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驚醒后,女媧開始造人?!?/p>
易中天給女媧設(shè)計了一夢,一驚,一醒。繼而,化用魯迅小說《補天》的片段,描寫了此刻的景致,“天邊血紅的云彩里,有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女媧卻不理會誰在下去,誰正上來?!本o接著,回車,拋出自己的觀點:
女媧是一只大青蛙
這就是,《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第一卷第一章之開篇部分。
幾乎是一個縮影。此書之所以得到追捧,與如此這般對文字和故事的經(jīng)營有關(guān);此書引發(fā)非議或質(zhì)疑,亦部分地源自這樣的行文和立論。
誰見過女媧做夢呢?魯迅先生在小說中亦不過說,“伊似乎是從夢中驚醒的”,而易中天大筆一搖,就給鑿實了。虛構(gòu)與史實,尤其是面對久遠的歷史(或神話),確乎是個難題。
說來,決計寫這么一部書,易中天也是有著一個夢的。
問,如若路金波不相邀,會有這部中華史嗎?答,會,但可能是另一面貌和規(guī)模。
言外之意,這并非命題作文。他在博客中是這么說的,“必須重寫中華史,還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p>
早在2013年5月2日,易中天便掛出了博文:《我為什么要從女媧寫到鄧小平─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華史〉致讀者》。書的出版方,“果麥”掌門人路金波,緊隨其后發(fā)了微博。很快,安徽人民出版社總編輯丁懷超發(fā)微博稱,“直覺告訴我,易中天教授精神發(fā)生了問題,或者是我自己的精神發(fā)生了問題。這樣的‘大歷史’書,也許能夠博得一時叫好,卻無法自立于史書叢林之中。易老師著作已經(jīng)等身,引人收藏細讀者有幾種?與其如此瘋狂地寫那么多書,莫如五年寫出一本書來?!?/p>
一時間,易中天精神出問題,易著中華史是瘋狂史,重寫中華史是一場文化扯淡,消費中華歷史……凡此種種,耐人尋味。
值得注意的是,至此,所有板磚,無不是在尚未見過、讀過此書的情況下砸來的。面對質(zhì)疑或猜測,易中天看得開,甚至自嘲“犯賤”。后來,他在給我簽名時,寫的是“木葉君批評”,與習見的“雅正”“惠存”不同。此人見多了風雨,并自認經(jīng)得起。
書的首發(fā),是在兩周后的16日,地點北大。是日,易中天還做了演講,名為《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相關(guān)內(nèi)容,亦即此書的總序,在《南方周末》上有所發(fā)表。這一套中華史,至此只出版了兩卷,卷1《祖先》,卷2《國家》。三四卷,預(yù)計在香港書展上首發(fā)。
某種意義上,這是一本事先張揚的暢銷書。
一個人幾年內(nèi)要完成一部通史,洋洋灑灑36卷,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優(yōu)劣暫且不論,已有人追問有無代筆。易中天說,不會“請別人來寫,我再來改,比我親自寫要累得多?!笔聦嵣?,每卷只有6萬到7萬字,平均下來,每天寫1000字,工作量并不夸張。因此,不會粗制濫造。畢竟自己不差錢,也不愿砸牌子。老年人就是要折騰,要爽快。
易中天坦言,有一個顧問團隊,不過暫且公布一個人,書上也標注了,學術(shù)顧問:陳勤(還有首席顧問:曹永正)?!斑@個顧問團隊由于顧問本人的要求,他們不愿意拋頭露面,所以恕不能公布名單以及他們的身份和來歷。但是所有顧問們的意見我都親自記錄在案,存在電腦里,36卷全部完成以后,如果他們同意,我將公之于眾,以示不敢專私?!?/p>
書的腰封,“輕松好讀的中華正史”。輕松好讀,比較易于理解,易中天善于“淺出”。正史,有多正呢?盡管,易中天絕非戲說之人。
這也就由外圍來到了內(nèi)里。先得理清起止年代。一直說上下五千年,易中天突然來了個3700年,普通讀者不適應(yīng)。易中天說,“上下五千年”是文化,3700年是文明;據(jù)最新的“碳14測定”,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早城市遺址——“二里頭文化”,它的年代上限不早于公元前1750年,所以易中天中華史是3700年;五千年文明史的說法不科學、不嚴謹,要改。
這說法,有意味。不少人初讀權(quán)威的《劍橋中國史》,也拐不過彎來,人家第一卷是從秦漢講起,當然,這和他們對夏商周等資料的占有也有關(guān)。三皇五帝、女媧、后羿,固然神奇美好,而史家有原則,若不確定,寧可付之闕如,畢竟有文字、文獻和考古證據(jù)的,才是確定的文明史。
易中天又說,“汗牛充棟的各類中國史,大多沒有全球視野和現(xiàn)代史觀”。而有人覺得,易中天對于全球歷史的理解有些簡單化、片面化,或者說先入為主。接下去還有多卷,大家明眼。
