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武漢是全國首個提出將政務服務中心納入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旨在實現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標。在業(yè)界看來,網絡和數據處理技術能夠在多大的舞臺上“跳舞”,取決于作為引導者的政府對智慧城市的認識和理解有多深。
或許,概念真的變化太快了。
在許多城市還沒完全來得及“無線化”、“數字化”的時候,卻發(fā)現“智慧化”已迫不及待。“智慧或者說信息技術,是一種手段,目的是要把城市發(fā)展和管理好。我們要真正講求實效,并把人的智慧、先進的技術手段與城市發(fā)展管理結合起來。”在2013第三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上,經濟學家成思危認為,建設智慧城市首先需要善治的政府。
建設智慧城市當以政務為先,武漢“市民之家”就是典型案例,其信息系統(tǒng)建設基于“數據整合”理念,采用云服務技術,構建全市統(tǒng)一網上行政審批平臺,實現行政審批網絡通、數據通、業(yè)務通。
“一站式政務”有多快?
在武漢大道和三環(huán)線的交匯處,“市民之家”就坐落在路旁。由于建筑外觀是亮麗的紅色,也被當地人昵稱為“紅房子”。
剛剛續(xù)簽完港澳通行證的李晴正要離開?!班牛芸燹k完了,挺順利的。”她對記者說。
對李晴來說,去年10月才開始運行的“市民之家”還有點陌生,這個設計精巧的建筑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展覽館。她一大早便趕來了,做好了排長隊等審批的打算,隨身帶了IPAD準備消磨時間。
不過,一切并非想象的那樣。
“來了后直接取號,所有手續(xù)一站辦完?!崩钋缯f:“自助續(xù)簽的流程很方便,排隊沒多久就輪到我了?!?/p>
時間有了空余,她便想再到展示館參觀,午飯可直接到樓下餐廳?!奥犝f這兒有城市書吧,還有各種智慧購物以及智慧家居的體驗,我也準備都去看看?!崩钋缯f。
這只是“市民之家”便民服務的一個方面。如何形容它呢?你可以說,它是一個標志性建筑,也可以說是類似“蘋果應用商店”的政務平臺,或者也可以稱為“超級政務航母”。
這里有50個行政審批部門,6個公共資源交易單位,10家公共服務單位,67家中介服務機構入駐,具有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規(guī)劃展示、綜合政府、行政電子檢查和中介及商務配套服務等六大功能。
據了解,目前武漢市具有行政審批職能的47個市直部門,以及武漢海關,湖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湖北省外匯管理局等中央在漢單位在“市民之家”設立了318個窗口,集中辦理426個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其中,武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整體入駐,設立了32個審批窗口。
目的只有一個,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具體特點解讀為“三個一”:一樓式辦公、一窗式收費、一站式服務。也就是說,政務服務中心使得原來關于企業(yè)和市民的行政審批事項,從原來跑多個地方、多個部門,聚合為到中心提交一次材料,一站式解決。
“我們希望給企業(yè)和市民提供規(guī)范、透明和高效的服務?!惫ぷ魅藛T對記者說,“市民之家”的一站式服務,既方便了企業(yè)和市民,又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武漢市信息產業(yè)辦公室主任黃長清表示,武漢智慧城市建設的原則是民生優(yōu)先,目前已實施了20多個示范項目,也就是用最新的信息技術服務企業(yè)和市民。
記者觀察到,大廳內除了總咨詢中心,還設有政府自助行政服務機(AGM),這臺機器集成二代身份證識別、申報資料掃描、表單二維碼、申報表單生成等技術設備,還有辦事指南、辦件進展、辦事預約、自助填表、自助申報等功能。
“政務智慧的關鍵是提升服務理念,比如你進入大廳,就有短信通知你,去哪個窗口、如何操作等?!蔽錆h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管理處處長錢輝表示,“市民之家”會“聰明地”為企業(yè)和市民提供個性化服務,帶來了全新的推送服務體驗。
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州數碼)承擔武漢智慧城市建設的信息化總設計和總集成項目。這家公司的高級技術顧問張西說,武漢“市民之家”是全國首家以集成推送式服務為特征的政務中心。一旦進入申報流程,所有相關單位立刻將“服務”打包,集中在為申報者定制的網頁上操作,包括最新辦件、常用事項、辦事日歷、資料柜等具體內容,申報者無須到中心門戶網站查詢,通過身份證或組織機構代碼證認證即可進入個性化頁面,并通過手機短信實現全程導引服務,這是審批服務推送給前端使用者的最佳形式。
數據共享有多難?
