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皖南地區(qū)歷史地震略考1

2013-11-26 06:47:10張志中張征宇
震災防御技術(shù) 2013年3期
關(guān)鍵詞:望江英山潛山

張志中 張征宇 吳 健 吳 宣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

引言

歷史地震調(diào)查是核電廠和大型水利樞紐等重大工程建設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其目的在于為地震安全性評價提供科學的歷史地震依據(jù)。按《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等,2005)的相關(guān)規(guī)定:“應搜集在時間上盡可能久遠的所有歷史地震資料,并對資料的可靠性和歷史地震對場地的影響做出評價”;當近區(qū)域內(nèi)存在證據(jù)不充分或有懷疑的破壞性地震時,應在進行資料核查和現(xiàn)場調(diào)查后,確認其震中位置和強度參數(shù)。本文根據(jù)對區(qū)域地震資料的分析認為,對文中所述的三次歷史地震參數(shù),即:1635年級地震、1654年2月17日級地震和1585年3月6日級地震存在一定的疑問,因此,需要進行一定的調(diào)查核實工作,以確證其位置的可靠性,為分析其構(gòu)造背景提供可信的參數(shù)。

1 皖南地區(qū)歷史地震記載概況

本文所指皖南地區(qū)屬于中華民族薛家崗文化的發(fā)祥地。據(jù)安慶地區(qū)出土的文物考證,早在距今約7000年前已存人類的痕跡。春秋時期,該地區(qū)屬桐、皖二國。戰(zhàn)國時期屬楚國。秦統(tǒng)一中國后,屬九江郡。西漢·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廬江郡,轄有皖縣,其縣域含今天的懷寧、潛山、太湖、望江、宿松5縣及岳西縣東南部分地區(qū)。皖縣城設于今日潛山縣。東晉義熙年間(公元 405—418年)設晉熙郡,建懷寧縣。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 448年)置太湖左縣。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始建新治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名為望江縣。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樅陽縣。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置舒州德慶軍,南宋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改為舒州安慶軍,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升為安慶府,領(lǐng)懷寧、桐城、太湖、宿松、望江5縣。

該地區(qū)的自然災害主要是水、旱、風暴、雹、寒潮和地震等。其中,水、旱災害最為嚴重,且頻繁,記載歷史也悠久。水災記載始于西漢·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旱災記載始于晉懷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據(jù)懷寧縣志記述,自公元1330年至1985年的655年中,先后發(fā)生大小水旱災害144次,平均4—5年一遇。該地區(qū)的雹災記載始于漢·元初四年(公元117年);地震記載相對較晚,始于元統(tǒng)元年(公元1333年),距今僅有670余年。

資料表明,該地區(qū)人類文明歷史悠久,早在 2000年前就有國家政權(quán)的縣級機構(gòu)建置,水旱等自然災害的記載歷史也長達2000余年,對重大自然災害事件的記載基本是連續(xù)的,史料的可利用狀況良好。從表1可以看出,這些地震頻次隨時間分布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不均勻性。關(guān)于地震影響情況,《安慶市志》和《懷寧縣志》等輯錄的地震記錄史料表明,自公元 1333年至1985年,該地區(qū)共記錄到70余次地震,其中,絕大多數(shù)(97%)為“地震”、“地大震”或“地震有聲”等有感地震記載。有感地震的記載有:1652年安徽霍山6級地震、1668年山東郯城—莒縣級地震、1917年安徽霍山級地震、1624年江蘇揚州附近的6級地震、1679年河北三河—平谷8級地震、1918年廣東南澳附近7.3級地震和1979年江蘇溧陽6級地震等,只有1668年和1917年的地震記有破壞??梢钥吹?,該地區(qū)的地震影響,一方面是來自當?shù)丶案浇行〉卣?;另一方面是來自郯廬地震帶、長江下游地震帶和東南沿海地震帶等遠場大地震。

