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陳獨秀對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

2013-12-29 00:00:00唐萍
人民論壇 2013年21期

【摘要】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陳獨秀對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包括:他破除封建思想的桎梏,提倡民主與科學,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chuàng)造前提條件;積極全面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培養(yǎng)先進的知識分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奠定干部基礎;開展工人運動,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步嘗試等。

【關鍵詞】陳獨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貢獻

陳獨秀(1879~1942),出生于安徽懷寧,又名慶同,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是五四運動的發(fā)起者之一,更是早期中國共產黨組織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很多學者在研究陳獨秀時僅關注到其對中國革命實踐的影響,但仔細探究,作為中國歷史上有較大影響力的革命家,陳獨秀在中國革命思想的確立特別是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亦有突出貢獻。

破除封建思想的桎梏,提倡民主與科學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chuàng)造思想條件

馬克思主義起源于西方,要在中國傳播開來,需要一定的條件作為支撐,否則,其難以在中國大地上扎根。20世紀20年代,整個中國社會動蕩不安,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華民國,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專制,但當時中國在根本上仍然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以致后來發(fā)生了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與歷史潮流相違背的事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意識到,中國社會要真正發(fā)生變化,必須打破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必須從根本上反對封建專制。由此,他領導發(fā)動了新文化運動,以革新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這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

中國傳統(tǒng)封建思想的核心是孔教,陳獨秀深刻認識到此點。由此,他將反孔教作為反封建的重要方式,并指出在五四運動之前的中國社會變革之所以都以失敗告終,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動搖中國封建社會統(tǒng)治的基礎,因此,中國革命要想成功,必須根除封建思想,而根除封建思想的關鍵就在于廢除傳統(tǒng)的孔教思想。雖然陳獨秀極力反對孔教思想,但他在對于孔子的評價上,卻能夠站在公正的立場。為了區(qū)分反封建與反孔子的區(qū)別,他撰寫《孔教研究》一文指出:“我們反對孔教,并不是反對孔子個人,也不是說他在古代社會無價值?!雹僭谒磥恚倍局袊鐣氖怯腥擞门f孔教思想來禁錮民眾的思想,因此需要革新;而對于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他仍然是積極肯定的。陳獨秀還對中西文化的區(qū)別進行了論述,強調“孔教”是針對封建社會適用的,而當前中國社會需要“歐化”思想。對于此,他曾指出:“吾人倘以新輸入之歐化為是,則不得不以舊有之孔教為非?!雹谶@里的“歐化”思想就是指的馬克思主義。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陳獨秀的思想也許有點絕對,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如果陳獨秀不對封建思想予以堅決反對,顯然難以讓馬克思主義思想在與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思想較量中占據(jù)上風。正是在陳獨秀這種徹底反封建思想的帶動下,很多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中國的革命思想需要革新,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掃清障礙。陳獨秀將“民主”與“科學”作為反封建的重要武器,當時也被稱作“德先生”和“賽先生”,正是他這種現(xiàn)代化的理念,為后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打開大門。

全面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并積極開展與非馬克思主義論戰(zhàn)

積極全面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接觸馬克思主義之初,陳獨秀就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積極的宣傳。在宣傳過程中,他十分注意馬克思主義的全面性與系統(tǒng)性,不僅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還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基本思想。在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他在研讀《共產黨宣言》、《哲學的貧困》等著作后,闡述了自己對于“唯物史觀”的認識,認為“唯物史觀”在本質上闡明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當時,有的思想家提出唯物史觀在本質上與階級斗爭相對立的觀點,對此,陳獨秀進行了深刻批判。他指出,作為馬克思階級斗爭學說的根本依據(jù),唯物史觀與階級斗爭“不但不矛盾,并可以相互證明”,③并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立場,端正了當時中國革命思想的主流。

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面,陳獨秀主要宣傳了馬克思關于剩余價值的基本理論。他將馬克思關于“剩余價值”的稱呼中國化,稱之為“工值”,他指出:“工值,是工人每日勞力結果的生產額在市面上的價值,不是資本家任意定的三角兩角,三角兩角以外的剩余工值,都被資本家——股東——用紅利底名義搶奪去了,工人絲毫分不著?!雹懿粌H如此,在《社會主義批評》一文中,陳獨秀更是深刻地指出資本主義分配方法“實在是清平世界里不可赦的罪惡”。這充分地揭露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實質,與馬克思主義關于“剩余價值”的學說在本質上一致。由此,陳獨秀積極主張工人階級應該聯(lián)合起來,推翻資本家剝削制度,這為后來大規(guī)模的工人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宣傳科學社會主義方面,陳獨秀主要宣傳了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理論。他指出,當時中國社會面臨著的一個嚴峻現(xiàn)實是封建主義、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壓迫著中國人民,因此,他提出必須“用強力擁護公理”。在1920年9月,陳獨秀更是進一步提出了“非用階級戰(zhàn)爭的手段來改革社會制度不可”的無產階級革命口號,只有打倒剝削階級,中國的勞苦大眾才能徹底擺脫貧困的命運。

