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雯,楊杰
摘 要:趙薇首部執(zhí)導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本文從傳播學的視野下即傳者編碼過程、符號設置過程、信息傳遞過程以及隱含的受者解碼過程對其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傳播學視野;編碼;符號;解碼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1-0077-02
日前頗受關注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下簡稱《致青春》)是由趙薇指導、關景鵬監(jiān)制、李檣編劇的中國大陸青春愛情校園題材的電影,這部改編自辛夷塢同名小說的影片真實再現了內地一代人的青春情感以及成長中的蛻變。影片一經上映便受到社會的強烈反響,票房較高。據悉,影片上映16天票房已超6億,該片躍居成為內地影史票房排行暫居第14的影片?!吨虑啻骸凡坏珵閲鴥阮愋推奶剿髦吩鎏砹艘荒辽?,還在《瘋狂原始人》、《鋼鐵俠3》、《遺落戰(zhàn)境》和《被解救的姜戈》等四部“好萊虎”的圍剿下維持長線走勢,以堅挺的排片和幾近過半的上座率屢創(chuàng)華語電影的奇跡,直奔7億[1]。這部影片在與擁有高端制作水準的好萊塢大片的博弈中勝出,意味著在國產電影與海外大片的抗衡戰(zhàn)役中,我們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任何人類社會活動都屬于傳播行為,《致青春》無論是在傳者編碼過程、符號設置過程,還是信息傳遞過程,以及隱含的受者解碼過程都較好地運用了傳播學的相關知識點。
一、傳者編碼過程
影視作品類似于商品,因而必定含有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中的生產、流通、使用以及再生產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這一系列的過程構成了傳播行為。霍爾認為任何種類的傳播都不是自然生成的,我們在信息發(fā)送之前必須對它進行重新構建。由于信息的構建具有詮釋性、社會性等特征,就勢必會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如:可感知的因素(制度結構、播送方式與網絡等)與隱性的因素(從業(yè)者自身的技術、職業(yè)道德、職業(yè)觀念、知識結構等)。由此可知,如同商品的影視作品在傳者編碼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作為傳者即編碼者所選擇的符號必須產生于一個有意義的語境下。
《致青春》講述的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這一群人熱情奔放的青春以及自我蛻變的過程。這代人作為當下社會工作領域的主力軍,正逐漸步入成熟的年齡階段,被生活中的現實壓力打磨的日益功利、穩(wěn)重。面對正在變?yōu)橐苍S是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類人,對他們來說校園里的那段青蔥歲月便顯得格外美好。因而趙薇這一創(chuàng)作團隊為真實還原那些青春的印記,把原作中的故事背景設置為這代人的大學時光,即20世紀90年的大學校園,這是當下70至80后最熟悉和懷念的青春場景。這種語境的設定有助于目標受眾更加深刻的體會影片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為傳播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另外,傳播者趙薇自己也是他們中的一份子,面對自己熟悉的題材,能夠更加準確地選擇相應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符號進行情感、觀念的傳播。同時,作為影片的編劇李檣,曾與趙薇有過較長時期的合作,比較了解趙薇的喜好與品位。最重要的是李檣的作品如《孔雀》、《姨媽的后現代生活》、《立春》等都獲得了眾多大獎,可見其是一位有思想深度的編劇,并且辛夷塢的同名小說《致青春》因其作品情感真摯動人,在電影拍攝之前已經擁有一定的知名度,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勢必會引起不錯的化學反應。
二、符號設置過程
