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秋冬是收獲和收藏的秋冬,是忙碌而充實的秋冬,是我在理論上“以道御藝”并于實踐中“文心雕龍”的秋冬。金秋十月,我創(chuàng)作了《長城的守護者》——為古建筑泰斗羅哲文先生造像;出版了新著《中國畫道論》;初冬,應邀為云南大理市政府繪制了大幅山水畫《萬山松風圖》;舉辦了專家、學者、朋友約百余人參加的《中國畫道論》讀者座談會;近二十天,完成了為紀念“影響中國收藏界十大經(jīng)典人物”而創(chuàng)作的《十公圖》。
《十公圖》在大八尺整幅宣紙上畫成,畫中“十公”為近年來逝世的文博界、書畫界、收藏界等人文大師,其中包括趙樸初、啟功、史樹青、季羨林、王世襄、張仃、吳冠中、周汝昌、徐邦達、羅哲文等先生。
對故去的這些大師,我們有責任紀念他們。以繪畫藝術為他們造像,使人們可以更直觀地銘記和緬懷他們,很有必要!紀念大師們的建議,我向閻正、高玉濤先生提出后,被納入影響中國收藏界十大經(jīng)典人物活動。經(jīng)過多方評選、征求意見,選出以上十位,然后組織幾十名畫家為他們造像。這批國畫和油畫完成了,我們看后全是單人造像。這時,我萌生了為大師群體造像的創(chuàng)作欲望。大師們生前經(jīng)常三、五人舉行雅集。如果把他們畫在同一畫面中,讓十位老人樂會于山石美景之中,豈不更有文化含義及藝術趣味!
意在筆先。畫之前我反復構思,要以高境界表現(xiàn)大師們崇高的精神;營造出一派祥和沖融的氣氛;構圖布局,要顯現(xiàn)自然與和諧;人物之間,既要彰顯個性,又要互相呼應。
氣韻生動,這是謝赫繪畫“六法”中的精髓。怎樣才能生動表現(xiàn)大師們的氣度風神?我徹夜難眠,沉浸在對他們的回顧及畫意構圖之中。似乎見趙老在荷花叢中,望著我慈悲微笑;啟功先生樂呵呵地鼓勵我:隨便畫吧!大師們風范各具,音容笑貌宛然如昨;記得到京城春秀路徐邦達先生家中,老人慢悠悠地鑒定古畫;多次去史樹青先生處,他為我?guī)状晤}字,并為我詩書畫集《歲月如夢》作序;季羨林先生,一邊愛撫他的小貓,一邊講古籍書畫收藏的逸趣;王世襄先生,更是寓學問于玩樂之中,在花鳥蟲魚中覓得天機;多次見羅哲文先生,其高風亮節(jié)令人崇敬,對我的詩書畫作品,他題辭以鼓勵;周汝昌先生雙耳失聰,但雙目充滿著靈慧之光;一段時間,我喜畫焦墨山水,張仃先生的焦墨技法使我受益非淺。前年元宵節(jié)張老逝世,當時漫天飛雪,我作挽聯(lián)以表敬意:“京城白雪素裹悼念大師仙逝,神州火樹銀花頌揚風范長存”……
道法自然,是繪畫之道的法則。畫貴在ch+ULTBw+FIjdBvHmhugsA==自然,切忌造作,描繪公眾人物更忌程式化。我畫十位老人,或立或坐,或動或靜,或微笑或慈寧,聚會于山水花木之間,力求使觀者如入其境,如聞其聲,感到大師們的快樂與和諧。人物安排上,做到畫面有聚有散,錯落而隨意,盡量表現(xiàn)自然適性。王世襄先生喜歡養(yǎng)鴿,從他手中放飛鴿子,畫面顯得活潑而靈動,另有幾只鴿子歡快地展翅飛翔,使畫面充滿著祥和之氣。徐邦達先生精于鑒定,羅哲文先生熱愛攝影,在畫面安排上,我力求自然地表現(xiàn)其特點。
中國人物畫講求形神兼?zhèn)?,既要追求形似上的極致,又要達到靈性上的極致。為公眾人物造像,不僅要形準,更要神似。我除了參考其照片后再加以創(chuàng)作外,力求把握其精神氣質,畫出他們崇高、智慧的氣質之美,在似與不似中尋求最佳點。圖中趙樸初先生,合掌微笑,展現(xiàn)其佛學靈智和書法大家的風范;紅學家周汝昌先生,除以幾本書點綴外,伸手撫逗鴿子以表現(xiàn)學者熱愛生活的雅趣;而季羨林先生,抱小貓而快樂,體現(xiàn)老人的大愛情懷和平常心態(tài)。畫面兩邊正在作畫的張仃、吳冠中先生,把我們的視線擴展向畫面兩極之外,形成畫外有畫的效果。張仃先生穩(wěn)坐石邊作畫,隱含著他堅守中國畫“筆墨底線”的執(zhí)著;吳冠中先生昂立翹首,表現(xiàn)他不斷追求的探索精神。
景物布局,緊扣頌揚大師的主題。以松樹堅石,表達大師們精神風范萬古長青;梅、蘭、竹、菊四君子,喻意十老美好品質;水仙以示書香仙壽;荷花乃佛花,為趙樸初先生所鐘愛。幾杯清茶,幽香飄然,以表君子之交;一彎溪流,“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亦增加畫面的清雅和動感。
在短短的時間內創(chuàng)作出《十公圖》,比起為羅哲文先生造像幾易其稿,我畫這幅作品相對順利,竟一次完成,覺得似有十老神助。我每次站在畫板前,很快能進入創(chuàng)作角色,在老子的“恍兮惚兮”中,達到了“致虛極,守靜篤”的“忘我”之境。在這種狀態(tài)下,我力求以技進道,以道御藝,用畫道來啟悟畫技,從而在龍年歲晚,以文心來雕龍,盡量描繪出大師巨匠的風采和精神。
對我而言,為大師們造像的過程,也是提高自己畫技的過程,是進一步探索畫道的過程,亦是升華自身境界的過程。當然,這幅畫還存在不少不足之處,是我多年未畫人物畫后的一次新的嘗試,在此,我誠懇希望同仁和觀者予以批評指正。
壬辰年冬至于北京
(作者系著名書畫家、收藏家、美術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