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莽一副“怪模樣”
新朝,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政權(quán),它夾在西漢與東漢之間,默默無聞,在人們的印象里,似乎從來就沒有存在過。這種“視而不見”的錯覺,大概出于兩個原因。
其一,剛剛冒出來的“新朝”實在是太短暫了,僅僅維持了短暫的14年,很多政治訴求都沒來得及實現(xiàn);其二,新朝臭名昭著的皇帝王莽,尚未完成政治生命的試探,這位西漢外戚,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竊國大盜”,他篡位自代,為儒家正統(tǒng)所不容。于是,天下群起而攻,歷代文人都往他身上潑臟水。直到現(xiàn)代,才出現(xiàn)兩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公開為“新莽”抱打不平。一位是民國時代的文壇大家——魯迅先生;另一位則是更富盛名的政治家——毛澤東。
魯迅先生認(rèn)為:一個朝代越短,史書上,它往往越黑暗。因為,它還來不及為自己寫歷史,只能等待下一個王朝——往往是自己的政敵出手,來為其修史。這樣一來,所謂“黑暗”肯定是難免的了。蜷縮在“兩漢”狹窄的夾縫兒里,新朝的皇帝——王莽,絕對屬于危害青史、甚至變成了后人驚畏的洪水猛獸。
毛澤東曾指出:“關(guān)于王莽變法,漢時,一般做史的人——范曄、班固、班昭等——因為他們吃漢朝的飯,要給漢朝說幾句好話,把王莽講得怎么壞。其實,王莽也不是怎么不得了的一個壞人。我們現(xiàn)在研究王莽,是要拿很公平、誠懇的態(tài)度來研究的?!泵珴蓶|特別提到:“‘均田制’是王莽提倡的??梢姡⒁廪r(nóng)民問題了?!憋@然,毛澤東很欣賞“新朝”皇帝這個有利民眾的政治舉措。
有趣的是,短暫的“新朝”也跟王莽背了“黑鍋”,因此,它在歷史上才備受冷落,沒什么地位。王莽,則被歷代史官集體“妖魔化”,他早就成為虛偽奸詐、沽名釣譽、涂炭生靈的“公敵”與“國賊”。
實際上,王莽這個人,絕非一張“大白臉”、一對“三角眼”那么簡單。《漢書·王莽傳》特意勾勒出他那副禽獸嘴臉:大嘴、短下巴,一對鼓鼓的“蛤蟆眼”,瞳仁布滿了血絲。嗓音嘶啞,講話刺耳。身材只有七尺五寸,按照古代標(biāo)準(zhǔn),這絕對屬于“二等殘廢”。為了掩蓋生理缺陷,他喜歡穿厚底靴、戴高帽子。還常在衣服的夾層里塞進硬毛,給人造成高大、魁梧的虛假形象……
(二)“政壇怪人”,怎么孝敬雙親?
