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1961—2010年杭州太陽總輻射及日照時數(shù)氣候變化

2013-12-07 06:50:56張立波婁偉平
浙江氣象 2013年1期
關鍵詞:云量日照時數(shù)水汽

張立波 婁偉平

(1.紹興市氣象局,浙江紹興312000;2.新昌縣氣象局,浙江 新昌312500)

0 引言

太陽輻射是地-氣系統(tǒng)各種物理和生化過程的主要能量來源,是驅(qū)動大氣環(huán)流的根本動力,是決定天氣氣候形成及其演變的重要因子。到達地面的太陽總輻射除受天文因子影響外,還受云量、水汽和大氣氣溶膠等大氣因子影響。近年來,氣候與環(huán)境的變化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會引起大氣化學成分和物理結構的改變,進而影響到太陽輻射狀況的變化,日照時數(shù)是太陽輻射能最直接的反映,探討氣候與環(huán)境變化對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國內(nèi)外不少學者就不同區(qū)域太陽輻射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許多有意義的結論。國外已有研究表明,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前全球多個區(qū)域太陽輻射呈顯著減少趨勢,但這種普遍減少趨勢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并未持續(xù),甚至呈普遍上升趨勢,但不同區(qū)域有所差異[1-6]。國內(nèi)學者對中國的研究表明,1961—1990年中國太陽輻射呈減少趨勢[7-8],但1990年以后這種減少趨勢在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并未繼續(xù)下去[9-11]。多數(shù)學者認為云量和氣溶膠的變化可能是近年來全球太陽輻射變化的主要原因[12-14]。

杭州是浙江省省會,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是長江三角洲經(jīng)濟圈的中心城市之一,其主要氣候特征有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四季分明等。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杭州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城市規(guī)模的不斷擴張和汽車擁有量的迅速增加,能源消耗也不斷增長,向空氣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對其氣候和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目前,浙江省現(xiàn)有的輻射觀測站有兩個,都是國家二級輻射觀測站,但僅杭州站有自1961年以來完整的輻射觀測資料和日照資料,目前將這些資料用于氣候變化的研究報道還很少見。為此,本文通過分析杭州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演變趨勢和變化差異及其影響因子,以期為浙江省乃至長三角地區(qū)氣候變化研究提供參考,為合理開發(fā)利用太陽能資源提供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本文所用的杭州氣象站資料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提供,包括逐日太陽總輻射、日照時數(shù)、降水量、平均水汽壓、平均風速、總云量、低云量和3種主要視程障礙天氣現(xiàn)象(輕霧、霧、霾)日數(shù)資料,時間1961—2010年。春季用3—5月,夏季用6—8月,秋季用9—11月,冬季用12—2月。以距平超過標準差的2倍作為異常,以標準差的1.5~2倍為接近異常來分析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異常特征。氣候傾向率采用線性方程擬合[15],其統(tǒng)計檢驗采用隨機Monte Carlo顯著性檢驗[16]。為檢測氣象要素序列的變化是否有突變,采用Yamamoto檢驗方法[17]。1993年杭州站太陽總輻射由人工觀測改為自動觀測。參照文獻[18]中的方法,取紹興、蕭山、富陽、海寧、桐鄉(xiāng)和德清為參考站,采用Potter法對杭州1961—2010年總輻射資料進行均一性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近50 a杭州總輻射資料沒有出現(xiàn)間斷點,1993年的輻射儀器換型對總輻射資料影響不大,這與文獻[19]中的結論也基本一致。為了全面、客觀地給出杭州站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變化事實,本文分別對1961—2010年、1961—1992年及1993—2010年3個時段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氣候變化

2.1.1 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月變化

杭州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年內(nèi)變化十分相似(圖1),盛夏(7—8月)最大,冬季最小;多年平均最大值均出現(xiàn)在7月份,分別為553.6 MJ/m2和222.5 h,最小值分別出現(xiàn)在2月份和1月份,為216 MJ/m2和102.7 h;6月受江淮梅雨帶影響,杭州降水量和云量較多,導致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偏低,在年內(nèi)變化曲線上6月份出現(xiàn)明顯回落。月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年內(nèi)變化基本都表現(xiàn)為從7月向前后兩端減少的特征,這與太陽高度角變化基本一致,但略有滯后。

