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術后粘連性腸梗阻34例

2013-10-04 10:46:16王玉林
實用臨床醫(yī)學 2013年8期
關鍵詞:腸粘連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腸梗阻

王玉林

(湖口縣江橋衛(wèi)生院外科,江西 湖口 332512)

粘連性腸梗阻是腸粘連或腹腔內(nèi)粘連所致的腸梗阻,是外科常見的一種急腹癥,其發(fā)生率占各類腸梗阻的20%~40%[1]。腹腔手術中由于機械刺激損傷臟器的漿膜和壁層腹膜,加之一些炎性滲出物,導致術后容易形成腹腔粘連。纖維素性粘連帶形成是發(fā)生粘連性腸梗阻的病理基礎,而術中對組織損傷的程度,又是發(fā)生粘連的重要因素。當粘連帶壓迫腸管,影響腸管的暢通,腸內(nèi)容物不能通過時,就會形成粘連性腸梗阻[1],其中手術后粘連約占 80%[2]。 粘連性腸梗阻的治療一般采用保守治療,其保守治療的傳統(tǒng)方法有禁食水、胃腸減壓、液體療法及中醫(yī)中藥治療等,但單純西藥和手術治療效果均不理想。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筆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34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在湖口縣江橋衛(wèi)生院診治的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66例,均符合粘連性腸梗阻的診斷標準[3],均有腹脹、惡心嘔吐、肛門排氣及排便停止。其中闌尾切除術后52例,胃腸穿孔修補術后8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后4例,脾切除術后2例。腸鳴音亢進66例,腹部有壓痛但無腹膜刺激征66例,腹脹17例,嘔吐頻繁13例。腹部X線片均有明顯腸脹氣及液平面。

將66例患者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2組:治療組 34 例,男 24 例,女 10 例,年齡 14~64(34.1±9.1)歲。對照組 32例,男23例,女9例,年齡 12~66(36.7±7.3)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手術類型及癥狀、體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采用預防感染、補液和禁止飲食、飲水、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及酸堿失衡和保留灌腸等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治療組患者加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治療,其方劑組成:當歸10 g,白芍30 g,桃仁 10 g,紅花 10 g,甘草 5 g,大黃(后下)10 g,烏藥 10 g,銀翹 10 g,枳殼 15 g,厚樸 15 g,丹參 15 g,炒萊菔子30 g;芒硝 10 g(分次沖服)。水煎服,100 mL·次-1經(jīng)胃管注入,注藥后夾管 2 h,2次·d-1。2 組連用2周。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2組患者有無中轉(zhuǎn)手術、排便時間及臨床療效的情況。

按《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腸梗阻的療效標準判定。臨床痊愈:腹脹、腹痛及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正常肛門排氣、排便,腸鳴音恢復,腹部X線檢查腸管充氣、擴張消失,可以拔除胃腸減壓管;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減輕,腸鳴音基本恢復,腹部X線檢查腸管充氣、擴張明顯減輕,可以關閉胃腸減壓管觀察;有效:腹部脹痛有所減輕,排氣、排便不暢,腹部聽診腸鳴音亢進,腹部X線檢查腸管充氣、擴張減輕,仍需留置胃腸減壓管;無效:用藥72 h后仍無排氣、排便,臨床癥狀、體征無緩解,但無進一步加重。總有效率=(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病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組患者均無中轉(zhuǎn)手術,均無死亡病例。治療組排便時間較對照組短[(1.50±0.25)d 比 (2.50±0.50)d,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的比較 例

3 討論

粘連性腸梗阻是腹部手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是腹部外科常見病。當腹膜及其基膜因細菌感染、缺血、異物存留(包括血塊、縫線、可吸收的止血物等)、機械性和化學及物理性因素(如溫熱、干燥)等造成損害時,導致炎癥反應,滲出液中凝血因子Ⅰ和纖維蛋白析出而產(chǎn)生蛋白性粘連。當腹膜和胃腸道漿膜層損傷嚴重,腹膜間皮細胞中存在的纖溶酶原激活減少,且減少的程度與腹膜的損傷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從而產(chǎn)生非生理性修復。纖維蛋白基質(zhì)被纖維細胞增生所取代,產(chǎn)生膠原纖維,創(chuàng)面無間皮細胞再生和覆蓋,而產(chǎn)生纖維性粘連,其中可存在纖細的血管。故手術中摩擦、牽拉等粗暴動作和漿膜剝離、撕裂或縫得過緊及長時間干燥暴露等,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間皮細胞損傷,促使腸粘連形成[5]。當腸粘連致腸腔內(nèi)容物通過障礙時,則成為腸梗阻[6]。一般采用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但經(jīng)非手術治療1~2 d,患者梗阻的癥狀未緩解或在觀察治療過程中癥狀加重,或出現(xiàn)腹膜炎時,應及時手術治療[7]。

