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仲三
二十六、翻身撇身捶
撇身捶的動作是傳統(tǒng)楊式太極拳套路中五種拳法之一,在整套的拳術演練中,出現(xiàn)了“轉(zhuǎn)身撇身捶”與“翻身撇身捶”的兩種不同身法形式的變化。
同是撇身捶,“轉(zhuǎn)身”與“翻身”有何不同?一般來講,“轉(zhuǎn)身”是指身體向側(cè)方回轉(zhuǎn),轉(zhuǎn)身時身體應保持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松腰沉髖,利用腰髖的轉(zhuǎn)動帶動雙臂完成動作。如“閃通背”動作,身體側(cè)向前方,然后轉(zhuǎn)體接撇身捶動作,就應理解為“轉(zhuǎn)身”?!胺怼币话愕刂v,是指身體由前向后做180度的翻轉(zhuǎn),轉(zhuǎn)體動作幅度大于“轉(zhuǎn)身”的幅度,動作含意包括了“翻”與“轉(zhuǎn)”雙重的意思,同樣是身體應保持立身中正,利用腰髖的轉(zhuǎn)動帶動雙臂完成動作。如“進步栽捶”動作,身體正向前方,然后轉(zhuǎn)體接撇身捶動作,就應理解為“翻身”。
在傳統(tǒng)楊式太極拳套路初期的演練形式中,“進步栽捶”動作以后緊接的是“翻身二起腳”再連“打虎式”,有騰空拍腳的動作,動作比較剛烈、勇猛。澄甫宗師經(jīng)過不斷的思索、揣摩,將其演變成目前的動作形式,動作變得柔和、緩慢、圓活、連貫,一氣呵成,更貼近楊式太極拳連綿不斷、綿里藏針的特點,如拳諺所云:“前后左右,上下四傍,轉(zhuǎn)接靈敏,緩急相將?!?/p>
我祖父當年學拳時,就曾練習“翻身二起腳”再連“打虎式”,后期就遵循楊澄甫宗師的修改進行演練。我幼年練拳時,在祖父的教導下也練習過此種動作形式。
目前,此動作的名稱有的稱為“回身撇身捶”,還有的稱為“轉(zhuǎn)身撇身捶”,但其含義是一樣的。我們只要了解了“轉(zhuǎn)身”與“翻身”的不同概念,撇身捶的其他動作過程則是完全一樣的。
翻身撇身錘1
翻身撇身錘1(正面)
翻身撇身錘2
翻身撇身錘3
翻身撇身錘4
翻身撇身錘5
二十七、左右打虎式
左、右打虎式是傳統(tǒng)楊式太極拳套路中,以雙拳動作出現(xiàn)的兩種動作形式之一,也是雙貫拳。
動作過程中要求處處對稱協(xié)調(diào),上下相隨一致。身體重心左移,一邊弓腿,一邊上下雙拳相合,腿到拳到,上下相隨,而不是腿先到再合雙拳。身體的立身中正,決定了雙拳動作的效果和力量。左打虎時,左拳自左向頭前上方畫弧圈打時力達左拳面,是貫拳,拳心向外,拳眼向下,左臂含有向外的撐勁;右拳同時向下屈臂圈打,同樣力達拳面,也為貫拳,拳心向下,拳眼向內(nèi),右臂含有向外的撐勁。
雙拳上下要成一直線,左打虎時左腳、左拳在上,右打虎時右腳、右拳在上,都是順步順勢。左打虎時,左拳的高度一般在頭前上方20厘米。拳離頭部太近,左臂動作軟塌無力,離頭部距離太遠、太高,左臂動作僵直,都不符合太極拳理。右拳與身體的距離也是練拳者本人兩拳的距離。右拳距身體太近,右臂則不具備撐勁,動作不飽滿,距身體太遠,右臂動作同樣僵直,失去了太極拳圓活、自然、動作處處呈弧形的要領。
