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一課時)。
二、設計思路
《桂林山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依據(jù)教材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之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學目標
(一)認識八個生字,會寫十一個生字。
(二)流利朗讀課文,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起欲望。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跟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些圖片吧?。ǚ呕脽羝?,配樂)要仔細地欣賞哦,一會兒看看你們能不能猜到這是哪里的美景。
師:知道這是哪里的美景嗎?
師:那想不想細細地去欣賞一下桂林的美景呢?好,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桂林的山和水。(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音樂是一種誘人想象的藝術,能激發(fā)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伴著優(yōu)美的樂曲欣賞美麗的風景圖,學生產(chǎn)生一種愉悅感,進而激起去觀賞桂林的欲望和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教師范讀,帶生入景。
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去觀看桂林的美景呢?那好,老師現(xiàn)在就帶你們?nèi)ァ2贿^在觀賞之前,我要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想不想知道?好,只要你們把你們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閉上,跟隨老師的語調(diào),想象自己正在桂林,那桂林的山和水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能不能在你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呢?(教師配樂范讀)
師:桂林的美景在你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了嗎?哦,有的同學沒觀賞到,那老師再帶你們?nèi)ビ^賞一次。
(設計意圖:用有感情的范讀創(chuàng)設情境,步步激趣,給學生設置懸念,通過“秘密”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學生更愿意去體會。教師配樂范讀,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師生朗讀,共同體會。
師:剛才我們共同觀賞了桂林,你們覺得桂林的山水美不美?那你們也朗讀一遍吧,這次是你們帶著老師去觀賞桂林了?。。▽W生配樂朗讀)
師:誰想給大家朗讀一下第一自然段?說一說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師:哦,介紹了桂林山水是天下第一的。(板書:甲天下)作者乘著木船去觀賞桂林的山水了,你們想不想跟著作者一起去觀賞呢?那誰想當一個小導游,帶大家一起去觀賞呢?朗讀一下第二自然段吧!
師:讀到這里,我想知道這段講的主要是什么內(nèi)容呀?(板書:水)那我們再來讀一讀、說一說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呢?(板書:靜、清、綠)
師:那從哪里能看出漓江水的特點呢?我們可以同桌互相討論一下。誰能帶著自己的體會來給大家讀一讀漓江水的特點?(生讀)
師:好,接下來,我們大家共同來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特點。(放幻燈片)我們可以看著圖片讀,想象著自己正在觀賞漓江的水。誰想試著讀一讀,(提問)漓江的水是什么樣子的?(生讀)
師:剛才都是女同學朗讀的,我們班的男同學敢不敢跟女同學比試一下呢?
師:剛才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那桂林的山是什么樣子呢?我們一起學習第三自然段吧?。ò鍟荷剑├蠋熛冉o大家讀一讀。誰想跟老師比試一下朗讀呢?(生讀)
師:老師先給大家出個搶答題吧,認真聽題哦!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大家反應的真快)(板書:奇、秀、險)誰能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一讀桂林山的特點?×××,她讀得好不好?哪兒讀得好?(你真會評價別人的朗讀)那你再試著讀一讀吧!(鼓掌)
師:×××,在你的腦海里,桂林的山是什么樣子的?(放幻燈片)那老師要問了,“危峰兀立”和“怪石嶙峋”的山是什么樣子的?(小組討論)好,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吧!這就是“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山。(放幻燈片)
師:咱們班的同學誰想當個朗誦家?那再給大家朗誦一下你心中的桂林吧?。ü恼疲├收b得太有感情了,我們要向她學習哦!
師:最后一個自然段由誰朗讀呢?好,我們中間排的同學再朗讀一遍吧!剛才老師聽見有同學說他們那排讀得更好,那你們北面那邊的同學試試吧?。ü恼疲└嬖V老師這一段寫的是什么景色呢?你想怎樣總結一下呢?(板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師:下面我們分段朗讀,好不好?那老師來讀第一自然段,中間排的同學讀第二自然段,北面的同學讀第三自然段,南面的同學來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吧!接下來,同學們可以把自己最喜歡的話讀給大家聽,讓我們共同來分享一下!
(設計意圖:朗讀是感受語言、培養(yǎng)語感的基本方式,以讀為本是培養(yǎng)語感的前提。對于整篇課文,我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以讀為主,引領學生在讀中品悟語言,認識文本的表現(xiàn)形式,感受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從而實現(xiàn)言意兼得。在朗讀時,我讓同學們看著圖片,想象著自己身臨其境,慢慢去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對于學生不能理解的詞語,我用圖片直觀演示,滿足學生的需要。當學生朗讀完,我讓其他同學給予評價,這時學生自己也會深刻感悟。)
(四)簡單總結,布置作業(yè)。
師:最后,讓我們伴著優(yōu)美的樂曲一起朗讀課文吧,再一次來感受桂林的山和水的獨特之美!(配樂朗讀)
師:同學們,桂林山水我們觀賞完了,知道這篇課文的結構是什么樣的嗎?說得很準確,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來敘述的。(板書)
師:今天我們共同游覽了美麗的桂林,那回到家里,我們可以給爸爸媽媽當個小導游,帶著你的父母去感受桂林的美吧!我們還可以當個小畫家,把你心中美麗的桂林畫出來。
(設計意圖:簡單的總結,清晰而又深刻地印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有用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