由杭州各月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線性趨勢分析(表1)可知,近50 a(1961—2010年)除4—6月外,其余各月太陽總輻射全部呈減少趨勢,但除1月和8月外,其它月份的趨勢減少并不顯著;近50 a日照時數(shù)除4—5月呈微弱增加趨勢外,其它各月均呈減少趨勢,其中1月、6—9月及11月趨勢減少顯著;計算兩者的“趨勢系數(shù)差”(日照時數(shù)的趨勢系數(shù)減太陽總輻射的趨勢系數(shù)),12個月全部都是負值,表明近50 a杭州各月日照時數(shù)相對于太陽總輻射在減少,即日照時數(shù)減少比太陽總輻射明顯或日照時數(shù)增加沒有太陽總輻射明顯。

圖1 1961—2010年杭州站月平均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

表1 杭州月、季、年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趨勢系數(shù)及氣候傾向率(太陽總輻射單位:(MJ/m2)/10a,日照時數(shù)單位:h/10a)

對各時段而言,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在1961—1992年普遍呈負趨勢,僅在4—5月呈弱增加趨勢,1—3月及7—9月趨勢減少顯著,以8月份減少最多;1993年以后,除秋季(9—11月)各月下降趨勢有所增加外,其余各月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下降趨勢大都減弱或上升趨勢有所增強,尤其是日照時數(shù)于3月份及太陽總輻射于3,4,6和12月都由負趨勢轉(zhuǎn)為弱增加趨勢。

2.1.2 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年及四季變化

圖2給出年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時間變化曲線,由圖看出,近50 a杭州年太陽總輻射和年日照時數(shù)都呈波動下降趨勢,氣候傾向率分別為41.4(MJ/m2)/10 a和 85.9 h/10 a(表 1),以年日照時數(shù)下降更明顯,這是由于年日照時數(shù)在1961—1992年及1993—2010年兩個時段都表現(xiàn)為顯著下降趨勢,而年太陽總輻射在1993年以后呈波動變化,下降趨勢減弱所致。各季節(jié)(圖略)的情況是,春季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在1961—1992年均呈下降趨勢,1993年以后則同步轉(zhuǎn)為波動上升趨勢。夏、秋、冬3季日照時數(shù)在近50 a始終呈下降趨勢,氣候傾向率分別為40.9 h/10 a,20.9 h/10 a,21.5 h/10 a,到 21 世紀前10 a降至最低;而同期太陽總輻射與年太陽總輻射的變化相似,在1961—1992年顯著下降,1993年以后呈波動變化,下降趨勢明顯減弱。

圖2 杭州年太陽總輻射(a)和年日照時數(shù)(b)的時間變化曲線

綜上所述,近50 a春季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變化趨勢一致,太陽總輻射在1993年以后存在較明顯的“變亮期”;近50 a年及夏、秋、冬3季太陽總輻射的下降趨勢弱于同期日照時數(shù)的下降,年及夏、秋、冬3季太陽總輻射在1993年以后呈波動變化,1993—2010年及1961—1992年兩時段均值差別不大,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變亮期”。

2.1.3 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異常分析及突變檢測

用Yamamoto檢驗方法對杭州年及四季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時間序列進行了突變檢驗,結果表明,年太陽總輻射在1975年以后明顯減少,其它時段太陽總輻射沒有突變;年及夏季日照時數(shù)分別在1971和1973年后明顯減少,其它時段日照時數(shù)沒有突變。

對近50 a杭州年及四季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異常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四季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異?;蚪咏惓F嗄攴荻喟l(fā)生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異?;蚪咏惓F倌攴荻喟l(fā)生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此外,年及春、夏、秋3季太陽總輻射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偏多也較為明顯。近50 a年太陽總輻射異常偏多年份出現(xiàn)過2次,分別在1967和1995年,前者是由于夏、秋、冬3季太陽總輻射偏多所造成的,而后者則主要是由于春、夏兩季偏多所致;年太陽總輻射異常偏少年份出現(xiàn)在1977年,是由于四季太陽總輻射都偏少造成的;年日照時數(shù)異常偏多年份出現(xiàn)在1963年,主要由春季日照偏多所致,近50 a年日照時數(shù)未出現(xiàn)異常偏少年份。

2.2 影響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主要氣候要素分析

影響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變化的主要因子是太陽高度角和大氣透明度。就某一固定地點來說,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相對穩(wěn)定,因此,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變化主要由大氣透明度決定。大氣透明度取決于大氣中所含水汽、水汽凝結物和塵埃雜質(zhì)等的多少,因此,水汽壓、降水量、云量和霧霾等視程障礙現(xiàn)象與大氣透明度關系密切。已有研究表明[7-11],大氣透明度、云量、降水量和水汽壓等對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變化都有很大影響,由于缺乏與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相匹配的長序列氣溶膠資料,本文重點分析云量、降水量、水汽壓和視程障礙現(xiàn)象對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影響。所包含的因子有總云量、低云量、降水量、雨日、平均水汽壓、輕霧日數(shù)、霧日數(shù)和霾日數(shù),共8個。

