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葉性溫味辛氣清香,歸肺、脾、胃經(jīng),有解表散寒、行氣和中、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于治療感冒、急性胃腸炎等,在增強胃腸蠕動、增強食欲方面的功效也很明顯。
傳說古代有一名廚,所做的魚羹與眾不同,不但肉嫩可口,還極鮮香,令人百食不厭。后來,別人無意中發(fā)現(xiàn)他做菜時總是放一些紫紅色的葉子,這種葉子便是一味中藥——紫蘇。
看來紫蘇在魚羹中起著解腥增鮮提味的作用。漢代《七發(fā)》賦中的“鯉魚片綴紫蘇”,有可能魚片是生食的(周代已有魚膾,即魚生;東漢廣陵太守陳登便嗜食“生魚膾”),而紫蘇則用來增香去腥。除了有去腥的作用外,如果在睡前喝杯紫蘇茶,還有安神的作用。日本學(xué)者伊藤武在《風(fēng)味調(diào)料趣談》中提到紫蘇,說是對疲勞、感冒、咳嗽、口腔炎、食欲不振、痢疾、精神不安均有療效,很值得推薦食用。另外,元代《飲食須知》中說食蟹中毒,可服紫蘇汁。清代《調(diào)鼎集》中也提到蟹與柿同食會引起不適,服大黃、紫蘇、冬瓜汁可解。
紫蘇葉稱蘇葉,性溫味辛氣清香,歸肺、脾、胃經(jīng),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中、止咳平喘的功效,臨床上常用于感冒、急性胃腸炎等。此外,紫蘇在增強胃腸蠕動、增強食欲方面的功效也非常明顯。夏季,暑濕侵襲、肢體困重、食欲缺乏,如果能常食本品,可解表散寒,祛濕除困,起強身健體之效;紫蘇莖桿稱蘇梗,有順氣、安胎、發(fā)散風(fēng)寒和化痰等功效,主治胸悶氣脹、妊娠嘔吐、胎動不安和外感等癥;紫蘇種子又稱蘇子,是蘇子降氣湯的重要成分,有鎮(zhèn)咳、祛痰功能,主治咳嗽、痰多、胸悶、氣喘以及冠心病、高血脂等癥;紫蘇全株有散寒解表、理氣寬中功效,主治風(fēng)寒感冒、頭痛、咳嗽、胸腹脹滿等癥。
食療驗方
涼拌紫蘇葉:紫蘇嫩葉300克、精油、味精、醬油、麻油適量。將紫蘇葉洗凈,入沸水鍋內(nèi)爐透,撈出洗凈,擠干水分。切段放盤內(nèi),加入精鹽、味精、醬油、麻油,拌勻即成。此菜適用于感冒風(fēng)寒、惡寒發(fā)熱、咳嗽、氣喘、胸腹脹滿等病癥。健康人亦可食用。氣表虛弱者忌食。
紫蘇粥:粳米100克,紫蘇葉15克,紅糖適量。以粳米煮稀粥,粥成入紫蘇葉稍煮,加入紅糖攪勻即成。此粥適用于感冒風(fēng)寒、咳嗽、胸悶不舒等病癥。
紫蘇飲:紫蘇鮮葉3~5片、白糖適量。將紫蘇葉洗凈瀝水,放入杯內(nèi)用開水沖泡,放入白糖即成清涼飲料。此飲具有健胃解暑的功效。健康人在炎熱天氣飲用,可增強食欲,助消化,防暑降溫,還可預(yù)防感冒、胸腹脹滿等病癥。
蘇子粥:紫蘇子25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將紫蘇子研細加水煎熬取汁去渣備用,粳米淘洗干凈,鍋內(nèi)加水適量,放入粳米煮成粥,加入蘇子汁煮沸一會兒,加入紅糖攪勻即成。此粥適用于老人因肺氣較虛,易受寒邪而引起的胸隔滿悶、咳喘痰多、食少,也適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蘇子湯團:紫蘇子300克,糯米粉1000克,白糖、豬油適量。將紫蘇子淘洗干凈,瀝干水,放入鍋內(nèi)炒熟,出鍋晾涼研碎,放入豬油、白糖拌勻成餡。將糯米粉用沸水和勻,做成一個個粉團,包入餡即成生湯團,入沸水鍋煮熟,出鍋即成。此湯團由紫蘇子與糯米組成,具有寬中開胃、理氣利肺的功效,適用于咳喘痰多、胸隔滿悶、食欲不佳、消化不良、便秘等病癥。脾胃虛弱泄瀉者忌食用。
驗方精選
1.胃痛:取紫蘇老梗30克,生姜15克,花椒20粒,放入一豬肚內(nèi)燉熟服用。此方可暖胃止痛,對氣郁呃逆也有效。
2.風(fēng)寒感冒:紫蘇葉10克,生姜5克,水煎服。
3.痰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發(fā)作時,用紫蘇籽30克(布包),燉瘦肉服用,可使痰涎減少,氣喘漸平。
4.蟲傷:蟲咬、蟲爬后,可立即取鮮紫蘇葉搗爛,調(diào)醋敷于患處,有防感染作用。
5.腐蛀:在腌制品里加適量紫蘇梗細末,可防腐及防生蟲;在泡菜壇中放幾節(jié)紫蘇梗,既可防生花,又可增味;若在衣櫥中放上紫蘇若干(須用紗布包好),可起防蛀作用,還不會傷衣料。
6.孕吐:孕婦嘔吐不止,取紫蘇20克,竹茹30克,生姜15克,煎水加紅糖服,效果較好。
7.魚蟹中毒:腹痛、嘔吐、腹瀉,取紫蘇葉30克,生姜9克,大蒜頭10克,水煎服。
8.陰囊濕疹:紫蘇葉適量研細粉。先用苦參、蛇床子、蔥頭各30克,水煎洗患處,再將紫蘇葉細粉撒于患處。
9.下肢水腫:紫蘇梗25克,老姜皮15克,冬瓜皮30克,大蒜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連服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