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 趙振開(1949- ),朦朧詩人代表之一。詩集《太陽城札記》、《北島詩選》、《北島顧城詩選》《零度以上的風景線》《開鎖》。2009年獲第二屆中坤國際詩歌獎評選A獎。
這書很重,像錨
沉向生還者的闡釋中
你的臉像大洋彼岸的鐘
不可能交談
詞整夜在海上漂浮
早上突然起飛
笑聲落進空碗里
太陽在肉鋪鐵勾上轉(zhuǎn)動
頭班公共汽車開往
田野盡頭的郵局
哦那綠色變奏中的
離別之王
閃電,風暴的郵差
迷失在開花的日子以外
我形影不離緊跟你
從教室走向操場
在迅猛生長的楊樹下
變小,各奔東西
品鑒:
北島先生善于曲折性的抒發(fā)胸臆的方式,含蘊構(gòu)建自己的詩歌意境,這首詩歌蘊藉深細的傾訴讓我們可以屏息靜聽到詩人是那樣深情地向世人傾吐自己內(nèi)心深處細膩凝重的情意,而且,千回百轉(zhuǎn),一波三折,做到了“味無窮而炙愈出,鉆彌堅而酌不竭”的詩歌的藝術(shù)構(gòu)思,恰似千年的古鐘發(fā)出的一聲聲深沉厚實的音響,令人與其共鳴,同其悲憫。
詩歌是一種藝術(shù),且是一種心靈的藝術(shù),藝術(shù)的真實雖源自生活的真實,但卻比生活的真實更概括、更集中、更鮮明、更感人?!锻小分姓凵涑龅娜宋年P懷和內(nèi)心價值取向是不言而喻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可以說,北島先生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當代詩歌崛起的時代緊密相連,息息相關,當“朦朧詩”的狂潮巨浪過后,接下來的就是當代詩歌“低詩潮”,詩人陣線內(nèi)部也開始分化瓦解,而北島先生也長期生活在國外,那么,他又要怎樣的與他人“同行”?
這首詩歌是他的新作,他鎮(zhèn)定冷靜地思考著自己之“路”,意象明晰曉暢卻又陰冷沉重,比如:“這書很重,像錨”,書之“路”讓“詞整夜在海上漂浮”又讓“笑聲落進空碗里”;路之“行”讓“頭班公共汽車開往/田野盡頭的郵局”最后的結(jié)局是“離別之王”??梢?,其主題思想充分地呈現(xiàn)出詩人的傍徨苦悶,
忽高忽低的思想情緒往往會產(chǎn)生對某種事情的追憶,“從教室走向操場”那些珍貴的同窗情意也是“各奔東西”,結(jié)尾處詩人竟是這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懷,整個詩篇 “感事而作,緣事而發(fā)” ,讓思想情感的潮水飛流直瀉充滿著生命力。
這首詩歌精煉含蓄、婉曲深折,情韻深長,用旁敲側(cè)擊指法表達豐富的情思,北島先生既善于用凝練的語言勾勒鮮明的意象,又善于把悠遠的情思寄托在具體的意象之中,獨特的表達方式給他的詩歌帶來了特有的朦朧美,以風格平淡、意境生新為基本藝術(shù)特征,他還能于詼諧中寄寓某種人生體驗或諷刺之意,從而讓詩歌具有更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思想啟迪性。
林雪:20世紀80年代開始寫詩,其作品散見國內(nèi)報刊雜志,詩作被選入各種作品選數(shù)十部。出版詩集、隨筆集、詩歌鑒賞集十余部,詩作曾獲國內(nèi)數(shù)種獎項,詩集《大地葵花》榮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我來過……我的襁褓從沒在這里打開過
我的祖先只在夢里走進古城區(qū)。一條河
哺育的碼頭和世故出入在他們的褡褳里
