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小莉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出自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所編的《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成就均可謂中國古代短篇小說中的翹楚,其深刻的悲劇性也是同類“大團圓”式小說不能企及的。因此,對造成杜十娘悲劇的原因成為當下學術界乃至市井流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杜十娘這位聰慧過人的絕代嬌娃輕身自戕?則不由使人想到她和李甲在愛情上存在的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
杜十娘命運多舛,十三歲淪落風塵,受盡精神和肉體的折磨,但她雖落淪下潦卻依然抱著美好的希望等待真心有情人帶她逃離苦海,所以她早有“從良之志”,只是七年來雖歷過了多少為她“情迷意蕩,破家產(chǎn)而不惜”的公子王孫,她卻未曾動心。直到遇見李甲……
雖然我們不排除十娘看上了李甲的“俊俏龐兒”,但以她的天姿國色,大有“貌比潘安”的有錢公子追逐,再者十娘身懷萬金,后半生生活本不必擔憂,所以她看重的恐怕是李甲的“溫存性兒”和在她眼中所謂的“忠厚志誠”。而李甲,面對十娘“渾身雅艷,遍體嬌香,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臉如臉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櫻桃,何減白家樊素”,即使見過世面的王孫公子都會“破家產(chǎn)而不惜”,更何況是“風流年少,未逢美色”的李甲,自然會對十娘百般討好,殷勤備至。所以二人相處一年有余而至“情好愈密”“海誓山盟”也沒有改變李甲“迷戀十娘顏色”的初衷,看來在李甲的心中在乎的不過是十娘絕代的聲色,貪圖的只是“朝歡暮樂”的糜爛生活,只是將占有十娘作為他獨擁花魁,艷福不淺的榮耀,不然他也不會在孫富面前夸耀“此乃北京名姬杜十娘也”,足見李甲對十娘美好的心靈及品性了解甚少。當然被愛蒙蔽雙眼的十娘對李甲的了解也不多,面對李甲為她贖身時表現(xiàn)出來的勉強和軟弱,十娘并沒有深入分析,只是憑著對他的深情以及從良的迫切而錯選了良人。
可見,他們的愛情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沒有進行深入理智的判斷,沒有《李娃傳》中李娃與滎陽生之間的朝夕相處、日久生情;沒有《賣油郎獨占花魁》中王美娘與秦重的彼此知重,共謀家業(yè);更沒有玉堂春與王景隆歷經(jīng)艱難萬險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苦盡甘來。雖說滎陽生、秦重、王景隆也著迷于她們的傾國之姿,但更多的是對她們?nèi)似返赖碌男蕾p和尊重。想那滎陽生最初雖也是被李娃的美貌吸引,但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卻是被她的善良和溫柔打動。秦重將王美娘視作“神女”,并不知世間有煙花之地。比起李甲純粹為貌而往的尋花問柳、為求青樓薄幸名而一擲千金不知要高尚多少。王景隆雖知玉堂春是風塵之人,卻明白她的一片真心,為此敢與家庭決裂,其血性男兒的本色想必是李甲之輩望塵莫及。他們?nèi)龑﹁等酥阅苄蕹烧且驗樵诮?jīng)歷磨難、相互了解的基礎上建立了牢不可摧的愛情基礎,而李杜二人即使在排開一切外部阻力的情況下結合在一起,他日一旦十娘人老色衰,那么李甲必定另覓新歡,依舊尋花問柳、眠臥青樓,尋找更年輕美貌的女子,十娘依舊難逃被棄的厄運,所以十娘被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當然十娘若與李甲相處日久,了解到李甲花心紈绔的本性,恐怕也會懊悔自己明珠暗投,所托非人。這樣看來他們的愛情又怎么會長久?所以,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即使曾經(jīng)海誓山盟,也依然敵不過歲月的剝蝕和時間的考驗,最終依舊是悲劇。
