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概念是整個化學知識的基礎,它的教學理應受到充分的關注,但是在現實的教學中卻被一再忽視。只有讓學生清楚準確地理解化學的基本概念理論,才能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如果能夠找到較為科學化的化學概念教學策略,無疑會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主要介紹了化學概念的集中教學方法。
關鍵詞:化學;概念教學;教學方法
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是從學習化學概念開始的,化學概念不僅是化學原理、化學理論的基本要素,還是學生獲取化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學生形成能力、發(fā)展智力的基礎,學生對它的學習狀況直接制約著學生對其他內容的學習。因此,概念教學在職業(yè)高中化學教學中是不容忽視的,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但是化學概念通常是抽象的,理解起來也比較艱澀,因此,化學概念的教學也就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講授概念時,往往單獨地就概念論概念,而不能把概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一個不斷運動、變化、發(fā)展的過程,這不但會使概念的學習變得枯燥,而且還容易使概念與實踐相互脫節(jié),而學生也常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授,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如果能夠形成一套比較科學的概念教學方法,那么職業(yè)高中化學教學質量也會得到提高。筆者自從從事化學教學以來,不斷總結,反復實踐,逐漸摸索出了一些教學化學概念的方法。以下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與同仁一起分享。
一、借助感性材料,提高學生形成概念的能力
人們在認知的過程中,都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化學這門學科也不例外,對抽象概念的學習一般離不開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當我們講授新的化學概念時,要遵循認知規(guī)律,借助感性材料,積累一定的感性認識,再來引導學生去理性地思考。感性材料可以是實驗,也可以是多媒體課件或課本中的材料。
比如,物質的分離和提純中介紹了層析法,即根據混合物中各物質被吸附的能力不同而將物質分離的方法。課本中通過一種墨水層析實驗進行形象描述,但其現象單一,僅說明主要成分在固定向上的流動,沒有清晰地說明層析是用于分離混合物這一主要功能,我們利用紅墨水和藍墨水混合成紫墨水進行實驗,效果很好,現象清晰明顯,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層析的概念及其分離混合物的功能自然已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當然,實驗不是提供給學生感性認識的唯一手段。模型的運用也是感性認識的一種重要途徑,比較經典的是在有機物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模型教具直觀地反映出一些簡單有機物的結構,使學生看起來一目了然,可以使學生積累起一定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概念的印象。鑒于學生缺乏豐富的感性材料,教師在平時的生活和教學中要留心對感性材料的收集,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并引導學生去分析、思考,這也是概念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
二、通過已認知概念理解未認知概念,縱向比較,深化記憶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取新信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已認知結構中的已有概念。大量教學案例顯示,學生的已認知概念會影響到未認知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已經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將已認知概念和未認知的新概念相聯系,比較已有的6dGtGLaCx9Uva0wtdRO7HGDT9ZZpavYHORPcXOxRqgQ=知識技能對新學習的知識技能概念間的聯系和區(qū)別,使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概念和新概念建立起實質性的聯系,新舊概念發(fā)生相互作用,從而同化理解新概念。例如,對學生來說,很陌生的物質的量以及摩爾這些新概念學生比較難以理解,但如果把物質的量同質量、距離、時間等物理量聯系起來,將摩爾同千克、米、秒等基本單位聯系起來,學生就會找到新舊概念的結合點,很容易理解新概念的意義。比如,學習取代反應之后,再學習硝化反應、酯化反應、水解反應,不需教師講解,學生也會意識到這些反應實際上也同樣是取代反應。學習過不飽和烴和烯烴之后,再來學習炔烴時就比較輕松,學習了炔烴反過來又加深了對不飽和烴內涵的理解。簡言之,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引導學生把認知結構中已認知概念(舊概念)和將要學習的新概念中所包含的新知識建立起聯系來,發(fā)生相互作用,從而同化理解新概念。
三、把握好概念的發(fā)展性和階段性,并使概念系統(tǒng)化
限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任何學科的學習都不可能把一個概念一次就完整地教給學生,而必須進行分階段學習,不同階段從不同角度和深度予以教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概念逐步進入較深的階段。比如,在小學階段的數學中對數的理解只有正數和零,而到了初中,概念經過拓展后才會得知還有負數?;瘜W概念的教學也是如此,最典型的莫過于氧化還原反應這一概念。初中階段,學生只是從得失氧的角度來理解該反應,到了職高階段,需要從電子得失、化合價升降的角度來分析該反應的特征和本質,對其概念重新定位,隨著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這一概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又會接觸到學科的重難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這樣,分階段的知識積累,使學生對有關概念的認識更全面,使概念不斷得到理解、運用、鞏固和深化,學生掌握的知識也逐漸趨于系統(tǒng)和完善。
總之,概念教學需要我們給予足夠重視,學習概念的過程就是思維能力逐漸形成的過程,也是知識由淺入深的必經之路。因而,在職業(yè)高中化學概念教學中,教師還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對概念的講解精益求精。這樣不但能幫助學生準確、深刻地理解職業(yè)高中的化學概念,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 山西省五臺縣職業(yè)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