一代代集體的肉身喂大了嗜血的歷史
我的腰身從沒在這里拔節(jié)……我脊椎里
那些不可理喻的激情從沒在這些低矮的巷子里
變的更混亂、更具哀愁。我的青春沒在這里的雨季
灌漿,我那無由反抗的一切,你還來不及荒廢、分享
我的成熟沒在這里秋季脫粒……那些無人所知年代里
詩句和磷一起在暗夜困乏的神經(jīng)上燃燒
太陽升起,種種現(xiàn)實的遮羞布就會從幕府中滑落
我來過……我封存了我的酒,只帶來了詩句
而把所有閱讀的歷史都留在半島
我把獎章帶給那需要光環(huán)的人,而藏起
那些曾與我一起在一文不名歲月里
掙扎的人們,在貧窮枯燥的生活中互相取暖
和有所期盼的人們:我藏起一雙手為了再次拂過生命
我藏起一個胸懷,為了更近的越過死亡
我只想活著,并一直愛下去。我來到這里
尋找和給予一處更好的生活所在。尋找和給予
不被猜忌和誤解的幸福。尋找和給予更溫柔的一雙手
在夜里互相擦去眼淚和血跡。尋找一個臂彎
以便支撐著不被生活的巨石輾碎。尋找一只翅膀
加上我的一只,逃離或躍入命運的深淵
品鑒:
如果把自身命運在一種詩意的精神高處投影,這影子呈現(xiàn)出的空靈灑脫自是不可言喻的了,林雪女士詩歌的恒久魅力或許就在這里吧???
愛情中人無疑就像太極圖的黑白魚,他們的互繞運動構(gòu)成了一個自我回歸的圓周運動,因為對方的存在而更加的喜歡自己,喜歡自己是最終的目的,愛對方僅僅是手段和過程,一如易經(jīng)有語:“陰在陽之內(nèi),不在陽之對。”這個互繞著的雙星體構(gòu)成了一個完成的整體,愛情中人也可以說是宇宙旋轉(zhuǎn)的中心。
在林雪女士看來:“尋找和給予/不被猜忌和誤解的幸福。尋找和給予更溫柔的一雙手/在夜里互相擦去眼淚和血跡。尋找一個臂彎/以便支撐著不被生活的巨石輾碎。尋找一只翅膀/加上我的一只,逃離或躍入命運的深淵”。詩人以其銳利的目光洞穿了一個女人的一生真正要的是什么,正常情愫的釋放,價值尊嚴的彰顯,人生港灣的幸福,比翼飛翔的快樂,讓痛苦在理想的光輝中偉大,讓女性覺醒意識的詩章在生命中流芳,讓愛情得以升華,且賦予其更廣闊的含義。
在這首詩中詩人用富有立體感的語言抓住了一瞬間的感受,而這一瞬間的詩意表達卻是跳躍的,閃動的,觸發(fā)了自己的一顆深沉敏感的心靈,詩中之“我”直接出現(xiàn),采用內(nèi)心獨白的抒情方式,深細婉曲,含蓄朦朧,以一種疼痛且快樂的情感自我表現(xiàn)又自我超越,讓詩中之境象呈現(xiàn)出一個主體之對象化的世界,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發(fā)和詩化。
林雪女士詩歌的主要特點是整體的象征性,展示出她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深遠寄托,這不是某一個詞語、某一個詩句用了象征辭格或者表現(xiàn)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的象征性,造成寬廣的聯(lián)想空間?!吨隆愤@樣的題目就可以讓人此聯(lián)想到個人的愛情境遇并喚起一種共性的愛情體驗,我們在深深嘆惋人生命運的同時,乃見詩人的筆調(diào)風流,神情燕婉,情意綿綿,寄意深遠,讀來就具有了感染力,品來就有了味道,加之意象和情感的撲朔迷離,更令人感覺有神秘雋永之感。
朵漁:高照亮,詩人、學者。詩集《暗街》《高原上》《非常愛》、文史隨筆集 《史間道》《禪機》《十張臉》。
黎明。一只羊在雨中啃食綠蔭。
梧桐低垂著,木槿花落了一地,滿眼讓人顫抖的綠!
雨沙沙地落在園中,它講的是何種外語?