霍爾認為事物本身不具備任何實質性的意義,意義的產生得益于通過概念和符號組成的一些表征系統(tǒng)。符號是連接傳者與受者的橋梁,在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中,符號是將主體的情感、思想、觀念等物化的載體,情感的表達與意義的傳遞則來自符號的詮釋。《致青春》因其展現的是與70年代末至80年代這一時間段里的一群人的青春主題有關的緣故,符號的選擇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1.片名?!爸挛覀兘K將失去的青春”,片名所涵蓋的意義干凈利落讓觀眾一目了然,影片的主題是青春,是我們期待、經歷而又終將失去只能懷念的青春。這使得影片在傳播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準確地抓住受眾的注意力,契合觀眾的心理認同感,為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打下了基礎。2.人物。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符合現實生活,符合青春歲月里人物應有的性格特征,人物的好與壞都是人性復雜的真實表現。不管是敢愛敢恨的鄭微、優(yōu)秀孤傲的陳孝正、還是為愛拼盡一生的阮莞、為了生活舍棄愛情的黎維娟,以及自尊向上的朱小北、默默守護的張開、典型花花公子的許開陽、不負責任的趙世永等等,這些人物各自完成了在青春這一樂章中的使命,共同譜寫了一曲華麗且憂傷的青春樂曲。3.場景道具。由于趙薇的主創(chuàng)團隊把故事背景設定為70末至80年代的一群熱情洋溢的年輕人,事情距離現在已有一段距離,要獲得觀眾的認同就必須認真處理細節(jié),因而場景選擇便為20世紀90年代的大學校園,這是那代人淋漓盡致地張揚過青春的場景。不管是布景還是道具都帶有那個時代的明顯特征,如:形形色色的人物寫照的宿舍走廊、排隊打飯的食堂、無聊冗長的晚會、集體洗漱的場所等,都真實再現了那段青春歲月的印記,極容易將擁有共同經歷的觀眾帶回那段慷慨激昂的日子,在觀眾心里產生強烈的共鳴。4.劇情細節(jié)。電影擁有的展現時間較短,如何在極短的時間段里將信息量最大限度地傳遞出去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雖然《致青春》與一般電影相比時間稍長,但要把美好豐富的青春在兩個小時內呈現給觀眾,仍然是件不易的事情。因而在劇情的設置上,更加注重符號的代表性。(1)宿舍。鄭微活潑開朗,阮莞青春靚麗,黎維娟物質八卦,朱小北中性好動,這幾乎涵蓋了那段令人懷戀的歲月里所有女孩的形象。陳孝正家境貧寒卻成績優(yōu)異,許開陽是典型的富家子弟,張開是深受女生喜愛的婦女之友,總會有那么一個備受欺負的小胖,這些組成了校園里的男生群像。以及鄰家哥哥林靜、不負責任的趙世永、為愛癡狂的施潔等,他們都活在我們心中深處那片憶海里,揮之不去,倍感親切。(2)晚會??菰锓ξ兜耐頃俏覀冇洃浝锏呢瑝簦I導在場不敢造次不說,每個人心里都懷揣著秘而不宣的想法,其實所有以“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重在參與”為口號的比賽,人人都卯足了勁想贏。影片《致青春》所展現的那臺晚會不僅把我們帶回了那段舊時光,還圓了我們一個夢,讓大膽的鄭微替我們換掉了我們敢怒不敢言的節(jié)目。(3)畢業(yè)散場。所有青春都需要一場告別儀式,在這場儀式中你可以肆無忌憚地揮霍:拼酒、表白、叫罵、以及聲嘶力竭地哭喊,因為經過這次放縱后,你即將步入社會,沒有人會無限包容你的無理取鬧,等待你的是成長是蛻變,讓我們一起為燦爛如夏花的青春道聲別吧。(4)細節(jié)。背帶褲、條紋衫很輕易就將我們拉進了記憶里;閨蜜之間相處的小竅門(朱小北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贊夸曾毓,在阮莞的提點下趕緊改口);男女之間青澀朦朧的情感(陳孝正在鄭微表白后斥責之余,卻亂了步伐);面對現實時的選擇(陳孝正為了前途舍棄了愛情)等等,所有這些細節(jié)令擁有相同記憶的觀眾心里五味俱全,青春就是如此:雖熱情奔放卻也心酸無奈,讓如今身在殘酷現實社會下的我們無比懷戀。
三、信息傳遞過程