表1 公元1200—1950年皖南地區(qū)按50年分段的歷史地震頻次統(tǒng)計表Table 1 Frequency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during A.D. 1200 to1950

2 根據(jù)實際記載資料進行歷史地震影響狀況評價

歷史地震對工程場地造成的影響,同樣可能重復發(fā)生,確定歷史地震對工程場地的最大影響烈度,是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僅對一般工程而言,對于核設施、大型水利樞紐更是如此。

因疑難歷史地震的難點各有不同,對其復核調(diào)查的方法也有差異,對各版本地震目錄所列地震參數(shù)有差異的地震,宜著重核查其主要資料依據(jù)是否有差別。若歷史記載資料相同,僅是對資料的認知不同所致,則宜以距地震時間最近的官方記載為主,甄別其合理性;若是因補充了重要的記載資料而改變了參數(shù),則宜取資料較充分的結(jié)果為妥。

在皖南地區(qū),有三次歷史地震需要進行復核確定。

2.1 1635年潛山附近級地震

該次地震的參數(shù)最早見于《中國地震簡目》(《中國地震簡目》匯編組,1988),以后的《中國歷史強震目錄》(國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編,1995)和《蘇·浙·皖·滬地震目錄》(劉昌森等,2002)中也列有此地震,參數(shù)相同,但震中精度有差異(見表2)。

表2 1635年潛山附近級地震參數(shù)一覽表Table 2 List of seismic parameters of M4Qianshan earthquake in 1635

表2 1635年潛山附近級地震參數(shù)一覽表Table 2 List of seismic parameters of M4Qianshan earthquake in 1635

序號 資料來源 地震時間 震中位置(精度) 震級 震中烈度 備 注1 《中國地震簡目》(1988) 1635.2.17 2 《中國歷史強震目錄》(1995)1635.2.17(明崇禎八年正月初一)安徽潛山懷寧間30.5°N, 116.5°E(2)安徽潛山西南30.5°N, 116.5°E(3)43 4(43 4) 安慶、潛山、太湖、桐城、宿松、望江均震3《蘇·浙·皖·滬地震目錄》(2002)1635.2.17(皖) 潛山西南30.5°N, 116.5°E(3)(43 4)安慶 地震。[康熙《懷寧縣志》]桐城 地震有聲,自西北至東南。[康熙《桐城縣志》]潛山 地震。[康熙《潛山縣志》]太湖 地震。[康熙《太湖縣志》]宿松 地震。[康熙《宿松縣志》]望江 地震。[順治《望江縣志》]鹿邑 地震。[康熙《鹿邑縣志》]

表2中的數(shù)據(jù)說明,三個版本地震目錄對該次地震的“地震時間”、“震中位置”和“震級”大小的評定是一致的;但均沒有給出震中區(qū)烈度值,也沒有關(guān)于房屋破壞的記述情況。從以上三個版本目錄的編輯說明中可知,這類地震的震中是按有感區(qū)的幾何中心評定的,其震級值則是按有感區(qū)的長軸半徑(km)或面積(km2)估計的。

《中國歷史強震目錄》P182頁(國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編,1995)給出了該震的有感范圍分布圖(圖1)。復查《安徽地震史料輯注》(P40—41頁)(安徽省人民政府地震局,1983)和《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匯編》(P872—873頁)(謝毓壽等,1987),表1備注欄所列地震記載情況均與順治八年至康熙三十一年間的一系列相關(guān)府志、縣志中的記述一致,且包括河南鹿邑縣志在內(nèi)的八種志書所記的地震時間均為“崇禎八年乙亥春正月朔”。這也說明地震時間的記述是可信的。河南鹿邑距潛山約360km,其間的府縣卻未見有關(guān)的記述。因此,將安慶、懷寧、潛山、太湖、桐城、宿松和望江同日記載的“地震”作為一次地震事件看待是合適的。由于未見破壞較重的實際記載地點,要判斷其宏觀震中位置的資料依據(jù)仍不充分。然而根據(jù)對上述歷史地震記載情況的分析,作者認為:1635年2月17日在安徽潛山附近(30.5°N,116.5°E)發(fā)生過一次地震,其震中精度為3類(誤差≤50km),震級定為級是較為合理的。