一只紅嘴的鳥兒,從樹叢里飛出來,像一只可愛的手套
落在晾衣架上。
讀了幾頁書,出來抽煙,天空低沉,云也和書里寫的一樣:
“他們漫步到黃昏,后面跟著他們的馬……”
——然而一把刀!它滴著冰,有一副盲人的深瞳,盯著我。
一個人,要吞下多少光明,才會變得美好起來?
我拉起你的手——我們不被祝福,但有天使在歌唱。
一聲哭的和弦,那是上帝帶來的鐘
在為我們稱量稻米……
品鑒:
朵漁先生的詩歌整體上的精神特質(zhì)是悲憫孤獨的,或許可以說成是他內(nèi)心的一種情結(jié),集中呈現(xiàn)了他的焦慮、他的思考、他的良知……。比如:“一只羊……梧桐……木槿花……雨……一只紅嘴的鳥兒……”,這些詩句的意象準確細致,富有想象力的捕捉到一種自然情趣的動態(tài)之美,樸實剛健,直抒胸臆,陳達己見。
他把自己主觀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觀事實的描述中,從動物的特征入手感悟人類的情感,言此而意彼,托物而言志,實象側(cè)重客觀事物的再現(xiàn),虛象則是由實象誘發(fā)開拓審美想象的空間,具體表現(xiàn)在詩文中多是一種暗示、象征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特點就是精心刻意、清妙秀遠……。
他直面人生擲地有聲的詰問:“一個人,要吞下多少光明,才會變得美好起來?”一個詩人對世間真相的洞察自然呈現(xiàn)于字里行間,語言簡潔而有力,給予我們足夠的警醒力量,好似“一聲哭的和弦,那是上帝帶來的鐘/在為我們稱量稻米……”,這種闊大意境、無羈無束的詩歌形式始于有意識的感情卻終于無意識的感情,而詩人的感情是借助于有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二者相互作用、彼此滲透、有機統(tǒng)一。
笛卡爾說:“我們的意志的自由是自明的”。我在品讀朵漁先生詩歌的時候,總能在不經(jīng)意間就想起了這句話,一個詩人能借意志的自由表達一種完美人性的思想,也是人的本性對事物必然性的理性把握。這首詩采用動物和人物兩種經(jīng)驗的比較進行構(gòu)思創(chuàng)作,其價值判斷是建立在時空的一種比較上冷靜而從容,其表現(xiàn)是間接的,有層次的,有深度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能使讀者更深邃地理解生活,認識人性的復雜性,展示了“味外之味”的詩歌藝術(shù)的魅力。
榮榮:原名褚佩榮。多次榮獲國內(nèi)各種詩歌獎項,著有詩集三部,詩集《看見》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他們一次次看見那些人走動
世間變化太大 他們?nèi)詧猿种f時模樣
一些灰塵停留在往昔的桌布上
一堆烏云 孤立者的深淵
靜夜里細小的聲響 灰的黑的事物
太多的舊眼光 無法被一只蟄伏的野蜂帶走
不通靈性的人 還在盲目地前行
他在驚懼或逃遁
他親歷的險境 早被那些人忽略
我不是他們的同謀 我只想繞道遠行
我也只是反復地看見
一個遠逝的人 留下的回憶里的針芒
品鑒:
循環(huán)——讓人自然想到花開花謝、生老病死、轉(zhuǎn)換不息的生命現(xiàn)象,一如:“興衰兮循環(huán)道理?!保鳌埦埃?。