盡管有人罵王莽“鷹眼、虎口、聲如豺狼”,“能食人,亦當(dāng)為人所食。”卻不妨礙這位政治怪才具備“造福天下”的人生理想。他身上很多優(yōu)秀品質(zhì),都令人自愧不如。比如,他孝親、重友、疏財、輕色……
Bxykbta3ImlAbnZw5P94eQ+vN210SCUScVTjdITDBlk=第一,為什么說,王莽“孝親”呢?且看他如何對待自家那些長輩。
隋唐盛行的“科舉制度”剛剛打開局面,立刻冒出了官祿天下求的熱鬧場面。那么,科舉制度誕生以前,歷代朝廷依靠什么手段選拔人才呢?第一,看名門望族的出身;第二,篩選各地,“舉孝廉”。
元朝人郭居敬,曾輯錄古代24位孝子故事,編成著名的《二十四孝》。其中,那些夸張、乖戾,甚至有些瘋狂的做法,簡直是生存“怪胎”,或者稱之為“病態(tài)”。比如,老萊子“戲彩娛親”、王祥“臥冰求鯉”、郭巨“埋兒奉母”等民間故事,頗具招人嘲笑的“孝親”色彩。兩漢時代,博得大孝之名,就像現(xiàn)在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wù)隆?,完全可以靠這一點兒名譽,登堂入室,步入官場。
王莽出身于大家族,他那位著名的姑母——王政君,恰恰嫁給了漢元帝劉奭,伯伯、叔叔,乃至同輩的叔伯兄弟,都“叨光”做了大官。唯獨王莽這一枝倒霉,還沒沾上姑母的便宜,父親便早早地死了。王莽年輕,不得不站出來,頂立門戶。他既沒錢做資本,也不會其它手藝,只有一個最大的愛好,那就是博覽群書,鉆研儒術(shù)。但是,這些私密性很強的特長,怎么能叫王莽出人頭地、養(yǎng)家糊口呢?實在沒轍,全家老少只能咬緊牙關(guān),一塊兒度過苦難的日子。
著名史學(xué)家班固,曾在《漢書·王莽傳》中記載道:“(王莽)事母及寡嫂,養(yǎng)孤兄子,行甚敕備。又外交英俊,內(nèi)事諸父,曲有禮意?!彪m然父親死了,王莽卻無微不至地照料著老娘、寡嫂和侄子。王莽的兒子和侄子同一天結(jié)婚——雙喜臨門,自然要張燈結(jié)彩、大宴賓客。想不到,王家的喜筵剛剛開始,就有人慌里慌張地跑來,在他耳邊嘀咕道:“您母親不舒服,現(xiàn)在,急等用藥呢!”王莽立刻臉色大變,拽起仆人,往外就跑。一場婚慶宴會,大概要持續(xù)兩個時辰,其間,王莽魂不守舍,出來進去了很多次。
王莽不但心疼老娘,對伯父、叔父等長輩,同樣俯首帖耳,非常孝敬。有一次,伯父王鳳病倒了,王莽二話不說,居然虔誠地守在床前,小心翼翼地伺候。他一連幾個晝夜不脫衣服,熬得蓬頭垢面、兩眼通紅,卻毫無怨言,為伯父煎湯熬藥,端屎端尿……即便藥湯盛進了小碗兒,他也不放心,必須親口嘗一嘗冷熱濃淡……別說外人,就連王鳳的弟弟——王商,都對這個侄子高看一眼。
因為王莽的“孝親”舉止,感動了很多故園相親,王商居然上書朝廷,希望將自己封邑之下的民戶,轉(zhuǎn)至王莽名下。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王莽善待親骨肉,的確是發(fā)自內(nèi)心,出于至誠。換句話說,王莽尚未發(fā)跡時,根本用不著將自己偽裝成孝子,也不必心思重重地表演給誰看。
(三)“奸雄”狡詐,怎么善待朋友?
假如說王莽是一名徹頭徹尾的“政壇奸雄”,那就再看他怎么跟朋友打交道吧。
第二,為什么王莽稱得起“重友”呢?