圖1 1635年潛山附近地震有感范圍Fig. 1 Impacted sites felt by local residents during MQianshan earthquake in1635

2.2 1654年廬江東南級地震

該次地震參數(shù)始見于《中國地震簡目》(《中國地震簡目》匯編組,1988),在其后的《中國歷史強震目錄》(國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編,1995)和《蘇·浙·皖·滬地震目錄》(劉昌森等,2002)中也均列出了此地震,各地震目錄的參數(shù)和記載情況如表3所列。

表3 1654年廬江東南級地震參數(shù)一覽表Table 3 List of seismic parameters of MLujiang earthquake in 1654

表3 1654年廬江東南級地震參數(shù)一覽表Table 3 List of seismic parameters of MLujiang earthquake in 1654

序號 資料來源 地震時間(精度) 震級 震中烈度 備 注震中位置1《中國地震簡目》(1988)1654.2.17安徽樅陽廬江間30.9°N,117.5°E(3)51 4 2《中國歷史強震目錄》(1995)3《蘇·浙·皖·滬地震目錄》(2002)1654.2.17(清順治十一年正月初一)1664.2.17安徽廬江東南30.9°N,117.5°E(3)(皖) 廬江東南30.9°N,117.5°E(3)51 4 51 4銅陵、舒城、安慶、廬江、潛山、東流、貴池、石埭、桐城、望江、涇縣、全椒均震。21日(初五)廬江復震銅陵 未刻地震,坐者幾仆。[順治《銅陵縣志》]廬江 地震,21日復震。[順治《廬江縣志》]安慶 地動有聲。[康熙《安慶府志》、《懷寧縣志》]潛山 地震有聲。[康熙《潛山縣志》]舒城 地大震。[康熙《舒城縣志》]涇縣 未時地震。[順治《涇縣志》]池州 未時地震。[康熙《池州府志》、《貴池縣志》]石埭 元旦地震。[康熙《石埭縣志》]全椒 元旦雪、地震。[康熙《全椒縣志》]東至 地震有聲。[乾隆《東流縣志》]桐城 地震。[道光續(xù)修《桐城縣志》]望江 地震。[康熙《望江縣志》]

表3中所列的數(shù)據(jù)說明,三個版本的地震目錄對該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級大小的評定結(jié)果是一致的,但都未給出震中區(qū)的烈度值,且震中的精度均為3類(誤差≤50km)。其中,后兩個地震目錄中還給出該地震的有感范圍圖(圖2)。

經(jīng)復查《安徽地震史料輯注》(P58—59頁)(安徽省人民政府地震局,1983)和《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匯編》(P48—50頁)(謝毓壽等,1987),表3備注欄中所列地震記載情況與順治十二年至道光七年間一系列相關(guān)府志和縣志中的記述是一致的。其中,銅陵和廬江的縣志分別是順治十二年及順治十三年刊本,即為地震后三年內(nèi)刊出的。這些記載的地震時間相當一致,均為順治十一年正月朔或正月初一日。所以,將這些記載情況作為一次地震事件看待是可信的。但是,由于未見到相對較重的震害記載,要確切地判斷其宏觀震中依據(jù)仍然不足。在這些記載中(表3),舒城記“地大震”,廬江縣是唯一記有5天后(21日)“復震”(余震),綜合考慮有感范圍,將震中定在廬江東南是相對合理的。從望江至全椒的距離約400km,該次地震有感(Ⅳ度)范圍的長軸半徑約200km,將其震級估計為級也是有依據(jù)的。