詩中的“他們”只能“一次次看見”而“堅持著舊時模樣”;而“不通靈性的人 還在盲目地前行”。這周而復始的人生,這麻木不仁的生活。似乎有一個清醒的“他”又“在驚懼或逃遁 ”?!八麄儭薄八薄澳切┤恕本蜆?gòu)成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在循環(huán)中,循環(huán)可是封閉的圓圈,也可是周而復始的在螺旋中上升抑或螺旋中下沉。
榮榮女士這首詩歌從感覺、感知的審美的角度,通過客觀世相去闡釋一種出世的意義和入世的精神。一個人完全入世縱身江湖,難免不會被時代潮流沖走;倘若全然出世自命清高,則人生必是死水漂浮無根。因此,她從容淡然的說:“我不是他們的同謀 我只想繞道遠行/我也只是反復地看見/一個遠逝的人 留下的回憶里的針芒”??梢?,以出世的境界去做入世的事情,這無疑是一個學者、一個詩人磊落豁達的胸懷。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边@種意境在榮榮女士的筆下已不是一首詩一幅畫,而是有質(zhì)感,動感,光感的立體思維創(chuàng)設的虛實相生的智者形象。情與理統(tǒng)一,形與神統(tǒng)一,在這兩個統(tǒng)一過程中情理與形神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形成了這首詩歌別具一格的意境之美,開拓豐富的想象力構(gòu)成了一個藝術(shù)形象整體的詩意空間??梢?,詩歌的意蘊和內(nèi)涵及由此產(chǎn)生的沖擊力量,都是通過詩人的精心構(gòu)思和精彩描繪來實現(xiàn)的,在提煉生活素材的基礎上加工更具有典型性和感染力。
榮榮女士的詩歌平和恬淡、含意深婉、脈絡細密,注重于感性思想主要借助于意象或聯(lián)想,用簡潔自然的詩句道出了自己復雜的心理變化,反映生活情趣,擅長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細小生動的景象描繪出一個悠遠的意境,讓人在自然而然中體悟人生的哲理。詩人感覺敏銳精細,思想特立獨行,而一首好詩只有在感性和理性都達到極致并相互滲透以后才可引起他人心靈的共鳴與回音。這首詩歌詩人沒有刻意安頓高深的哲理,只是通過原生態(tài)的感覺于質(zhì)樸中見厚意、平淡中寓深情,可謂言近旨遠之作。
張樹方:1979年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詩歌、歌詞、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先后在《北京文學》、《新華文摘》、《詩刊》、《詞刊》、《星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報刊媒體發(fā)表、播出轉(zhuǎn)載300余首(篇)。作品多次榮獲國內(nèi)大獎,著有詩集《凍土帶》,現(xiàn)任《北極光》文學雜志社常務副主編。
沒有哪一座山脈能中斷
即使暫時看不見
兩山間的觸須也根根相連
其實石頭是最忠誠的
總是或隱或現(xiàn)
讓人忘不了
山的真實存在
有小溪或河流穿過
即使是冰封
也形同一把刀
亮劍般提示山的威嚴
在北緯五十三度
仰望最北的天空
仰望最北的太陽
仰望最北的月亮
仰望最北的一座山
仰望最北的一棵樹
仰望最北的一片雪
就如同水
放平了自己
頭頂上所有的高度
都會降低
與你交流的視線
品鑒:
試問:在北緯五十三度仰望?他在仰望什么?
品讀張樹方先生這首詩歌的時候,我一直這樣問自己,真的就如他在詩歌中寫道的:“在北緯五十三度/仰望……天空……太陽……月亮……一座山……一棵樹……一片雪……”嗎?這一個個目不暇接的詩歌意象又隱喻著什么?
