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異地高考”只是當前中國教育的種種問題中的一個子問題,歸“教育平權”的分目錄。大而言之,它是制度設計不公正、不配套帶來的。早先,在嚴格的計劃經(jīng)濟制度下,這個問題被壓制在多重社會矛盾之下,不被顯示為社會痛點,只能算隱痛。
但是,當計劃經(jīng)濟松動以后,當城市發(fā)展需要大量外來人口,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又越來越不平衡以后,仍然對教育實行舊時代的管制和利益分割,沖突就表面化了。
這也是平民權利“被擱置”的問題。我國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領導干部異地任職”,但是否開放“異地高考”,卻跟他們毫無關系。比方說調何三畏去京城某部做長官,我只要愿意把孩子帶去高考,這不僅不是問題,而且不用我親自考慮,隨著組織關系,這一切都可以順理成章地到來。
當然,實際上我早就把我的孩子送到西方受教育去了,早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這又是另一回事。
順便說一句,把自己的孩子送西方去“擠占”別國的教育資源,這雖然是全球化允許的,但也不是不存在“公平”的問題,和北京原籍家長們反對的問題,也是可以關聯(lián)的。
必須承認目前這種嚴格的反異地高考,但終歸是不合理的,同時是違背憲法、違背教育法的。所以,原則上它是可以通過訴訟解決的。當然,官員們會告訴我們,這是不得已的。于是,動用警力去阻止異地家長提出訴求,就是合理的。京滬兩城可能還沒有開過“處理高考維權人士”經(jīng)驗交流會,但出動警察去干擾教育訴求,卻會不約而同。這只能說它們有共同的邏輯。
維護“教育高地”,必須要有硬的一手。
但我們必須承認,用不合法的行政去維護不合理的利益格局,是又一重不合法不合理,否則,接下來就沒有什么可討論的了。
以我的淺見,這種做法,基本屬于不思改革,還要維護現(xiàn)存利益格局的惰性和慣性。
即便從穩(wěn)定的角度,如果采取更公平一點的政策,比方說,讓北京上海的高考錄取率和青海貴州一樣,或者徹底拋開戶籍,也不照顧經(jīng)濟和教育落后地區(qū),分數(shù)面前一律平等,以避免北京大學成為“北京人的大學”、復旦大學成為“上海人的大學”的嫌疑……雖然有點“簡單化”,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至少是指向公正的。許多抗議的家長走在抗議的路上聽到這樣的消息,就可能折回家,告訴孩子安心復習迎考吧。
但是,維護既有利益格局的慣性和惰性,才是管理當局要做的事情。北京那個只準外地孩子考高職的政策,真的比三十多年前的“血統(tǒng)論”進步了多少嗎?相對今天已經(jīng)大不一樣的外部環(huán)境,其實是需要更大的蠻不講理才辦得到的。
雖然引起更大的抗議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但這是下一步,是治安警察的事了,制定政策的人似乎不需要考慮!
于是,同胞們便陷在政策分割的利益格局里,紛爭得不可開交。指責、謾罵和敵視在“原籍”和“外籍”中間蔓延。他們雙方都在為下一代爭利益!而下一代就在現(xiàn)場,提前參與了這一令人沮喪的社會抗爭。這就是我們時代的“占海特問題”。
占海特的父輩們,正在把這個問題穩(wěn)定地維護下去,作為給下一代的“遺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