立足科學社會社會主義,陳獨秀也指出了未來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必然是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這是社會發(fā)展之規(guī)律,任何人無法阻擋。他提出了“由封建而共和,由共和而社會主義”的中國發(fā)展道路,并指出中國應走俄國式的道路,那是一條通往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道路,在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后,中國也必須進行無產階級專政統(tǒng)治。這是陳獨秀將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理論運用到中國革命實踐最充分的體現(xiàn)。

積極與非馬克思主義流派的斗爭,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不久,社會上的一些非馬克思主義流派為了維護自身固有的利益,也開始站出來傳達所代表階層的馬克思主義主張。陳獨秀意識到,如果不能劃清與這些非馬克思主義流派的界限,就必然導致在中國革命道路中指導思想混亂的局面。因此,為了實現(xiàn)中國革命指導思想的統(tǒng)一,肅清非馬克思主義思想迫在眉睫,陳獨秀發(fā)起了各種針對非馬克思主義的論戰(zhàn)。

針對實用主義流派的論戰(zhàn)。實用主義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是胡適,胡適在五四運動之后,深受美國資產階級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認為在中國只有靠實用主義才能解決根本問題。1917年7月,胡適發(fā)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公開反對馬克思主義,認為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是阿狗阿貓都能做的事”。⑤據(jù)此,胡適指出中國革命依靠馬克思主義并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固有問題,胡適的思想在本質是維護國內資產階級統(tǒng)治,并不主張打破現(xiàn)有的統(tǒng)治秩序。對此,陳獨秀發(fā)表《主義與努力》一文,指出如果不建立一個新的社會,現(xiàn)有社會弊病難以救濟,這是當前中國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⑥陳獨秀與胡適的針鋒相對,有力地批評了實用主義,捍衛(wèi)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針對改良派的論戰(zhàn)。隨著馬克主義在中國傳播的不斷擴大化,當時資產階級意識到,難以阻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蔓延,據(jù)此,他們改變原有固守不革命的觀念,主張通過改良來實現(xiàn)社會變革,進而達到排斥將馬克思主義的目的,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張東蓀和梁啟超。1920年11月,張東蓀、梁啟超先后在《時事新報》上發(fā)表文章,指出中國只有靠發(fā)展資本主義實業(yè)才能救國,社會主義革命在中國難以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違背中國的基本國情。他們的思想在本質上就是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反對科學社會主義,從而達到維護資本主義統(tǒng)治的目的。對于此,陳獨秀不僅以《新青年》為陣地組織了論戰(zhàn),更是作為先鋒撰文對張東蓀和梁啟超的上述思想進行批判,他在《關于社會主義的討論》專欄中指出,張東蓀和梁啟超的改良主義思想在本質上是偽社會主義。⑦通過論戰(zhàn),又一次維護了馬克思主義的的純潔性。

通過以上分析發(fā)現(xiàn),陳獨秀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精髓,進行了正確、精辟、廣泛的宣傳,而且有力地駁斥了各種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學派,捍衛(wèi)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大地上的傳播。

培養(yǎng)先進知識分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干部基礎

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并任主編,其創(chuàng)辦《新青年》的出發(fā)點在于向廣大青年介紹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以《新青年》為陣地,陳獨秀向廣大青年傳播著馬克思主義思想,很多后來的中共領導人都是在《新青年》的影響下成為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毛澤東在后來談及陳獨秀的影響時,這樣說道:“在與陳獨秀討論馬克思主義書籍的過程中,他談到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時,在我一生的關鍵時期,產生了深刻影響”⑧。周恩來也曾表示,《新青年》上發(fā)表的《共產黨宣言》,讀之“便被卷到了社會革命運動中去”⑨。惲代英也經常給陳獨秀寫信,表達自己對于陳獨秀追求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敬仰之情,并愿意主動投身于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革命斗爭之中。從這可以看出陳獨秀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對當時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影響。

正是在《新青年》的影響下,很多先進的青年和知識分子參與到救亡圖存的愛國行動中來。1920年后,先后有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充分了解和接受馬克思主義,如上海的李達、李啟漢,北京的張?zhí)住⒏呔?,武漢的陳潭秋、施洋,江西的方志敏等就是在這個時候逐漸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地方領導人,也正是在他們的領導下,中國各地的知識分子逐漸集中到馬克思主義陣營中來,這奠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干部基礎,為后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步嘗試:開展工人運動