腳的內(nèi)扣與腰髖的轉(zhuǎn)動要同時進行。在傳統(tǒng)楊式太極拳套路練習時,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無論是向內(nèi)的扣腳還是向外的展腳,都稱為“碾腳”。其含義就是腳掌與地面的夾角相當小,在不影響動作輕靈、自如、通順的前提下進行轉(zhuǎn)動。所以主力腿隨身體的內(nèi)、外轉(zhuǎn)動,身體的重心都是以主力腿為主,也就是說重心基本在主力腿??勰_時,立身中正,腰髖的轉(zhuǎn)動帶動雙拳的運轉(zhuǎn)。要注意虛領頂勁、頭部與腳跟的縱軸的上下關系、腰髖的松沉,使得髖關節(jié)轉(zhuǎn)動靈活,腳的內(nèi)扣就自如了。
左右打虎的動作要頂頭懸,身體中正,含胸舒背,雙臂撐圓,沉肩墜肘,動作飽滿。正如拳諺所云:“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滯?!?/p>
左打虎1
左打虎2
左打虎3
左打虎4
左打虎4(正面)
左打虎5
左打虎5(正面)
右打虎1
右打虎2
右打虎3
右打虎4
右打虎4(正面)
二十八、右蹬腳
無論是左式還是右式的蹬腳動作,都是傳統(tǒng)楊式太極拳套路中腿法的一種,同是以一腿支撐,另一腿腳尖回勾,力達腳跟,向前蹬出。
蹬腳的動作在練習的時候,首先要虛領頂勁、立身中正、豎腰立頂,以保持身體縱軸的重心穩(wěn)固。松肩垂肘、雙臂撐圓,同樣是為了加強身體重心的穩(wěn)定,避免了聳肩揚肘所造成的身體重心上浮、呼吸緊張、上重下輕的弊病的出現(xiàn)。
在傳統(tǒng)楊式太極拳套路練習時,蹬腳時蹬出的腿并不是完全伸直的,而是略微屈膝,目的是在蹬腳的同時留有適當?shù)挠嗟?,既可以瞬間發(fā)力加大力度,又可以在不力的情況下迅速將腳回收,蹬腳的高度是以對方膝關節(jié)與腰髖的高度為攻擊部位,突出強調(diào)了蹬腳動作的技擊含義。動作時,蹬腳的主力腿與上臂要上下相對,同樣是在加大了技擊的力度的同時,盡量避免將自己的正面暴露給對方,所以蹬腳的定式多為順勢。
做此式動作時,身體向左轉(zhuǎn)的幅度不是很大,身體重心的移動要平穩(wěn),髖關節(jié)在水平位置平移帶動身體的位移。右腳要有向后的蹬勁,左腿要有撐勁。雙拳動作與身體重心的平移同時協(xié)調(diào)進行,意貫左臂外側(cè)含有引帶勁。右拳動作時意貫右臂下側(cè),含有向下、向后的掛勁。立身中正,松腰沉髖,肩肘松沉,雙臂撐圓。左腿支撐,虛領頂勁,身體上拔,保持立身中正。右腿屈膝提起,膝關節(jié)的方向是向身體右側(cè),上下動作相隨,肩髖相對。雙臂合抱上舉,意貫雙臂上側(cè)與外側(cè),具有向上的架 和向外的平 之意。雙肩松沉,含胸舒背,雙臂撐圓。動作時要注重虛領頂勁,立腰提髖,身體要有沿縱軸向上提拔的意識,同時還要做到氣沉丹田,雙肩松沉,雙肘要有自然下垂的沉穩(wěn)的感覺。雙臂撐圓,意貫雙臂外側(cè)是撐勁。但雙臂不可在同一直線上,否則易產(chǎn)生挺胸背肩的現(xiàn)象,同時也極易造成重心后仰。雙臂、肩背要成一弓形,具有撐力和彈性。右腳蹬出,右腳尖回勾,力達腳跟,右臂與右腿上下相對。正如拳諺所云:“柔中寓剛,人所難防。運用在心,不矜不張。中有所主,無人猖狂。隨機應變,終不驚慌!”
右蹬腳1
右蹬腳2
右蹬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