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初,加拿大開始實施個人學習賬戶制度,試圖在提升本國勞動力技能水平的同時,進一步推進終身教育。個人學習賬戶制度采取的是先投資后受益的運作模式,參與者與政府共同投資,使參與者獲得在終身教育方面的資金支持。文章從個人學習賬戶制度的實施動因與背景、理論依據、內容概況、特點四方面進行了梳理,以期對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加拿大;個人學習賬戶;終身教育
知識經濟與終身學習時代的到來,對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與職業(yè)技能相關的學習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筆者以終身教育制度較完善的加拿大為例,探討了其在促進終身教育方面的一項重要措施——建立個人學習賬戶制度。個人學習賬戶類似于銀行賬戶,投資期內,參與者按期支付一定數額的存款,再加上政府提供的相應配套資金,二者共同構建起屬于參與者的個人賬戶;投資期結束后,參與者可以從該賬戶中提取現金,用于自身的各種學習培訓及創(chuàng)業(yè)。
一、實施動因與背景
(一)動因
1.終身學習理念的發(fā)展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加拿大就十分重視終身教育,1991年10月,加拿大聯邦政府向全國印發(fā)了題為《學習得好,生活得好》(Learning Well,Living Well)的教育文件,倡導人們在各種環(huán)境中(包括學校和工作崗位)都要花時間來學習。文件還提出,將失業(yè)救濟等社會福利資助與學習體制密切聯系,力圖從根本上改善本國勞動者的技能。此外,1996年聯邦政府實施的《就業(yè)保險法》(Employment Insurance Act)也強調,培訓工作將由原先的“政府主導”轉變?yōu)椤皞€人主導”,也就是說政府改變了以往直接包辦的培訓模式,轉而鼓勵接受培訓者為自己的培訓負責,旨在提高培訓效果及經費使用效率。與此同時,聯邦政府每年還會投資數十億加元,用于各省的培訓補助及就業(yè)策略的執(zhí)行。聯邦政府采取諸多激勵措施以促進終身學習的發(fā)展,旨在使每一個人都能夠持續(xù)不斷地學習。[1]
2.社會公平的訴求
加拿大統(tǒng)計部門的相關數據顯示,在過去的30年中,那些受過高等教育或具有較高技能者的年均收入要遠遠高于那些沒有受過良好教育或技能水平較低的人。人們參加教育與培訓的程度往往與原有的受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及家庭收入有關。換言之,擁有較高學歷、具備良好技能、家庭收入較高的人更有可能為自身的學習投資,這就進一步導致了收入差距的擴大。而且,對于那些較早離開學校并已經步入社會的人來說,繼續(xù)學習變得不那么容易。有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03年,加拿大25歲以上的在職工作者中只有7%的人接受了正規(guī)的高等教育;只有21%的人參加了與工作相關的培訓,而且這種培訓通常不超過一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加拿大自由黨在2001年春季國家大選前曾做出承諾:“如果自由黨能夠連任,那么我們將會通過實施個人學習賬戶來資助全體公民進行學習,從而改善他們的現狀”[2]。大選過后,自由黨的成功連任拉開了個人學習賬戶制度實施的大幕。
(二)背景
個人學習賬戶制度在2001年實施之初便遭到了來自政府內部各方的反對。有官員認為,個人學習賬戶制度與本國已有的學習和培訓框架(如注冊教育儲蓄計劃)類似,因此沒有實施的必要;有官員擔心,個人學習賬戶制度的實施效果將會與預期不符,由于存入賬戶中的資金是免稅的,該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會演變?yōu)橹懈呤杖胝弑芏惖氖侄?,而低收入者則會因為經濟上的種種原因不能進行投資,這將與改善低收入者技能和學習狀況的設計初衷相違背;還有官員表示,個人學習賬戶的投資期過于漫長以至于很多人無法堅持下來。面對來自政府內部的種種爭議以及英格蘭在2001年秋季宣布暫停實施個人學習賬戶制度的一系列負面影響,加拿大人力資源發(fā)展部(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Canada,HRDC)頂住壓力,與社會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委員會(Social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novations, SEDI)和社會研究示范公司(Social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Corporation,SRDC)三方一起開始了全國范圍內的可行性嘗試[3]??梢哉f,個人學習賬戶制度是在夾縫中發(fā)展起來的。
二、理論依據
個人學習賬戶制度的理論基礎主要來源于邁克爾·謝若登(Michael Sherraden)在其代表作《資產與窮人:一項新的美國福利政策》(Assets and the Poor: A New American Welfare Policy)中提出的“資產建設”(Assets Building)理論。該理論指出:“以資產為主的福利政策是比以收入為主的福利政策更有力的反貧困措施”[4]。這一理論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收入即福利”的觀點,提出要使低收入者擺脫貧困,最為根本的方法不是增加他們的收入,而是增加他們的資產。因為收入僅能夠維持較低的消費水平,無法像資產那樣產生福利效應。資產(包括人力、物力、財力)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一是資產具有較大的增值空間;二是人們擁有的資產可以降低生活中各類風險(如失業(yè)、離婚或疾病等)帶來的損失;三是擁有一定的資產可以增強人們自身的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此外,資產還能產生一系列不同的行為效果,包括促進家庭的穩(wěn)定,促進人力資本的發(fā)展,增強個人專業(yè)化程度,增加個人效能及提高后代福利等。
