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公交車上,一名8歲女童,罵老人癡呆,被乘客當(dāng)眾摑掌,小臉紅腫;今夏,杭州公交車上,一個小伙子因為沒有給孕婦讓座,被其丈夫連扇耳光,鮮血淋漓;今夏,長春公交車上,一位年輕男子因為搶座,被一位中年婦女扇了耳光。
道德本來是和風(fēng)細(xì)雨、溫儂軟語、潛移默化,它本來是溫暖的、和煦的,但現(xiàn)在卻成了疾風(fēng)暴雨,變得暴力了,充滿了戾氣。
殘暴和戾氣如影相隨,殘暴是根,戾氣是葉;殘暴是行,戾氣是形。一邊是推崇出來、擁戴出來。甚至塑造出來的各類最美,最美媽媽、最美爸爸、最美司機、最美警察……一邊卻是拳腳相加、人肉搜索、傷害肉體的各種道德摧殘。這個社會在道德現(xiàn)象上出現(xiàn)如此多的奇異景象,無一不是在說明,道德病了,而且病得不輕。社會道德滑坡,不必諱言。大家著急啊,這種著急在社會各個角落蔓延,有的義憤,有的無望,有的出手,有的出口,現(xiàn)實中,網(wǎng)絡(luò)上,奔騰著道德洪流,這股洪流,是蒸發(fā)還是入海,終將要有出路,于是,在掙扎中養(yǎng)育出了戾氣。戾氣是什么?這個戾字特別有意思,一個戶字和一個犬字:犬出戶下為戾,意思是一條狗要從狹小的狗洞中艱難爬出,一旦見了天日,會狂叫,耍狠勁。戾氣就是人性之惡的彰顯,處事殘忍和極端,并且具有報復(fù)性。時下這些公交車上的道德暴力,無一不是戾氣使然。他們用不道德教訓(xùn)著不道德,用暴力規(guī)范著暴力,不僅沒有讓人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溫暖,而是讓我們感受到了恐懼和無序。這種穿著道德的外衣,行的卻是讓人害怕的道德,這種道德是在重建我們的道德。還是在更深重地破壞我們的道德?
小時候秋游。路過一個村。村里有一座牌坊,上面刻有不少的文字,老師說這叫貞潔坊,當(dāng)時不知何為貞潔坊?,F(xiàn)在牌坊已倒,青石還在,今年秋天再次經(jīng)過這座牌坊遺址時,看到掩埋在黃土中的青石,卻讓我心里一陣陣地發(fā)冷。據(jù)口口相傳的說法,此處有三個古代女子死在這里,一人自殺殉夫,兩人因6IpC/L2lpN5oJDONd+U9v9TgP891EgX7phvsnSKmaDA=丈夫早亡被父母逼死。這就是當(dāng)年可怕的道德,為了所謂的道德,他們殺人不見血,而且殺了人,竟然會感到榮耀。還要建一座牌坊來紀(jì)念。
這難道不足以讓我們警醒嗎?當(dāng)這些舉起手。打向自己認(rèn)為不道德的人的時候,他們心里其實充滿了義憤感,甚至還有榮耀感。他們把自己推向了道德高地,俯視眾生,任我裁決,任意審判。
其實,道德最為核心的理念無非是一個愛字,愛人愛己,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最為重要的實踐無非就是愛人,人人都愛,無論是家人、鄰人。還是陌生人。以平等、博愛之心,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而那些動不動就施以暴力的人,無論他們的動機有多么漂亮,他們心中根本沒有愛,他們所做的,哪里還是道德。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zhǔn)則與規(guī)范。道德代表的是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dāng)與否的作用。道德不是武器,也不是刀刃,它與暴力無關(guān),它只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既是個人的修養(yǎng)。又是對他人的尊重,看似無力,實則有力,潛移默化間,影響著一個人的言與行。說到底,它是一種可以讓人感知的和氣,而不是一種戾氣。
一個社會的道德一旦出現(xiàn)了戾氣。那就需要靜養(yǎng)了,服一味叫博愛和仁愛的藥,慢慢消解,以愛療病。是再也急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