據神州數碼介紹,現在“市民之家”信息系統(tǒng)已與全市66個入駐部門實現了網絡通、數據通、業(yè)務通,同時與15個區(qū)級政務服務中心、16個街鄉(xiāng)鎮(zhèn)和3000多個社區(qū)網絡全部連通,形成市、區(qū)、街道、社區(qū)四級服務體系。
但一個信息系統(tǒng)需要技術和內容的雙重支撐。
武漢“市民之家”之所以能實現高效而透明的服務,技術日新月異給了太多的選擇,更關鍵的還是理念的變化。在業(yè)界看來,網絡和數據處理技術能夠在多大的舞臺上“跳舞”,取決于作為引導者的政府對智慧城市的認識和理解有多深。
神州數碼董事郭為曾指出,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信息融合,政府相關部門是否愿意提供開放的數據,這是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的一些具體應用項目要落地所面臨的挑戰(zhàn)。
智慧城市建設包括城市智能化、管理優(yōu)化的方方面面,絕非一個部門或一個公司之力能完成,整個產業(yè)鏈涉及到政府、運營商、解決方案提供商、內容及業(yè)務提供商,還有終端用戶。而這些資源、數據整合的決策能量,無疑掌握在政府的手中。
對于技術主導的信息產業(yè)界而言,僅靠市場推動這樣的工程是難以想象的。因為,“沒有哪個部門會主動把自己的數據拿出來?!?/p>
部門間的資源整合和協同則是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面臨的首要難題。業(yè)內分析認為,最大障礙并非是同級部門之間的溝通,而在于垂直領導部門的權力控制,像一些部門常常以需要向上級部門申請為由婉拒放開數據。
除了數據獲取困難,數據質量也參差不齊?!爱斍靶畔⑾到y(tǒng)整合的主要困難,是由于數據類型的不同和數據生成規(guī)范的不同,這就需要統(tǒng)一包括編碼和接口程序等在內的各種標準,否則數據共享無法實現。”一位業(yè)界人士說,要實現城市政務系統(tǒng)“智慧化”,關鍵是要打通政府各部門的數據庫,實現文件、信息的共享。
“各部門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統(tǒng),項目一啟動,首先就需要與每個部門的信息系統(tǒng)實現數據連通。提供數據是第一步,我們還需要對數據進行再處理。”張西表示,數據再處理后的系統(tǒng)甚至可以成為整個城市的公共基礎數據平臺。
武漢之所以能夠做到打通實現數據共享,并走在全國前列,根本原因在于決策層對各部門實施“治庸問責”密切相關。武漢智慧城市建設,由此展開了以頂層設計和推進實施為主的關鍵部署。
2011年,武漢被科技部列為國家863“智慧城市”項目的兩個試點城市之一,同年率先向全球征集頂層設計方案。2012年4月,中國工程院最新確立的“中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名單出爐,武漢在列。同時,武漢市還將智慧城市建設寫入“十二五”規(guī)劃藍圖,并成立智慧城市建設的工作領導小組,兩個辦公室分別設在武漢市科技局和武漢市信息產業(yè)辦公室,前者負責對頂層設計,后者則負責項目落地。
“如今,武漢在全國率先與國家有關部委、省級相關職能部門實現互聯互通,構筑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級政務網絡構架。我們考察了深圳、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政務中心,還沒有一家做到如此大規(guī)模的數據打通。”張西舉例說,僅武漢市工商局每月的統(tǒng)計報表搜集、分析和處理的時間,就由過去整整兩天時間下降為30分鐘。黃長清還說,一座城市實現智慧管理的目標,就是要給市民和企業(yè)提供更好的軟環(huán)境。調查資料顯示,現在武漢市級行政審批事項保留339項,下放和委托215項,調整為日常監(jiān)管事項135項,取消106項;與清理前的748項相比,共減少了409項。
“智慧政府”蛋糕有多大?