表2給出近50 a杭州年及四季各氣候因子的變化趨勢,由表可見,近50 a杭州平均水汽壓除冬季外,全都呈下降趨勢。各季降水量和雨日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春、秋季減少,雨日比降水量減少更明顯;夏、冬季增加,降水量較雨日增加更顯著;在年降水量增加的同時,年雨日卻呈減少趨勢??傇屏砍杭撅@著減少外,其它各季正負趨勢變化都不明顯;低云量大都呈增加趨勢,年及夏季顯著增加,僅在春季呈弱減少趨勢。近50 a杭州各季輕霧日和霾日顯著增多,但霧日卻有所減少。

表2 杭州年及四季各氣候因子的趨勢系數(shù)及氣候傾向率

對近50 a年及四季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與同期各氣候因子的相關系數(shù)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表略),降水量、雨日、總云量、低云量、霧日和輕霧日與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幾乎都呈顯著負相關關系,符合降水量、雨日、云量和(輕)霧日增加,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減少的一般規(guī)律。除春季外,霾日數(shù)與日照時數(shù)大都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與太陽總輻射在春季和冬季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在年及夏季和秋季相關關系都不明顯。平均水汽壓在年及夏季與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呈正相關關系,在春、秋和冬季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

根據(jù)上述對影響杭州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各因子的變化趨勢及其顯著性以及其與同站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相關性分析表明,年及四季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與降水量、雨日、總云量、低云量、霧日和輕霧日多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也就是降水量、雨日、云量和(輕)霧日增加時,日照時數(shù)減少。由近50 a杭州降水、云量、霧日和輕霧日的趨勢分布來看,降水量、低云量和輕霧日除春季外,以正趨勢為主,雨日、總云量和霧日則以負趨勢為主,這說明中高層云量變化及雨日和霧日變化并不是杭州年及四季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變化的主要原因,杭州年及夏、秋、冬3季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減少主要與降水量、低云量和輕霧日的增加有密切關系,春季太陽總輻射的增加主要與降水量、雨日、總云量和低云量減少關系密切。此外,近50 a年及四季日照時數(shù)減少與霾日數(shù)增加也有一定關系。

3 結語

1)杭州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的月際變化十分相似,盛夏最大,冬季最小,都表現(xiàn)為從7月向前后兩端減少的特征。1961—1992年杭州各月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普遍呈減少趨勢,僅在4—5月呈弱增加趨勢,1993年以后,除秋季各月下降趨勢有所增強外,其余各月兩者下降趨勢減弱或上升趨勢有所增強。近50 a(1961—2010年)除春季各月外,其余各月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全部都是負趨勢,以日照時數(shù)減少更明顯。

2)近50 a杭州年太陽總輻射和年日照時數(shù)都呈波動下降趨勢,氣候傾向率分別為41.4(MJ/m2)/10a和85.9h/10a,以年日照時數(shù)下降更明顯,這是由于年太陽總輻射下降主要出現(xiàn)在1961—1992年,1993—2010年呈波動變化,而年日照時數(shù)在上述兩個時段都表現(xiàn)為顯著下降趨勢,至21世紀前10 a降到最低。近50 a夏、秋、冬3季兩者趨勢變化與年變化一致。春季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變化趨勢一致,在1961—1992年均呈下降趨勢,在1993年以后存在較明顯的“變亮期”。

3)近50 a四季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異常偏少(多)年份多發(fā)生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前),此外年及春、夏、秋3季太陽總輻射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偏多也較為明顯。1967和1995年太陽總輻射異常偏多,1977年異常偏少;1963年日照時數(shù)異常偏多,其主要是由春季日照偏多所致,近50 a年日照時數(shù)未出現(xiàn)異常偏少年份。突變分析表明,年太陽總輻射在1975年以后明顯減少,各季太陽總輻射沒有明顯突變;年及夏季日照時數(shù)分別在1971和1973年后明顯減少,其它時段日照時數(shù)沒有明顯突變。

4)杭州年及夏、秋、冬3季太陽總輻射和日照時數(shù)減少主要與降水量、低云量和輕霧日的增加有密切關系,春季太陽總輻射的增加主要與降水量、雨日、總云量和低云量減少關系密切。此外,霾日數(shù)變化對日照時數(shù)的影響也非常重要。

[1] Gilgen H,Wild M,Ohmura A.Means and trends of shortwave irradiance at the surface estimated from global energy balance archive data[J].Journal of Climate,1998,11:2042 -2061.

