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老舍先生,我們會不自覺地想到一些頭銜,如“人民藝術(shù)家”、著名小說家、文學家、劇作家……其實對于身為作家的老舍先生而言,倒是“語言大師”這一稱號更有意義。幾乎他的每篇作品都彰顯著他駕馭語言文字的深厚功底,處處能尋得他的語言散發(fā)出的獨特魅力。以《濟南的冬天》為例,我們且來探尋他“煉字”“錘句”的藝術(shù)。
文章一開篇,老舍先生就連用了三個“像我”,不僅獨立成句,而且運用了倒裝句式。這樣一來,既顯得語意懇切,又鮮明地表達出這是他個人的獨特體驗。由此,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溢于言表,讓讀者一下子就觸摸到了他對濟南冬天的情有獨鐘。
接下來,在描繪“理想的境界”的過程中,老舍先生用的最傳神的莫過于“曬”和“睡”兩個字。一個“曬”字,很自然地就讓人在腦海中浮現(xiàn)一幅畫面:一個慈祥的老者,瞇著眼、籠著手,安閑舒適地斜倚在墻根下打著盹,一副與世無爭的悠然神態(tài)。這恰恰描摹出了濟南老城在冬日的慵散。一個“睡”字,又進一步表現(xiàn)了老城的寧靜祥和。這兩個字把老城“恬淡平和”的意境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換個角度看,這也正是老舍先生的心態(tài)。
第三自然段中描繪雪后山景,老舍先生處處著眼一個“妙”字。妙意之一,在于景物搭配上了“小”字,小山、小雪、小樹(矮松)。正因為“小”,所以才有山的秀氣、雪和樹的秀美;也正因為“小”,足以透露出這些景物在老舍先生眼中是何等的“親切”與“憐愛”。妙意之二,在于修辭的精準?!皹浼馍享斨击賰喊谆ā敝械摹绊敗弊?,既與“小雪”的效果相宜,又契合了下文喻指的“日本看護婦”的形象。此外,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粉色用“羞”,也可謂各盡其妙,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不再是純粹呆板的景,其中已然傾注了老舍先生那份怡然陶醉之情。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文人筆下,山與水的情誼,亙古不變。濟南號稱“一城山色半城湖”,老舍先生當然對濟南的水也格外青睞。但他沒有著眼于濟南的名泉、名湖,而是筆鋒一轉(zhuǎn),借自己的感受去表達水的鮮明形象,緊緊扣住濟南冬水的特點——綠。一連串五個“綠”字,表面上描寫的是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的卻是水的綠?!疤靸涸角?,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中的“不忍得”一詞就讓人感受到,這樣的水豈止是有了生命,更是有了情感。
文章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收尾。有人曾提出疑問,按照標題,似乎應當改為“這就是濟南的冬天”更合理,其實這恰恰是老舍先生的高明之處。他把“濟南”與“冬天”互換了位置,其實是把他鐘情的對象提升了,不再局限于濟南的冬天這個季節(jié),而是冬天里濟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城……一言以蔽之,在老舍先生心目中,濟南的一切都別有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