、對社會的認知、對民族的表達。雖然這些作品在傳遞民族元素和精神時還略有欠缺,但畢竟說明這個民族的藝術家開始關注,希望民族的藝術被世界舞臺所認知;雖然有些作品難免矯揉造作的表演痕跡,但不乏敬畏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在真情流露;當與世界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放在同一個展館展示的時候,雖仍然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距,但卻能從中看到中國當代藝術鮮活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創(chuàng)造力。無論如何,2012上海雙年展中,我們已經(jīng)讀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自信與頑強,中國當代藝術的熱忱與奮進,只是在此殷切的希望更多的藝術家在仰視藝術的同時,能夠俯身的創(chuàng)作,惟其如此,中國當代藝術才能夠重新發(fā)電。
參考文獻:
[1] 重新發(fā)電——2012上海第九屆雙年展[J].美術文獻,2012(4).
[2] 馬雷.當代社會藝術與科學的共舞[J].藝術百家,2012(6).
[3] (斯洛文尼亞)阿萊斯艾爾雅維茨主編.劉悅笛,許中云譯.全球化的美學與藝術[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4] 丁方,查常平.當代藝術的精神傳統(tǒng)性追思.[J].藝術廣角,2012(6).
[5] 李曉民.中國藝術精神當代性芻議[J].學術交流,2012(10).
[6] 趙炎.“超有機”的“超越”——個展覽所呈現(xiàn)的當代藝術生態(tài)[J].世界美術,2012(1).
[7] 翁志娟.對雙年展的反思[J].當代藝術與投資,2012(12).
[8] 李迪.亟待重新勘定的邊界——關于當代藝術發(fā)展困境的思考[J].藝苑,2012(5).
[9] 程穎.淺議中國當代藝術與傳統(tǒng)文化具象符號[J].赤峰學院學報,2012(9).
[10] 劉陶.視覺文化研究本土化與當代中國藝術[J].藝術評論,2012(11).
[11] 馬洪文.藝術的現(xiàn)實拷問[J].中國包裝工業(yè),2012(13).
[12] 何桂彥.中國當代藝術再編碼——修辭與敘事的重建[J].藝術評論,2012(11).
[13] 常楠.結合2010年雙年展談當代藝術[J].大眾文藝,2011(15).
[14] 安麗霞.現(xiàn)代性的書寫——合理性、藝術性、體驗[D].吉林大學,2010.
[15] 于學文.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西方模板[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
[16] 王鑫.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西方元素及本土獨創(chuàng)性[D].南京藝術學院,2010.
[17] 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