武漢“市民之家”的運行,令人感到政府與市民的溝通方式開始由管理轉向服務,但這只是智慧城市建設的起步。
“智慧城市是一種理念,是人們對居住城市各個方面需求的表述,應該說包括智慧政府,交通,醫(yī)療,教育等。"全國安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首席顧問劉希清表示,他認為,智慧城市建設除了考慮城市自身定位,還需要結合自身問題以及產業(yè)優(yōu)勢來推進。比如,北京和天津定位就不同,北京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交通問題。
在黃長清看來,建設智慧城市必須滿足3個標準:首先著眼民生,也就是要滿足老百姓的需要;其次從市場出發(fā),任何一個信息化項目必須老百姓喜歡,產品才能賣得出去;第三是要考慮營運成本,也就是采用這項技術是否會增加消費者的使用成本,例如一個RFID芯片需要近20元錢,而采用二維碼技術則不到1分錢。
他希望武漢的智慧城市建設一方面可以滿足老百姓的需求,給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也能夠帶動當地產業(yè)發(fā)展,給城市帶來活力。
武漢本身在光通信器件、系統(tǒng)和網絡技術方面具有一定的產業(yè)優(yōu)勢,再加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是中國寬帶互聯網的八大節(jié)點之一,中國新一代高速環(huán)網唯一的五環(huán)交匯地,因而在建設智慧城市上具有先發(fā)優(yōu)勢。
但黃長清有長遠的考慮,他認為,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新的建設模式和應用需求,會催生出跨越領域、具有融合特征的新型產業(yè),而新興產業(yè)發(fā)展也會帶動原有傳統(tǒng)產業(yè)升級。這不僅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還能應對高度城市化過程中的種種挑戰(zhàn)。
此外,智慧城市還將推動各個縱向行業(yè)解決方案的發(fā)展,推動以服務金融,電信,企業(yè),政府和公共事業(yè),教育,衛(wèi)生等行業(yè)為目標客戶的傳統(tǒng)信息服務業(yè)的發(fā)展和提升。
例如通信產業(yè)較為發(fā)達的新加坡,早前就已采取 “市民、企業(yè)、政府”合作模式推行電子政府,政府牽頭建立“以市民為中心”的電子政府體系,市民和企業(yè)則有權力隨時隨地參與所有政府機構的事務,與政府互動。
2011年6月,新加坡再度推出“電子政府2015”,在這一規(guī)劃拉動下,新加坡居民家庭寬帶普及率在2011年已達85%,資訊通信產業(yè)產值也在2011年達到830億新幣,相當于4100億元人民幣。
現在,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方將智慧城市建設提上日程。據國家信息中心統(tǒng)計,國內現有154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2012年底全國開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數量超過400個,預計前期網絡和數據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guī)模將超過5000億元,未來1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及為其服務的相關產業(yè)市值將高達20萬億元,這足以媲美傳統(tǒng)制造業(yè)。
智慧城市建設將撬動巨大的投資市場。需要警覺的是,概念提出容易,建設之路任重而道遠。如武漢“市民之家”由于其功能特殊性,自誕生以來,就承載了市民對政府的期許和信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政府在市民心中的形象?!皦毫艽螅簧偈忻裾J為這個地方什么都可以實現。這的確是我們的目標,但許多功能還在完善中,仍希望聽到更多的批評和建議,也會將好的服務堅持下去?!卞X輝表示。
劉希清認為,智慧城市的技術進步和服務創(chuàng)新需要管理制度的創(chuàng)新作保障。中國城市化發(fā)展依然面臨眾多問題,例如公共服務效率低下、城市管理混亂、交通擁堵等現象,即便很多城市已建立起電子政務平臺,大部分仍處于閑置狀態(tài),而使用中的平臺更多是彼此割裂的“信息孤島”。
可以預見的是,從“智慧城市”到“智慧中國”,一個龐大的市場藍圖正在逐步展開。如郭為所言:“這并非一個贏家通吃的市場,關鍵在于通過合作共贏讓城市更有智慧,讓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更幸福?!?/p>
圓 桌
劉希清
全國安全防范報警系統(tǒng)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首席顧問
蔡曉兵
Esri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及首席咨詢專家
對于智慧城市,目前業(yè)界并沒有確切定義。然而城市終究是人的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技術支撐,更需要政府開放理念與意識。以下則是本刊就智慧城市建設的幾個關鍵問題與專家進行的深度討論。
支點:如何理解智慧城市的概念?