鑒于上述情況,確定1654年2月17日在安徽廬江東南(30.9°N,117.5°E)發(fā)生的地震,其震中精度為3類(誤差≤50km),震級定為級。

2.3 1584年英山附近級地震和1585年安徽巢縣附近級地震

這兩次地震最早是作為一次地震事件,即1585年安徽巢縣地震出現(xiàn)在地震目錄中,后又被分成兩次不同的地震事件。1585年安徽巢縣地震的參數(shù)最早見于《中國地震目錄(第一集)》(李善邦,1960)中,以后的各版本地震目錄中均列有該地震參數(shù)。但由于各版本地震目錄依據(jù)的史料以及對史料的認識不完全一致,因此,所給出的震中、震級和影響范圍也就有所不同(見表4)。

圖2 1654年廬江附近級地震有感范圍圖Fig. 2 Impacted sites felt by local residents during MLujiang earthquake in 1654

表4所列數(shù)據(jù)和記載情況說明,公元1585年3月6日在安徽巢縣附近發(fā)生過中強地震。該震在巢縣的影響為“地大震,墻屋有傾覆”,各版本地震目錄所評定的震中烈度均為Ⅶ度。歷史地震的震級大小,通常是按震中烈度和不同烈度等震線的長軸半徑來估計的。對于該次地震震級的估計值不完全一致,從級或6級均有。同時,表4的備注欄內(nèi)地震記載情況和所給出的等震線圖也反映了各版本地震目錄對史料的認識差異,即是否將萬歷十二年二月初六(1584年3月17日)的記載史料同萬歷十三年二月初六(1585年3月6日)的史料作為一次地震事件看待,不同版本地震目錄的處理是不一致的。

表4 1585年安徽巢縣附近級地震參數(shù)一覽表Table 4 List of seismic parameters of MChaoxian earthquake in 1585

表4 1585年安徽巢縣附近級地震參數(shù)一覽表Table 4 List of seismic parameters of MChaoxian earthquake in 1585

序號 資料來源 地震時間 震中位置(精度) 震級 震中烈度 備 注1 《中國地震目錄》(1960)1585.3.6(明萬歷十三年二月六日)安徽巢縣(31.6°N,117.9°E)6 Ⅶ巢縣 墻屋有傾復者。和縣 江濤沸騰。銅陵 城恒多裂。貴池 府城裂。泗州、太平、合肥、當涂:房屋動搖,高淳(人立者仆)。含山、來安、廬安、望江、宿松、南京、六合、淮安、揚州、江浦、溧陽、懷寧、桐城、潛山均震2 《中國地震目錄》第一、二冊合訂本(1971)1585.3.6(明萬歷十三年二月六日)安徽巢縣(31.5°N,117.9°E)(6) Ⅶ巢縣 地大震,墻屋有傾覆者。銅陵 城恒多裂。貴池 府城裂。合肥 (房屋動搖)、含山、廬江、無為、當涂 (房屋動搖)、來安、和縣 (江濤沸騰)、江蘇之盱貽 (屋宇動搖)、南京、淮安、揚州、江寧、江浦、六合、溧陽、高淳 (人立者仆)、鎮(zhèn)江均震。

續(xù)表

續(xù)表

經(jīng)復查《安徽地震史料輯注》(P28—30頁)(安徽省人民政府地震局,1983)和《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匯編》(P565—573頁)(謝毓壽等,1987),表4備注欄中所列地震記載情況與萬歷二十二年至光緒二十七年間相關(guān)府志和縣志中的記述是一致的。史料輯注和資料匯編的按語中反映出,由于不同時期志書間的相互轉(zhuǎn)抄,會出現(xiàn)資料的差異。比如,萬歷二十二年《望江縣志》(卷8頁195)記“萬歷十二年二月初六日地震”。但順治八年、康熙十二年、三十四年、五十四年、乾隆三十二年《望江縣志》均作:“萬歷十二年甲申二月初六日地震”。比萬歷志多“甲申”二字?!度f歷實錄》、《明史·五行志》及廬州府、無為府、巢縣、廬江等地志書均作“十三年二月初六日地震”。安慶府志及桐城、望江、潛山、宿松、英山等地縣志均記“萬歷十二年二月六日地震”。

