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無痕
俗話說,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兩軍相遇,兩將相逢,斗的不只是勇,而是謀。如果我們把這些兵法中的奇謀妙智運用到舌戰(zhàn)中來,同樣也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位學者,青年時代在國外攻讀博士學位,在進行博士論文答辯時,他應答如流,頗得贊賞。眼看答辯即將結束,突然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來:“中國有兩句古詩,叫做‘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孔雀為什么只向東南方向飛,而不向西北方向飛呢?”
這個問題實在問得巧,因為,只要讀過這首詩的人都知道,這“孔雀東南飛”,實際上只是一種虛指,并非實指。如果這位學者就按照實際情況做答,也沒有什么問題??伤麉s偏偏不,他也引用了兩句古詩來回答:“在我們中國,還有這么兩句詩,叫做‘西北有高樓,高與浮云齊。樓高如此,孔雀怎么飛得過呢?”這“西北有高樓”,也是一種虛指。他的回答非常巧妙,所以,馬上就博得了全場的熱烈掌聲。
這是我們的語言中的一個十分有趣的現(xiàn)象。在我們的語言中,有許多詞語,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用法。既可以實用,也可以虛用。在這種場合是實用,換了一種場合,就可能是虛用。在這種場合是虛用,在另一個場合就可能是實用。這就叫虛虛實實,實實虛虛;虛實相間,妙趣無窮。這位學者如果只是簡單地回答說:“這‘孔雀東南飛是虛指。虛指是中國古漢語當中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實際上,孔雀并不一定是向東南方向飛的,也可能是向西北方向飛的。”如果是這樣來回答,也未嘗不可。只是顯得太笨拙了。他換了一種方式,借助另一句詩來做注腳,那就顯得靈活多了,也巧妙多了。從字面上看,這回答與題意竟完全吻合,無懈可擊。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西北有高樓”又巧妙地成了“孔雀東南飛”的注腳,意思就是暗示對方,你那里是虛指,我這里自然也是虛指。這一問一答的兩句詩,無論是從字面上的實處看,還是從寫作方式上的虛處看,都配合得天衣無縫,實在是妙手天成,不可多得。
在外交談判當中,也常常會碰到這種情況。有一次,有一個外國使團來華,在會談當中,這外國使團團長向當時負責接待的周恩來總理提出這么一個問題來:“你們中國現(xiàn)在有多少錢?”這個問題也是虛虛實實,既可以把它看成虛指,也可以把它看成實指。如果看成是虛指,那就表現(xiàn)出十分明顯的嘲笑口吻來,因為當時我們國家建國時間還不長,經(jīng)濟上還很落后。如果看成是實指,那簡直就是對我國經(jīng)濟情報的刺探了。所以,碰到這樣的問題,實在難以回答,既不能據(jù)實回答有多少錢,也不能拒絕回答以失禮貌。這時候,我們的周總理表現(xiàn)出了他過人的才智,回答得十分巧妙:“十八元八角八分?!彼麖漠敃r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的人民幣的每一個面值種類中抽出一張,把它們加起來,就是十八元八角八分整。周總理的這一回答,也是虛虛實實,充分地顯示出了他的機智和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