社交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處世藝術(shù)。任何時代,都將“良師諍友”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社會資源??鬃釉鞔_警告:“無友不如己者?!闭f白了,就是孔圣人絕不交往比自己能力低下的公眾。所謂朋友,應(yīng)該擁有被人利用的價值;否則,誰肯答理你?王莽也深深地知道,遍交天下名士,對自己將來在政壇的發(fā)展意味著什么。況且,他熟讀儒家經(jīng)典,當(dāng)然懂得,應(yīng)該怎樣拉攏一批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的“鐵哥們兒”。在沒成事兒之前,他開始投入心思地交往形形色色的社會名流;當(dāng)出任朝廷要職以后,便開始向更有權(quán)力、更有影響的達(dá)官顯貴靠攏。應(yīng)該說,初入政壇的王莽,很懂得社交真諦,也很會全面經(jīng)營。于是,廣泛的社交很快贏得了好處,王莽在社會輿論上,不但聲名鵲起,而且各方面的人緣也相當(dāng)和睦。
漢成帝永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6年,王莽終于嘗到了皇親國戚的甜頭兒。他先被封為“新都侯”,封邑1500戶,在南陽郡新野縣都鄉(xiāng)。后來,又破格提拔“騎都尉兼光祿大夫侍中”。他從此飛黃騰達(dá),一發(fā)不可收拾。說到底,還得感謝那位皇帝身邊的姑母——王政君。雖說朝堂上一路綠燈,王莽卻沒有飄飄然、忘乎所以;而是,平和地撂下官架子,真心實意地交朋友。
南宋學(xué)者袁樞,在《通鑒紀(jì)事本末·王莽篡漢》中記載:“(王莽)爵位益尊,節(jié)操愈謙”,“收贍名士,交結(jié)將相卿大夫甚眾?!痹谒莻€朋友圈里,既有揭不開鍋的社會名流,也有呼風(fēng)喚雨的朝廷命官。王莽為人豪俠、仗義,出手爽快、大方,他經(jīng)常把自家上好的馬匹車輛、袍套靴帽……全部拿出來,慷慨地分發(fā)給那些窮哥們兒。分,就分光。發(fā),就發(fā)完。末了,他反倒兩手空空,“家無所余”,盡管捱上了一種低調(diào)生活,他結(jié)交的那些朋友們歡天喜地,王莽也格外痛快。
年僅38歲,王莽便做了西漢朝廷的“大司馬”。當(dāng)時,這個政壇職務(wù)相當(dāng)顯赫。漢武帝初設(shè)“大司馬”,類似于秦朝“太尉”,即掌控軍權(quán)的總司令。王莽這個“大司馬”就更厲害了,與“大司徒”、“大司空”并為“三公”。西漢末年,“三公”既是皇帝的政治顧問,又掌握實際權(quán)力,堪稱當(dāng)朝首輔,位極人臣。
按說,混到這個份兒上,用不著再看人臉色行事了,更用不著再夾著尾巴做人;但是,王莽依然保持當(dāng)年謙恭重友的本色,他“克己不倦,聘諸賢良以為椽史,賞賜邑錢悉以享士,愈為儉約”。其實,就是自己掏腰包,供養(yǎng)大批朋友,吃喝玩樂。這種揮金似土、有求必應(yīng)的做派,很像戰(zhàn)國時期,以“養(yǎng)士”而著稱于世的“四公子”。
下面這個例子,不難看到王莽交友的真性情。漢哀帝上臺之后,王莽政治上大受排擠,他被迫跑回封地靜養(yǎng)。當(dāng)時,南陽郡“新都國相”,正由孔休先生出面代理。于是,孔休禮節(jié)性地拜見了王莽。王莽也對親自登門的孔休先生非常友善,一來二去,兩個人便很熟悉了。一次,王莽患病,孔休得到消息之后,立刻跑來探視。這一點情意,王莽牢牢地記在了心上。為報答孔休,還是要送一份謝禮呀。想不到,禮物過于厚重,對方實在不敢接受。究竟是什么特殊禮物,那么嚇人呢?
《漢書》里說:“莽緣恩義,進其玉具、寶劍,欲以為好?!憋@然,玉,即寶玉;劍,為名劍。這些物品定然是價值連城。見孔休堅辭不受,王莽便誠懇地解釋說:“我看到您臉上有瘢痕,就想到美玉可以祛瘢,所以,才送這件美玉珮飾。您是不是嫌它太貴重了?”說罷,揚手一拍,那只晶瑩剔透的玉珮,頃刻之間就被摔成了碎塊兒。王莽把碎瓊亂玉裹成一個小包兒,第二次遞過去,孔休也動了感情,終于點頭接受了。后來,王莽東山再起,準(zhǔn)備重返京城。臨行之前,他渴望再見孔休先生一面,想不到,孔休居然推說有病,故意躲了。不管孰是孰非,最起碼,交朋友這件事兒,王莽比孔休“帥”得多!