正是基于這種理論,加拿大政府決定通過一個可以自由存取的個人賬戶來幫助低收入者構建屬于自己的資產。在賬戶建設初始階段,參與者需要定期從自己的收入中預留部分資金投入賬戶,與此同時,政府也會對該賬戶給予補貼。長此以往,參與者的資產積累會越來越多。等資金達到一定數額后,參與者便可以使用這筆資金,通常用于創(chuàng)辦中小型企業(yè),接受高等教育或成人職業(yè)技能培訓等。通過以上措施,低收入者在變得越來越“富有”的同時,自我效能感與自信心也在增強,他們在接下來的生活中也將更加愿意為自己的未來作相應的規(guī)劃并繼續(xù)投資下去。通過連續(xù)不斷的自我投資,低收入者就會從貧窮的困境中逐步擺脫出來。
三、內容概況
(一)相關組織機構
加拿大個人學習賬戶制度作為一項示范性工程被命名為learn$ave,這項計劃由人力資源發(fā)展部資助,社會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委員會負責具體實施,社會研究示范公司負責調研和評估。learn$ave一共投資了350萬加元,并選取了全國7個省份的10個地區(qū)作為研究試點[5],由社會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委員會的地方分支機構負責具體實施,包括接收申請者的申請,開展財務管理培訓,提供個案管理服務,對學習者經費進行監(jiān)督管理等。此外,社會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委員會還與加拿大皇家銀行(RBC Royal Bank)和阿西尼玻聯合銀行(Assiniboine Credit Union)簽訂了一份擔保協(xié)議,由這兩家銀行負責10個試點地區(qū)的個人學習賬戶卡辦理與服務業(yè)務,銀行有權對賬戶持有者的交易記錄進行監(jiān)督并按要求向當地的社會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委員會匯報。
(二)適用對象
個人學習賬戶制度對申請者有明確而嚴格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申請者必須是以家庭為單位而不是以個人為單位,同時每個家庭只能一人申請;二是申請者的年齡必須在18~25歲之間,其中18~20歲的申請者還需提供一份24個月的離校證明。之所以這樣規(guī)定是因為有部分學生為了賺取學費而中斷學習去打工,這部分人并不是個人學習賬戶制度的資助對象;三是申請者不能是全日制學生,全日制學生進行學習是在為自己的未來投資,他們已經找到了未來個人發(fā)展的有效路徑,因此并非是個人學習賬戶制度需要資助的對象;四是申請者家庭的人均收入不能超過當地最低收入標準(Low Income Cut-off, LICO)的120%,流動資產不能超過年收入的10%,同時所擁有的固定資產價值不能超過當地的平均水平,這項規(guī)定通過對收入與資產的雙重限定,從根本上保證了個人學習賬戶制度的資助對象是低收入者。[6]
(三)資金來源
每一位申請成功者都需要在指定銀行申請一個專門的儲蓄賬戶,該賬戶除具有一般性質的存取款功能外還可以進行個人投資和理財。在投資期內,參與者每存入1加元,就將會有2~5加元不等的資助同時進入該賬戶(具體金額根據地區(qū)的不同而不同)。個人學習賬戶制度要求FVLFlyCSw56S7TzRk2ivPw==每位參與者每月要向個人賬戶中存入不低于10加元的存款。同時,個人學習賬戶制度也設定了最高存儲額度,即每位參與者每月存款數額不能超過250加元。需要加以說明的是,由政府所提供的配套資金是虛擬資金,只有儲蓄過程結束后這些虛擬資金才能夠兌現。
(四)資金用途
參與者可根據自身需要從賬戶中提款。提款須滿足一定的條件:首先,存款至少滿一年;其次,參與者需要說明這筆資金的具體用途。資金用途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用于與教育和技能相關的培訓。在此類情況下,參與者通常一次性最多只能提取賬戶總額(包括個人存儲與政府資助兩部分)的50%,最高1500加元,主要用于支付學費、書報資料費、電腦設備費、交通費以及因學習產生的其他相關費用。這筆資金不僅可以用于參與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員,還可以將其轉讓給其他個人學習賬戶制度的參與者使用。二是用于創(chuàng)辦中小型企業(yè)。參與者需要向當地的商業(yè)發(fā)展局(Business Development Agency)提交有關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申請材料,待申請方案審核通過后,參與者可以獲得相應的啟動資金,最高額度為1萬加元。[7]
(五)保障措施
為了使個人學習賬戶制度有效運行,加拿大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開展財務管理培訓(Financial Management Training)。財務管理培訓是針對全體參與者的課程培訓,課程培訓部門基于對參與者先前學習的評價及認識(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 and Recognition,PLAR),采取相應對策幫助參與者克服學習障礙。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消費模式概論、家庭預算、個人理財等,通過15學時的課程學習使參與者更好地了解與使用學習賬戶,從而達成學習目標。二是開展個案管理服務(Case Management Service),該措施旨在對每位參與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通常情況下,每+VMOb7Dpu8pGGHHw5DriyA==位參與者都會有一名指導教師(Case Manager),該指導教師負責督促參與者如期完成儲蓄目標并解答學習者在儲蓄階段與投資階段可能出現的種種疑問。以上保障措施大大提高了參與者達成最終學習目標的可能性。[8]
