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 要:隨著大量現行檔案移交進各級各類檔案館,全宗排放工作中反映出的問題日益突出,因為全宗排放得是否科學,直接關系到工作效率的高低,基礎工作的好壞,直接體現了檔案館的管理工作水平。
關鍵字:檔案館;檔案;全宗排放
1 檔案館現行檔案全宗排放的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
目前,對于全宗如何排放,可以說是普遍地令各級各類檔案館頭疼的問題。許多檔案館現行檔案全宗的排列,都是按照傳統(tǒng)的做法,即憑經驗在每一個全宗之后預留出位置,為以后接收檔案而用。這一做法,在館藏數量較少的時期曾經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隨著現行檔案的不斷移交進館,館藏數量的不斷增加,它也就產生了某些弊端,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1 進館檔案全宗的無序狀態(tài),導致全宗排放工作的被動性
在實際工作中,接收檔案進館通常不是按照檔案館的全宗排放順序進行的,而是具有很大的隨機性。進館檔案無論從內容,還是數量上都有可能與我們先前的經驗判斷相距甚遠,因而預留位置不很準確。時常是一個全宗的新進館檔案,擠占了相鄰全宗的位置,這樣就不得不忙于部分全宗的重新排放,因而打亂了整個的工作安排,并且造成了大量的重復無效勞動。
1.2 每個全宗后所預留位置的不科學,造成了管理工作的不穩(wěn)定性和庫房資源的巨大浪費
采用傳統(tǒng)做法所預留的位置,往往是通過經驗的判斷,“一廂情愿”,估計而已。一個立檔單位的檔案無論從內容、數量還是特征上都會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但我們對其所預留的位置卻沒有改變,因此造成了管理工作的不穩(wěn)定性和庫房資源的閑置浪費。比如,當預留位置不足時,為了避免整個檔案庫房“大搬家”通常是“見縫插針”或調整相鄰全宗的檔案,這樣就會使檔案擁擠不堪、取放不便,或者重新調整全宗位置,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和管理上的不穩(wěn)定性。實際工作中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全宗之間會由于預留位置的不準確,使一些空間成為“嚼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它所造成的浪費是驚人的,我們不妨做一個推測就足以證明這一點:如果每個全宗后留有30厘米的長度棄之不用,那么100個全宗之間將會有3000厘米的空間不能存放檔案,這些地方如果充分利用,那么可存放1厘米厚度檔案3000卷。這還沒有考慮其它因素,單單是裝具的浪費就是很可觀的。
2 如何做好檔案館現行檔案全宗的排放
2.1 要正確理解檔案管理工作中的“全宗理論”問題
我認為“保持全宗的完整性、不可分散性”對于收集工作來講是絕對的,這就是要切實保證“一個機關的全部檔案”,“應統(tǒng)一向一個檔案館移交”,“進館檔案應保持全宗的完整性”不能隨意分散。在檔案的管理工作中堅持全宗理論原則,往往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即將收集工作中的“全宗不可分散性”與在檔案管理工作中“全宗管理原則”完全等同起來,認為一個全宗檔案的排放是不可分割的,必須集中排列到一起。其實這一觀點從長遠的角度看是不可能做到的。對于任何事物和理論都要辯證地來看,在檔案工作中貫徹全宗理論時也要避免犯“絕對主義”的錯誤。正確的做法是,以全宗理論為大前提,但可以根據工作中出現的實際情況而做相應的變動。所以,我認為,在檔案管理中全宗檔案的不可分散性只是一個相對的不可分散,也就是說,一個全宗的檔案可以按目錄或時期分別存放,而并不強求必須集中存放在一起。
2.2 對需要向檔案館移交檔案的單位進行調查研究
對立檔單位的調查研究,是做好全宗科學排放的重要前提。因此,各級各類檔案館應從本館的性質綜合性或專門性和職責范圍出發(fā),調查研究本館應接收范圍內的所有國家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職能、任務及其形成檔案的內容、種類、價值,以及現存檔案的數量、整理、保管等情況,科學地確定應移交檔案的單位并編制出進館全宗名冊,以便統(tǒng)籌安排進館檔案的范圍、時間和數量,為全宗的科學排放奠定基礎。具體地說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對立檔單位中符合進館年限準備移交進館的檔案進行調查研究。對這部分檔案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是我們首先要做的工作,因為我們掌握了這部分檔案的基本情況,就可以迅速結合館藏現狀制定出接收方案,做好準備工作,增強工作的主動性。
(2)對未到進館年限的檔案進行調查研究。主要是調查這部分檔案整理的原基礎、鑒定的方法和質量、檔案的數量與成分、需要進館的檔案有多少,做到心中有數,以便為這部分檔案順利移交進館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3)在前兩項調查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對立檔單位未來形成檔案的狀況進行調研、分析、預測,并做好規(guī)劃。要對立檔單位的業(yè)務狀況進行分析,從而預測其未來檔案形成的數量以及分類標準等情況,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3 設想
筆者結合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就如何做好檔案館全宗科學合理的排放提出了一些初步設想:以便于管理為出發(fā)點,在確定進館檔案范圍、數量的情況下,結合庫房、裝具容量,把所有全宗的檔案分時期存放,使整個館藏檔案形成一個個相對穩(wěn)定的、集中的以所有全宗為組成單位的不同時期檔案構成的管理體系,也就是說,把所有全宗中相同時期的檔案仍以全宗為單位集中存放。比如,可以將全部現行檔案以某一年為一個時間界限,對這以前的檔案,進行科學規(guī)劃,為這一時期待進館檔案預留出位置,并且這一時期全宗的排放盡可能在預留的范圍內變動,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使全宗排放在現階段是相對穩(wěn)定的,而且在這一年以前的待進館檔案全部接收完畢后,這一時期的檔案則形成了一個穩(wěn)定的管理個體。對這一年以后至某一個年限的檔案,則可以按原來的全宗順序號重新進行集中存放,對待進館檔案重新做好規(guī)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工作系統(tǒng)。此外,在實際工作中,所有全宗的排放可不必強求按由小到大的全宗號順序排列,因為隨著計算機技術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可使排列無序狀態(tài)而不利于管理的問題迎刃而解。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檔案工作領域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對此我們檔案工作者應積極探索,為檔案工作及理論的發(fā)展開辟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