王莽的朋友遍天下,他酷似一位江湖大哥,一諾千金,無怨無悔,“敢為激發(fā)之行,處之不慚恧?!彪y怪那么多人,心甘情愿替他抬轎子、吹喇叭?!肮试谖桓扑]之,游者為之談?wù)f,虛譽隆洽,傾其諸父矣……”
(四)新朝皇帝,怎么到處撒錢?
除了孝敬高堂、善待親友之外,王莽還具備另外一種美德,那就是,不迷戀金銀珠寶,舍得大手大腳、到處撒錢。當(dāng)然,這完全屬于王莽藏在內(nèi)心的個人品性,與窮富貴賤、塑造輿論幾乎不存在任何關(guān)系。
第三,為什么說,王莽審時度勢、仗義疏財呢?
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先生,在自己的小說里曾塑造出舉世聞名的“葛朗臺”,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先生,也曾推出了名聲赫赫的“嚴(yán)監(jiān)生”。這些驚人的“守財奴”,個個兒將萬貫家財穿在肋條骨上。雖然極其富有,可惜“心窮”。著名“詩仙”李白先生,一輩子當(dāng)了個巡游天南海北的“流浪者”,有趣的是,他篤信:“千金散盡還復(fù)來”,于是,大手一揮,“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背Uf,喝酒看人心;其實,怎么花錢最見品性了。后人并不清楚,新朝皇帝——王莽,竟然花錢大方,這不在他收入高低、家庭貧富,反倒屬于天生的性格使然??磥恚瑐髡f中的壞蛋,也有令人驚愕的優(yōu)點。所謂慷慨與吝嗇的脾氣,確實跳出了常人的幻想,那么,王莽則屬于優(yōu)缺點云集一身的典型人物。
僅以王莽嫁女為例,足見他對金錢保持了一種怎樣的態(tài)度。查閱史籍,發(fā)現(xiàn)王莽把女兒嫁給漢平帝——劉衎當(dāng)皇后時,已經(jīng)成為朝廷高官,做上了權(quán)傾一時的“安漢公”。朝廷打算突破君臣禮制,特別提高王莽的政治地位。
首先,將新野縣25600頃土地加封給他,從而達(dá)到“后父百里”的古制。
其次,漢朝皇室下聘禮,僅此一項,王莽就發(fā)了橫財。按照慣例,“聘皇后,黃金二萬兩,為錢二萬萬?!?/p>
倘若王莽是個掉進錢眼兒的老財迷,當(dāng)然可以堂而皇之,笑納這筆合理合法的巨額收入;奇怪的是,偏偏沒有冒出這種局面——一方面,王莽公然謝絕朝廷封地,另一方面,辭讓皇家聘禮:兩萬兩黃金,折合兩億銅錢。這件事兒,出現(xiàn)了兩種版本:其一,班固的《漢書》版;其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版。
前者說:第一次,王莽僅接受了皇家聘禮一個小零頭兒——4000萬錢。隨即,將其中3300萬錢,贈送給那些配送女兒出嫁的人。消息傳出,皆大歡喜。第二次,皇室又追加了2300萬錢,王莽實得3000萬錢。他再次撥出1000萬,分給九族之中的困難戶。就這樣,“權(quán)臣”王莽陡然變成了“散財童子”,自然是人見人愛,頌譽四起了。
后者說:王莽一次性“打折”,只接受了6300萬錢,“而以其四千三百萬,分予十一媵家,及九族貧者。”盡管記錄方式不同,兩者收支相等,還是一筆賬。
或許,有人說:王莽官高爵顯,家里根本就不缺錢。其實,這種想法很不厚道,酷似魯迅先生筆下,阿Q式的邏輯:“凡尼姑,一定與和尚私通;一個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誘野男人?!碑?dāng)代中國,似乎仍舊沿襲這種思維:當(dāng)官,一定會貪污;辦事,必須先行賄。至于王莽這只“死老虎”,早已蓋棺論定,“篡權(quán)外戚”,絕非什么好玩意兒。豈料,王莽過日子,的確是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這與政治手段完全是兩回事。
