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靜鈞
思考篇2
構建社會誠信的關鍵在于司法
文/和靜鈞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誠信系統(tǒng)。誠然,對一個轉(zhuǎn)型社會而言,加強誠信建設,意義重大。到目前為止,立法已經(jīng)完成了侵犯個人信息罪的制定,工信部也推出了個人信用管理辦法,民政部也鼓勵行業(yè)協(xié)會建立“黑名單”制度,懲罰失信者。
誠信一語,從詞源考據(jù),則來自西洋,對應的拉丁語為“bona fide”,與“契約精神”有相當關系。西洋以進入商社會之初就洞見“誠實信用”之重要,隨著海洋文明的興起,商貿(mào)活動的活躍,政府職能與服務面臨多樣化與個性化,西洋社會多以從制定法等剛性規(guī)定中要求當事人以“善意”履約和履職,而法院是否“違約”與“背信”來判斷責任人法律后果。這樣,社會就出現(xiàn)一以貫之的“誠信價值體系”,如對于政務員,法律賦予“善良管理人”義務,對于企業(yè)董事則賦予“忠實與勤勉義務”,對于個體,則賦予“照顧義務”,細化后就產(chǎn)生了“先契約義務”、“披露或告知義務”等,不過,他們義務履行如何,若求諸于法院,最后于司法機關決斷,法院是所有糾紛最后解決之所。
我國轉(zhuǎn)型于小農(nóng)經(jīng)濟,缺乏商社會意義下的“守信”平等文化,固然有儒家等“忠義信禮”傳統(tǒng)文化,但難以直接移植于商社會的各類復雜社會關系中,其根源在于“忠義信禮”是基于尊卑有別的政治服從關系,不能形成商社會下平等關系的道德行為約束。在一個新的價值沒有建立起來時,原有的價值觀一旦過時,社會就易呈現(xiàn)“禮崩樂壞、失信敗德”等現(xiàn)象。一些部門“信關系,不信法律”,一些人“信上訪,不信法院”,以及近幾年頻發(fā)的食品領域犯罪、環(huán)境污染、惡意強拆、貪污腐敗等,無一不與司法公信不足有關。
即便是一些國內(nèi)看似高端的商業(yè)領域,違背誠信的例子也不勝枚舉:至今還在議論紛紛的王老吉商標糾紛案,廣藥在廣告轟炸中也采用了諸多不合誠信之舉。而近幾年經(jīng)常報道的征信機構出售個人信息等,更凸顯了誠信管理的混亂。另一則經(jīng)典案例是雷士照明公司案。雷士風波背后可以窺見風險投資者“坑掉創(chuàng)始人”的背信之舉?!帮L投”的一個鐵律是,VC投資人不謀求公司控制權,不參與企業(yè)管理,見利就收,通過資本市場退出或股權轉(zhuǎn)讓,到期就走人。美國是風投最盛行的國家,鮮有風險投資者最后奪下了公司所有權和控制權的,這樣行為一旦在創(chuàng)始人不愿意的情況下發(fā)生,就會被業(yè)界視為違背規(guī)則的不恥行為,從此將被逐出風投領域,也沒有任何一家創(chuàng)新企業(yè)會來找它合作。
就我國的誠信建設路徑來看,我們不可能簡單重復別人的老路,原因是社會和經(jīng)濟條件已經(jīng)大有不同。我們當前的誠信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各層次之間的要求不統(tǒng)一,在違信后責任后果也不統(tǒng)一;在責任判斷上,也有多個裁判主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使得“誠信”成了一個“機會主義”行為,于我有利時,要求對方誠信,于我不利時,拒絕向?qū)Ψ匠姓J誠信義務。所以,社會要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誠信系統(tǒng),我們先得糾正一些政府部門“既當運動員也當裁判”的做法,使其專于“運動員”角色,把最權威的最終發(fā)言權留給司法部門,從而為建立“一體化”的誠信體系鋪路。
所以,加強司法部門的公信建設也就順理成章?!肮拧狈譃閮刹糠?,一個司法部門“公信力”,另一部分為司法部門的“誠信行事”。司法部門要建立“公信力”,就得嚴格依法適用法律,以法律為準繩,以事實為依據(jù),其司法活動不受任何其他部門的干涉。對于其生效判決,要堅決依法執(zhí)行,不能打“法律白條”,形成新的“司法違約”。在誠信行事方面,司法部門在要求行政部門或社會組織及私人個體講“誠信”,司法部門就得自己先講“誠信”,案件受理要嚴格依照法定程序,不能因人因事而隨意變動;要依法公開透明,要依法公正公平,要依法不偏不倚。法諺說的“一次錯誤的法律適用,猶如在河源頭放毒”,并不是危言聳聽。近期爆發(fā)的上海高院法官集體招嫖丑聞,背后就有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接受一方當事人吃請和性賄賂。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碑斍爸袊\信建設的起點,一方面在于立法的完善,另一方面更在于如何重構司法誠信,確立法院的最終裁判者地位,排除行政干擾。司法公信猶如風向標,政務誠信、商務誠信及社會道德誠信等,也會在標桿作用下,進行有序的自我調(diào)整,并最終達到建立起牢固的社會誠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