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陳永昊
人們喜歡說水是茶之母,器乃茶之父,可見水和器對于茶的重要。無怪乎在中國也是世界第一本茶文化專著《茶經》里茶圣陸羽就對水和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如同是人,都愛他們的父母一樣,愛茶人也沒有不愛宜茶之水、飲茶之器的。我就是從愛茶那天起就同時愛上茶器的。這次參加在武夷山舉行的“第七屆海峽兩岸茶業(yè)博覽會”,除尋訪茶葉茶企外,特別留意的還是茶器。海峽兩岸確實涌來了不少茶器參展商,大陸的龍泉青瓷、景德鎮(zhèn)白瓷彩瓷、德化白瓷、宜興紫砂等等各顯優(yōu)勢,精彩紛呈;臺灣來的也不少,明顯的風貌是既體現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注入,又處處彰顯當代時尚的迎合。一路看去,精美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恨的只是囊中羞澀。最后還是駐足在臺灣展區(qū),看看有沒有自己心儀的東西。
“明峰窯”是地處臺灣新北市的嘉峰陶瓷藝術公司的品牌。我看中了它的兩把頗具皇家風范又具時尚特點的鎏金彩瓷茶壺,一把是白瓷壺上畫著大的彩蝶、小的青花,都是手繪而成,鎏金的壺蓋壺柄與白色壺身上的鮮艷的蝴蝶、滋潤的青花搭配得自然和諧,鮮中見素,艷而不俗,每壺配有兩只鎏金茶盞,畫的也是彩蝶青花,呼而應之,相得益彰;另一把是除壺蓋之鈕和壺柄壺口壺底鎏金外,用赤紅作底,白花作襯,既喜氣洋洋,又不失文雅,也配有兩只茶盞,如同一母雙胎,隨行如影。我將兩壺輪流捧在手里,反復端詳,心想用這樣的壺泡綠茶、用這樣的盞盛其湯該多美麗。女攤主也是畫師,看出我愛不釋手,便咬死價格,說這次參展,每樣作品只帶來一件;我雖心疼,但終于難抵誘惑,只好付錢取貨。
臺灣的“陶作坊”在大陸已久負盛名,我看中了它的一把“懷汝”系列的茶壺,顧名思義知道是仿汝窯作品。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文獻中常以“汝官窯”稱之,因為在北宋曾一度專燒宮廷用瓷而得名。我選中的這把,顏色是汝窯有名的“雨過天青”,溫潤柔和,壺嘴短小而得體,壺身雍容華貴,隱隱可見“開片”。壺蓋和壺口都刻意模仿汝窯的“金邊鐵線”,壺蓋壺身合在一起,在天青上畫出一圈紅褐色的細線,奇妙得只可意會而難以言傳。也是一壺二盞,決心買下,回去可用來泡飲紅茶或烏龍系列,既好看又留香,還可與家里的臺灣“曉芳窯”作品(前年訪臺時去陶瓷大師蔡曉芳家里買來的)作一比試。
最后買進的是臺灣“風清堂”的一對“兔毫天目釉”茶盞?!疤炷坑浴痹从谒未钤缰父=ńǜG生產的黑釉瓷器,通稱“天目”,釉彩由于配方比例不同加上高溫燒制,茶盞表面會留下不同的油滴流動之狀,形成各種紋路,有“油滴天目”、“兔毫天目”、“曜變天目”三大類。我買的這對茶盞是以紫砂為坯體來燒制的,釉色深沉油亮,毛絨絨的紋路宛如兔毫披灑,均勻流暢,古樸典雅。展主僅帶來兩對,旁邊觀察已久的一位山西客人也很喜歡,便一起買下,分而享之。
回到杭州家里,趕緊騰空玻璃櫥柜的一格,將幾件“寶貝”陳列起來,幾乎天天都要欣賞一番。只是“陶作坊”的仿汝窯的壺和盞雖然已經很不錯,但與“曉芳窯”放在一起看,畢竟還有天壤之別。額外的心得是,覺得和做茶一樣,很多臺灣人做茶具十分注意文化內涵的發(fā)揮、認真精細的制作,這些都是值得大陸同行學習借鑒的。突然想到一首打油詩:“本是同根生,競開兩岸花;以茶橋作渡,豐盛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