再舉一個例子。王莽擢升“大司馬”之后,老娘忽然臥病。公卿列侯,自然不肯放過這種拉攏關(guān)系的大好時機,于是,各自派出女眷,過府探望。她們都注意到,有一位特殊女人,使勁兒地跑前忙后,迎來送往。她在花枝招展的貴婦堆里,顯得格外扎眼。這是怎么了?“大司馬”居然派一名“婢女”招待客人。她舊衣服不拖地,麻圍裙不遮膝——這副打扮,也太寒磣了吧。所有來賓,沒人拿她當(dāng)回事兒,后來,仔細(xì)一問才清楚:原來,這位“婢女”竟然就是“大司馬夫人”,也就是說,她竟是王莽的看家老婆。
不但這位看家老婆穿得破衣啰唆,“大司馬”也得勒緊褲帶過日子。據(jù)《漢書》記載:每逢水寒災(zāi)荒,王莽便率先垂范,頓頓吃幾口粗劣的素食。太后王政君,聽說侄子憂國憂民,急得吃喝不下,便讓身邊的仆人專程告誡他:“你要按時吃肉,為國家愛惜身體?!奔幢愫髞懋?dāng)了新朝皇帝,王莽的飲食起居還是非常清苦。他經(jīng)常挑燈夜戰(zhàn),批閱大批文件,熬到曙色臨窗,仍然不肯休息。實在支撐不住了,就趴在案頭,打個盹兒……
(五)一國之君,怎么“杜絕女色”?
第四,為什么說,王莽“輕色”呢?這事兒可得“正話反說”,多少還有點兒“蓄意抬杠”的意思呢。
歷代史官,無不對王莽口誅筆伐,尤其在私密性很強的“女色”方面,更要揪住小尾巴、大做文章。若論知識結(jié)構(gòu),王莽篤信儒家,他做夢都想成為入世君子,并通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實現(xiàn)自己的“復(fù)古”理想。儒家那些行為規(guī)范,事無巨細(xì),婆婆媽媽,王莽一點兒都不介意,力圖身體力行,做到極致,正像《論語·雍也》所標(biāo)榜的那樣:“文質(zhì)彬彬,盡善盡美?!?/p>
摸到這個底細(xì),便可斷言:盡管王莽權(quán)傾一時,他對女色,卻比較有分寸。據(jù)《漢書》交代:漢哀帝登基之初,王莽被貶回封地蟄居。閑得無聊,他曾奸淫了身邊三名小丫環(huán),分別是:增秩、懷能和開明。后來,三名丫環(huán)都懷孕分娩了:懷明,生下兒子王興;增秩,生下兒子王匡、女兒王曄;開明,則生下女兒王捷。這些女人、孩子,全部留在了封地上,直到王莽那四個名正言順的兒子都死絕了,他才考慮提攜當(dāng)年的“私生子”。
按說,奸淫丫環(huán),誘人懷孕,的確讓公眾聽來,極其惡心。問題是,“奸淫”這個詞兒,從何說起呀?莫非有人日夜跟隨王莽,一筆一筆地作過行為詳實的“起居注”嗎?既然沒有真憑實據(jù),又怎么知道,那三名奇怪的丫環(huán),不肯和王莽同床共枕,不愿為他生兒育女呢?
當(dāng)然,歷史不能脫離具體環(huán)境。西漢,地位卑微的奴婢,根本就沒有人身自由,他們只能投身富貴,依附豪強,無非是混一口飽飯吃吧。所以,也不該奢望漢朝的女奴們自由戀愛,私定終身。漫說她們的身體不值錢,即便頂呱呱的生命,也死死地捏在主人的手心兒里。如果說,王莽私下里睡了三位小丫環(huán),世人便將他定性為人面獸心,或者大逆不道,也未免小題大做、丑化個人了吧。
據(jù)《漢書》記載:王莽剛做“騎都尉兼光祿大夫侍中”那會兒,曾在市場上買回一個丫頭,叔伯兄弟們聽說之后,便紛紛跑來觀賞。王莽為了掩飾自己玩弄女性的劣跡,居然靈機一動,謊稱:“‘后將軍’朱子元沒有后代,我早就惦記他了。有人告訴我,這個丫頭身體不錯,將來,肯定會生兒子。所以,我替給他買了下來。”當(dāng)天,王莽就做了個順?biāo)饲?,把剛剛到手的小丫頭,送給了朱子元。
寫完這一段,班固先生還冷淡地加了一句:“其匿情求名如此?!边@話什么意思啊?莫非在運用春秋筆法,尖銳地針砭王莽,“矯情飾行”嗎?
