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非洲,好像我們都能說得出自己知道的一點點,卻又好像根本說不出到底非洲是怎樣的,很多有關(guān)非洲的記憶碎片拼接出來的經(jīng)常是一個矛盾又神秘的非洲。我和很多沒去過非洲的人一樣,除了《動物世界》里的茫茫草原和每天在那里上演的有關(guān)“奔跑”的故事,我還記得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的那部《走出非洲》,還有那首《BECAUSE I LOVE YOU》。最近聽一位專家朋友說,中國的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用當?shù)卣Z言播出時,每天晚上吸引無數(shù)居民守候電視機旁,竟使萬人空巷。我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慈绱讼矚g這部電視劇,原來在東部非洲,他們的婆媳關(guān)系跟我們中國頗為相似。
確實,我們對那個面積是中國的三倍,擁有世界上最大沙漠、最長裂谷、最長河流的大陸,了解得太少了。除了旅游攝影雜志和百科全書上的非洲,我們平常視域里的非洲,不能不說很大程度上是媒體中的非洲。
新華社駐非洲記者桂濤的《是非洲》嘗試著撥開迷霧,講述很多我們不知道的非洲。書中以世人對非洲固有的印象——“偏見、危險、貧窮、懶惰、疾病、婚姻、飲食、戰(zhàn)爭”等22個關(guān)鍵詞展開,用自己實地探訪的經(jīng)歷和理性的判斷來告訴讀者一個他所看到的非洲。盡管作者聲明,這絕不是非洲的全部,但讀者放下此書時,會對很多似是而非的偏見豁然開朗。
比如,身邊的朋友從肯尼亞旅游回來,他可能告訴你,他去了非洲。其實,很多人都把整個非洲當成了一個國家,而事實卻是,在非洲的任何一個國家,出了首都,就幾乎是另一個世界。游客們通常被機場大巴直接送到了“洲際”或“希爾頓”,然后就是去看獅子,看大裂谷,再然后是買烏木雕等紀念品,而他們不感興趣的是,距內(nèi)羅畢市中心僅5分鐘的車程,就到了那個肯尼亞地圖上根本找不到的非洲最大的貧民窟——基貝拉。在這樣的貧民窟里,居住著60%的內(nèi)羅畢人。從高樓林立、白領(lǐng)匆匆的繁華鬧市到地獄般的基貝拉,僅僅5分鐘,卻穿越了兩個世界。
為什么在非洲,遲到兩個小時卻被看做是準時?說起來有點好笑,因為非洲人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在非洲,沒什么是急事兒!”尼日利亞的一則諺語更是有趣:“拖延不礙事,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好。”作者在書的附錄部分解釋了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專有名詞,其中“非洲時間”(African Time)就是世人諷刺非洲人不守時的一種說法。由此,我們也似乎明白了,當“非洲時間”遭遇“中國速度”時,多少錯位和無奈也就隨之而來了。
中國和非洲的“兄弟交情”已有半個多世紀了,新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始于20世紀50年代,“窮幫窮”持續(xù)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援助占中國對外援助總額的三分之二,最高時達到85%。新世紀以來,非洲三分之二的新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資金來自中國。中國在非洲援建了很多“中國路”,很受非洲國家和非洲人的認可,比如,在埃塞俄比亞首都的一座中國援建的高架橋,已經(jīng)成為許多新人拍攝婚紗照的必選場景。
但善舉并不一定得到感謝,中國曾對馬拉維援建的議會大樓就招致了質(zhì)疑。面對“你們中國送我們免費大樓是何居心”這樣的論調(diào),如果我們對很多非洲人信奉基督教有所了解,也許就會明白“沒有免費的午餐”對于無償援助意味著什么。有些非洲人堅信,外國援助非洲就是在“贖罪”,不論是贖前世殖民的罪,還是贖今生從非洲奪取各種資源的罪。也有非洲人認為,捐款和援助都是上帝的意愿,他們應該感謝的是上帝。中國不是一直都稱呼非洲是“兄弟”嗎?在中國,“兄弟”是“好朋友”,要知道,對一個非洲人而言,“兄弟”就是“家人”。他們自然會覺得,既然我們是一家人,那你幫助我就是應該的,跟“老大哥”還有什么客氣的!
可能很多人與作者一樣,小時候聽過一個說法:非洲人不吃巧克力,因為他們擔心咬到自己的手指。現(xiàn)在,對于非洲人的黑皮膚我們已經(jīng)司空見慣,也知曉很多他們祖輩時代的奴隸貿(mào)易,甚至對黑皮膚美女冠以“黑珍珠美人”的雅號,也許我們會以為,黑的膚色所帶來的卑微感已經(jīng)漸漸淡去,但是《是非洲》里說到了西非地區(qū)常見的一種白色的木雕面具,正是反映了黑人“以白為美”的審美觀和對擁有“白皮膚”的向往。在他們看來,白色是上帝才擁有的膚色。加納的一個同事告訴作者,一次一個加納高官喝多了,居然使勁用餐刀刮自己的皮膚,一邊刮還一邊問他:“你說,上帝為什么這么不公平,給了我們這么丑陋的黑皮膚?”在這個喝醉的高官心里,我們看到了深藏著的黑色肌膚的自卑感。
《是非洲》沒有像其他有關(guān)非洲的讀本那樣,去描寫體育明星、政客和海盜,但它讓我們知道,對非洲我們還有那么多的不了解——不了解為了一份工作而單程步行兩個小時的人們;不了解挺著大肚子吃當?shù)匾环N粘土的“食土者”孕婦;不了解有著特殊境況和遭遇的“白皮膚的黑人”;不了解很多獨自撫養(yǎng)孩子的年輕單親媽媽,甚至有一些單親問題是因為個別不負責任的中國工人造成的……非洲到底什么樣?《是非洲》一定不是全部,但它的確告訴我們,這里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