作者認為,以上安慶府屬各縣所記“十二年”疑為“十三年”之誤。在1983年版《中國地震目錄》(顧功敘,1983)、1995年版《中國歷史強震目錄》(國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編,1995)和2002年版的《蘇·浙·皖·滬地震目錄(劉昌森等,2002》中,就將萬歷十二年二月初六日的記載史料歸入萬歷十三年二月初六日史料,作為一次地震事件看待的(圖3)。盡管如此,1983年版《中國地震目錄》(顧功敘,1983)(表 4)在地震情況欄的“注”中說明:“英山、宿松、望江等縣均記作萬歷十二年二月初六。疑是另一次地震”。圖3顯示,作為一次地震事件處理時,存在兩個相距約180km的極震區(qū),且英山所記“房屋盡塌”與巢縣所記“地大震,墻屋有傾塌者”的震害情況相比,似乎英山的破壞稍顯嚴重一點,其影響烈度應定為Ⅶ度(圖4)。

在新版的《安慶市志》(1997)中,分別列出了明萬歷十二年二月初六和萬歷十三年二月初六兩次地震事件的記載情況。與此同時,還有三個版本的地震目錄,是將萬歷十二年二月初六日的史料和萬歷十三年二月初六日的史料,分別作為兩次地震事件看待的。現(xiàn)將萬歷十二年二月六日(1584年3月17日)地震事件的有關(guān)參數(shù)列于表5中。

圖3 1585年巢縣南級地震等震線圖(引自1983年版《中國地震目錄》)Fig. 3 Isoseismals of M earthquake in southern Chaoxian in 1585 (from “Earthquake Catalogue of China, 1983”)

圖4 1584年3月17日湖北英山附近級地震等震線圖(引自1990年版《中國歷史地震圖集(明時期)》)Fig. 4 Isoseismals of M Yingshan earthquake on March 17, 1584

表5 1584年英山附近級地震參數(shù)一覽表Table 5 List of seismic parameters of MYingshan earthquake in 1584

表5 1584年英山附近級地震參數(shù)一覽表Table 5 List of seismic parameters of MYingshan earthquake in 1584

序號 資料來源 地震時間 震中位置(精度) 震級 震中烈度 備 注1《中國地震目錄》第一、二冊合訂本(1971)1584.3.17(明萬歷十二年二月初六)湖北英山30.8°N, 115.7°E 51 2 Ⅶ英山 房屋盡塌浠水 (記作萬歷十三年) 及安徽之宿松、望江均震2《中國歷史地震圖集 (明時期) 》(1990)1584.3.17(明崇禎八年正月初一)湖北英山30.8°N, 115.7°E 51 2 Ⅶ南京英山地震,房屋盡塌。安慶府、桐城、潛山、望江、宿松均震。清乾隆《英山縣志》3 《中國地震簡目》(1988) 1584.3.17湖北英山30.8°N, 115.7°E(2)5 Ⅶ

表5所列數(shù)據(jù)和地震記載情況表明,三個版本的地震目錄均認為,在明萬歷十二年二月初六日(1584年3月17日)這天,于今湖北英山附近發(fā)生過震中烈度為Ⅶ度的地震。

在《中國歷史地震圖集(明時期)》(P113—114頁)中(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990),還分別給出了兩次地震事件的影響場范圍。按圖集中所示地震影響場還說明:①雖然1584年和1585年地震的震中烈度均為Ⅶ度,但后者可以圈出長軸半徑約70km的Ⅵ度區(qū)范圍;②1584年地震的Ⅳ度區(qū)范圍明顯小于1585年地震的Ⅳ度區(qū)范圍,前者的震級應小于后者;③對于安慶府所轄的懷寧、桐城、潛山、望江等地區(qū),曾屬于兩次地震的Ⅳ度影響范圍。

