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明
(江蘇省消防總隊,江蘇南京 210036)
消防應急救援指揮平臺(以下簡稱指揮平臺)的高效應用是提高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救援戰(zhàn)斗力的保證,而建設先進科學的指揮平臺是前提,因此論證指揮平臺建設項目的可行性成為消防部隊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問題。本文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研究指揮平臺建設項目的可行性。
結(jié)合指揮平臺項目的需求分析、技術特點、測試分析過程等特征,發(fā)現(xiàn)該項目的風險主要來源于:(1)項目本身的復雜性;(2)項目的設計者、開發(fā)者及運用者能力的有限性。基于此,從項目生命周期視角構(gòu)建如圖1所示的項目風險評價體系。
圖1 項目的風險評價體系
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基礎是構(gòu)建綜合評價體系,由圖1可知,如果令U=(技術風險,資源獲取風險,實施過程風險,適應風險)=(U1,U2,U3,U4)。而各個層次的底層評價指標標記為Ui=(ui1,ui2,ui3,ui4)。其中,uij表示第i類要素的第j個評價指標,j=1,2,…,n,i=1,2,3,4。
考慮到上述指揮平臺項目風險評價體系中的指標多為主觀性指標,故采用賦權(quán)法進行確定。通過賦權(quán)法可確定所有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1]
如果用 A表示評價因素集(U1,U2,U3,U4)的權(quán)重集,A=(a1,a2,a3,a4),其中ai=1;將Ui=(ui1,ui2,ui3,ui4)的權(quán)重集用 Ai表示,Ai=(ai1,ai2,…,ain),其中aij=1。
用V表示評價集,即各種評價結(jié)果組成的集合,將評價結(jié)果分為 5 個等級,V=(v1,v2,v3,v4,v5)=(風險很小,風險較小,風險一般,風險較大,風險很大),每個等級風險量化值見表1。
表1 風險等級量化表
假定按Ui中的第j個因素uij評價,評價對象屬于評價集中的第k個元素vk的隸屬度為rijk,k=1,2,3,4,5。則可以得到一級評價矩陣Ri:
這樣,對第j類要素進行模糊綜合評價,可得到評價集Bi:
其中,“?”表示Ai與Ri的一種合成方式,每一種合成運算就是一種評價模型,常見的評價模型如表2所示。[2]
表2 常見評價模型
模糊綜合評價矩陣為一級評價的結(jié)果Bi構(gòu)成的矩陣R:
根據(jù)權(quán)重A得到二級模糊綜合評價指標D:
根據(jù)表1,評價集中的5個評價等級量化分值為:
評價專家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評分標準給出各個指標的分值,則可通過加權(quán)平均法計算出結(jié)果。具體做法是:以dk為權(quán)數(shù),對評價集V中對應的評分值vk進行加權(quán)平均,得到綜合評分分值v:
在該項目評價中,聘請在消防救援領域工作多年的相關領導、應急管理的相關專家,對項目風險評估體系中的各指標的重要程度賦予相應的權(quán)重,并對各指標進行評價,根據(jù)專家打分結(jié)果,采用加權(quán)統(tǒng)計方法進行綜合,得到U的權(quán)重集為:
項目風險評估體系第二級指標權(quán)重集分別為:
本文指標為模糊性指標,通過專家調(diào)查,根據(jù)專家對各評價指標的評價結(jié)果,計算出各指標對各評價等級的所占比重,從而得到各指標對評價集的隸屬度向量[4]:
以上評價向量 R1、R2、R3、R4分別是技術風險、資源獲取風險、實施過程風險和適應風險對評價集V的隸屬度。
進行一級模糊綜合評價,可得該項目總風險對評價集V的隸屬度B:
由式(1-5)可計算出該項目的總體風險為:
根據(jù)表1可知,該項目的總體風險屬于“風險一般”水平。同樣,運用相同方法可以計算出技術風險、資源獲取風險、實施過程風險和適應風險為:
從最終的項目風險評價結(jié)果可以看出,該項目處于“風險一般”水平。也就是說該項目的風險相對較小,但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也不能掉以輕心。而技術風險、資源獲取風險、實施過程風險和適應風險的等級都處于“風險一般”水平,但又有所不同。技術風險更偏向“風險較大”水平,它的分值小于一般水平的中位數(shù),而其他3種風險則偏向風險較小水平。所以在技術的成熟度和可靠性方面還需進一步核實。另外,其他3種風險都處于“風險一般”水平,但是適應風險相對較高,主要是考慮到在應用該系統(tǒng)實施滅火應急救援的過程中,一些消防官兵對于整個系統(tǒng)的應用不熟悉,還有就是不會靈活運用,這樣可能導致效果不明顯,同時,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可能會使公眾的認知度降低。所以,在這方面,需要各消防支、大、中隊定期進行學習,補充知識,以期能做到遇事不慌,靈活應對。
[1]嚴云青.A發(fā)電公司2×1000MW超超臨界機組擴建項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9.
[2]陳曉君,袁春東,孟慶良.第三方物流企業(yè)的客戶關系管理有效性測評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9,(2).
[3]劉哲.基于BSC的物流管理績效測評模型及應用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7).
[4]趙偉,周敏,王德.供電生產(chǎn)風險模糊綜合評價研究[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