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顓頊出自安寧河谷考

2013-12-29 00:00:00馮廣宏
文史雜志 2013年1期

河名探故

酈道元《水經(jīng)注·若水》指出:“蜀山氏女生顓頊于若水之野”,野是平原的意思。具有廣闊的河谷平原,且有人居條件,利于開發(fā)農(nóng)業(yè),惟有安寧河寬谷可以當之。

安寧河舊名孫水,是川江大支流雅礱江左岸的支流?!吨袊蟀倏迫珪さ乩砭怼访枋霭矊幒雍庸鹊貛А半A地發(fā)育,寬4—10公里,坡度平緩,面積達1800平方公里,為川西南唯一最大河谷平原。由于谷地寬展,氣候溫暖,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故耕地連片,人煙集中,農(nóng)業(yè)發(fā)達,是川西南主要產(chǎn)糧區(qū)?!泵滓卓h位于下游精華之區(qū)。

安寧河河谷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串珠狀的寬谷橫斷面呈箱形,階地十分廣闊,土壤又很肥沃,水利條件非常好,利于開發(fā)農(nóng)耕;二是小氣候條件優(yōu)良,河谷中不受北方冷空氣和南方干熱風的侵擾,溫涼宜人,更有利于各種作物生長;三是沿河岸線交通條件非常理想,足以開辟出寬闊的大路,至今公路鐵路仍沿河修建,水上亦能季節(jié)性行舟。這些客觀條件說明了一個問題:進入農(nóng)耕時代的遠古先民,如果不優(yōu)先開發(fā)這里,那真是太愚蠢了!

《漢書·地理志》越巂郡靈關道臺登縣記有:“孫水南至會無入若,行七百五十里”;這是安寧河最早的科學記錄。臺登故城在今四川冕寧縣東南約七十里;會無故城即今會理縣治。漢代一里約合今450米,故“七百五十里”約合338公里,與現(xiàn)代幾個河長數(shù)據(jù)351公里、337公里、325公里基本相合。由此可證,《漢書》的孫水確為今安寧河,決不能是其他河流;而孫水所入的“若水”,必在四川,決不會跑到省外去。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提到司馬相如向漢武帝介紹西南夷情況:“邛、笮、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時嘗通為郡縣,至漢興而罷。今誠復通,為置郡縣,愈于南夷?!蔽涞鄹械礁吲d,便拜相如為中郎將,建節(jié)前往?!摆?、笮、冉、駹、斯榆之君皆請為內(nèi)臣。除邊關,關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為徼。通零關道,橋?qū)O水以通邛都?!彼^“橋?qū)O水”,就是在安寧河上修橋,目的是通往“邛都”這一交通樞紐,其故地即今西昌?!傲汴P道”是古代溝通滇蜀的重要交通線,以成都為起點,經(jīng)今四川名山、喜德、冕寧瀘沽(古臺登),沿著孫水南行,過西昌、德昌、米易,在三綘(今云南元謀姜驛)渡過金沙江,至青蛉(今大姚)、弄棟(今姚安)、云南(今祥云)到達葉榆(今洱海地區(qū))。這就證明了安寧河谷實際上是一道天然通途。

若水在《漢書·地理志》記于蜀郡旄牛道:“鮮水出徼外,南流入若。若水亦出徼外,南至大莋入繩?!膘概9食羌唇袼拇h源縣治;鮮水即今雅礱江支流鮮水河;大莋故城在今鹽邊縣東南;繩水即今金沙江;那么若水就該是雅礱江了。

比《漢書》至少早1000年的《山海經(jīng)》,在《海內(nèi)經(jīng)》里兩次提到若水,記有地理位置的一段是:“南海之內(nèi),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边@里的信息,是若水得名與一種特殊的若木有關;而若水則位于黑水與青水中間。遠古地名非常質(zhì)樸,水名多半直觀地取其顏色。黑水指金沙江,因水色偏黑,當?shù)厝朔Q為瀘水,“瀘”在民族語音中意思是黑;而青水則指青衣江,這個名稱很久未變,它是大渡河支流,可以代表大渡河。在金沙江和大渡河之間的大江,只有雅礱江可當,故《山海經(jīng)》記錄的若水,雖帶濃厚的民間性,但決非齊東野語。

