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容 馬 穎 何 銳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研究院 湖北 武漢:430080)
腐蝕是使材料破壞的主要形式之一,對國民經(jīng)濟和國防建設中的各個部門造成的損失很大[1-2]。利用已積累的腐蝕數(shù)據(jù),正確選用耐蝕材料和防腐措施,進行合理的防腐結(jié)構(gòu)設計,可延長設施、設備使用壽命,有效地降低腐蝕損失。
腐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受自然環(huán)境影響,情況十分復雜,影響因素很多,只有通過環(huán)境現(xiàn)場暴露試驗才能得到符合實際的數(shù)據(jù),從而才可為合理選材、采取防護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為了縮短鋼材與防護材料篩選和研制的周期,腐蝕工作者創(chuàng)造了各種各樣的室內(nèi)加速腐蝕試驗方法[3-5]。但最終向防護與設計部門提供的數(shù)據(jù),最可靠的、可直接納入產(chǎn)品設計的仍只有掛片暴露試驗結(jié)果。該結(jié)果的直觀性與實用性一直受到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普遍重視,使其作為基礎(chǔ)研究,長期不衰,至今仍在廣泛進行。本文對SPA-H 等耐候鋼在大氣中的腐蝕行為進行了研究。
試驗材料為武鋼生產(chǎn)的熱軋板,以Q345 鋼作為對比,化學成分見表1。試樣經(jīng)機加工成為100 mm×100mm×(3~4)mm 的試樣,表面磨光,粗糙度Ra為3.2μm。
表1 試驗鋼的主要化學成分/wt%
大氣暴露點選在青島海洋腐蝕研究所大氣暴曬場、廣州電器科學研究院瓊海大氣暴曬場和重慶西南技術(shù)工程研究院江津大氣暴曬場,主要環(huán)境因素與氣象特征見表2。
試驗鋼各周期試樣在各試驗點一次投放,經(jīng)1、3、5年等不同時間取出。試樣曝露前、后的處理均符合GB/T 14165-93[6]的要求。
表2 各試驗站主要環(huán)境因素與氣象特征
將帶銹樣(10mm×10mm)在溫度為30℃,測試介質(zhì)為0.1mol/L Na2SO4,采用M273A 恒電位儀測試,參比電極為飽和甘汞電極。從低于自然腐蝕電位100mV 開始,以0.5mV/s掃描速度進行極化曲線測定。
試驗鋼在各試驗站腐蝕量隨時間的變化見圖1至圖3。
大氣暴露試驗結(jié)果表明,SPA-H 和09CuPTiRE鋼的耐蝕性在各試驗站均優(yōu)于Q345鋼,暴露試驗5年時,SPA-H、09CuPTiRE鋼與Q345鋼相比的耐蝕性在青島站是150%、118%,在江津站是148%、149%,在瓊海站是151%、140%。
試驗鋼在各試驗站銹層的附著率見圖4。
圖4 試驗鋼在各試驗站暴露3年的附著率
鋼材耐大氣腐蝕性能與鋼表面腐蝕產(chǎn)物的附著率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從圖4可看出,腐蝕較輕的瓊海站,其腐蝕產(chǎn)物附著率高于其它站,在青島和瓊海試驗站,SPA-H 鋼的附著率最高,Q345鋼的附著率最低,在江津站09CuPTiRE 鋼的附著率比SPA-H鋼稍高,附著率的變化與試樣失重的規(guī)律一致。說明環(huán)境的腐蝕性與腐蝕產(chǎn)物附著率呈負相關(guān)。
采用電子探針對大氣暴露5年的帶銹樣進行合金元素在銹層中的分布分析,見圖5。
圖5 SPA-H 鋼在青島暴露5年時銹層中合金元素的分布
從探針分析結(jié)果可看出,試驗鋼的銹層中有Cu、P、Cr元素的富集,Ni的富集較少。耐候鋼比普碳鋼具有更好的耐大氣腐蝕性能,主要原因是經(jīng)過長期大氣暴曬后,在其表面上形成了穩(wěn)定致密的保護性銹層,而合金元素在銹體中細小孔隙及微細裂紋處富集,又堵塞了水、氧等對鋼基浸蝕的通路,阻礙了腐蝕介質(zhì)的進入;而普碳鋼表面形成的銹層疏松,且有微裂紋存在,故對基體不能起到保護作用。
試驗鋼在各站暴露5年極化曲線測試結(jié)果見圖6、圖7、圖8。
圖6 試驗鋼在青島站暴露5年銹樣的極化曲線
從圖中可看出,耐候鋼的致鈍電流、維鈍電流均比對比鋼Q345的致鈍電流、維鈍電流小,維鈍電流的大小從電化學角度反映了銹層的致密性,維鈍電流愈小,說明其銹層愈致密,其傳質(zhì)能力愈差,銹層防護性能就愈好。
(1)大 氣 暴 露5 年 的 結(jié)果 表 明,SPA-H 和09CuPTiRE鋼的耐蝕性在各試驗站均優(yōu)于Q345鋼,是一種優(yōu)良的耐大氣腐蝕用鋼。
(2)大氣暴露5年帶銹樣的陽極極化曲線測試結(jié)果表明,耐候鋼銹層的保護性能優(yōu)于對比鋼Q345。
[1]曹楚南.悄悄進行的破壞——金屬腐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2000.
[2]葉康民.金屬腐蝕與防護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3]Johnson J B,Elliott P,Winterbottom M A,et al.Short-Term Atmospheric Corrosion of Wild Steel at Two Weather and Pollution Monitored Sites[J].Corrosion Science,1977,(17):691-700.
[4]徐乃欣,張承典,丁翠紅.加速大氣腐蝕試驗的一個新方案[J].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1990,10(3):228-231.
[5]王風平,張學元,杜元龍.大氣腐蝕研究動態(tài)與進展[J].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shù),2000,12(2):104-108.
[6]GB/T 14165-93,黑色金屬室外大氣暴露試驗方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