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楚是唐代的大臣。有一年,朝廷任命他為兗(音同演)州太守??删驮谒先螘r,兗州剛經(jīng)歷了一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有些糧商還趁火打劫,哄抬米價,百姓苦不堪言。令狐楚對災(zāi)情早有耳聞,他必須先想辦法平抑米價,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上任那天,一些官員前來道賀。大家一起吃飯閑聊時,令狐楚便聊起了米價的事。他說:“你們誰能告訴我,兗州城現(xiàn)在有幾個官倉?里面還有多少存糧?”有官員馬上回應(yīng)說:“稟告大人,我們有8個糧倉,每個大概存有10萬擔(dān)米。”令狐楚接著說:“如果我們打開官倉,把米統(tǒng)一定個低價賣給農(nóng)民,不就會緩和當(dāng)前的饑荒嗎?”眾人聽而不言。很快,令狐楚的這番話像長了腳,傳到了糧商的耳朵里。他們頓時慌了手腳,心想:“新太守如果真這么做,自家的米就賣不出去了,到時豈不血本無歸?”于是,糧商們紛紛降低了米價,老百姓也能買得起米度過饑荒。而官倉里的糧食,卻一粒都沒動。
其實,令狐楚心里明白,官倉里都是要上繳的皇糧,沒有諭旨不能輕舉妄動。他放出“要打開糧倉、低價售糧”的口風(fēng),是為了促使糧商降價售米,從而平抑糧價,解決百姓的口糧問題。遇上難題要多思考,有時一句話或一個點子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