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花 顧浩
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是乙型肝炎患者的臨床診斷標準,其檢測方法是臨床技術人員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的方面[1]。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療效的判斷通??勘O(jiān)測患者血清中HBeAg和HBV DNA水平,而某些HBV攜帶者因前核心和核心啟動子區(qū)域的變異可能存在HBeAg負性波動,很難確定HBeAg陰性患者與HBV DNA水平的相關性[2]。本研究采用化學發(fā)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檢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從而判斷替比夫定的臨床療效。
1.1 病例選擇 入組標準:(1)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3];(2)年齡 18~69 歲,血清HBeAg陽性;(3)血清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水平持續(xù)升高,且≥2 倍參考值上限;(4)HBeAg陽性患者HBV DNA水平>2.0×103copy/mL,陰性患者HBV DNA水平>1.0×103copy/mL;(5)入組前患者未接受過干擾素、核苷類似物抗病毒治療;(6)近12個月內(nèi)未接受過免疫調(diào)節(jié)藥物的治療;(7)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不符合入組標準;(2)合并肝硬化、代謝性肝病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3)同時感染有其他類型的病毒性肝炎,如甲型、丙型或丁型;(4)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婦女;(5)預計生存期不能完成研究者。
1.2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來源于 2009年12月~2012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替比夫定治療的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齡18~69歲,平均年齡(4.7±8)歲;其中HBeAg陽性患者 48 例、HBeAg陰性患者32例。
1.3 方法 患者均口服替比夫定 600 mg,1 次/d,療程 1 年。治療前和治療后每 3 個月收集 1 次患者血清標本,測定ALT、HBsAg和HBV DNA水平。血清ALT檢測采用GS4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相應的配套試劑;血清HBsAg和HBeAg測定采用CMIA法試劑盒和KS7041502 型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HBV DNA測定采用HBV DNA試劑盒和 7300 型實時熒光定量PCR儀。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患者HBsAg、HBV DNA和ALT水平比較經(jīng)過 1 年的治療,患者HBsAg、HBV DNA和ALT水平較治療前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HBsAg、HBV DNA和ALT水平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患者HBsAg、HBV DNA和ALT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 HBsAg(IU/mL) HBV DNA(103 copy/mL) ALT(U/L)治療前 1830±329 6.1±1.2 100±12治療后 1026±274 a 3.2±1.0 a 32±11 a
2.2 治療前后患者HBsAg、ALT水平與HBV DNA的相關性 治療前后患者HBsAg水平與HBV DNA均存在相關性(P<0.05),而ALT水平與HBV DNA無關聯(lián)(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患者HBsAg、ALT水平與HBV DNA的相關性(±s)
表2 治療前后患者HBsAg、ALT水平與HBV DNA的相關性(±s)
組別 時間 HBsAg(IU/mL)ALT(U/L)HBeAg陰性組HBV DNA(103copy/mL)治療前 1386±356 5.8±1.1 98±12治療后 1106±290 3.2±1.0 44±10 HbeAg陽性組治療前 2413±322 6.2±1.3 104±13治療后 1000±263 3.0±1.1 29±10
2.3 HBsAg、HBV DNA和ALT與耐藥時間的關系80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 9 例對替比夫定耐藥,在檢測過程中,HBsAg與HBV DNA水平在治療后3個月開始發(fā)生反彈,而血清ALT水平在治療后6個月開始反彈,明顯滯后。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終點:HBeAg陽性患者,血清HBsAg清除(理想終點)或血清學HBeAg轉(zhuǎn)換(滿意終點),HBV DNA檢測不到;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血清清除,HBV DNA檢測不到[4]。替比夫定是天然胸腺嘧啶脫氧核苷的自然L對映體,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類抗HBV藥物。替比夫定在細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變?yōu)橛谢钚缘拇x產(chǎn)物,并與HBV天然底物胸腺嘧啶的 5’-腺苷競爭,從而抑制HBV DNA多聚酶的活性;然后整合到HBV DNA中,終止HBV DNA鏈的延長,抑制其復制,起到抗病毒的作用。我們采用替比夫定治療 80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HBeAg陽性患者48例、HBeAg陰性患者32例,1年后患者血清HBsAg、HBV DNA和ALT水平較治療前比較,均顯著下降。結果表明:替比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較好的病毒學應答和生化應答,減少病毒對肝臟的攻擊,改善肝功能和延緩病情進展。
定量檢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是判斷臨床治療效果和修正抗病毒治療方案的重要臨床指標,雖然實時熒光定量PCR測定HBV DNA水平具靈敏度高和重現(xiàn)性好等特點,但是一般醫(yī)院實驗條件有限,難以開展。有文獻報道[5],HBeAg定量與HBV DNA存在相關性,與HBV DNA復制的關系緊密,但是很難適用于HBeAg陰性患者。我們通過測定并分析患者血清HBsAg、HBV DNA和ALT水平,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前后患者HBsAg水平與HBV DNA均存在正相關性,而ALT水平與HBV DNA無關聯(lián)。在治療過程中9例患者對替比夫定耐藥,HBsAg與HBV DNA水平在治療后 3 個月開始發(fā)生反彈,而血清ALT水平在治療后6個月開始反彈。結果提示:患者血清HBsAg水平可反映HBV DNA的復制情況,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可以用于指導臨床抗病毒治療的效果評價。
綜上所述,定量HBsAg水平可反映HBV DNA復制情況,為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療提供客觀依據(jù);CMIA測定HBsAg具有簡單、方便、快捷、高效、準確和自動化程度高等優(yōu)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盧桂香.不同方法學檢測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結果評價[J].當代醫(yī)學,2012,18(8):152-153.
[2]毛雄英,王衛(wèi)華,沈廣宇,等.引物延伸/變性高效液相色譜檢測HBV拉米夫定耐藥突變[J].臨床檢驗雜志,2010,28(3):11-13.
[3]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6,45(2):162-170.
[4]劉巖紅,錢方興.HBsAg和HBeAg定量檢測對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評估[J].肝臟,2011,16(4):326-327.
[5]王貴強.應重視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5,44(9):643.