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面,小雨媽媽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雨從山林基地的菜地里摘了一些小西紅柿,媽媽高聲贊嘆:“寶貝,真棒!”
“寶貝,給老師分享一下吧!”小雨高興地將西紅柿分發(fā)給老師們。
“小雨媽媽,你做得不錯,孩子的狀態(tài)很好啊?!蔽艺f道。
“大李老師,我閱讀了大量育兒書籍,書里都提倡給孩子自由和多給予夸獎,我就是這樣做的?!毙∮陭寢屪院赖卣f道。
我們聊得正起勁,突然聽到小雨大聲喊:“神經(jīng)病,你神經(jīng)病呀!”
原來小雨在小木屋里玩耍時,把小鐵锨拿了進去。這不符合進小木屋玩的規(guī)則,因為可能傷人傷己。一個老師柔聲提醒小雨,不料他卻有如此強烈的反應。
“寶貝,請不要這樣說話,好嗎?”小雨的媽媽勸道。
小雨絲毫不聽,繼續(xù)高喊著“神經(jīng)病”,并且把鐵锨扔到了屋外。
小雨媽媽依然輕聲細語,但孩子叫喊之聲卻越來越響亮。此時的小雨媽媽顯得很焦慮,與之前判若兩人。
小雨媽媽的無能為力
為了解孩子行為的背景,我再次和小雨媽媽深入交談。原來,小雨4歲之前,媽媽很嚴厲,為他請了鋼琴老師,只要孩子彈不好,媽媽就一頓怒吼。在幼兒園有什么調皮的表現(xiàn),媽媽也會嚴厲指責小雨。直到媽媽接觸到“愛和自由”等一些理念,一下子被打動,對自己的做法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但媽媽很困惑:如今,自己給孩子很多自由,給他鼓勵和支持,為什么他卻時常不講理呢?
我決定在活動中提醒小雨媽媽改變一下對孩子的方式。
這一天,天氣格外晴朗,我?guī)е⒆觽冏x起了繪本。
正當我們津津有味地讀著《鼠小弟的紅背心》一書時,突然聽到“啪啪”的聲音。原來小雨爬到了我們讀書的桌子上,并且把手里一個繪本扔了出去。
“寶貝,你這樣做不對?!?/p>
小雨絲毫沒有聽進媽媽的勸告,繼續(xù)把桌上的書扔到地上。
“寶貝,請你住手。”小雨媽媽坐著一動沒動,只是單純提醒。
“小雨媽媽,請停止提醒,繼續(xù)做你的事情。”我悄聲給小雨的媽媽提出建議。
于是,小雨的媽媽埋頭做手工。我和孩子們繼續(xù)讀書。
我沒特意去看小雨,但我聽到那邊安靜下來了。大約過了3分鐘,又聽到一本書“啪”地被扔到地上。
我們依舊做著自己的事,小雨媽媽有點撐不住,偷偷用眼睛瞄孩子。
“小雨媽媽,不要看孩子?!蔽逸p輕提醒道。
當孩子“搗亂”時,其實是在試探媽媽對他管教的底線。當媽媽總說“請不要”,反而會加劇孩子的逆反。處理的方法之一就是“不過度關注”。
大約過了10多分鐘,小雨徹底安靜了,因為他已扔了10本書,周圍并沒任何反應。小雨自然覺得扔書不好玩,看我們讀得熱火朝天,他忍不住過來看書。
就這樣,小雨的一場“惡作劇”被悄悄平息。孩子們的“壞行為”,很多時候是想吸引家長的關注。媽媽一方面需要減少對“不良行為”的關注,另一方面要在生活中為孩子建立規(guī)則意識。
自由不是什么都不管
好學的小雨媽媽,深受一些育兒書中“自由和尊重”等理念的影響,覺得孩子怎么做都是合理的,但她不知道,愛是自由和規(guī)則并行的。如果孩子一味自由,就會變得過度自我,而不懂顧及別人的感受,不懂遵守社會的規(guī)則,對他未來的成長是有百害無一利的。
當孩子出現(xiàn)傷害他人、傷害公共秩序的言行時,家長一定要嚴厲去制止;但如果孩子只是一些“不良”破壞性的行為,那就不要簡單去糾正行為,而是要從生活中培養(yǎng)同理心。
第二天下午的繪畫課,孩子們投入地畫著,整個教室都靜悄悄的。
突然一個孩子尖叫道:“老師,小雨脫褲子了!”我看到小雨已經(jīng)把褲子脫下來了,但一旁的媽媽對此并沒制止。也許她覺得孩子這樣做沒什么不當,但我知道需要進行干預了。
我趕緊把小雨抱到一個無人房間?!胺砰_我!”小雨大吼大叫道。我用一種理解的口氣對他:“小雨,看到你脫褲子,我很擔心,不知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告訴老師嗎?”
小雨見我的態(tài)度如此,才說:“大李,我覺得自己的小雞雞很癢,很想脫褲子撓一撓。”
“你在家也這樣嗎?”