是。答案是肯定的,他就是告訴我們真的能夠令他仰望的就是這些大自然的景觀,這是他真實的心境,一生的追求。而人生的意義何在?這首詩也給了一個答案:如山,如水。
大興安嶺的一切事物本身是具體可感的,它們是以感性的、具體的影子投人到詩人的心靈里,并在這一觸發(fā)下得到一種感受進行分析、揣摩和體驗來悟出哲理,深厚的感情也充盈其間。古語說的好:“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與水的形態(tài)與人的內(nèi)在形態(tài)達成一種共識,我們在接受山水的精神遨游的時候一直延續(xù)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從而實現(xiàn)人與自然潛能的雙向提升。詩人正是通過自己這樣的藝術(shù)感受,把我們帶到一種“生態(tài)大我”的境界。一如:“存在者的真理將自身設入作品?!焙5赂駹枴ぁ端囆g(shù)作品的本源》)
張樹方先生的詩歌全心致力于描寫大興安嶺的自然景色,簡約中見深意,厚重中見飄逸,廣博中見豪邁,這和他大量運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是分不開的,恰如其分栩栩如生的比喻句,含蓄雋永蘊涵哲思的象征句,讓心中情、眼前景充滿著雅健清新的精神氣質(zhì),酣暢淋漓的營造出的畫面基調(diào)明亮,清韻天然,進一步擴展了詩歌的可容性和時空感,詩風呈現(xiàn)出一種樸素隨和、又健朗豪邁之情。他的詩歌十分注重語言的自然節(jié)奏和詩句的音樂效果,而且語意連貫、虛綴于實、凝練深厚、平白曉暢、極具鮮活自然、蒼渾勁健的地域特色,呈現(xiàn)出一個北方漢子淳樸真摯、剛直不阿的創(chuàng)作風格。
王雪瑩:詩人,歷任某中央新聞單位駐省記者站長、《北方文學》雜志社常務副總編。詩歌作品散見于國內(nèi)報刊雜志,作品入選各種詩歌選本,著有詩集三部,其中《我的靈魂寫在臉上》榮獲全國第十屆少數(shù)民族“駿馬獎”。
最美的初逢
最深的傷痛
最長久的期待
失而復得 得而復失
——誰在幕后安排
制造這神秘的旋渦
這不斷升起又沉下的泡沫
靠手中的一粒沙自贖
我已從滄桑之河
返回童年的岸邊
當你來到 親愛
就是云游的浪子還鄉(xiāng)
離散多年的兄弟重聚
我會為你準備好一切
——盛大的慶典
水 糧食 溫暖的床榻
一季又一季狂風
一場又一場飛雪
倔強的心已了然寒冷的品質(zhì)
——寬容地愛吧
我已放棄獨享溫暖的權(quán)利
低處的塵埃喧囂向上
高處的流水一路向低
而我越來越沉默
越來越簡單
越來越喜歡一張白紙
品鑒:
一首詩歌的美就是人與萬物之間的那種化出化入的圓通和諧,王雪瑩女士筆下的這首詩中人為動,紙為靜,這一動一靜之間可謂是妙合無垠,是自然生態(tài)與精神生態(tài)的一個完美契合,人生何嘗不是一張白紙,來去之間的過程一如那開啟又閉合的天堂之門一樣,平靜得就像不存在;白紙很薄,只有零點一個毫米,薄的只可用手觸摸白紙的存在,摩挲的輕微聲響又好似一種生命的嘆息。她的文字質(zhì)感在于觸動人心,清晰的顯現(xiàn)出一種親和的魅力;這樣的暗喻似乎只屬于柔軟又知性的女性,言簡而意韻深長。這讓我們一次次的走近詩人,如同一次次的走進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這種親和感何嘗不是詩意哲學之所在!