可是酈道元所據(jù)的漢代《水經(jīng)》,所述若水與《地理志》情況略異:“若水出旄牛徼外,東南至故關,為若水也。南過越巂邛都縣西,直南至會無縣。”所謂故關,是經(jīng)中常提的通名,大約是漢族居地與少數(shù)民族的分界;奇怪的是,這里的“若水”向南流到今西昌的西面,再南流入會理縣境,這哪里是雅礱江,分明就是安寧河!

為什么安寧河能夠稱為“若水”?其中存在著地名學所謂“交叉轉(zhuǎn)移”的原則。由于遠古時期地名很少,兩條河交匯處的河名,既可用于主流,亦可用于支流;于是兩河便可能同有一名。后來彼此有了單獨的名字,但民眾仍習慣使用老名,從而產(chǎn)生了地名的交叉現(xiàn)象,而且會延續(xù)很長時間。比如李冰修建的“成都二江”,簡稱“都江”,就是現(xiàn)在府河的前身;但作為主流的岷江,在古代也有“都江”之稱,所以李冰所修大堰稱為“都江堰”??墒请p流境內(nèi)的府河下段,群眾卻稱之為“岷江”,現(xiàn)代航測圖上還做了標注,那里還有個岷江鎮(zhèn)存在??梢娭髁骱椭Я鞯拿滞煊?,其習慣延續(xù)至今。安寧河既名孫水,又有入?yún)R的主流“若水”之稱,這并不奇怪。

比《漢書》晚4個世紀的《水經(jīng)注》,書中專門有《若水》一篇,仍然記述“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若水沿流,間關蜀土”。以下又記述了安寧河:“又有孫水焉。水出臺高縣,即臺登縣也。孫水一名白沙江,南流徑邛都縣,司馬相如定西南夷,橋?qū)O水,即是水也。又南至會無,入若水?!毕旅嬉欢危f明若水也可以稱為“孫水”,與支流同名;并鄭重論及地名的交叉轉(zhuǎn)移問題:“若水至僰道,又謂之馬湖江、繩水、瀘水、孫水、淹水、大渡水,隨決入而納通稱。是以諸書錄記群水,或言入若,或言注繩,亦或言至僰道入江,正是異水沿注,通為一津,更無別川可以當之?!?/p>

所言“僰道”即今宜賓,長江與金沙江在此鏈接,實際上是一條河。由此可見,安寧河具有孫水和若水雙名,是古代一種慣性狀態(tài)。

顓頊考史

《水經(jīng)注·若水》還敘述了一段古史:

“若水沿流,間關蜀土。黃帝長子昌意,德劣不足紹承大位,降居斯水,為諸侯焉。娶蜀山氏女,生顓頊于若水之野?!?/p>

顓頊出生地“若水之野”那個河谷平原,不會在雅礱江上,因為那里沿河階地很窄,峽谷特多,顯然只能在安寧河河谷,其地也可以稱為“若水之野”。這段歷史傳說,《史記·五帝本紀》有載:

“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圣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p>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說:“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國也。”傳說中的黃帝出自姬水,《國語·晉語》:“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苯袢硕嗾J為姬水是今陜西渭水的一支,那么他的子孫南遷蜀地開發(fā),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事了。

不過,《史記》說顓頊是黃帝之孫,似乎差了一代。《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有一段記載:“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郭璞作注時引古本《竹書紀年》說:“昌意降居若水,產(chǎn)帝乾荒?!薄扒摹钡淖中闻c“韓流”相近,可能是抄書時的誤寫。韓流所娶的“淖子”,清郝懿行《箋疏》認為:《海內(nèi)經(jīng)》郭注說是“濁山氏”,“濁”與“淖”音同,也就是蜀山氏;而“乾荒”與“高陽”音近,當為一人。可見顓頊是黃帝的重孫,其父輩移居若水,兩代皆與蜀山氏族聯(lián)姻,以求鞏固落腳的基地。

