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胖姓熊,今年4歲半,屬于名副其實的熊孩子。
我和她媽媽是多年好友,今年年初帶她去了一趟海南。一路上,我被她表現(xiàn)出來的超乎年齡的懂事震驚了:走路從來不喊累,坐車從來不亂跑亂叫,吃飯給什么吃什么,多難吃的團(tuán)餐都吃得津津有味,別人給東西吃第一時間說謝謝,早晨起床自己穿衣服。
她的懂事不是小大人、早熟的那種懂事,而是充滿童真、不失稚嫩的良好教養(yǎng)的萌芽。她也沒有被管傻掉,有很強的個性,還是個挺厲害的小姑娘,去練跆拳道,老師吼別的小朋友,只有她敢于對著老師說:“你不要罵他……”
和她同行這一程,我深刻反省,兒子胖墩在她那么大的時候沒這么懂事,領(lǐng)他去北京旅游,到長城上累了,死活不走,要打車。那地方怎么打車啊,氣得我差點沒跳長城。
我也自詡是會教育孩子的人,但在熊小胖面前,我還是有點慚愧,因為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家長和家長之間的距離。
熊小胖她媽生她的時候已經(jīng)38歲,按說這樣的年齡生下的孩子,稍不留神就容易溺愛??伤龐寢寣π苄∨值慕逃冀K保持理性,一點都不嬌慣,終于讓我看到了教育結(jié)出的累累果實—一個懂事的“熊小孩”。
表面上看好友教育孩子沒什么秘訣,她對孩子從來都不嚴(yán)厲,也很少發(fā)火,更不情緒化,總是語氣平和地講道理。直到有一天,她送給我一份材料,有她為了教育熊小胖總結(jié)出來的一些好習(xí)慣和好品質(zhì),她一直在堅持每天對照檢查一天的行為!我才真正體會到她教育的“核心技術(shù)”。
我認(rèn)為很有必要將這份表格全文復(fù)制一下(表格見右下角)。
一共28條。好友沒有照搬任何教育書籍,而是完全根據(j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生活常識,總結(jié)出應(yīng)該讓孩子了解和執(zhí)行的各種行為規(guī)范。從熊小胖會說話開始,她就把這些道理講給孩子聽,每天晚上還和孩子一起反思哪一條做得不好,明天應(yīng)該怎么改正,做得好,就給一朵小紅花。慢慢地,這些行為規(guī)范就變成熊小胖生活的一部分了。
都不是什么大道理,也比較瑣碎,但作為做了多年情感咨詢的人,我深知,不要小瞧這些小事、小細(xì)節(jié),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忽略了系統(tǒng)地教會孩子這些事,造成孩子成年后情商的巨大缺失,嚴(yán)重的甚至形成人際交往障礙,無法正常地融入社會。
有人說,每個熊孩子身后都有一個或幾個熊家長,這話很有點道理。我還想說,沒有天生就懂事的孩子,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個原始的“熊孩子”,他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喊就喊,這都是天性。如果父母不作為,引導(dǎo)不力,先天的“熊孩子”就會徹底變成后天的“熊孩子”。如果都能像熊小胖的媽媽那樣,把教育當(dāng)作是春雨滋潤禾苗,每時每刻,滴滴滲透,此“熊孩子”就會變成彼“熊孩子”。
看到熊小胖,引發(fā)了我對自己一貫教育方式的反思,讓我很有種“再生一個從頭開始教育”的沖動。可惜,人生不可以重來,這就是身為父母無法推卸的重?fù)?dān)所在:我們在什么階段給孩子什么樣的東西,只有一次機(jī)會,無論對了或者錯了,都將成為一種永恒,結(jié)出的果實,都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去承受。
這讓我們?yōu)槿烁改傅拿恳徊蕉急仨毶髦亍D憬o出一顆種子,可能會在孩子心中長成大樹;你給出一棵荊棘,孩子可能用它來刺痛自己的人生。我們不能永遠(yuǎn)保護(hù)孩子,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保護(hù)就是讓他們成為一個強大的人,一個有著良好的修養(yǎng)、完善人格的人。愛孩子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孩子始終離不開我們,而是放手,放他們到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