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的教育。在教學實踐中關注“后進生”課堂心理狀態(tài),巧用心理效應,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化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消極心理因素,無疑有助于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后進生”;心理;歷史教學;有效性
歷史學科在南京市作為中考考查科目,這幾年難度系數控制在0.8左右,難度系數并不大。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不管是平時測驗,還是中考,班級中總會出現一部分不及格的學生甚至低分的學生。而這部分學生中又有一大部分是“后進生”。歷史課堂是學生知識生成、情感培養(yǎng)、能力提升的重要載體,是教育教學主陣地。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巧用心理效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抑制和化解學生學習心態(tài)中的消極因素,對“后進生”進行積極轉化,有利于提高課堂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調動學生的參與心理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苯逃睦韺W告訴我們:學生由于學習時的環(huán)境、氣氛、情緒等因素的不同,其注意力、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就不一樣,也就會出現差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沒有參與就沒有學習。歷史教師要從初中生心理認知水平出發(fā),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引發(fā)學生的參與心理,特別是那部分“后進生”,把他們也吸引進課堂,激發(fā)其內驅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在活動課《文成公主入藏》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多媒體展示西藏布達拉宮、文成公主等的圖片,并配上李娜的歌曲《青藏高原》,一下子將學生帶入歷史情境中,“后進生”也被吸引住,面露喜色,眼睛發(fā)亮。教師不失時機把機會給他們,讓他們說,讓他們演,他們也樂于參與到活動中來。
二、規(guī)范管理,克服學生的浮躁心理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發(fā)現部分學生存在浮躁心理。他們心浮氣躁,三心二意,其中部分“后進生”控制力差,甚至上課打鬧說活,破壞課堂紀律。古語說,寧靜才能志遠。心靜不下來,就很難深入思考。課堂如果不能規(guī)范管理,則教學的有效性無疑會大打折扣。歷史教師要樹立“科任教師也是班主任”的觀念,要自覺成為歷史學科的班主任。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好過程管理和動態(tài)管理,要敢管,要會管。對那些心浮氣躁甚至調皮搗蛋的“后進生”有時也要采取方法當頭棒喝,進行批評教育。在有效課堂管理的同時,教師要善于化解學生的浮躁心理。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要從初中生實際心理特征水平出發(fā),要正確處理好教學中“靜”和“動”的關系,要正確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讓學生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和練習,而開展活動時能真正動起來。
三、教學張弛有度,疏導學生的焦慮心理
焦慮是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平時教學觀察發(fā)現,學生的焦慮不僅有考試焦慮,其實還有平常的課堂焦慮。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不論優(yōu)秀生還是“后進生”,都會不時體驗到學習所帶來的各種壓力以及由此引發(fā)的不同程度的緊張和焦慮。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有效調節(jié)教學節(jié)奏,做到張弛有度,合理疏導,把學生的學習焦慮控制在適度水平上。一方面,要防止學生焦慮程度過弱。新課程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因此,歷史課堂上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設計合理任務驅動,進行差異性教育,有效激發(fā)“后進生”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教師又要防止學生焦慮程度過強。特別是“后進生”,怕回答問題,怕思考問題,如果是教學密度大了,教學節(jié)奏快了,就跟不上了,更是焦慮萬分。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特備關注“后進生”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合理疏導,多鼓勵,多幫助,多引導。
四、問題練習的設置要有梯度,滿足學生探究心理
課堂教學問題和練習的設置,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問題和練習難度太大,則會望而生畏,高不可攀,學生就會失去對問題探究的信心和動力,甚至產生挫折感。問題和練習太容易,則缺少對學生思維的刺激,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失去求知的欲望和熱情。歷史教師要在課前精心備好課,要有意識地針對“后進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置一些問題。課堂練習進行分層布置,“后進生”以基礎練習為主。教師對待“后進生”要有耐心,降低對他們的要求,循序漸進,幫助他們不斷進步,課堂目光多關注他們,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教學適當傾斜,注重引導,使他們感覺歷史學起來容易,做起來不難,一定程度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為此,平時教學中教師要課前備好學情,確定恰當的知識和能力落差,教學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又要照顧到“后進生”的智力水平,不斷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和欲望,滿足他們的求知欲,進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們的潛能。
從“心”出發(fā),關注“后進生”的心理,教師將“后進生”轉化工作落到實處,歷史教學的有效性無疑將會大大提升。
參考文獻:
[1]蔡汀,王義高,祖晶.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張淑華.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陳安福,何毓智.課堂教學管理心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4]王景忠.老師解難絕招:后進生轉化術82題[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1.
[5]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qū)第三中學)
編輯 武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