簡要來講,一個完整的個人學習賬戶運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見圖1)。
四、特點
加拿大個人學習賬戶制度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終身擁有性。雖然個人學習賬戶是由個人與政府共同建立的,但個人學習賬戶的所有權仍歸個人,政府在個人學習賬戶的發(fā)展過程中僅起到監(jiān)督和管理的作用。此外,個人學習賬戶不因參與者工作職位和工作性質的改變而改變。個人學習賬戶是伴隨參與者終身的學習賬戶。
第二,自愿參與性。個人學習賬戶的開設只是一種提高社會福利的措施,建立在個人自愿參與的基礎之上,政府并不強制要求所有人都參與其中。
第三,自主決定性。個人學習賬戶上的資金由參與者自主決定如何使用。參與者可根據自身的需要有針對性地使用,既可以用于當前工作所需技能的學習與培訓也可以用作未來可能用到的技能的學習與培訓。
第四,特殊針對性。與1974年加拿大聯邦政府面向全體公民推出的發(fā)展繼續(xù)教育的注冊教育儲蓄計劃(Registered Education Saving Plans, RESPs)不同,此次聯邦政府實施個人學習賬戶制度主要是為了解決低收入者的繼續(xù)教育問題,雖然個人學習賬戶在申請資格方面較以前更為嚴格,但是政策支持力度也更大。
五、評價
首先,加拿大個人學習賬戶由個人與政府共同出資,減輕了個人負擔。相關調查顯示,參與者三年后的儲蓄金額可以達到1100加元,由此可以看出個人學習賬戶制度能夠達到使低收入者積累資產的目的。同時,政府由以往的福利性“資金”支持轉為“資本”支持,使得經費的使用效率大為提高。個人學習賬戶制度將部分管理權限交由銀行的做法,將部分管理成本轉移到了其他部門,從而降低了個人學習賬戶的管理費用。其次,個人學習賬戶制度采取以個人學習為主導、由政府提供幫助的形式實施,在提高學習者參與意識的同時也降低了某些參與者免費搭便車的可能性,其明確的流程、規(guī)范的管理使實施效率進一步提高。最后,個人學習賬戶制度在促進個人職業(yè)技能提升、發(fā)展個人能力的同時,也使參與者習得了金融知識、培養(yǎng)了定期儲蓄習慣等。
個人學習賬戶的建立,既激發(fā)了個人投資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公共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為全社會成員的終身學習提供了堅實的經濟保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然而,個人學習賬戶制度的實施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在擴大成人入學機會方面有待加強。由于資金和時間的缺乏,還有很多人無法真正參與到個人學習賬戶的建立之中。其次,現行的個人學習賬戶體系僅有個人與政府參與其中,缺少了雇主的參與。這一方面加重了個人與政府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忽略了雇主對勞動力技能的實際訴求。最后,個人學習賬戶制度的投入成本過高。據統(tǒng)計,每增加一位參與者,政府就需要投入3.8萬加元的資金。
參考文獻:
[1]王艷玲.加拿大終身學習政策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6(3):79-84.
[2][3]Hans G. Schuetze. ILAs in Canada: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R].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9:95-97.
[4]馮?,?社會福利政策范式新走向:實施以資產為本的社會福利政策——對謝若登的《資產與窮人:一項新的美國福利政策》的解讀[J].社會學研究,2009(2):216-218.
[5]Paul Kingwell,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Program to Help the Poor Save[R]. Ottawa: Social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Corporation, 2005:2.
[6]Paul Kingwell, et al. Helping People Helping Themselves: An Early Look at learn$av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ccounts Project[R]. Ottawa: Social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Corporation, 2004:5-6.
[7][8]Norm Leckie. et al. learn$ave Project: Final Report[R]. Ottawa: Social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Corporation, 2010:12-15.
編輯 許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