格雷馬斯認為對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意義的闡釋,由于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差異,世界得以呈現在我們面前,并為我們的目的而存在。影片《致青春》從結構上看分為相互對立的兩部分:校園時期與社會時期,校園部分色調朦朧氣氛爛漫,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氣息;而社會部分則色調偏冷,充滿了無限的壓力與多變的選擇。正如影片發(fā)行的兩張海報一樣,代表校園時期的“跳躍”版海報色調明媚充滿張力,主演們的隨性跳躍的姿態(tài)盡顯青春的自由與動感之美,寓意青春伊始的肆無忌憚;而象征社會時期的“飄逝”版海報畫面則顏色素雅蒼白,畫中青春的物品亦是支離破碎,與主人公飄浮的身體一樣隨風遠去,充分展示出青春的殘酷及其逝去后的無可奈何之感。這種對比式的呈現營造了強烈的藝術效果,讓觀眾對那段青春歲月更加回味無窮。格雷馬斯認為,“一切語法都或隱或顯地呈現出兩個組成部分:形態(tài)和句法,形態(tài)具有分類學特征,其中的各項相互定義;句法是一系列可操作的規(guī)則的集合或者說這些規(guī)則對形態(tài)的各項進行操作?!本浞ê唵蝸碚f是話語的深層語法,在深層意義上進行形態(tài)的組合。由此可知敘事分析應從表現層和內在層兩個水平上進行,表現層是一切意義的源頭,圍繞這一發(fā)源地多重意義以向周圍輻射的形式生成符號語義矩陣。深層的意指結構不是簡單地二元對立,應是一種涵括了反義關系、蘊含關系以及矛盾關系的結構體系,由表層象征上升到深層意義。對影片《致青春》的解讀亦應從影片所展示的青春校園與社會生活這一組反義對立的關系中,輻射出更多深層含義。我們之所以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會無比懷念校園時光,不僅因為那里儲存了我們逝去的青春,埋葬了我們青澀的愛情,更因為我們的勇敢、自由、夢想全部定格在那段歲月里。往后的我們不管如何努力,都找尋不回記憶深處的自己,只能在影視中幸福且心酸的回望?!吨虑啻骸肥谦I給所有期待青春、經歷青春、渴望重溫青春的人。
四、受眾解碼過程
霍爾認為,編碼的信息一經傳送,編碼者便對其失去了控制權。受眾即解碼者則根據自身的語意環(huán)境對符號的意義進行解讀,這便產生了符號解碼時的多義性。根據經典的“霍爾模式”,可知傳播不僅是從傳播者到接受者的直線行為,在此過程中無論編碼還是解碼都有其自身的決定因素與存在條件?;魻柼岢龅娜N解碼立場分別為:“支配—霸權立場”,它假定受眾的解碼立場與傳者的“專業(yè)制碼”立場完全一致,這使得二者得以和諧溝通,使符號的意義按原先設定的框架被解讀和理解;“協(xié)商代碼或協(xié)商立場”,意味著既不完全同意,亦不完全否定,即承認傳者支配的權威,也重視語意環(huán)境或自身的特殊情況,傳播始終處于一種商議的過程,這代表了絕大多數受眾的解碼立場;“對立碼”即觀眾能夠感受到編碼者的意圖,但仍然選擇自己的解碼立場,這種解讀方式使得受眾根據自己相關的經驗和背景從符號中讀出不同于編碼者意圖的新信息。影片《致青春》因其采用了受眾理解并熟知的符號(與青春相關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物件,以及與之相對立的社會現實生活),且編碼者與解碼者所處的語意環(huán)境大致相當(以內地觀眾作為主要的目標受眾,擁有大致相同的青春記憶),使得這一傳播行為的解讀過程介于“支配—霸權立場”與“協(xié)商代碼”之間,符號所傳遞的意義得到較正確的解讀,取得了較成功的傳播效果。青春處在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不可替代的位置,所有人都曾憧憬過她,迷戀過她,追隨過她,亦終將逝去。正如影片中提到“青春是用來懷念的”一樣,她深藏在歲月的記憶里。趙薇首部執(zhí)導的影片《致青春》,因其合理運用了霍爾著名的編碼解碼理論以及相應的格雷馬斯的符號語義論的傳播學領域的知識,將主創(chuàng)人的思想、情感、觀念等以觀眾所熟知的符號為載體進行傳遞,并將深層次的多重意義隱含在看似簡單的二元對立的模式中,通過反義、蘊含以及矛盾的關系將意義以輻射的結構多層次的展示出來,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 徐子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票房奔七億[N].城市晚報,2013-05-13.
[2] (英)斯圖亞特·霍爾.電視話語中的編碼與譯碼[M].中外名著導讀.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3] (法)格雷馬斯著.吳泓緲譯.結構語義學[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