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海爾(600690)公布了非公開發(fā)行A股股票預案,發(fā)行對象為境外機構KKR(盧森堡)。發(fā)行完成后,KKR(盧森堡)將持有青島海爾10%的股份。方案出爐后,研究機構一片喝彩之聲,幾乎清一色的看好。二級市場上,青島海爾股價也表現強勁,本周四更是牢牢封在漲停板。然而,也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出了擔憂。畢竟,此次定增投向僅僅為補充流動資金,這對于并不缺錢的青島海爾意義并不大。更為重要的是,青島海爾以如此低的價格引入被稱為“華爾街野蠻人”的KKR,即使不是引狼入室,也難逃賤賣民族資產的嫌疑。
定增價格偏低 KKR未出手已賺13億
按照青島海爾的公告,此次非公開增發(fā),KKR(盧森堡)的認購價格為11.29元,是公司關于本次非公開發(fā)行A股股票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0%,符合證券監(jiān)管部門的要求。如果是一般意義的增發(fā),當然無可厚非。然而,畢竟引入的是外資,海爾又是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民族品牌,我們不得不更為理性的思考交易價格是否公平合理。
數據顯示,青島海爾2013年上半年每股收益為0.79元,每股凈資產為4.56元。11.29元的定增價格對應動態(tài)市盈率為7.15倍,對應市凈率為2.48倍。而截至10月10日收盤,同屬家電行業(yè)的格力電器對應動態(tài)市盈率為10.18倍,市凈率為2.94倍;美的集團對應動態(tài)市盈率為14.56倍,市凈率為2.7倍。可見,無論是用市盈率還是市凈率進行估值,青島海爾此次向國際資本非公開發(fā)行股份的價格遠低于市場合理的估值水平。
截至10月10日收盤,青島海爾股價收于15.74元。按照3億股的認購數量,KKR(盧森堡)在這筆交易中的潛在盈利已經高達13.35億元。
KKR——華爾街的野蠻人
那么,此次青島海爾非公開增發(fā)唯一交易對象的KKR,又是何方神圣呢?
資料顯示,此次參與定增的KKR(盧森堡)為一家專為本次戰(zhàn)略投資而根據國際慣例在盧森堡注冊成立的項目公司,是KKR中國成長基金的全資子公司。而KKR中國成長基金是附屬于KKR集團的投資基金。
KKR集團則是一家依據美國特拉華州法律設立和存續(xù)的有限合伙企業(yè)。截至2013年6月30日,KKR集團管理總資產達到835億美元。KKR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簡稱及代碼均為KKR。資料顯示,KKR是老牌的杠桿收購機構,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也是經驗最為豐富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
然而,真正讓KKR名聲大震的卻是被稱為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惡意收購——納貝斯克的收購。在收購中,KKR一舉擊敗所有的對手,而付出的代價極小,由于公司發(fā)行了大量垃圾債券進行融資,并承諾在未來用出售被收購公司資產的辦法來償還債務,因此這次收購資金的規(guī)模雖然超過250億美元,但其中使用的現金還不到20億美元。
這次惡意并購并沒有給KKR帶來什么好效益,卻讓KKR戴上了“華爾街野蠻人”的帽子。
值得注意的是,青島海爾在定增預案中不厭其煩的強調,未來雙方將在戰(zhàn)略定位、物聯(lián)網智慧家電、績效考核機制、資本市場和資本結構優(yōu)化與資金運用、海外業(yè)務及并購等領域進行戰(zhàn)略合作。然而,從KKR過往的案例可以看出,作為一家私募股權基金,KKR投資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套現賺錢,絕非和企業(yè)共同成長。難怪對于此次交易,獨立經濟學家、著名財經評論員、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馬光遠在其微博上稱,“對這個收購,我保留意見。KKR作為并購基金,其收購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產業(yè)層面,對海外收購基金將目標直指國內龍頭企業(yè),我們還是應該有一點安危意識的?!?/p>
熱衷引入外資基金為哪般?
事實上,這并不是青島海爾第一次引入國際資本。早在2011年8月,青島海爾旗下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海爾電器曾公告,其作為發(fā)行人向凱雷投資集團的旗下公司發(fā)行可換股債券。此后,凱雷投資集團持有9%海爾電器股權。與KKR相似,凱雷也是國際著名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產業(yè)資本。
然而伴隨著近些年國內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股權基金都具備了不可小覷的實力。很多上市公司通過引進國內機構投資者實現了快速的發(fā)展壯大。然而,作為一家知名度非常高的民族企業(yè),青島海爾卻始堅持近乎于“寧予外人,不予家奴”的情結,實在令人費解。
當然,我們并不是否定引入外資,事實上,引入國際先進的產業(yè)資本對企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中國西電就通過非公開發(fā)行成功引入了通用電氣,二者在輸配電設備和系統(tǒng)解決方案等領域多層次的合作無疑能夠實現雙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用電氣入股中國西電的價格為4.4元,較中國西電二級市場的價格溢價25%,與青島海爾形成鮮明對比。
對于青島海爾熱衷于引進外資私募股權機構的做法,同屬于家電板塊的奮達科技的總經理汪則其微博則表達了焦慮。“回想起11年凱雷8.8億買下海爾電器9%,賭注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道聲恭喜之余,別忘了,藍血PE在大陸的致命傷:無法取得控股權的戰(zhàn)略焦慮與具有強烈家長情懷的本土企業(yè)家之間的愛恨情仇。藍血PE在本土交易中的戰(zhàn)略妥協(xié),能維持蜜月后的皆大歡喜嗎?”
青島海爾非公開發(fā)行股票方案已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尚需取得公司股東大會的審議批準、中國商務部的原則性批復以及中國證監(jiān)會的核準。2009年3月,商務部就曾經裁決,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對于此次青島海爾的非公開發(fā)行,記者將進一步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