自己特別得益于哪一史書或史家,他沒有說,而表示迪弗的推理小說《石猴子》,對中華史的寫作有助益。他喜歡“偵破”這樣的詞。
他還對我說,“我看《美國:我們的故事》,真是感慨啊,制憲會議那么重大的歷史事件,居然只有幾個鏡頭,一筆帶過。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看了這部紀錄片,他更明確了該怎么寫,“很多歷史事件在我書里名字都不會出現(xiàn),王莽篡漢,肯定不寫,或者一筆帶過。光武帝有什么好寫的,漢代皇帝就寫一個漢武帝”。
聯(lián)合出品人李蕾提到,有人在意易中天的專業(yè)背景,尤其是,他這些年關(guān)注的領(lǐng)域都不是純歷史,為什么要跨界來做這件事,冒天下之大不韙。她不明白,天下在哪兒?什么叫冒天下之大不韙?“誰會希望只有一個人一件事一種標準答案和一個聲音呢?我覺得易老師也不會成為標準答案,但是第一,易老師能讓更多的人對歷史有好奇心,喚起大家的興趣,這很重要,功不可沒。第二,當他把自己作為靶子樹在這里的時候,就提供了不一樣的聲音。當你要打靶的時候,你就要有判斷力,你自己選擇,這就很好。”
“黃帝出場時,很拉風”。除了這種鮮活,易中天也注重思辨。在刊于《南方周末》的文章里,他將全球文明分為“三個世界”。中華文明和西方現(xiàn)代文明,以及伊斯蘭文明,屬于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綜合排名為斯拉夫、印度、非洲、日本、拉美、猶太文明。第三世界包括朝鮮、蒙古、東南亞等等。他還說,第三世界的作用相當于股市中的散戶,大鱷則是前三甲。易中天不止一次亮出,中華史可分為三段:邦國時期、帝國時期和共和國時期,區(qū)隔此三者的那兩刀或兩大瞬間,一是“秦兼天下”,一為“辛亥革命”。在《祖先》里,他寫道,從史前到文明,人類的社會組織依次是原始群、氏族、部落、部落聯(lián)盟、國家。從文化程度看,可以分別稱它們?yōu)辄c、面、片、圈、國。在前兩卷里,他還有些語不驚人死不休,如稱女媧是蛙,而不是蛇;鯀應(yīng)該是大禹的“母親”,而不是父親;禪讓是不得不讓,沒什么高風亮節(jié)……他的觀點究竟立得住與否,值得關(guān)注。
馬勇,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認為易中天這是個人寫通史,值得鼓勵。學者張鳴說,易中天用90后式的新鮮表達,帶領(lǐng)讀者一起穿越古今。不過,終究,史學家主動談及易著中華史的很少,客觀而深入地解讀、商榷尤其少見。
越是少見,越是微妙,費思量
他這是在做一個大工程,路金波是重要推手。路金波有一個暢想:在全書出齊后的那一年,《易中天中華史》可累計銷售100萬套,即3600萬冊。按均價35元計算,碼洋12.96億元。營銷顧問吳懷堯說,至五月底,已發(fā)出15萬套,即30萬冊。
這一役,看上去很成功。
作家木心很喜歡紀德的一句話:“別人比成功,我愿比永久?!蔽也唤氲?,大約80年前,經(jīng)傅斯年推薦,張蔭麟受委托開始撰寫一部歷史書。后來,張蔭麟英年早逝,年僅37歲,而這部《中國史綱》成了傳世經(jīng)典。早先,梁啟超得其文便嘆曰,“此天才也”。而陳寅恪也譽之為,“清華近年學生品學俱佳者中之第一人”。有意味的是,受委托時,本是要寫一部歷史教科書,針對的是中學生,最終“卻”成了杰作。訪談中得知,易中天也很欣賞張蔭麟。還有一例,便是《黎東方講史》,雅俗人士亦多有贊許……
紙上的歷史,源自活生生的過往。縱然,歷史可能因一朵玫瑰而變了臉,或因一場雨一個回車鍵而掉轉(zhuǎn)了方向,但它終究是世界的曾經(jīng),是“人類的傳記”,蘊涵著真實,常識,溫暖,民主,自由,恍惚,虛假,背叛,丑惡,腐朽,極權(quán)……歷史昭昭,歷史靜默。在歷史之外,還有什么?處于歷史和現(xiàn)實之中,一個個人又將何為?
于是,想說,治史事大,不必求全,不必求快,質(zhì)為根本,識關(guān)久遠。
無可爭辯的是,易中天已然一個現(xiàn)象。
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明星式的知識分子,如何面對當下,面對歷史,面對媒體,面對大眾……具體到這部中華史的書寫,他雖有豪言,卻也不過是試著用偵破的方式,用直覺、邏輯和證據(jù),去探測中華文明中的一些秘密,去叩問何為中華夢、中華魂,并試著給出自己的說法。至于在“中華史”之前綴以一個人的名號,有人說妄,有人說胡鬧,有人一笑,時代不同了呀,不就是一部書么……而非官方著史非集體著史的解釋,亦算是一種努力或可能。深淺憑思,得失在己,毀譽由人。
贅述一句,人世滄桑,宇宙曠莽。無論是否進入了文本,或進入了什么樣的文本,歷史始終活著,在不斷運動之中,一方面,自將磨洗認前朝,一方面,推動并汲取著現(xiàn)實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