關于蜀山的地理位置,因有“蜀”字,不可能離開四川。宋羅泌《路史·因提紀·蜀山氏》:“昔黃帝為其子昌意取蜀山氏;而昌意之子乾荒,亦取于蜀山氏”;羅蘋注引《益州記》:“岷山禹廟西,有姜維城;又西,有蜀山氏女居。”那時當?shù)乜赡苓€實行母系氏族制,男子是“嫁”到這一氏族里來的。禹廟在今汶川涂禹山,姜維城即今理縣薛城(一說汶川威州);其西就是邛崍山脈,故蜀山氏家邦即在于此。遠古交通道路,往往選擇綿亙的山脊或河谷的坦部,居上游的雜谷腦河谷和岷江河谷,可通甘青;居下的邛崍山坂,可至水陸交匯處的靈關,再至安寧河谷,形成南方絲綢之路。

顓頊與古蜀國的關系,筆者據(jù)《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魚鳧”族一段佚史,與顓頊能掛上鉤:

“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蘇。”

“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蘇?!?/p>

這兩段文字,是西漢劉向父子校正不同來源經(jīng)文時,并存下來的兩個版本記載。核心內(nèi)容是有條半枯的魚,或者說半蛇半魚,名叫“魚婦”,此名等同于蜀王“魚鳧”。其下文緊接著說一種鸀鳥,鳥名由“蜀”和“鳥”組成,可判斷其產(chǎn)于蜀地。[1]《淮南子·地形訓》摘錄《山海經(jīng)》時寫為:“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復蘇,其半魚。在其間。”所謂“其人”,指“b6aa7aca66151f61206f85ad47206f57半魚”的魚婦;“在其間”,指魚婦居地在“后稷垅”和“建木”之間。古書里的“垅”,皆指墳墓?!渡胶=?jīng)·海內(nèi)經(jīng)》說:“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墓地所在的“都廣之野”,是個出產(chǎn)“膏菽膏稻”的壩子,還是“百谷自生”“百獸相群”的樂土,蒙文通教授以為即今成都平原。[2]《海內(nèi)西經(jīng)》又指出:“后稷之葬,山水環(huán)之。在氐國西”;而《海內(nèi)南經(jīng)》則說:“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币彩且环N“半魚”?!兜匦斡枴飞衔恼f過:“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若木在建水西。”這一連串的地名形成了一個系列:“后稷垅(成都平原)·魚婦·氐人國·若木·建木(都廣)”,基本上集中在一堆,既表明顓頊族對古蜀國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又表明顓頊族的根據(jù)地與成都平原古蜀國犬牙交錯,位于川西南。

顓頊時代的定位,有《漢書·律歷志》所抄《帝系》“顓頊五世而生鯀,鯀生禹”的線索。據(jù)近年夏商周斷代工程考定,夏王朝始于公元前21 世紀,開國之君夏啟為禹子,上溯到顓頊是七輩人,若按每輩平均30年計算,上推到顓頊,應該是公元前23世紀左右。按四川的考古序列來說,相當于三星堆文化第一期后段,或成都地域?qū)毝瘴幕笃凇?/p>

顓頊生地位于他父輩所開發(fā)的若水地域,先秦學界是承認了的。《呂氏春秋·古樂》稱“帝顓頊生自若水,實處空桑,乃登為帝?!盵3]顓頊在那里感受到風聲,創(chuàng)作了稱為《承云》的樂曲,可見他確實多才多藝。《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說其子“神耆童”(就是老童)唱起歌來聲如鐘磬;老童之孫太子長琴,“始作樂風”,最早給民歌譜曲。如此看來,顓頊一家真可算是音樂世家了。西南民族能歌善舞,大概與此傳統(tǒng)有關。

