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識記下列字形字音
歸省xǐng
踱duó步
怠dài慢
絮叨xù dāo
潺潺 chán chán
鳧fú水
不憚dàn
攛掇cuān duo
皎jiǎo潔
屹yì立
茶峒dòng
踴躍yǒng yuè
干燥zào
擂léi鼓
泅qiú水
蘸zhàn酒
糝shēn兒
涿zhuō州
鬏jiū
闔hé家
烙lào印
簸箕bò ji
澄chénɡ清
疙瘩ɡē da
摳kōu
晾曬
黃暈yùn
醞釀yùn niànɡ
蓑suō衣
抖擻sǒu
蔥蘢lóng
黛dài色
貯zhù藏
迸bèng發(fā)
遺憾hàn
磅礴 páng bó
匍匐pú fú
苦澀sè
髻jì
鑲xiānɡ
二、識記下列四字詞語
不識好歹
吶喊助威
賞心悅目
返老還童
邪魔鬼祟
念念有詞
七嘴八舌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繁花嫩葉
輕飛曼舞
承前啟后
蓬蓬勃發(fā)
閑情逸致
宛轉嘹亮
三、理解下列成語的意思
1.不識好歹:不知好壞。指愚蠢,缺乏識別能力。
2.賞心悅目:因欣賞美好的事物而心情舒暢。
3.念念有詞:舊指和尚念經,現(xiàn)指低聲自語或含糊不清地說個不停。
4.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雜。
5.花枝招展:比喻姿態(tài)優(yōu)美、打扮艷麗。
6.承前啟后:指繼承前人事業(yè),為后人開辟道路。
四、識記下列文學常識
1.《社戲》的作者是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的“社”原指土地廟或土地神,“社戲”是指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規(guī)戲”。
2.《端午日》的作者是沈從文,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代表作有《邊城》《長河》等小說。沈從文讀過兩年私塾,僅在小學受過正規(guī)教育,他的知識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這部大書給予的。他的作品取材廣泛,描寫了從鄉(xiāng)村到城市的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3.《本命年的回想》的作者是劉紹棠,中國著名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劉紹棠因受作家孫犁和肖洛霍夫的影響,從而走上了鄉(xiāng)土文學之路。他的作品通常以鄉(xiāng)村生活為題材,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xiāng)土色彩濃郁。他創(chuàng)作了洋洋灑灑600萬字的鄉(xiāng)土文學作品,其中有不少被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
4.《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長于江蘇揚州,故稱“我是揚州人”。他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國現(xiàn)代詩人、散文作家。以散文聞名,其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是收錄于《背影》《你我》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綠》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并且還在描寫中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其寫景散文在現(xiàn)代文學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致最具魅力。
5.《三峽》的作者是酈道元,被稱為“中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勤奮好學,博覽奇書,一生足跡遍及半個北部中國,在此基礎上撰著的《水經注》四十卷,是我國古代地理學名著。歷來研究《水經注》已成為專門的學問,稱為“酈學”。酈道元寫景,遣詞精當,“詞組只字,妙絕古今”,或用白描,或施濃彩,疏落有致,都能創(chuàng)造出各自不同的意境?!端涀ⅰ肺恼虑妍?,富于變化,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著作?!端涀ⅰ愤€開創(chuàng)了山水游記的先河,對后世影響很大。唐代李白、杜甫的詩篇里,都吸收了《水經注》的藝術滋養(yǎng)。柳宗元也深受酈道元的影響。蘇軾說:“嗟我樂何深,《水經》也屢讀?!边@是蘇軾對《水經注》文學語言的藝術感染力的贊賞。
6.《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有“語言大師”的稱號,一生寫了800余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二馬》《貓城記》,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劇本《龍須溝》《茶館》《西望長安》等。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tài)人情、習俗時尚,所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xiàn)出濃郁的“京味”。優(yōu)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致,取材較為廣泛,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并以其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7.《夏》的作者是梁衡,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主要作品有科學史章回小說《數(shù)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等。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過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傳統(tǒng),行文草木有靈,水石有韻。近年來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別是歷史偉人、名人題材的寫作,其作品《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
8.對聯(lián)常識