“嗯,我在家時,也這樣做過。”
原來,媽媽是允許孩子有如此行為的,她并沒有給孩子建立規(guī)則,所以孩子不知道一些事情的對錯。
“小雨,露屁股是一件很隱私的事,在別人面前是不禮貌,不被允許的。但在這個房間,因為沒有其他人,是可以的。”我解釋。
“可是大李,我當時就很不舒服呀!”
“培訓大廳里有很多人,他們都正在工作,這時你把褲子脫了,別人就會吃驚:咦,怎么回事?這會打擾到其他人。”說這話時,我故意做了一些夸張的動作,這有利于加深孩子的記憶。
“你以后要脫褲子時,就到這個地方來?!蔽业男〗ㄗh得到了小雨的采納。他高興地去繪畫了。
當看到孩子不恰當?shù)男袨闀r,很多家長都聽之任之,導致孩子在公共場合呈現(xiàn)出一些“不良”狀態(tài)。這時,父母不是單純制止,而是有責任讓孩子了解到“why”(為什么),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建立起良好的“how”(怎么辦)。
尋找契機觸動孩子
小雨成長的過程當中,是缺乏關注和接納的,所以他到了集體里面會破壞規(guī)則,再加之媽媽接受“愛和自由”思潮,但在操作層面上走到了另外的極端,對小雨的很多行為不做適當?shù)囊龑В院⒆拥那闆r會變得越來越糟。對于“行為不當”的孩子,我們不能單純地從行為本身去解決問題,如果孩子一出現(xiàn)破壞性行為我們就去干涉去提醒,反而會強化他的行為。而美好的故事對孩子來說會有魔法般的效果。于是我們采取“迂回戰(zhàn)術”,啟用故事的形式。
第四天恰巧是小雨的生日,老師們積極準備起來。
“我的眼中你是寶貝,在世上你就是唯一……”隨著《世界有你會更美好》這首歌,小雨的生日故事開始了。
“在美妙無比的草地上,有座金色的房子,一個孩子住在里面。孩子的守護天使拉著他的手,為他尋找合適的家庭。找啊找,找啊找,找了很長時間終于找到了一位善良的媽媽和一位強壯的爸爸。爸爸和媽媽為嬰兒做好各種準備。天使把一些非常特殊的種子,比如可愛、善良等等,都放進了孩子的心田。當一切準備就緒,這個可愛的小寶貝就出生了,爸爸媽媽給他取名叫做小雨?!?/p>
“在1歲時,小雨學會了爬,學會了踉蹌走路;到兩歲時,他學會了說話,學會了喊媽媽……今天是小雨6歲的生日,讓我們一起來給小雨唱生日歌吧?!?/p>
小雨媽媽的眼角閃起了淚花。我們把小雨邀請到中間,一起為他唱生日歌。小雨突然把自己的耳朵捂起來,大聲喊著:“都給我閉嘴。”
我們沒有理會也沒有制止小雨的舉動,而是繼續(xù)唱。雖然小雨依舊喊著“閉嘴”,但我知道孩子聽進去故事了,并且也很在意大家給予的祝福,因為他一直在提醒媽媽來拍照。
輪到切蛋糕時,因為小雨經(jīng)驗不足,所以他把一大塊給一個小個子,而把一小塊給了一個大孩子。
“小雨,你可以考慮一下別人的飯量。”我悄悄提醒道。小雨又把蛋糕切了一遍。這次生日會,讓小雨體會到尊重和接納,也懂得去為別人考慮。之后,在玩群體性游戲時,小雨很少去破壞環(huán)境、打擾別人了。我們還安排他照顧小弟弟小妹妹,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他的責任心和替別人著想。而小雨媽媽也不再高談闊論,開始全身心地陪護起孩子。
給孩子自由的同時,如何讓他更遵守規(guī)則?
1.對自由的理解不能有偏差。家長要體察在教育孩子中,自己所經(jīng)歷的階段以及實際掌握的育兒理論,避免死摳書本、照搬照做。因為很多父母兒時并沒有經(jīng)歷過真正的尊重和自由,所以在成年后,對待孩子自由度的把握容易出現(xiàn)偏差。很多人會單純理解為“孩子想干嗎就干嗎”,繼而造成了孩子不能很好地遵守規(guī)則。
2.理解孩子的天性。比如說,5歲孩子的身上,那種生命的張力正要展開,孩子需要在玩耍中釋放精力。如果家長強制他安靜,孩子會很難受的。這時,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多帶他們去運動。
3.相互尊重是品行建構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是不會聽從成人的指導,從而成長起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解決孩子問題時,不要老盯著他的缺點,而是利用教機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為何不可做。
4.幫助孩子了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當出現(xiàn)一件事情時,我們要把別人的感受告訴孩子,幫助孩子理解別人的想法。
5.對于嚴重缺乏“規(guī)則”意識的孩子,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幫助孩子建構他的品行習慣。比如說編故事,把孩子喜歡的小動物當成故事中遵守規(guī)則的主角;比如說多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分配給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務,照看小動物、小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