《史記》稱顓頊“養(yǎng)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大力開發(fā)各種資源,觀測天象決定農(nóng)時季節(jié),順應民間信仰來開展教育,祭祖的時候必須高規(guī)格。這些行為,完全符合他那時代的特征?!妒酚洝氛J為他的聲威所及,范圍極廣:“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東至于蟠木。”這雖然有些夸張,但查一下《山海經(jīng)》所記,卻感到并不離譜?!洞蠡哪辖?jīng)》“有國曰顓頊。生伯服,食黍”。黍是耐旱作物,適于在旱地栽種?!洞蠡谋苯?jīng)》記有食黍的中國,位于“西北海外,流沙之東”;還有食黍的叔歜國,為顓頊之子;《大荒南經(jīng)》甘水末端,還有個食黍的季禺之國。古人弟兄字輩,多以“伯仲叔季”排序?!洞蠡奈鹘?jīng)》“有國曰淑士,顓頊之子”,可能也是“叔”字輩??拷拔髦苤畤钡牡胤剑€有顓頊之子老童的地盤,那里有老童之子祝融和其孫“太子長琴”在活動。在“日月所入”的大荒之野,還記有顓頊之子“三面”一族。由此可見,除了東方以外,其他三方都有顓頊子孫的足跡。

論古答疑

綜上所述,不同來源的史料,都說明顓頊及其先輩昌意、乾荒,曾在若水地域定居,并且與蜀山氏通婚。尤其是顓頊,不但在這一基地上大有作為,而且走向中原,創(chuàng)造出空前的業(yè)績?!叭羲被夭豢赡苁歉吆钠У难诺a江流域,合理的推斷應該是安寧河河谷:米易位于下游精華之區(qū),理應成為顓頊三代開發(fā)的對象。因此,說米易一帶是顓頊的鄉(xiāng)邦,應該接近客觀事實。

1987年,米易縣安寧河西岸的白馬鎮(zhèn)何家壩鄉(xiāng)民修建堰溝,在地表以下2.5米處挖到兩個完好的雙耳陶罐,那里還有陶片與黑色炭粒堆積物。經(jīng)考古調(diào)查得知,此處為一史前文化遺址,面積約5000多平方米,表明距今1萬年至3000年前的先民,就已生活在這安寧河的二三級階地上了。遺址內(nèi)文化層分布清楚,包涵物有大量的夾砂灰陶片和少量的黑、紅陶片,器物有扁平罐,耳與頸、口相連,耳空很小,但能穿繩,形狀為平底、鼓腹、敞口,表面有少量篾紋,多為素面。出土的磨制石器有石斧、石錛、石鐮、刮削器、鉆孔器(石紡輪或石佩器)、石箭鏃等。這一考古發(fā)現(xiàn)對于顓頊及其父輩在此開發(fā),已足以提供一個有力的物證。

上世紀疑古派史家曾把顓頊定為天神,將顓頊史跡全部視為神話,認為皆出自后人的編造。這些論點,未免有些虛無主義了。如果說《史記》所載五帝傳說都不可靠,那么書中所載劉邦父親常說他不如二弟會種田,結(jié)果當上皇帝的劉邦就反問老爸:“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如仲力。今某之業(yè)所就,孰與仲多?”這些話當然也是傳說,難道能說司馬遷在編造,一概不信嗎?揚雄《蜀王本紀》記錄的古蜀史,不僅是傳說,而且夾雜了不少神話;但假如全部推翻,古蜀史就成為一片空白了。何況《國語·魯語》《禮記·祭法》都說,有虞氏和夏后氏“諦黃帝而祖顓頊”,因為舜和禹本是顓頊的直系子孫,真人真事記憶不忘,后人決無將抽象的神靈當作自己祖宗的道理。

顓頊的實在性,還表現(xiàn)在重大歷史事件上。那些事件既不能任意編造,也不能隨便抹煞?!秶Z·楚語》說原先九黎族的神權(quán)政俗,風行南土,大小事務都要用占卜來決定;家家供養(yǎng)著巫師,社會財富大都耗用在祭祀上;顓頊毅然采取革命行動,征服了九黎,其具體過程如何,文獻缺記,已不知其詳。不過,顓頊取得盟主地位以后,便讓兩個兒子掌握大權(quán):“重”擔任南正,管理觀天事務,把巫史的權(quán)力奪過來;“黎”擔任火正,管理地面事務,核定歷法,宣布農(nóng)時。這一行動,《周書》稱之為“絕地天通”,屬于中國古史中的重大事件,不可能屬于空中樓閣。

《尚書·堯典》提到堯時的歷法。秦國的歷法稱為“顓頊歷”,就是這種四分歷,以十月為歲首,閏月放在九月之后,稱“后九月”;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正式定為國歷,一直沿用到漢武帝時。如果顓頊為虛構(gòu)人物,歷名從何而來?