[2] Liepert B G,Kukla G J.Decline in global solar radiation with increased horizontal visibility in Germany between 1964 and 1990[J].Journal of Climate,1997,10:2391 -2401.

[3] Liepert B G.Observed reductions of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at si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orldwide from 1961 to 1990[J].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02,29(10):1421,doi:10.1029/2002GL014910.

[4] Kumari B P,Londhe A L,Danie S,et al.Observational evidence of solar dimming:offsetting surface warming over India[J].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07,34,L2l8l0,doi:10.1029/2007GL031133.

[5] Wild M,Gilgen H,Roesch A,et al.From dimming to brightening:Decadal changes in solar radiation at earth’s surface[J].Science,2005,308:847 -850.

[6] Wild M.Global dimming and brightening:A review[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2009,114:D00D16,doi:10.1029/2008JD011470.

[7] 查良松.我國地面太陽輻射量的時空變化研究[J].地理科學,1996,16(3):232 -237.

[8] 李曉文,李維亮,周秀驥.中國近30年太陽輻射狀況研究[J].應用氣象學報,1998,9(1):24 -31.

[9] 王雅婕,黃耀,張穩(wěn).1961~2003年中國大陸地表太陽總輻射變化趨勢[J].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2009,14(4):405-413.

[10] Shi G Y,Hayasaka T,Ohmura A,et al.Data quality assessment and the long-term trend of ground solar radi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2008,47:1006 -1016.

[11] 馬金玉,羅勇,梁宏,等.中國近半個世紀地面太陽總輻射時空變化特征[J].自然資源學報,2012,27(2):268-280.

[12] Stanhill G,Cohen S.Global dimming: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r a widespread and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global radiation with discussion of its probable causes and possible agricultural consequence[J].Agriculture Forest Meteorology,2001,107(4):255 -278.

[13] Shaw C L,Chung H W,Chein J S,et al.Reduction in sunshine duration over Taiwan:Causes and implication[J].Atmosphere Ocean Science,2002,13(4):523 -545.

[14] Liang F,Xia X A.Long-term trends in solar radiation and the associated climatic factors over China for 1961-2000[J].Annales Geophysicae,2005,23:2425 -2432.

[15] 施能,陳家其,屠其璞.中國近100年來4個年代際氣候變化特征[J].氣象學報,1995,53(4):431 -439.

[16] 施能,顧駿強,黃先香,等.合成風場的統(tǒng)計檢驗和蒙特卡洛檢驗[J].大氣科學,2004,28(6):950 -956.

[17] 符淙斌,王強.氣候突變的定義和檢測方法[J].大氣科學,1992,16(1):111 -119.

[18] 辛渝,趙逸舟,毛煒嶧,等.新疆太陽總輻射資料的均一性檢驗與氣候?qū)W估算式的再探討[J].高原氣象,2011,30(4):878-889.

[19] 鞠曉慧,屠其璞,李慶祥.我國太陽總輻射月總量資料的均一性檢驗及訂正[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6,29(3):336-341.

猜你喜歡
云量日照時數(shù)水汽
青藏高原上空平流層水汽的時空演變特征
福州市近70年日照變化趨勢分析
贛州地區(qū)云量變化特征及其與降水的關系
ASC200型地基雙波段全天空云量自動觀測儀云量比對分析
氣象科技(2022年2期)2022-04-28 09:35:46
西昌近60年日照時數(shù)的變化特征分析
1961~2020年曲麻萊縣日照時數(shù)變化特征
1980年~2017年大冶市日照時數(shù)變化特征分析
1971—2010年虎林市云量與氣溫、降水的年際變化特征分析
1979~2011年間平流層溫度及平流層水汽的演變趨勢
深圳“5·11”特大暴雨過程的水汽輸送特征分析
镇江市| 阳曲县| 平谷区| 五指山市| 安吉县| 奉新县| 虹口区| 浑源县| 汉寿县| 邢台县| 饶平县| 张掖市| 蓬莱市| 特克斯县| 洛浦县| 黑龙江省| 遂昌县| 秭归县| 双牌县| 长丰县| 海伦市| 讷河市| 承德县| 邯郸市| 鲁甸县| 温州市| 汉寿县| 长春市| 蒙自县| 林口县| 德庆县| 桐乡市| 灵台县| 丹江口市| 高清| 平顶山市| 恭城| 阿拉善右旗| 清镇市| 吴桥县|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