腸梗阻屬于祖國醫(yī)學的“關格”“腸結”等范疇。明代《醫(yī)貫》載:“關者,不得出也。格者,不得入也”。中醫(yī)認為,六腑為傳化之腑,瀉而不藏,以通降下行為順,滯塞上逆失常[8],都可以引起腸腑氣機不通,血行瘀阻,進而傳化失職,水飲內(nèi)停,而出現(xiàn)痛、嘔、脹及閉4大癥狀。大便閉結不通是主要矛盾,不通則痛,氣滯則脹,氣逆則嘔。另有中醫(yī)認為,腸以通為用,其生理特點是瀉而不藏,動而不靜,降而不升,實而不滿,通降下行為順,滯澀上逆為?。?-10]。腸蠕動完全依賴于人體正氣之力,手術失血傷氣,瘀血留滯,血運不暢。遇寒邪凝滯,熱邪郁閉,濕邪中阻,以致腸之氣機疽結,燥屎內(nèi)停梗阻形成。筆者對34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采用桃紅四物湯加減配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桃紅四物湯加減能通里攻下,行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通里泄下,緩急止痛。方中大黃、芒硝,通里瀉下,蕩滌積滯;銀翹,清熱涼血;當歸、白芍,養(yǎng)血補陰;甘草,緩急止痛;厚樸、炒萊菔子及枳殼,下氣除脹;桃仁、紅花及丹參,活血化瘀。既助諸藥瀉下,又可防止梗阻導致腸道微循環(huán)障礙。使腸道內(nèi)之毒素得以清除,使腹內(nèi)炎癥和全身中毒癥狀隨利而減,并能減輕水電解質(zhì)紊亂,有利于機體的康復。如患者虛弱,或脾胃虛弱,去芒硝,大黃先下,改用番瀉葉沖服,以克服腹瀉進一步加重水、電解質(zhì)紊亂。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均無中轉(zhuǎn)手術,均無死亡病例。治療組排便時間較對照組短[(1.5±0.25)d 比 (2.5±0.5)d,P<0.05]。 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總之,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標本皆治,并可提高其非手術治療的療效,無明顯的不良反應,避免了再次手術。

[1]胡銘,李西安.腸梗阻 30例治療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8):152-153.

[2]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074.

[3]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7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56-457.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輯.[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61-62.

[5]董巖.淺談腸粘連、粘連性腸梗阻的防治[J].中外健康文摘,2012,9(5):196.

[6]郭允希,劉志民.腹部外科基礎與臨床[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3:5067-5068.

[7]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1069-1073.

[8]齊運通,劉娜,崔增活.通腸理氣顆粒沖劑防治術后早期腸梗阻 57 例[J].河北中醫(yī),2007,29(10):888-889.

[9]李兆軍,孫風華,杜平山.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術后腸粘連42例報告[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03,9(4):315-316.

[10]于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42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34):100-101.

猜你喜歡
腸粘連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腸梗阻
粘連性腸梗阻,你了解多少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治療腸粘連合并闌尾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腸粘連的形成機制及預防措施調(diào)查
腹腔鏡及開腹手術治療腸粘連的圍術期指標觀察
中醫(yī)辨證聯(lián)合西藥治療腹部手術后腸粘連53例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30例
资阳市| 扎兰屯市| 丹江口市| 北海市| 湖州市| 合水县| 札达县| 钟山县| 新乡县| 岚皋县| 寿宁县| 广州市| 禄劝| 临邑县| 和政县| 垣曲县| 开封市| 建水县| 含山县| 宜春市| 福泉市| 勐海县| 黎平县| 长寿区| 贞丰县| 韶关市| 阿拉善盟| 深水埗区| 邯郸市| 马关县| 嘉荫县| 乌鲁木齐县| 曲周县| 罗田县| 丰宁| 青阳县| 铜川市| 淮南市| 上饶县| 石首市|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