十娘雖淪落青樓,但她憑借美貌和智慧在紅塵中求得了一席之地,可是七年的賣笑生涯使她對虛偽殷勤的富家子弟、頤指氣使的王孫公子充滿了厭惡,而初涉花柳的李甲倒是多了幾分笨拙的可愛,于是十娘把李甲當成了救她出苦難生活的諾亞方舟,將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到李甲身上,為他不惜與老鴇決裂,與姐妹分離,帶著自己多年的積蓄獨自隨李甲登上了歸鄉(xiāng)之路,憑她的智慧難道不知道如此冒險的孤注一擲是多么的不明智,為了愛,她決斷了自己的后路,所以也就無路可退了。
而李甲對愛的付出就太吝嗇了,哪怕是為十娘贖身這樣的大事也只是礙于情面和出于無奈,因為贖身的整個過程是十娘獨自與老鴇智斗的結果,歸家的一切資費也由她一手包辦,可以說十娘只是在一廂情愿的自己安排自己的美夢,也自以為李甲是那個能帶她實現(xiàn)幸福的人,所以在十娘心中沒有了李甲的愛就等于沒有了一切。
李甲則不然,他有父母,有親朋,有妻子,即使沒有十娘他的生活也不會有影響,更談不上損失,反倒會讓他卸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包袱。更何況他到煙花柳巷本就是虛情假意、逢場作戲,他追逐的美姬即使不是十娘也會是其她女子,他又怎會用心去了解十娘的真情,十娘只不過是他眼中的“名姬”而已。加之他又輕易奪得十娘芳心,就更加不懂得珍惜。倘使他像秦重那樣省吃儉用一年才可一見花魁,恐怕他也會把十娘奉為“天神”;或者像王景隆那樣歷經(jīng)艱難才抱得美人歸,他也不會輕易放棄十娘;若十娘不將真心全撒給李甲而留有余地,那么也不會在得知李甲將自己轉賣后而絕望輕生,可惜,在這桿愛情的天秤上,十娘加重了真情的砝碼而不曾想過李甲是否會以同樣的真愛回饋,如此深愛的男子卻踐踏自己的真心,心靈的極度失衡讓她最終選擇葬身魚腹。
哲學上說“外因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內(nèi)因才是發(fā)展的最主要因素”,不管外部環(huán)境如何惡劣,只要兩人情比金堅,依然可以共修秦晉之好。只可惜在愛情上二人各懷疑心。這樣的感情即使沒有外部環(huán)境的阻擾,也會不攻自破。
當然,按十娘閱人無數(shù)的老練及多年在紅塵中修煉的生存智慧,在確定終身大事前必然要進行仔細的斟酌和考驗,這本無可厚非,問題在于她沒有選擇好考驗的時機。其實在李甲為她贖身前她就應該慎重考驗,因為那時懸崖勒馬還不晚。事實上她也考驗了,只是每次都靠自己的智慧才使困難迎刃而解,說到底,考驗只是十娘心理安慰的借口,她心中早已承認了李甲,不然何以時時伸出援手解救無能懦弱的李甲以及那段她自認為是“金玉良緣”實際上卻是千瘡百孔、茍延殘喘的愛情?倘使十娘狠下心來考驗而不自欺,也許李甲早就知難而退,既自認為李甲是自己的終身所托,就該將百寶箱之事和盤托出,何苦再繼續(xù)隱瞞,難道十娘不懂不管是什么結果,自己都必須接受,她已經(jīng)無路可退了嗎?而且十娘對愛的期望太高,不允許摻雜任何物質的渣滓,難道她不明白沒有物質的愛情只是一紙空文?手無寸鐵的李甲沒有經(jīng)濟基礎又怎會拋家棄妻甘愿跟她過朝不保夕的生活?如果十娘早點將百寶箱的事告訴李甲,也許他們可以像李娃和滎陽生那樣“別作浮居,苦心求學,金榜高中”,到時一心想求兒子光耀門楣的李父或許會感激十娘的督促和苦心而認她作兒媳。即使李家不承認,他們也可以像玉堂春和王景隆那樣相依為命,相信憑借百寶箱他們此生也能錦衣玉食,吃穿不愁。甚至他們還可以像王美娘與秦重那樣,靠百寶箱做點小生意,過普通平民的生活,依然是可以幸福的。只可惜十娘苦心孤詣地瞞著李甲,卻讓孫富的千金有了可乘之機,李甲在千金的誘惑下轉賣了十娘的一片癡心,瞬間,十娘手中的萬金也變得毫無意義,一心渴求的真情卻沒能經(jīng)受住金錢的考驗和誘惑,失望甚至絕望的十娘又怎會繼續(xù)茍活于這個對她來說毫無掛念的社會?