如果僅僅是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顯然不足以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對于中國革命的指導意義,陳獨秀深刻認識到此點。于是,他積極投入于工人運動之中,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具體指導中國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我國工人階級隊伍迅速壯大,五四運動更是將工人階級隊伍的力量發(fā)揮到極致。但也正是通過五四運動,陳獨秀意識到中國的工人階級還是過于分散,力量不集中,難以形成統(tǒng)一而強大的力量。由此,為了進一步推動工人運動,陳獨秀創(chuàng)辦《勞動節(jié)紀念號》作為專門的工人刊物,向工人介紹全國各地比如北京、無錫、南京等地工人狀況,讓國內工人了解自身的處境。

不僅如此,他還在該刊物上向工人們介紹世界各國工人運動的狀況,讓工人認識到世界各國工人的處境,從而激發(fā)他們團結起來開展無產階級革命的意志。除了創(chuàng)辦刊物,為了使得不識字的工人也能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陳獨秀還通過創(chuàng)辦工人夜校的方式向工人傳達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并在夜校課堂上親自講授,其通俗易懂的授課方式深得工人歡迎,從而推動了工人階級加入中國革命的熱潮。

建立中國共產黨開展革命斗爭,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入實質性的階段

1920年2月,陳獨秀在去天津的途中與李大釗一起討論了建黨問題,陳獨秀指出,中國只有成立工人階級自己的組織,才能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指導下,開展本國革命。于是,1920年8月,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團結部分馬克思主義者,在上海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在共產主義小組成立之后,陳獨秀將《新青年》作為該組織的公開刊物,并另行頒印《共產黨月刊》,作為該組織的秘密宣傳刊物。1920年11月,在陳獨秀的帶領下,共產主義小組制定《中國共產黨宣言》,規(guī)定共產黨的宗旨在于消滅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為了把全國各地的馬克思主義者團結起來,建立全國性的共產黨組織,陳獨秀和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積極聯(lián)系各地馬克思主義宣傳的領導者,如聯(lián)絡王盡美、鄧恩銘建立山東共產主義小組,聯(lián)絡北京的李大釗、張申府建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等。在全國性共產黨成立的前夕,陳獨秀在推動各地成立共產主義小組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這些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后,開始更大規(guī)模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發(fā)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為最終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好了前期準備。⑩1921年,中國共產黨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入實質性的階段。而在這個階段,陳獨秀作出了突出貢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如同中國革命的歷程,充滿了艱辛與戰(zhàn)斗。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陳獨秀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對于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突出貢獻。陳獨秀深刻認識到要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就必須打破傳統(tǒng)封建思想的桎梏,因此,他堅決反對以“孔教”為核心的封建思想,以營造良好的思想氛圍。陳獨秀采取積極、全方位的方式宣傳馬克思主義,并在此過程中,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派別展開激烈的斗爭,讓中國有識之士對于馬克思主義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與此同時,陳獨秀還通過培養(yǎng)先進的知識分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奠定了堅實的干部基礎。具備條件之后,陳獨秀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了初步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人運動;最后,在具備廣泛基礎的前提下,陳獨秀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到了中國革命之中,建立共產黨組織,領導和開展無產階級革命。仔細分析發(fā)現(xiàn),陳獨秀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絕不是一觸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也是陳獨秀在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最大的特色所在。

【作者為鹽城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注釋】

①②④⑥陳獨秀:《獨秀文存》,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15頁,第660頁,第357頁,第599頁。

③任建樹,張統(tǒng)模,吳信忠:《陳獨秀著作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55頁。

⑤胡適:“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見《胡適文集》(第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249頁。

⑦吳雁南主編:《中國近代社會思潮(1840-1849)》,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93~494頁。

⑧⑨[美]斯諾:《西行漫記》,董樂山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79 年,第132~133頁,第44頁。

⑩任建樹:《陳獨秀傳—從秀才到總書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01~103頁。

长宁县| 青州市| 汕尾市| 马关县| 灵宝市| 拜泉县| 普洱| 喜德县| 将乐县| 嵩明县| 石门县| 沙湾县| 通渭县| 焉耆| 霞浦县| 元朗区| 凤阳县| 宝清县| 万荣县| 尉氏县| 岱山县| 平定县| 大邑县| 蒲城县| 通海县| 广德县| 同仁县| 汤阴县| 镇宁| 亚东县| 宁都县| 历史| 泗阳县| 察雅县| 城市| 鄂托克前旗| 阳信县| 博爱县| 万载县| 宣化县| 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