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文化之魂、道德之本,對我國的發(fā)展方向起著決定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新要求,這成為各界關注討論的熱點。對于在實踐中如何加強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應在理論探討的同時,從實踐探索、制度機制建設上進一步拓寬思路,切實把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到實處。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建設 意義 思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發(fā)展,也是強國之魂,因此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文化強國的題中之議。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新要求、新部署,著重強調(diào)“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這是黨在立足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fā)展實踐的基礎上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拓展了新的空間和視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及發(fā)展脈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概念是由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來的。此次會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nèi)容給予了深刻闡釋,同時還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奮發(fā)向上等精神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梢哉f這只是我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個初步認識。
黨的十七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性和定位有了新的表述,并強調(diào)要將其作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礎加強鞏固。十七大審議并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修正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方面的基本內(nèi)容納入了黨章總綱之中,這比十六屆六中全會的認識及要求更為深刻。緊接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再次被提上議程并得到了更高的定位,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這一論述彰顯了我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認識。
黨的十八大從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戰(zhàn)略布局,重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定位并對其進行了豐富和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首次提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一論斷,并對如何加強做出了新的部署。二是提出了“三個倡導”,精煉的24個字明確了當今社會的價值導向。三是首次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概念,并提出了“培育”和“踐行”兩個方面的要求。四是首次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納入新修訂的黨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有利于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我國先進文化的內(nèi)核,不僅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與特色,更重要的是能促進廣大成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引領全國人民朝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和發(fā)展。一方面,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反映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刻揭示了社會價值追求和價值目標,是對共產(chǎn)黨人宗旨和社會主義本質的深刻把握。社會主義制度不同于資本主義制度,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兩者各自的核心價值體系不同。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先進文化核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管是在何種文化體系中,對文化的性質、意義以及精神都具有決定性作用。它所蘊含的道德準則和理想信念決定了我國文化的發(fā)展方向和基本精神,為社會的發(fā)展提供了科學有力的理論指導。
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精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夠將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行為統(tǒng)一起來,促進共同理念的生成,從而凝聚共識、形成向心力。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具有價值導向作用,對凝聚各民族共識提供了行動指南;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具有價值動力作用,對凝聚各民族力量提供了精神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具有價值凝聚作用,對凝聚各民族向心力提供了理想動力;社會主義榮辱觀有著較強的價值規(guī)范功能,對凝聚各民族行為提供了道德支撐。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提升又有利于民族凝聚并形成強大合力。社會主義文化的發(fā)展方向和基本性質取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也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文化的發(fā)展意義、發(fā)展要求,不僅是文化自覺的深刻體現(xiàn),更是文化自信的深刻表達。正是這種文化底蘊維系著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發(fā)展,迸發(fā)出強大的凝聚力。
有利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思想道德建設緊緊圍繞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重大任務,開拓創(chuàng)新,奮發(fā)圖強,取得了顯著成果。作為正處于發(fā)展中的中國,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搶占文化制高點,而文化的力量,歸根到底來自于核心價值體系,沒有核心價值體系,文化就難以立起來。這是因為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文化軟實力的形成有賴于核心價值體系的強大影響力,其中所涵蓋的價值規(guī)范、價值動力、價值導向、價值規(guī)范、價值目標等豐富內(nèi)容對矯正人們價值取向、激勵人們實現(xiàn)共同理想目標而奮斗,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動中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新思路
拓寬思路,主攻實踐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整個過程,不僅是對其相關理論探討的過程,更是對其實踐探索的過程。從近幾年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現(xiàn)狀來看,其顯著特點是對理論探討較為熱衷。尤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首次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以來,關于其基本內(nèi)容、內(nèi)涵、社會主義價值觀解讀等一直成為各界關注、討論的熱點。在黨的十八大之后,關于十八大從國家、社會、個人方面首次提出的24字核心價值觀的解析又成了社會各界探討最多的問題。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實際需要來看,理論探討是必須且必要的,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更多地停留在理論領域或理論層面的探討值得認真加以引導。一方面不應因理論方面的熱烈探討導致無謂的爭論,在一定程度上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陷入空談;另一方面不應給人們造成一種錯覺,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只是社科理論領域的工作,是宣傳部門、文化部門的工作,這些都不利于調(diào)動全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需要理論層面作支撐,更需要實踐方面來推進。因此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還必須拓展研究視野,將工作重心放在實踐層面,尤其要從國民教育、黨的建設、文化建設等實踐層面來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
深入研究,開辟“三個融入”道路。近幾年來,黨和國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并為我們在實踐中如何作為指明了具體方向。其中較為突出的一點是,要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國民教育、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并融入其整個過程,即“三個融入”。關于這一要求如何在實踐中開展,目前尚還未找到較為滿意的途徑。究其原因,主要是有關理論研究深度不夠,致使無法從深層次去獲取答案。
從目前看,“三個融入”首先要解決的是微觀及中觀層面的相關理論問題,具體來講,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同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國民教育等之間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在具體實施中又該從哪里入手,采取何種措施等。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思考并弄清楚,否則,就不可能實現(xiàn)有效地“融入”。例如怎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黨的建設,我們就必須先弄清二者之間的深層次關系,從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在黨的領導過程中,其自身價值向全社會傳遞輻射,從而形成了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由此可見,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一般性和先進性。基于此,要將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充分融入黨的建設,只有以黨的先進性為突破口才能實現(xiàn)。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要將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國民教育相結合并融入全過程,還有諸多亟需探索的相關理論問題。
把握關鍵,加強制度和機制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制度建設是一種互動關系。制度建構與改革創(chuàng)新決定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價值體系反過來又引導促進制度建構和創(chuàng)新。由此可見,加強制度和機制建設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甚為關鍵。首先,從當前有關制度方面來看,在相當一部分領域里還存在明顯著制度缺失問題。此外,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diào)要將制度建設放在突出位置,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也無疑說明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把制度建設作為重點。其次,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如火如萘,基層在具體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好的做法和有益經(jīng)驗。
總體而言,制度的的改革創(chuàng)新及完善對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有重要作用,因而在具體實踐中,我們不僅要從教育、宣傳、學習等方面完善制度建設,更要以十八大提出的要求為切入點,從社會、政治、文化、經(jīng)濟等各方面加強制度、機制的創(chuàng)建,只有通過制度這一中介的作用,才能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真正現(xiàn)實化。
【作者單位:川北醫(yī)學院;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00SA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