劉希清:“智慧城市”是一種理念,是以人為本的城市發(fā)展觀的一種綜合表述;也是當代人類對他們居住、生活、工作的城市的管理效率、運行質量所提出的一種總需求。簡言之,智慧城市就是可以充分展示人類智慧、發(fā)展人類智慧,并用不斷發(fā)展的人類智慧來管理和發(fā)展城市,從而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便捷、節(jié)能、環(huán)保、健康并有文化創(chuàng)意的城市環(huán)境。
蔡曉兵:對智慧城市的理解,角度不同,說法也不同。但共同點則是城市不能“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健全的基礎設施是必須的,若提升到智慧的層面看,城市和作為城市生活主體的人所產生的各種實時非實時的信息及時處理、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信息綜合與分享的能力,信息化互動協同的能力,則是一個城市智慧化的更為關鍵的要素。
支點:智慧城市的實施需要哪些方面或者部門的配合?
劉希清:智慧城市已經喊了兩三年,現在由住建部提出指標體系,至少是已經開始找到了一個落地點。但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部門牽頭來做,還需要各個其他部門合作的問題,實際上這是整個國家的事情。
那么例如國務院是否應該成立一個智慧城市小組或者辦公室?辦公室可能設在住建部,工信部,公安部都要參加。比如沒有公安部,如何做平安城市?沒有衛(wèi)生部,如何做智慧醫(yī)療?智慧城市并非簡單地將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都加起來,還需要一系列支撐體系,包括技術人才體系,法律法規(guī)體系等,也包括了體制機制,例如公安部負責什么,工信部負責什么,不能老打架,不能爭權爭利。
支點: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在信息公開和信息打通上應該承擔何種責任?
蔡曉兵:應該說政府在很多年以前就開始非常重視這件事情,并一點點在做。從國家層面來講,國家發(fā)改委主持來做的四庫工程,建立法人庫、人口庫、經濟數據庫和自然資源數據庫等,這是在全國范圍和規(guī)模的數據庫。
再涉及到一些職能部門也有信息互通的需求,因為在城市的日常管理和運營業(yè)務中,往往單一的信息是不夠的,比如城市應急,洪水,暴雨來了以后,氣象,交通,環(huán)保都需要協同。協同的基礎是信息打通,很多的部門在過去的一些建設工作中,也都在將信息互通作為比較重要的目標推進和實現,只不過不同的地區(qū)的目標實現的程度不同。
作為政府來講,首先是有這種意識,也有這種需求,現在一些非常先進的技術也可以幫助政府相關的不同的部門可以非常方便地在門戶環(huán)境中進行信息分享,分享本身將成為簡單易行的事情。
支點:科技為社會管理提供技術支撐,但若人的服務意識還未達到,也無法發(fā)揮技術的價值,在您看來,如何調和這種矛盾?
劉希清:這并不僅是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前我負責做平安城市,曾經講過安防信息化,那么信息化是手段,安防是目的,同理,智慧城市的目的是建設,需要網絡技術等手段,但城市規(guī)劃建設才是目的。沒有信息技術無法建設智慧城市,但只有信息技術而不理解建設的目的也沒有用,一定要透徹了解需求。應用和服務創(chuàng)新是科技發(fā)展的先導,國家管理和制度創(chuàng)新則是保障,智慧城市是很好的理念和模式,真正需要將其建立起來,不是短期的事情。
蔡曉兵:這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過程,首先意識非常重要,沒有意識,再好的系統(tǒng)都沒用。一方面需要去提高服務意識,反過來從技術來講,一個好的環(huán)境和平臺則可以幫助那些有意愿去學習和改進的人。如果他們工作效率提高了,就會更加樂于在這樣的環(huán)境和平臺上去提供良好的服務?,F在逐漸也有各種信息化的手段,包括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智能終端等使用起來越來越方便,使用者甚至都無需接受專門培訓就可以很好地工作,他也會愿意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