通過對收集到的大量資料的綜合分析認為:①不能排除萬歷十二年二月六日和萬歷十三年二月六日分別為兩次地震事件的可能性;②將上述史料作為兩次事件看待是較為合理的;③萬歷十二年二月六日英山地震的震級,應小于萬歷十三年二月六日巢縣地震的震級,綜合比較高烈度區(qū)范圍及有感范圍,并參考以往地震目錄中確定的震級值,作者認為將1584年英山地震的震級定為且偏于保守;④萬歷十三年二月六日巢縣地震的參數(shù)取1995年版地震目錄給出的參數(shù)(見表6)。

表6 1584年和1585年地震之參數(shù)Table 6 Comparison of seismic parameters of earthquakes in 1584 and 1585

3 結(jié)論

本文針對核電工程的歷史地震調(diào)查問題,提出了列入地震目錄中的歷史地震事件參數(shù)并非是唯一的,應從更廣泛的角度去合理解釋歷史地震記載來確定歷史地震參數(shù)的可靠性。皖東南地區(qū)的地震影響,一方面是來自當?shù)丶案浇行〉卣穑涣硪环矫媸莵碜咱皬]地震帶、長江下游地震帶和東南沿海地震帶等遠場大地震。近500年來,安慶、懷寧、潛山、太湖和望江的最大影響烈度為Ⅳ—Ⅵ度。

根據(jù)本文所述,由文獻記載資料分析對上述三次歷史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級值進行了復核確認,復核確認后的地震參數(shù)列于表7。

表7 皖南地區(qū)三次地震參數(shù)復核結(jié)果Table 7 Summary of thre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Anhui Province

本文所得之復核結(jié)果,對于合理確認該地區(qū)的發(fā)震構(gòu)造和今后修定地震目錄將有所裨益。

安徽省人民政府地震局,1983.安徽地震史料輯注.合肥:安徽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顧功敘主編,1983.中國地震目錄.北京:科學出版社.

國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0.地震工作手冊.北京:地震出版社.

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1990.中國歷史地震圖集(明時期).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國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編,1995.中國歷史強震目錄.北京:地震出版社.

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5.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李善邦主編,1960.中國地震目錄(第一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劉昌森,景天永,劉慶烜,王峰,黃佩,2002.蘇·浙·皖·瀘地震目錄.北京:地震出版社.

謝毓壽,蔡美彪主編,1987.《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匯編》.北京:科學出版社.

中央地震工作小組辦公室主編,1971.中國地震目錄(第一、二冊).北京:科學出版社.

《中國地震簡目》匯編組,1988.中國地震簡目.北京:地震出版社.

猜你喜歡
望江英山潛山
詞語接龍
小讀者(2024年9期)2024-06-01 07:02:32
安徽潛山:“田管家”授技術(shù)
古皖之源,“皖”美潛山
云南畫報(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4
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日常尺度——東岸“望江驛”木構(gòu)建筑設計實踐
工程與建設(2019年1期)2019-09-03 01:12:24
英山茶園
對英山茶文化資源的整理
成都·望江名門
金色年華(2017年1期)2017-06-15 20:28:30
老促會“添油加醋” 助推英山旅游強縣
烏馬營潛山石炭-二疊系油氣成藏條件研究
重慶望江工業(yè)有限公司
風能(2016年12期)2016-02-25 08:46:46
炉霍县| 冕宁县| 咸阳市| 合作市| 喜德县| 武穴市| 延津县| 铜山县| 会泽县| 宿州市| 环江| 香河县| 修文县| 高尔夫| 临颍县| 邮箱| 武安市| 进贤县| 吉首市| 巴青县| 城固县| 乌鲁木齐市| 阜南县| 临桂县| 社旗县| 南城县| 景宁| 遵义县| 高州市| 峡江县| 澜沧| 保康县| 平舆县| 游戏| 东平县| 沙雅县| 和龙市| 浦东新区| 无棣县| 彭阳县|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