對聯(lián),也稱楹聯(lián)、對子,是一種由字數(shù)相同的兩句話組成的對仗工整、韻律協(xié)調、語意完整的文學形式。它發(fā)源于我國古詩的對偶句,始創(chuàng)于五代時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對聯(lián)的形式工整,平仄協(xié)調,是一字一音、音形義統(tǒng)一的漢字特色的體現(xiàn),所以,對聯(lián)是漢語語言特有的文學形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lián)既要用詩一般精練的語言表達完整統(tǒng)一的語意,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優(yōu)美和諧的韻律來體現(xiàn)。形式工整和韻律優(yōu)美是對聯(lián)最突出的特點。
對聯(lián)的長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兩個字,長則可達幾百個字。懸掛的時候通常是上聯(lián)在右,下聯(lián)在左。
五、背誦下列語句
1.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3.《水調歌頭》(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5.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桑缴系陌稍桨l(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6.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fā),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
7.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六、積累下列文言詞句
1.通假字
略無闕處 (“闕”同“缺”,空缺)
2.詞類活用
乘奔御風 (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快馬)
3.古今異義
自非亭午夜分 (古義:如果;今義:自從)
雖乘奔御風 (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不以疾也 (古義:不如;今義:不因或不靠)
4.一詞多義
沿溯阻絕(斷) 絕巘多生怪柏(極高) 哀轉久絕(消失)
5.重點字詞
略無(完全沒有) 飛漱(飛瀉沖蕩) 沿溯(順流而下、逆流而上)
良多(確實很多) 澗肅(山澗寂靜) 屬引(連續(xù)不斷,引:延長)
6.重要譯句
(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翻譯:重重疊疊的巖峰像屏障一樣,遮蔽了天空和太陽。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翻譯: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山石林木的)影子。
(3)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翻譯:江水清澈,兩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的確是趣味無窮啊。
七、鑒賞下列古詩
1.《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賞析】詩人敏銳地抓住了最具早春特色的景物——如酥的小雨、朦朧的草色,運用比喻、對比、反襯的手法,描繪了一幅清新恬淡、情趣盎然的早春圖。第一句“天街小雨潤如酥”,“酥”就是奶油之義。經受如酥小雨的滋潤,草色清新、柔嫩,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之美。“草色遙看近卻無”,兼攝遠近之景,傳神地描繪出早春之色,表現(xiàn)了詩人在久盼中突見草色的無限喜悅之情。“最是一年春好處”,一年之計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又在早春。早春時節(jié)的草色是柔嫩的,更是嬌貴的。詩的結尾說 “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早春的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綠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這一對比,更加反襯出了早春的特征。
2.《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賞析】在這首詞中,寫晴,作者抓住了幾個有代表性的景物,明月、清風、鵲、蟬、蛙和清風送來的稻花香,既寫出了所見、所聞,又寫出了所嗅,使人如身臨其境?!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寫出了農家的熱鬧氣氛和歡樂心情,抒發(fā)了人逢豐年的喜悅。這正是作者心情的自然流露。這一句寫得有景,有聲,有情,三者水乳交融,真是情景相生,聲情并茂。
寫雨,既有層次,又有特色。先以“七八個星天外”寫雨前的天象,再以“兩三點雨山前”寫驟雨來臨,最后寫雨中人的心理變化。他想起了“社林”邊的“茅店”,可那是“舊時”,不知現(xiàn)在在否。等他轉過“溪橋”,“茅店”忽現(xiàn)!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昂鲆姟币辉~,把人物的喜悅心情活脫脫地再現(xiàn)出來。這一句寫得靈活、輕快,富有情趣,讀后,那個急而復喜的雨中人的形象,歷歷如在目前。
3.《秋詞》(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賞析】文人悲秋,這是歷來詠秋詩的一貫格調。劉禹錫卻另辟蹊徑,一反常調,他以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后的作品。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xiàn)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我言”說出了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淡化了這種不幸。“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的景觀,展現(xiàn)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飄浮的開闊景象。詩人是以“鶴”自喻,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從中可以觸摸到詩人豪邁、壯闊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