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是一個悲劇。準確來說,李廣全家都是悲劇。他剛出道時,就與堂弟李蔡以勇猛著稱,當(dāng)時漢文帝曾嘆道:“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dāng)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边@句話被太史公放在《李將軍列傳》的開頭部分,他沒有解釋為何文帝會出此言,三家注亦對此語忽略過去。也就這么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定下李廣命運的基調(diào)。
李蔡后來襲取侯爵,位至三公。他的人品才能,被史家定為“下中”,即下等的中級,遠遜李廣。更有甚者,李廣的部將都封侯了,但他依然為上層漠視。
武帝時,李廣在一次戰(zhàn)役中被匈奴生俘,后來乘機逃脫回來。在漢律中,兵敗被俘是死罪,但可用金錢贖罪,李廣遂逃過一劫,贖為庶人。賦閑期間家居無事,某夜結(jié)伴在陜西藍田縣找人飲酒,被霸陵尉發(fā)現(xiàn),故事又發(fā)生了。
其時夜間戒嚴,常人不得夜出,更何況還是飲酒。霸陵尉呵止李廣。李廣自報身份:“故李將軍?!卑粤晡菊f:“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睆娦锌哿袅怂麄?。李廣像韓信一樣,當(dāng)時沒有發(fā)作,待到他重新被起用,第一件事就是請求霸陵尉同行,“至軍而斬之”。在對相同事情的處理上,韓信有著更高明的手段:他功成名遂后,重賞了那個曾令他蒙受胯下之辱的市井無賴——這是對侮辱的一種巧妙回應(yīng)。
李廣此事揭橥了一個千古難題:一方面是需要遵從的秩序規(guī)矩,另一方面是非常之人不可侵辱之尊嚴,二選一。你可以說李廣心胸狹窄,但他斬霸陵尉一事,是為捍衛(wèi)尊嚴而發(fā)出的重力回擊,只是他做得過火,所以他用慘烈的人生結(jié)局為此埋單。一切都好像是上天安排。
同樣是出于對尊RlxfnWXHA7wWN1PPcKZ/aNJ1f3/j2K3rDc2ZcoL6whg=嚴的追求,不欲被刀筆吏侮辱的李廣,最后引刀自剄。其孫李陵,也具備這樣的自貴心性。他死戰(zhàn)匈奴,援兵不至,力竭而降,漢廷為此震動。當(dāng)漢武帝聽到李陵將為匈奴練兵這一假消息時,立即下令夷滅李陵全家,鄉(xiāng)人皆以李氏為恥。后來昭帝即位,略有反省,乃遣李陵舊友任立政來招還李陵。在匈奴頭領(lǐng)的陪侍下,任立政等人數(shù)以“刀環(huán)”暗示“道還”。李陵沉吟半晌,似有動搖。但最終,他以“丈夫不能再辱”謝絕漢使,終老匈奴。
李陵作出了一個很為難但又很明智的選擇,他若歸漢,無論朝政清明與否,都很難保證不會為李家的悲劇添上濃墨重彩的最后一筆。
丈夫不能再辱,多么精警。這是漢人氣節(jié),漢后世風(fēng)日偷,這種卓絕千古的內(nèi)持漸少。歷史人物往往是非易明,精神難斷。悲憫霸陵尉,是古士月旦人物時的一種政治正確,這是看得見的水面;而尊仰李廣、李陵的自貴精神,卻是沉潛于古士骨子里的暗涌,這道暗涌發(fā)為詩文,籠罩千古。
在傳末,太史公這樣說李廣:“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薄稘h書》一改克制,說:“天下知與不知皆為流涕?!蔽浞蛏星胰绱?,士風(fēng)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