仔細(xì)想想,多少王侯將相、達(dá)官貴人,都可以妻妾成群,左擁右抱;唯獨新朝皇帝——王莽不行——無論純粹的動機如何,他確實買進了一名侍婢,就是打算“行淫”??v然將丫頭轉(zhuǎn)贈他人,也屬“匿情求名”。退一萬步說,即便王莽花錢“買春”又能怎樣?誰不是血肉之軀,誰沒有七情六欲?煌煌史冊,強詞奪理,甚至像小說家們那樣“合理想象”,恐怕,這種做法也難以服眾吧。
《漢書》記載了王莽玩弄女性的惡劣行跡,也僅有一處,書中寫道:“(更始元年,王莽)進所征天下淑女,杜陵史氏女為皇后……備和嬪、美御、和人三,位視公;嬪人九,視卿;美人二十七,視大夫;御人八十一,視元士,凡百二十人……”“莽日與方士——涿郡昭君等,于后宮考驗方術(shù),縱淫樂焉。”此時,岸然道貌的新朝皇帝——王莽,終于沒有保持正人君子的行為本色,反倒公然滾進了色情縱橫的“美人堆”里。不用問,這種勾當(dāng)完全屬于道德徹底淪喪的“怪圈子”。換句話說,王莽的政治生命,已經(jīng)全部結(jié)束了。
王莽,號稱正人君子,為什么會沉湎女色,難以自拔呢?請不要忘記,他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其實,就是進退維谷的生存“絕境”:王莽新政,已經(jīng)拐進了死胡同。天下敵兵四起,他眼前只剩下了一個風(fēng)雨飄搖、江河日下的“爛攤子”。剛剛傳來消息,漢朝宗室劉玄,已大封百官,南面稱帝。他們的軍隊,將宛城圍困得水泄不通。
當(dāng)時的宛城與洛陽、邯鄲、臨淄、成都并稱為“五均”,所謂“均”,即指市場管理??梢?,宛城屬于舉足輕重的經(jīng)濟重鎮(zhèn)與軍事要塞,一旦這座名城失守,等于摘走了長安的大門。聽到這個驚人的消息,王莽同樣驚出了一身冷汗,他甚至到了惶惶不可終日的境地。為了做出一種“外視自安”的政治姿態(tài),他不得不“染其須發(fā)”,和美麗的姑娘們漫無目的地廝混,把新朝皇帝扮演成一個“英俊少年”的瀟灑形象。也就是說,王莽捱到了山窮水盡的關(guān)頭,只能出此下策——拿美人,當(dāng)疑兵??磥?,構(gòu)建自由王國的王莽,確實走投無路了。沒辦法,必須乖乖地認(rèn)命吧。
值得玩味的是,毛澤東居然給王莽極高的歷史評價,1926年,在廣州農(nóng)講所講課,他就直言不諱地提出:“其實,王莽也不是怎么不得了的一個壞人。‘均田制’是王莽時提倡的,因為農(nóng)民問題最重要者其惟土地,而他先節(jié)制田地。地主階級見王莽所行的政策,諸多不利于己,欲尋一位代表本身利益之人,起而代之。而劉秀遂于是時起來了。蓋因王莽代表農(nóng)民利益,不得地主階級擁護……”
顯然,毛澤東對王莽的評價相當(dāng)罕見。他所謂“農(nóng)民利益的代表”,跟王莽本人的政治立場,的確存在著較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