她的詩歌獨道之處還在于內(nèi)在節(jié)奏與樂感,內(nèi)存韻律自然而生,思想情感的升華、人生要義的審視、夢想現(xiàn)實的解讀、自我價值的認定,從生活到哲理,從景致到情感無不涉及,達意準確、富有韻味,將文字的主旨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從這個角度俯視睥睨,詩人自然以一種澄澈空靈的心境闡述了自己愉悅的是“越來越喜歡一張白紙”。這樣的構(gòu)思新穎奇特,想象力自然來自于生活磨礪的體驗,準地把握住一張白紙?zhí)卣?,找到了一張白紙?zhí)赜械男睦戆凳荆梢钥闯鲈姼杈袷且磺猩谋驹驼媪x。
王雪瑩女士通過“一張白紙”的意象,給人一種立體的、真實又虛幻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藝術(shù)感染力,巧妙的將人生大智慧蘊藏在一個簡單而深刻的主題下。可以說,一張白紙會在他者的訴說中安身立命,童稚地涂鴉也好,詩意的書寫也好,一張白紙就是生命的守侯,而對于像她這樣胸有大愛的詩人來講,這分明透著一股歲月的風韻,以及凜然獨立的一份豁達,她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多方位展現(xiàn)出生命的立體感,適度的控制了情感,留下了一方想象的空間,讓讀者與詩人之間產(chǎn)生一種心有靈犀的共鳴。讀之,回味無窮,令人神往。
譚五昌:詩人、博士、文學批評家,在國內(nèi)刊物上發(fā)表文學評論數(shù)十篇,編著專著十余部,2007年4月被評為“中國十大新銳詩歌批評家”。
證詞
我常常想為自己的生命寫下一份證詞
或者一段別致的墓志銘
以預防天空中一萬束陽光背后一團濃黑的烏云
生活里一萬次幸運當中一場巨大的厄運
而我對于這個世界的雄心遠遠沒有完成
一棟大廈的事業(yè)還剛剛搭起高大的腳手架
一首輝煌的長詩也僅僅書寫出一個漂亮的開頭
而我對于生活的愛戀更是虧欠太多
百米之外必定有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
他沉默的靈魂還期待著我穿透歲月的洞察
以及充滿真誠的致敬
方圓數(shù)里總有一位為愛情擊倒的少女
她受傷的心靈暗自渴望我光明言辭的撫慰
還有大大小小的聚會散布在不同的時辰和場所
它們神情慷慨地為我預留下一份由衷的歡樂
此刻當我微笑著完成了這份生命的證詞
我就好象完成了對于世界的全部雄心
以及對于生活的所有愛戀
而時間也樂意以博大的胸襟替我接納
這份虛構(gòu)出來的生命的完美
品鑒:
品讀這首詩歌時,我的耳畔適時響起:“達人貴自我,高情屬天云?!盵謝靈運語]這樣的濟世情懷在譚五昌先生的很多詩歌中都很常見,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詩人所感之物不僅包括自然現(xiàn)象,而且包括全部社會生活,是內(nèi)心對美好事物的一種渴望的必然結(jié)果。當然,社會生活本身并不是詩歌,詩人把社會生活進一步的挖掘,進一步的完善和升華,把美超脫于現(xiàn)實之外,就構(gòu)成了詩歌特有的氣質(zhì)。
詩歌的情感本質(zhì)不是主觀的臆說,而是對藝術(shù)現(xiàn)象的本質(zhì)性概括。“高情”指詩人的情感與個性,詩作所要表達的主要是指情感在個性心靈中的活躍狀態(tài)下而產(chǎn)生的一種人生的高潔境界。這境界就是:“百米之外必定有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他沉默的靈魂還期待著我穿透歲月的洞察”,以及“ 方圓數(shù)里總有一位為愛情擊倒的少女/她受傷的心靈暗自渴望我光明言辭的撫慰”。這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濟世情懷,也是一種善良樸素的人文精神,更是一種達觀朗鍵的詩性智慧。
“詩性智慧”作為一種美學概念最早見于18世紀意大利美學家維柯所著的《新科學》,按照維柯的論述,“詩性智慧”是一種以超越世俗功利為目的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主要特征是強烈的感覺力和廣闊的想象力。這首詩歌就很好地佐證了這一點,注重情感的體驗,用平淡質(zhì)樸的語言來展現(xiàn)生命中最本質(zhì)的真實,將來自心底的一聲長長的感嘆一并發(fā)出,給人強烈的心靈震顫,一如孟棨說的:“詩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p>
譚五昌先生的詩歌題材十分廣泛,形式多樣靈活,常常愛借助富有特征性的小景物或生活細節(jié)的刻畫來喚起一種大境界,物小蘊大,更有利于強烈而集中地表現(xiàn)對象,表現(xiàn)重大的內(nèi)容;托物興懷、感悟詠志,讓寄托于物的思想裹著感情自然的抒發(fā)出來,喚起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托義于物,以特定的、有限的形象作依托,采取言在次而意在彼的象征手法營造寓意深遠的意境。給讀者以思想上的啟示,感情上的熏陶,藝術(shù)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