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有位大作家袁宏,文章寫得特別棒,人稱“一代文宗”。在當時,哪位名人要是能被袁宏在文章中提到大名,簡直太有面子了,不然就覺得跌份。
袁宏給大權(quán)臣桓溫當秘書,負責起草文書等工作。
袁宏作了篇《東征賦》,熱情謳歌追隨晉元帝渡江建設(shè)新江東的諸多前輩英雄,幾乎把東晉開國名臣狠狠拍了個遍,唯獨落下了兩位重磅級的大人物——桓彝和陶侃。
同事們傳看手抄本后,發(fā)現(xiàn)文章里沒有提到桓溫的老爸、東晉開國元勛桓彝,就在背后議論袁宏的膽子夠肥。袁宏的同事伏滔勸他說:“你寫那種軟文,怎么能不提老太爺呢,這樣不太好吧!你讓老板情何以堪哪?”
袁宏笑而不語。
伏滔又說:“咱哥兒倆交情不錯,我才好意提醒你。你做事沒分寸,早晚要吃大虧的喲?!?/p>
袁宏依然笑而不語。
桓溫得知后暴怒,把袁宏叫去質(zhì)問:“我說小袁,你寫《東征賦》,談到那么多渡江名人,為嘛單單漏掉我爸?我爸可是烈士!”
袁宏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地說:“我沒不寫老太爺啊,其實我早已打好了腹稿,只是還未定稿,所以不敢拿出來給您看?!?/p>
桓溫追問說:“那你說說你寫的啥內(nèi)容?”
袁宏把提前寫好的頌詞背了出來:“風鑒散朗,或搜或引,身雖可亡,道不可隕,宣城(桓彝)之節(jié),信義為允也?!?/p>
這評價相當高。桓溫聽了,想起在戰(zhàn)亂中為國殉職的老爸,不由掉了兩滴眼淚。
為東晉政權(quán)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立下大功的大將軍陶侃,同樣沒登上袁宏的賦。陶侃的兒子陶胡奴也很火大,這小子可沒桓溫那么好的脾氣,他走的是暴力路線,攥著匕首把袁宏劫持到小黑屋里,逼問他:“俺老爸有重建晉室的大功,你的賦里咋把他給忽略了!忒瞧不起人了吧!今天非要你給個說法不可,不然,老子攮死你!”
袁宏唬了一腦門冷汗,這愣小子別真給自己一下子,趕緊說:“我想寫你爸來著,不是還沒來得及嘛!”
“那你準備寫啥?”
袁宏當即腦筋急轉(zhuǎn)彎,現(xiàn)場編造:“精金百汰,在割能斷,功以濟時,職思靜亂,長沙(陶侃封長沙郡公)之勛,為史所贊?!焙硎緷M意,收起匕首,轉(zhuǎn)身走人。
不過說歸說,袁宏終究還是沒把桓彝和陶侃寫進賦里。
這要從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談起。東晉時候,特別講究門閥觀念,出身高貴的士族相對寒門庶族有著天然的優(yōu)越感,即便后者出人頭地、身居高位,在前者眼里,也不過是鄙俗的“暴發(fā)戶”而已。袁宏出身高門士族,桓彝、陶侃都是寒門出身,袁宏從骨子里歧視他們,自然不愿意為他們歌功頌德了。等到桓溫、陶胡奴追問他時,他就賣弄聰明,巧言遮掩,自以為兩全其美,一不違背自己的本心,二也撈得個不媚領(lǐng)導的好名聲。
袁宏不講情面,桓溫對他利用而不重用,就是不提拔他。好不容易熬到恒溫死了,袁宏終于當上東陽郡太守,但沒多久就去世了。
(袁學勤薦自《文史月刊》)
責編: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