省外學者質(zhì)疑顓頊所出的若水,多用字形或音讀方式論證若水不在四川,而不顧各種史料與之產(chǎn)生的捍格。比如有人說“若”字古寫為“叒”,故若水本為“桑水”,地在魯北。有人說“若”與“汝”字同音,可以對轉(zhuǎn),故若水應為汝水,地在河南。兩周銅器銘文提到鄀國,原為允姓,位于湖北鐘祥北面漢水邊,春秋時遷到河南內(nèi)鄉(xiāng),若水的得名應該與這一古國有關,位置也應在楚豫之境。還有人說“若”從草從右,古文獻里“右”與“洧”經(jīng)常通用,《山海經(jīng)》洧盤之水出于崦嵫之山,還有一個苕水,苕或作若;洧水源出今河南省登封,黃帝曾在那里建立部落。又有人說“若”字通弱,弱水與若水實為一水,相應的地方就更多了。這些十分勉強的牽合,顯然與前述史地資料難以相融,故無辨析的必要。如果說顓頊離開蜀地,走向中原,到達過陜西、山西、湖北、河南、山東等處,族人將故居地名用來命名新地,那完全是可能的事,但與顓頊出生地“若水之野”并無關系。

所論多為個人私見,或有不確,祈方家不吝指正。

注釋:

[1]今人或讀“顓頊死即復蘇”為一句,認為又是一事,即顓頊有死而復蘇的本領。這一看法不對。因為兩段原文“顓頊死,即復蘇”文字完全相同,如果是單獨一事,就應該放在下節(jié),不必要重復校正版本。正因為這話與上文不能分開,這才有不同版本的兩段存在。因此這句話必與上文銜接,構(gòu)成因果關系,不可能說成另外一回事。

[2]見蒙文通《古學甄微·略論山海經(jīng)的寫作時代與產(chǎn)生地域》,巴蜀書社1987年版。又《古地甄微·再論昆侖為天下之中》,巴蜀書社 1998年版。

[3]空桑這一地名,許多地方都有,皆得名于較顯眼的空心桑樹?!渡胶=?jīng)·東山經(jīng)·東次二經(jīng)》之首“空桑之山,北臨食水”;地在兗州,今為山東?!侗鄙浇?jīng)》有“空桑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丈V鲅?,東流注于滹沱”。滹沱河流域,地居山西?!洞呵镅菘讏D》言孔子之母征在“生丘于空桑?!薄妒酚洝ふx》引《括地志》:“征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竇,在魯南。”《路史》:“空桑者,兗鹵也,其地廣絕。高陽氏所嘗居,皇甫謐所謂廣桑之野者”,在魯西北。《列子·天瑞》:“伊尹生乎空桑。”《史記索隱》引《呂氏春秋》“有侁氏女采桑,得嬰兒于空桑,母居伊水,命曰伊尹”,地在河南。今人或以這些線索證若水不在四川,但他們又歸納不到一個地方去。其實循上述各例,若水附近也可能有“空桑”這個地名。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館(成都)館員

定结县| 昌乐县| 吉隆县| 阿拉善盟| 永修县| 偏关县| 彭水| 西林县| 阜宁县| 个旧市| 宁城县| 乃东县| 侯马市| 灵宝市| 靖边县| 大连市| 高州市| 古浪县| 资溪县| 灵宝市| 清流县| 泰顺县| 邹城市| 龙南县| 阳谷县| 凤阳县| 阿城市| 南皮县| 甘孜县| 郸城县| 金华市| 乐都县| 晴隆县| 双鸭山市| 措勤县| 陈巴尔虎旗| 准格尔旗| 互助| 象山县| 泌阳县| 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