當然,十娘的沉江也有李甲的多疑。初到教坊,李甲可能只是為了獵取美色,并無真心,只是“迷戀十娘顏色”而已,只是他腦中“婊子無情”的陳腐觀念竟沒有因為十娘“甚有心向他”的真情和朝夕相處一年的時光而沖淡。后來替十娘贖身聽到柳寓春“煙花逐客之計”的建議時,他竟“心中疑惑不定”,還道“仁兄所見良是”。以其與十娘海誓山盟、耳鬢廝磨一年有余,卻輕信別人而懷疑十娘,可見他的多疑。當然這在為十娘贖身之前懷有疑心也情有可原,畢竟十娘風塵七年閱人無數(shù),又系六院名姝并不曾對任何有錢有勢的王孫公子動過心,更何況只是太學生的李甲?只是經(jīng)歷了贖身風波之后,十娘對李甲之情歷歷在目,就連對十娘存有偏見的柳寓春都稱贊十娘“此婦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負”,可李甲卻還是輕信只有一面之交的鹽商孫富的挑唆?!靶至酐惾霜毦?,難保不逾墻鉆穴之事”,聽此,他“竟茫然若失”,一個萍水相逢的路人竟可以將李、杜二人一年多的感情毀于一旦?若不是李甲的多疑,孫富的奸計又怎么會得逞?若李甲真的相信十娘,那么當孫富污蔑十娘時,他應該怒目而視而非“移席問計”,倘若此,孫富還敢繼續(xù)說下去么?所以當十娘的真情昭然若揭時,李甲才會“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請罪”,有論者說他是因為看到價值連城的百寶箱,后悔不已。若如此,他怎么不在十娘開始扔寶之前就“大慟”,何苦等到寶物都被撒掉過半時才大慟大悔。再說,布政使家應不乏錢財,不然他也不會在教坊大撒大用,可見他懊悔的是自己有眼無珠,疑心太重,不該懷疑十娘的真心,“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nèi)無珠”,不明十娘計劃的良苦用心,“將潤色郎君之裝,歸見父母”,可不曾想,李甲破識真心之時,竟是十娘投江自盡之日,可悲可嘆!試想,若是沒有孫富挑唆,以李甲多疑的個性也必然會懷疑十娘的品性,因為十娘的傾國之姿不僅是男子夢寐以求的對象,更是那些竊玉偷香的好色之徒們垂涎的尤物。即使十娘忠心不二,但他日保不定出現(xiàn)個張富、王富之輩從中作梗,李、杜也依然會面臨勞燕分飛的威脅,再說十娘也慣于考驗,說不定哪日買個美女回來試探李甲,李甲本就風流成性,慣于追逐美色,也必然難過考驗。所以二人也會分道揚鑣,因為沒有了信任的愛情太經(jīng)不起打擊,隨時都可能面臨破碎的危機。
除此,李甲對父親態(tài)度的猜忌也是造成十娘悲劇的原因之一。李甲被父親送到太學院指望有朝一日他能金榜題名,卻不想他留戀煙花、盤纏用盡,在妓院一呆就是一年,世人都知“煙花無情”的道理,作為父親的布政使得知兒子“留戀行院”,而“幾遍寫字讓他回去”也是人之常情。李甲自己終日挨延,老爺在家發(fā)怒也自然是合情合理的,難道父親擔心兒子被逢場作戲的煙花女子欺騙不應該嗎?再說老布政并不知道十娘的真心和苦心,也許他知道十娘對兒子的用心后他會成全十娘呢,像柳遇春那樣對妓女存在偏見的人都稱贊十娘“此婦有心人也,不可相負”,難道以老布政的智慧看不出十娘的真情?是李甲自己在心中夸大了父親對其婚姻的阻礙而使得孫富“尊大人位居方面,必嚴幃薄之嫌”的危言聳聽成為他擺脫十娘的“金玉良言”。倘使李甲帶十娘回家,也許老布政見十娘的天姿國色,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他也許會明白兒子的選擇,況且當時社會上三妻四妾的王孫貴族大有人在。除了妻子需要門當戶對,對妾的要求往往是容貌大于出身,所以同時代的名士錢謙益才會不顧江南縉紳的反對,堅決以迎娶正妻之禮納秦淮八艷之首柳如是為妾,吳三桂為了陳圓圓而“沖冠一怒”甚至不惜“六軍皆縞素”,才子侯方域與李香君也成了人人羨慕的神仙眷侶。難道這些家世顯赫的名士家中就沒有嚴父?他們面對重重阻力尚且能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修成正果,更何況是不名一世,地位頗低的李甲。退一步講,倘使老布政果真是個迂腐之人,拒不接受煙花女子作為兒媳,那么十娘手中的百寶箱或許會讓十娘有機會進入李家大門,就像同時期的《金瓶梅》中的孟玉樓因為有錢雖是妓女也依然嫁給了為官的西門慶,而且明代金錢已經(jīng)開始悄悄改變封建的尊卑等級觀念,就如《轉運漢巧遇洞庭紅》中文若需因為擁有奇貨而被擁至尊位。可見這一切都是李甲的猜忌心理在作祟,憑著他在心中的擔憂和害怕而一意孤行地拋棄了十娘,辜負了十娘的真情。
總之,《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以其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子女,而杜十娘沉江的悲劇原因更是世人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讓這位美貌名姬選擇輕身赴海,不可否認的是她的人格魅力為中華民族女性畫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讓我們透過十娘的悲劇了解到古代女性普遍的生存境遇,從而更加重視和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1]馮夢龍.警世通言[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12
[2]周先慎.古典小說鑒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1
[3]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曹慶全.明代擬話本作品賞析[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89.12
[5]鄒平.閱讀女人—文學百年批評[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3
[6]任一鳴.抗爭與超越—中國女性文學與美學衍論[M].九州出版社,2004
[7]周樂詩.筆尖的舞蹈—女性文學與女性批評策略[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8]杜樹明.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M].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
[9]龔斌.情有千千結—青樓文化與中國文化研究[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
[10]林語堂.女性人生[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