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可以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綜合應用圖片、音像、視頻、網絡等多媒體輔助教學,才能使科學的課堂教學變得簡約高效。
關鍵詞: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教育;高效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它綜合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以探究性活動為主。科學課程知識面廣泛,時空跨度大,生物、物質變化過程難以親歷觀察和體驗,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課堂教學的難度,影響教學效果。在現代教學過程中,如果改進教學方式,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像各種音像資源、計算機軟件、網絡等,就可以彌補這方面不足,降低學習難度,節(jié)省教學時間,建立高效課堂。
一、運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展示不同的圖片或影像視頻片段,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引起學生不同的情緒變化,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小學科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氣候與季節(jié)》一課時,教師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上課一開始就播放輕音樂《初秋》,使學生在聆聽輕盈的音樂聲中,緊張的情緒得到緩和。接著,教師展示自己用相機拍攝的校園及公園等自然界中的幾組秋天景色(植物、動物、人類活動等)的照片,以秋天的氣候特點來認識氣候的特征。在表現四季不同的氣候特點時,播放電閃雷鳴、暴雨嘩嘩、北風呼嘯、白雪飄飄、鳥語歡歌的錄音,學生隨著聲音的不同轉換,情緒跌宕起伏,過去目睹的不同季節(jié)的景象,在學生的腦海中隨著不同的聲音和節(jié)奏,一個一個呈現,對特定的氣候特征有了基本理解。最后總結時,教師利用網絡下載了動畫《春夏秋冬》讓學生欣賞,學生在欣賞中感受到不同季節(jié)的降水、氣溫、植物的變化,動物的活動情況。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獲得知識。學生雖對四季的氣候特征有感受經歷,但由于時間的限制和變化,學生不能夠在某一特定時間感受到四季的氣候特點,再加上是低年級小學生對經歷過的每一個季節(jié)的情景也不可能記得清晰,因此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勾起他們對四季景象的回憶,從而歸納四季的特征。
二、運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縮短時間的長度,拓展內容的寬度
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內容包羅萬象,有些教學內容時間、空間跨度大。傳統(tǒng)的語言描述方式,雖然也可能將事物的現象講清楚,但很抽象,需要學生在腦中拼湊,重現事物的存在,這個過程相當困難。而且往往會出現一節(jié)課完不成教學任務而延長教學時間的現象。更由于一節(jié)課的時間限制,教學內容也受到很大的制約。而運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交互使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夠節(jié)約時間,縮短教學時間的長度,同時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使內容更豐富。
像《養(yǎng)蠶》《植物的一生》《看月亮》,這類內容需要長期的觀察和探究活動,課堂教學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無法實現。在教學《養(yǎng)蠶》時,教師在新學期一開始就給學生布置了養(yǎng)蠶任務,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蠶生長變化的過程,并用照相機、攝像機把蠶生長變化的過程拍攝下來。一個月后,教師把學生拍攝的照片和錄像收集上來,進行剪切、整合、編輯、錄音,制作了一個《蠶寶寶》視頻短片。在短片中,展示蠶寶寶“卵—幼蟲—蛹—成蟲”的過程,使學生對蠶的生活環(huán)境,身體外形的生長變化,如何產絲結繭有了清晰的了解。用十分鐘的時間解決了一個月的學習內容,學生在觀看蠶產絲結繭的過程中,又真正理解了“作繭自縛”這個成語的意義。與此同時,再將從網上下載反映中國養(yǎng)蠶歷史及絲綢之路的一些片段插入到短片中,讓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化交流,對世界貢獻有所了解,這樣就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這樣把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于實際教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又節(jié)省了課堂教學時間,提高了效率,更豐富了教學內容,一舉多得。
三、運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延展了知識的廣度
科學課程是一門啟蒙學科,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科學??茖W課中的許多知識和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在學生生活中能夠很難親身經歷。由于地理位置、歷史變遷、技術設備所限,學生無法感受和想象,他們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有較大難度。
諸如地殼運動、卵石的形成、月相現象、風的形成、火山地震等內容,沒法在課堂上通過實驗來進行演示。教師運用傳統(tǒng)的語言描述和掛圖講解,枯燥無味,調動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教師利用已經制作好的圖片、錄像或者多媒體網絡,將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就能夠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這些科學現象,降低學習的難度。學習“水在自然界的循環(huán)”時,由于學生對水受熱變?yōu)樗魵?,水蒸氣再受冷后變?yōu)樵?,云隨風飄動再變成雨、雪,雨水及雪水又滲入地里流入江河海洋。對這樣一個循環(huán)變化的過程無法看見,在講解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水循環(huán)的知識。如果利用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將這一變化循環(huán)過程全面地展示給學生,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就很容易突破難點,學生在理解上更為輕松,獲得知識。
總之,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手段,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綜合應用圖片、音像、視頻、網絡等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使科學的課堂教學變得簡約高效。
(作者單位 安徽省馬鞍山市新工房小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